“四链”协同耦合下高职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探索

2021-11-26 05:41士,平,玲,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产教产业链校企

孔 凡 士, 华 平, 李 秀 玲, 谷 中 秀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52)

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指出,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改革开放以来,职业教育为社会各行业提供了大量的技术技能创新型人才。目前,随着工业4.0的到来,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结构不断调整,新产业、新技术、新模式不断涌现,为职业教育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提出了重大挑战。但是,目前较多学校存在教育与产业结合不紧密,教育与人才需求脱节,创新人才培养与人才需求脱节等现象,致使学校培养的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难以适应产业和国家战略发展的需要。同时,实训基地作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是培养创新型、技能型、技术型人才最根本的立足点。然而目前实训基地建设较多立足于二级学院,面向某个专业,且较少与企业深度合作共同搭建产教融合的实训基地。在新形势下,职业教育要快速适应加快转变,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可为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提供强有力支撑。研究和实践表明,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融入人才培养模式,是培养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方式。另外,《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指出,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和创新链的有机衔接,是当前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要求。[1]因此,研究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模式,是实现职业教育教育链-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互促互融的最有效方式,也是职业教育有效服务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更是职业教育培养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亟须解决的问题。

一、“四链”的内涵及协同耦合关系

(一) “四链”的内涵

产业链是一个经济学概念,是指以某一产业为核心,与其衍生出的相关产业和上下游产业根据特定关系而组成的链式组织。在横向上是产业构成的链条,纵向上是横向上的某一个产业涉及的从上游到下游的所有产业的集合。例如高速铁路产业链横向上由设计咨询、工程施工、装备制造、运营维护和增值服务组成的链式;纵向装备制造产业链包括装备制造、施工设备、机车车辆系统、牵引供电系统、铁道工务系统、通信信号系统、信息化系统和自动售检票系统。

目前,学术界对教育链的研究成果颇丰,内涵各有侧重。江苏大学的李滋阳等[2]以研究型大学、理工科硕博士为群体,提出了资源投入-科研训练-专利转化-高质就业的教育链;从产业链的角度,张喜才[3]提出了教育链是围绕产业链进行专业合作、调整、优化而成。可以说,教育链是促进人才知识掌握、能力发展和素养培育的系列活动组成的价值增值链条。与普通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相比,职业教育侧重于实践技能的培养,以专业设置为基础,将“职业”和“技术”完美实现的过程。本研究的教育链是以产业为驱动,以专业为基点,职业教育链由专业布局-专业方向-培养计划-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开发-教学活动-实践环节-质量保障组成。[2-3]在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要求实践环节需占整个教学时长的50%,实训基地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创新链是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围绕产业链形成,某一链条的产品设计、产品加工、装配到产品商业化等全生命周期过程中各阶段协同创新的链式流程。若创新链脱离产业需求,将失去产业化的基础,就会成为孤立封闭的创新。创新链整合产业链条中的各创新环节,实现整个产业链条各环节的价值创造和价值增值,从根本上实现创新活动。人才链是职业教育培养适合产业链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适用于产业纵向和横向各产业链条上的技术技能人才。

(二)“四链”协同耦合关系

近年来,学术界和工业界从不同角度对教育链、产业链、人才链和创新链的内涵和协同耦合开展了众多研究。李滋阳等[2]在论述教育链、创新链、产业链内涵和协同耦合的基础上,构建了“三链”深度融合式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张弛[4]从经济学和教育学的角度研究了高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四链”互通的产教融合路径。何景师[5]研究了专业链、产业链、教育链、人才链的内涵,从双层次螺旋协同创新的视角,提出了校、企、行、市协同创新人才的联合培养模式。吴志军等[6]认为产业链、创新链和教育链的协同耦合是应用型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提出了建设开放共享的实践教学平台是设计创新链实现的主要方式。上述研究从宏观理论层面上,研究了职业教育中“四链”融合的路径和模式,但对“四链”融合背景下的实践应用操作层面研究不足。王晓跃等[7]提出了英语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融合营销逻辑和路径;肖贵斌[8]提出了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是行业量身定制的“生力军”;王剑华等[9]针对江苏省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以人才链引领创新链,以创新链提升产业链,以产业链集聚人才链的“三链”闭环融合的实现机制。以上文献,重点对“四链”中的“三链”或“两链”融合进行了研究,而对融合背景下的实训基地建设模式较少涉及。然而,实训基地作为职业院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重要载体,是促进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因此急需研究新形势“四链”融合背景下的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模式,以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进程。

总之,产业链拉动创新链、产业链推动教育链、产业链促进人才链,教育链融合人才链,创新链贯穿教育链和人才链,产业链在“四链”中处于主导地位,教育链和创新链均以产业链的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需求为导向进行布局,“四链”协调一致,相互促进。教育链是以专业为基点,产业链促进教育链中的专业布局、专业分布和专业发展。人才链中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是以专业为基石,将专业相关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实习等教学环节融入人才培养,以培养适合产业链人才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最终人才链的打造落实到专业建设上。建设高水平专业群是促进“四链”有机衔接的重要举措。[10]因此,构建与产业发展相应的专业体系,是实现“四链”对接的有效方式。目前,学校为促进“四链”有机衔接,立足服务铁路产业发展,建设了铁道机车运用与维护专业群、铁道供电技术专业群、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群、城轨交通机电技术专业群等一批高水平专业群,为河南铁路、郑州地铁、中国高铁提供人才支撑。实训基地作为专业发展的有力支撑,其构建模式直接影响了专业发展水平。而《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指出,产教融合是促进“四链”有机衔接的主要方式。因此,亟须研究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模式,实现“四链”有机衔接和互促互融。

二、 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的现状

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是高职教育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载体,其在理实一体化教学、教师、企业职工、1+X证书培训及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1]然而,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长期困于“产”“教”融合、共享与自用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12]

(一)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中校企合作趋于形式化

在校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方面,企业为学校提供实习实训场所,学生去企业实习实训,由学校教师带领学生走马观花式参观一番,学生并未真正参与到企业生产实践中,人才培养难以满足产业对人才的真正需求。在校内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方面,企业为学校提供设备,学校为企业提供场地等,但企业未充分参与到人才培养和具体的教学实施中,培养的人才也难以适应产业需求。另外,在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方面,实训基地建设偏重于教学,企业文化、企业真实的工作场景较难融入到教学环境,真实的生产性较难充分体现。事实上,不论校内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还是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参与建设主体的追求不同,致使校企双方合作趋于形式化。因此,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需要兼顾以营利为目标的生产企业和以教育公益性为目的的学校双方共同的利益,探求学校主导、企业主导、地方政府主导等多种模式,从土地、金融、财政、信用等方面提供有力措施,引导校企双方共建产教融合实训基地。

(二)实训基地重前期建设轻后期使用

目前,实训基地建设集中于实验实训室项目申报、前期基础建设层面,而对建成后的实训基地使用绩效缺少有效监控,这不利于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可持续健康发展。根据学校近几年实验实训室安全绩效检查情况,全校370多间实验实训室,有近100间实验实训室年使用学时低于100学时,且使用学时大多面向单个专业的学生实验实训,跨专业共享使用涉及较少。对于校企共享、校间共享等实训基地,更是较难实施。因此,急需探索校企共建共享校内外实训基地,以提高实训基地的使用绩效。

(三)新技术难以嵌入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

在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中,往往是二级学院立足于单个专业发展,与某个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然而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及“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和“一带一路”等发展战略的提出,促使产业集聚急剧发展,致使单一专业较难对接产业集群的发展需要。[13]因此,职业院校急需按产业集群的思路布局专业发展,建设适合产业发展需要的专业群,站在专业群的角度,建设高水平、综合性、共享性实训基地。另外,由于铁路行业的特殊性,实训基地建设中,大型实训设备购置费占较大比重,致使大型设备更新不够及时。但由于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新技术的涌现和普及,实训基地需要嵌入新技术,更新设备,因此,亟须探索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新模式,将虚拟仿真技术应用到实训基地建设中。

目前,高校实训基地建设经历实验室、实验室+校办厂、实验室+实训室、实训室+实训车间、实训基地、实训中心等多个阶段[14],构建模式由校企合作、政校企合作、订单式、双挂牌等模式,逐步向工学结合产教深度融合方向发展。然而,这些模式大多是面向单个专业,实验实训室场地放置较多采用工序分散的方式,产业链对应的相关专业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专业教学资源难以共享,难以适应当前专业群发展需要。同时,学校教学、科研和竞赛类实验实训室相对独立,科研创新成果难以服务于产业和教学,教科研、社会培训等功能未能实现有机融合,技能大赛较难融入实践教学体系,因此,急需对接专业群、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发展等方面的需要,创新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构建模式。

三、“四链”背景下的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的措施

落实贯彻《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要求,以国家“双高”计划的实施为契机,加快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

(一)对接产业集群,深化产教融合,建设校企共建共管共用的综合性实训基地

由于铁路产业的特殊性,学校在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与铁路施工维护等相关企业合作不够紧密,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流于形式,在产业技术发展、人才需求、课程资源开发等方面深入不够,未能使教学性和生产性有机结合,生产真实训练体现不够,无法真正实现双赢。采用政校企多方合作,充分发挥政府主导和市场协调机制,学校提供实践教学场地和师资队伍等,根据产业链和人才链需求,积极吸引选择企业共建共管共用实训基地,将企业先进设备、先进技术、行业制度等真实场景与基地建设内容深度融合,服务实践教学、企业真实生产、铁路文化交流和职业技能培训等。

学校与河南欧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建的智能制造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被评为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与交通运输行业的国有大型企业河南省交院工程检测公司、轨道交通行业的龙头企业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郑州桥工段和工务检测所)、王复明院士团队引领的基础工程设施综合服务平台坝道工程医院,共建的校内外土木工程试验与检测实训基地被评为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进一步突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突出企业顶岗实习,使教学和生产实践结合更紧密。

(二)以开放共享为目标,搭建优势互补开放共享实训基地

目前学校共有教学、科研、竞赛等实验实训室371个,以学校专业群为方向,以开放共享为目标,按照“分步实施、有序开放、讲求实效”的原则,按专业相近等整合同类实验实训资源,同时更加关注专业与专业间的联动,进而促进教学资源、竞赛设备与科研成果间的互通和渗透,为学生提供自主自助的学习平台,搭建优势互补开放共享实训基地,以满足产业链对人才链综合技术技能的需求,进一步提升技术技能水平和创新能力。学校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将专业实训室开放纳入到日常管理改革中,相继开放SS4G电力机车模拟驾驶实训室、机车乘务标准化作业仿真实训室、BIM技术应用中心、高速铁路轨道检测与精调训练基地等实验实训室100余间,按照技能型、科研创新型、体验型,教师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指导,探索实训教学方式,开发实训教学项目,制定选学项目,融入人才培养方案,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三)以虚拟仿真技术为依托,构建虚拟仿真产教融合实训基地

传统的铁道机车、铁道供电等实践教学设备,受成本、空间放置等影响而无法真实展现,将会影响实验实训内容的完整性和教学效果。依托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将虚拟仿真技术与实训设备深度融合,以实带虚、以虚补实,虚实结合、相辅相成,形成互补形式。搭建满足专业群需要的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同时在虚拟的实践教学环境中,教师灵活设计实践教学内容,学生也可自主设计实习方案,实训过程学生处于主动学习状态,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目前,学校建立了铁道机车运用与检修实训基地、铁道车辆及动车组智能检修实训基地、城市轨道交通车辆驾驶与检修实训基地等虚拟结合的实训基地,通过仿真手段将机车驾驶、机车乘务员标准化作业、列车运行监控等进行虚拟化,学生通过虚拟环境获得真实体验,以虚补实,系统地掌握了实训内容。其中,学校建立的轨道交通虚拟仿真实训基地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级虚拟仿真实训中心。

四、结束语

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是课堂教学和深化产教融合的主要阵地,为职业教育培养学生技术技能提供了有力保证,为“四链”协同耦合、专业群发展和产教融合发挥了重要作用。实训基地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实训设备、实训资源、师资队伍等硬软件,由于新技术新方法新产业的涌现,紧跟时代发展的同时,学校需要结合实际发展、实训需要和经济实力等,整合校企实训资源,适时创新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模式,以适应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要,为新时代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人力资源供给提供根本支撑。

猜你喜欢
产教产业链校企
百万扩招下高职校企合作演化稳定性分析
中职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高职教育“四实一体”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农学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基于产教融合背景下的高职院校教育管理新模式探索
基于产教融合的 OBE 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
不忘初心 打造农业全产业链大格局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