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成
(黑龙江大学 文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南龙翼(1628-1692),字云卿,号壶谷。朝鲜肃宗朝文臣、诗人、诗论家。历官两馆大提学,礼曹、吏曹判书等。著有诗文集《壶谷集》、诗论集《壶谷漫笔》,编有朝鲜汉诗总集《箕雅》等。南龙翼之于中国文学的接受对象多为杜甫著名的诗歌,如《秦州杂诗》《八哀诗》《秋兴八首》《北征》等,主要形式为次韵、用韵、集句、拟作,呈现出较高的思想性与艺术性。
次韵又称“步韵”,是和诗的一种重要形式,即按照原诗的韵和用韵的次序进行和诗。次韵之作在南龙翼的杜诗接受中占比最大,主要有《次杜工部堂成韵》《九月初二日移寓商芝洞多有临水之趣次老杜江村韵》《苦寒次老杜人日韵呈南涧丈》《自松都还松山雉柏堂戈喜次老杜入宅韵三首》《次老杜季秋江村韵》《次老杜去蜀韵》《九日登高忽忆去年龙湖泛舟事次老杜〈九日曲江〉韵》《次老杜初冬韵》《次老杜不寐韵》《还自燕京归觐新衙醉次杜工部写怀韵二首》《闲居述怀次北征韵》《次杜工部秋兴八首》《次杜工部秦州杂诗,奉洪南涧处亮、赵杨州龟锡兼示崔国子孝骞、宋山翁锡祉十七首》等。
次韵是和诗中限制最为严格的一种,不仅对用韵有严格要求,并且次韵诗要和原诗有一定的关联,即以韵为主,但要表达次韵者的思想情感,要有所创新。即使不和原诗放在一起,也可以独立成篇,表达完整的意思。所以次韵是对次韵者的一种考验,也是文人潜在切磋的一种手段。
先以杜甫《北征》、南龙翼《闲居述怀次〈北征〉韵》为例进行说明。肃宗至德二年(757)八月,杜甫从凤翔到鄜州探亲,作《北征》一诗叙述一路见闻以及归家后的感受,描写了安史之乱中民生凋敝、社会混乱的情景,表达了对时事的见解。南龙翼《闲居述怀次〈北征〉韵》诗与杜甫《北征》在叙述手法、谋篇布局等方面非常相似。
皇帝二载秋,闰八月初吉。杜子将北征,苍茫问家室。
维时遭艰虞,朝野少暇日。顾惭恩私被,诏许归蓬荜。
拜辞诣阙下,怵惕久未出。虽乏谏诤姿,恐君有遗失。
君诚中兴主,经纬固密勿。东胡反未已,臣甫愤所切。(杜甫《北征》)(1)杜甫:《杜诗详注》,仇兆鳌注,中华书局,1979年,第395页。
圣上十五年,闰三月初吉。小臣遭削黜,松村蛰私室。
荏苒流光迈,居然四十日。君恩尚宽假,老境甘圭荜。
收召已散魂,杜门长不出。始至若相忘,稍思如有失。
臣罪臣自知,犯而欺则勿。妄陈退则退,谅由愚衷切。(南龙翼《闲居述怀次〈北征〉韵》)(2)南龙翼:《壶谷集》,韩国民族文化推进会编《标点影印 韩国文集丛刊》(第131辑),(首尔)景仁文化社,2000年,第209页。
南龙翼《闲居述怀次〈北征〉韵》和杜甫《北征》的开篇无论是语言运用,还是布局安排,都存在模仿的痕迹。南龙翼根据具体情景,表达了自己独特的心理感受。
用韵,即用原诗诗韵的字而不必顺其次序,当然也有依据原诗之韵而创作的情况,和次韵相类。清代吴乔《答万季野诗问》:“和诗之体不一:意如答问而不同韵者,谓之和诗;同其韵而不同其字者,谓之和韵;用其韵而次第不同者,谓之用韵;依其次第者,谓之步韵。”南龙翼用杜诗韵之作包括《乞暇归山晩登寺楼用老杜九日蓝田韵》《重阳日独酌无聊用老杜韵七首》《除夕用老杜守岁韵》《追次金原城必振族叔用老杜韵,寄余之作仍作哀辞二首》等。南龙翼的用杜诗韵之作,就按照杜诗原诗的韵来创作。以杜甫《九日蓝田》(即《九日蓝田崔氏庄》)及南龙翼用韵之作《乞暇归山晩登寺楼用老杜九日蓝田韵》为例,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云:“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3)杜甫:《杜诗详注》,第490页。南龙翼还用了“欢”“冠”“寒”“看”作为韵字,其《乞暇归山晩登寺楼用老杜九日蓝田韵》曰:“尘界争如法界宽,老年犹办少年欢。扶藜历险仍治屐,插菊登高任满冠。繁露欲霜山气肃,薄阴成雨叶声寒。参军落帽寻常事,笑杀当时作意看。”(4)南龙翼:《壶谷集》,第56页。
集句,即从不同的诗歌中选录诗句,重新组合成一首新诗。南龙翼集杜诗句之作有《又集李杜诗句成近体一首》《江村即事集唐贤诗句寄赤谷七首》等,如《又集李杜诗句成近体一首》诗云:
露下天高秋水清(杜),何人不起故园情(李)。
独怜一雁飞南海(李),遮莫邻鸡下五更(杜)。
永夜角声悲自语(杜),长洲孤月向谁明(李)。
扁舟系缆沙边久(杜),如此风波不可行(李)。(5)南龙翼:《壶谷集》,第226页。
所集杜甫诗句分别出自《夜》《书堂饮既夜复邀李尚书下马月下赋绝句》《宿府》《奉寄别马巴州(时甫除京兆功曹在东川)》,李白诗句分别出自《春夜洛城闻笛》《寄崔侍御》《鹦鹉洲》《横江词六首》。虽说是从不同之人、不同之诗中辑录成新诗,却表达了完整的意境、意味。
拟作,即摹仿他人风格而创作。南龙翼模仿杜甫诗歌者,有《八哀四怀诗》组诗。杜甫《八哀诗》描写了王思礼﹑李光弼﹑严武﹑李琎、李邕、苏源明﹑郑虔﹑张九龄等八人的生平事迹,是八人的人物传记。南龙翼仿效杜甫《八哀诗》、朝鲜权韠《四怀诗》作《八哀四怀诗》,“八哀”包括金南重、李一相、洪命夏、李庆徽、李端相、徐必远、李有相、洪得箕,“四怀”包括金寿恒、李端夏、南二星、南九万,是12位朝鲜人物的传记。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因社会动乱、仕途不顺等原因,杜甫携家西行来到秦州。在此生活期间,他游历名山古刹,访友谈诗,作《秦州杂诗》二十首,记录了自己的行迹和情感。朝鲜显宗二年辛丑(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七月,南龙翼辞官途经涟川县,时友人赵禹瑞任官杨州,二人相邀在桧岩寺相聚,一同游览者有洪处亮、崔孝骞、宋锡祉等人,南龙翼作《次杜工部〈秦州杂诗〉,奉洪南涧处亮、赵杨州龟锡兼示崔国子孝骞、宋山翁锡祉》(简称《次杜工部〈秦州杂诗〉》)十七首。
杜甫《秦州杂诗》与南龙翼《次杜工部〈秦州杂诗〉》有着诸多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值得细细品读,分析。
相同之处一,杜甫《秦州杂诗》、南龙翼《次杜工部〈秦州杂诗〉》都运用了大量的典故,古今一体,增强了诗歌的内涵和表现力。
杜甫善于在诗歌中运用典故,黄庭坚《答洪驹父书》指出杜诗“无一字无来处”。《秦州杂诗》二十首几乎篇篇用典,如“属国归何晚?楼兰斩未还”(其七)(6)杜甫:《杜诗详注》,第578页。,“属国”即典属国,化用汉代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十九年,归国后任典属国。此句中的“属国”暗指出使吐蕃而迟迟未归的唐朝使节。“楼兰”反用了傅介子斩杀楼兰国王首还阙之事。此句是说吐蕃的骚扰、侵犯还没有解除。“故老思飞将,何时议筑坛?”(其十九)(7)杜甫:《杜诗详注》,第587页。“飞将”指西汉名将李广,被称为飞将军,抗击匈奴,名垂青史。“筑坛”是“筑坛拜将”的缩写,指仰仗贤能。《汉书·高帝纪上》:“汉王齐戒设坛场,拜信(韩信)为大将军,问以计策。”此处表达了杜甫对人才的渴望以及对朝廷不重用人才的不满。“阮籍行多兴,庞公隐不还”(其十五)(8)杜甫:《杜诗详注》,第585页。,提及魏晋名士阮籍以及拒绝刘表邀请的庞德公。“为报鸳行旧,鹪鹩在一枝”(其二十)(9)杜甫:《杜诗详注》,第588页。,化用《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秦州杂诗》所用典故能与现实有机结合,古今融为一体,增强了诗歌的内涵和表现力。
南龙翼熟谙中国文化,在《次杜工部〈秦州杂诗〉》中也大量运用典故,如:“间关寻草迳,彷彿问桃源”(其八)(10)南龙翼:《壶谷集》,第89页。,暗用陶渊明桃花源的典故。“宋玉真如玉,崔群更出群”(其十三)(11)南龙翼:《壶谷集》,第91页。,宋玉,著名辞赋家,有《九辩》《风赋》《神女赋》等作品传世。崔群,字敦诗,唐代人,十九岁中进士,颇有政名。南龙翼此处表达了对宋玉、崔群的赞美与艳羡之情。“莫洒羊公泪,宜浮毕卓池”(其十七)(12)南龙翼:《壶谷集》,第89页。,羊公,指西晋政治家、军事家羊祜。湖北襄阳岘山上有羊公碑,又名堕泪碑,是当地百姓为纪念羊祜而建。每逢时节,周围百姓祭拜羊祜时,睹碑生情,无不落泪。羊祜的继任者杜预因此把它称作堕泪碑。毕卓池,相传是东晋毕卓醉后洗澡之处,也有说是毕卓洗砚池。毕卓平生嗜酒,以为一生持蟹畅饮、泡在酒池中才是人生乐事。《晋书·毕卓传》载:“邻舍酿熟,卓夜至其瓮间盗饮,为人所缚。明旦视之,乃毕吏部。旋解缚,遂与主人饮瓮侧,致醉而去。”毕卓后成为嗜酒成癖之人的代名词。“仳离有女泣,壮者四方之”(其三),“仳离”,妇女被夫家抛弃逐出,后世亦作离婚讲,典出《诗经·王风·中谷有蓷》“有女仳离,啜其泣矣”。《中谷有蓷》每节开头都用山谷中的益母草起兴,每章最后一句都是妇女自身觉悟的感叹,表达女子遇人不淑,最终只能痛苦、悲伤、愤怒。
相同点之二,杜甫《秦州杂诗》与南龙翼《次杜工部〈秦州杂诗〉》的第一首诗均是组诗的核心,统摄其他诸诗。
《秦州杂诗》(其一)云:“满目悲生事,因人作远游。迟回度陇怯,浩荡及关愁。水落鱼龙夜,山空鸟鼠秋。西征问烽火,心折此淹留。”(13)杜甫:《杜诗详注》,第572页。这首诗不仅是整个组诗的核心,其首句“满目悲生事”更被众多诗家认为是组诗的头领,“二十首之冒”(《读杜心解》卷三之二)。“满目悲”三字不仅统摄全诗,同时也是生发后面诸诗所咏之事的触发点。如清代佚名《杜诗言志》云:
看他开头便说“满目悲生事”,是其可悲之中不一而足。半生期许,至此尽蠲,一可悲也。遍历艰辛,都付流水,二可悲也。进既莫容,退又无归,三可悲也。干戈未息,骨肉远离,四可悲也。君国多难,忠孝莫解,五可悲也。边塞凄凉,惊心鼓角,六可悲也。风雨凄凄,秋阴短少,七可悲也。老骥伏枥,壮志难忘,八可悲也。羁栖异地,送老何时,九可悲也。回忆鸳行,寒云愁对,十可悲也。夫抱此多般愁苦,难以缕析,故以“满目”二字概之。其后二十首中所触发之事,悉由此生出,所谓笼盖全篇之句也。(14)《杜诗言志》,扬州广陵刻印社木刻本。
南龙翼《次杜工部〈秦州杂诗〉》第一首也是组诗的头领,笼盖之后诸诗作。诗云:“昨枉杨州札,仍期桧寺游。身闲聊自适,路远不须愁。地岂长悭祕,天应剩借秋。更邀南涧老,乘兴莫迟留。”(15)南龙翼:《壶谷集》,第88页。开首两句交代了事情的起因,因为一封书信,遂与朋友有了游览桧岩寺之邀。颔联“身闲聊自适,路远不须愁”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尽管是辞官,但心里只有快意而没有忧愁。颈联“地岂长悭祕,天应剩借秋”点出时节正处于秋天,秋高气爽,适合郊外之游。尾联“更邀南涧老,乘兴莫迟留”为后文朋友们同游同乐做好铺垫,与朋友游是人生最大的乐事。尤其是“身闲聊自适,路远不须愁”两句,堪称整个组诗的诗眼,统摄了全诗。
杜甫《秦州杂诗》与南龙翼《次杜工部〈秦州杂诗〉》的不同之处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不同点之一,诗歌表达的主题思想、情感基调不同。
感时伤乱、漂泊忧愁、卜居归隐等是《秦州杂诗》的主要内容。清代浦起龙《读杜心解》认为《秦州杂诗》“二十首大概只是悲世、藏身两意”(16)浦起龙:《读杜心解》,中华书局,1961年,第201页。。著名学者刘跃进指出:“《秦州杂诗》最多的内容是咏叹与战事相关的景物,如降戎、鼓角、天马、防河戍卒。”(17)刘跃进:《漂泊无助的远游——读〈秦州杂诗〉二十首及其他》,《中国文学研究》2017年第1期,第26页。《秦州杂诗》有反映自身遭际、颠沛流离之感者,如“满目悲生事,因人作远游”(其一)(18)杜甫:《杜诗详注》,第572页。、“清渭无情极,愁时独向东”(其二)(19)杜甫:《杜诗详注》,第574页。、“俯仰悲身世,溪风为飒然”(其十二)(20)杜甫:《杜诗详注》,第582页。等;有反映战乱、士兵戍役之苦者,如“士苦形骸黑,旌疏鸟兽稀”(其六)(21)杜甫:《杜诗详注》,第577页。、“东征健儿尽,羌笛暮吹哀”(其八)(22)杜甫:《杜诗详注》,第579页。等。
南龙翼《次杜工部〈秦州杂诗〉》主要描写了辞官后轻松、闲适的心境,“身闲聊自适,路远不须愁”(其一)(23)南龙翼:《壶谷集》,第88页。,并表达出作者与朋友相游而愉悦之情。“暗暗迷津树,依依隔岸家。烟从山里少,日在雨边斜。此景无人画,题诗独自夸”(其二)(24)南龙翼:《壶谷集》,第88页。,描写沿途的秀美风光,给人轻松愉快之感。
不同点之二,诗歌的色调、氛围不同。
杜甫《秦州杂诗》整体色调、氛围是灰暗、冷清的,诗人多选择“悲”“空”“愁”“寒”“哀”“孤”“落”“冷”等词语,其中“悲”“愁”“哀”凡22见,组合成“孤城”“落木”“落日”“秋草”“边塞”等意象。诗句如“清渭无情极,愁时独向东”(其二)(25)杜甫:《杜诗详注》,第574页。、“秋听殷地发,风散入云悲”(其四)(26)杜甫:《杜诗详注》,第575页。、“烟尘独长望,衰飒正摧颜”(其七)(27)杜甫:《杜诗详注》,第578页。、“萧萧古塞冷,漠漠秋云低”(其十一)(28)杜甫:《杜诗详注》,第581页。等,这不仅是自然物象的客观描绘,更是诗人情感的物化(外化),“这些偏冷偏暗的色调无疑折射出诗人心境的色泽”(29)童强:《论杜甫秦州诗的特点》,《杜甫研究学刊》1999年第1期,第16页。。
南龙翼《次杜工部〈秦州杂诗〉》整体色调、氛围是明快、闲适的,在他的诗歌中看不到冷色调的词语、意象。诗句如:“峡里无人见,闲云自在归”(其四)、“沿途无限景,一一破愁颜”(其五)、“扫牒琴为伴,开筵酒似泉”(其十一)、“抽身逃宦海,尽室入深山。爱听农人语,耽看倦鸟还”(其十二)、“自是登临好,何需美恶分。相携不知倦,莲漏夜深闻”(其十三)、“秉烛仍呼酒,那能不醉归”(其十五),等等,衬托出作者辞官欲归隐的心态以及与友人游览欢饮时的愉悦心情。
不同点之三,诗歌的结构安排不同,杜甫《秦州杂诗》诗前没有序文,南龙翼《次杜工部〈秦州杂诗〉》诗前有序文。
南龙翼《次杜工部〈秦州杂诗〉》诗前小序交代了写作背景、写作目的、时间、人物等:“辛丑七月,辞递知申,归觐涟川县。时赵禹瑞宰杨州,送书约会于桧岩寺,仍邀南涧丈于积城,达夜酣畅,仍记沿途所见,兼述席上即事。崔公自杨来,宋翁自积来。时即闰月,赵即地主。”(30)南龙翼:《壶谷集》,第88页。据诗歌序文交代,南龙翼于朝鲜显宗二年辛丑(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七月,辞官途经涟川县,友人赵禹瑞时任官杨州,于是二人相邀会于桧岩寺,另有洪处亮、崔孝骞、宋锡祉等人参与此次游历。
杜甫《八哀诗》以诗的形式、用史家笔法记述了王思礼﹑李光弼﹑严武﹑李琎﹑李邕﹑苏源明、郑虔﹑张九龄等八人的生平遭际、主要事迹和精神风貌等,此诗堪称八人的人物传记。朱东润云:“《八哀诗》是八篇独立的传记,是有韵的《史记》,而且充满感情,呜咽淋漓,即使在《史记》中也是不可多得的名篇。”(31)朱东润:《杜甫叙论》,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第156页。南龙翼《八哀四怀诗》称作“有韵的《史记》”也不为过。
朝鲜肃宗二年(清康熙十五年,1676年),南龙翼仿效杜甫《八哀诗》、朝鲜文人权石洲《四怀诗》作《八哀四怀诗》,“八哀”包括《大宗伯金公南重》《大学士李公一相》《领议政洪公命夏》《大冢宰李公庆徽》《副提学李公端相》《大司马徐公必远》《赠知申李公有相》《益平尉洪公得箕》诸篇,“四怀”包括《文谷金左相寿恒》《松涧李季周端夏》《宜拙南仲辉二星》《药泉南云路九万》等篇。作者以诗记人,撰写了十二位朝鲜人物的生平事迹。《八哀四怀诗》诗前有序文曰:
古人之咏存殁多矣。余少而立朝,厕迹文酒之间,承绪言于先辈,托契分于侪流者,亦非不多,而未尝知存殁之感矣。十数年来,零落殆尽,生存者又落落晨星。年龄向老,节序垂穷,萧条人代,举目无亲。或木拱而草宿,或棘洊而蓬飘,俛仰悲慨,安可无古人之咏也。遂拟杜工部作八哀,更效权石洲作四怀,藏之箧笥,不敢示人,时或自阅自宽,尔时丙辰阳月。(32)南龙翼:《壶谷集》,第199页。
南龙翼《八哀四怀诗》是模仿杜甫《八哀诗》之作,呈现出较为鲜明的特点,具体而言有如下几点:
首先,南龙翼《八哀四怀诗》在结构安排上有一定的模式化特点,如开篇几句往往会交代传主的世系关系:
有美野塘翁,于吾大父行。系出敬顺王,钱窦世谁抗。三世阐甲科,魁星世争仰。(《大宗伯金公南重》)(33)南龙翼:《壶谷集》,第200页。
君是湖翁季,高名齐伯仲。(《副提学李公端相》)(34)南龙翼:《壶谷集》,第202页。
吾友有芚翁,为人自文雅。月沙乃其祖,声名满华夏。(《赠知申李公有相》)(35)南龙翼:《壶谷集》,第203页。
相国生名阀,珪组联且繁。文称益城祖,忠有南宁昆。(《领议政红公命夏》)(36)南龙翼:《壶谷集》,第210页。
杜甫《八哀诗》开篇即切入正题,交代传主的主要事迹、典型特征等,不拖泥带水。如《故司徒李公光弼》首四句:“司徒天宝末,北收晋阳甲。胡骑攻吾城,愁寂意不惬”(37)杜甫:《杜诗详注》,第1379页。,描叙了天宝十五年(756)至至德二年(757),李光弼受命率兵在河东道、河北道与叛军作战之事。“司空出东夷,童稚刷劲翮。追随燕蓟儿,颖锐物不隔”(《赠司空王公思礼》)(38)杜甫:《杜诗详注》,第1373页。,交代王思礼出身于高丽,孩童时代就很有勇力,少年时期跟随父亲在军中练习兵法作战,才能出众,为后面描写王思礼英勇善战做好了铺垫。
其次,杜甫《八哀诗》的八位人物之间没有什么亲戚关系,南龙翼《八哀四怀诗》的八位传主则不同,其中李一相、李端相、李有相三人是兄弟,都是李廷龟的孙子。李一相(1612-1666),字咸卿,号青湖。李明汉子,李廷龟孙。《朝鲜显宗改修实录》(卷一四)曰:“一相与其父明汉、祖廷龟,三世主文,国朝数百年所未有也”,《副提学李公端相》:“君是湖翁季,高名齐伯仲”,《赠知申李公有相》:“月沙乃其祖,声名满华夏”等等,都交代出李一相、李端相、李有相三人的兄弟关系。
第三,南龙翼《八哀四怀诗》、杜甫《八哀诗》的部分传主与作者有一定的关系。
王嗣奭《杜臆》(卷七):“王、李名将,因盗贼未息,故兴起二公,此为国家哀之者。继以严武、汝阳、李、苏、郑,皆素交,则叹旧。九龄名相,则怀贤。”(39)王嗣奭:《杜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第476页。冯至《杜甫传》曰:“他还写了八首长诗,怀念八个人物,集在一起,叫做《八哀诗》。其中有他钦佩的前辈张九龄、李邕,有逝世不久的名将王思礼、李光弼,有给他很大帮助的李琎、严武,有他最亲密、彼此最没有猜疑的好友郑虔、苏源明。”(40)冯至:《冯至全集》,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136页。比如严武,据张忠纲《论严杜交谊与杜甫之去蜀》一文统计,杜甫诗集中与严武有关的诗共有35首,足见二人来往之密切。《八哀诗》第五首、第六首、第七首抒发了杜甫对李邕、苏源明、郑虔三位才高命薄的挚友的深切怀念,如:“伊昔临淄亭,酒酣托末契。重叙东都别,朝阴改轩砌”(《赠秘书监江夏李公邕》)(41)杜甫:《杜诗详注》,第1401页。,“临淄亭”,是诗人与李邕第二次聚首之处,当时诗人作有《陪李北海宴历下亭》一诗;“重叙”二句说明二人初次见面是在东都洛阳。“结交三十载,吾与谁游衍。荥阳复冥莫,罪罟已横罥。呜呼子逝日,始泰则终蹇”(《故秘书少监武功苏公源明》)(42)杜甫:《杜诗详注》,第1408页。,写苏源明之死以及自己没能亲致哀奠的遗憾。“词场竟疏阔,平昔滥吹奖。百年见存殁,牢落吾安放。萧条阮咸在,出处同世网”(《故著作郎贬台州司户荥阳郑公虔》)(43)杜甫:《杜诗详注》,第1413页。,写杜甫与郑虔在文学上互相切磋,郑虔曾鼓励、推许过杜甫。郑虔死后,杜甫无比怀念,哀思之情无所寄托。
南龙翼在描写金南重、李一相、李端相、李有相、徐必远、李庆徽等人时,都写到了传主与自己的关系。《大宗伯金公南重》回忆金南重为儿时的自己指点迷津,使自己茅塞顿开,学识大进,“小子昔何知,童年陪几杖。抚顶赐之坐,迷途指以倡。令我开旧蒙,使我获新尙。奚徒一言褒,每出中心贶。因之随后尘,当席自退让。”作者着重描写了壬寅夏天与金南重相聚时,金南重“聊发少年狂”,和作者相处甚欢的情景,“却忆壬寅夏,新斋冒雨访。门阑修彦会,薄具惭厚饷。菀尔公喜笑,豪气老益壮。我咏公即酬,公歌我仍唱。侍酒至日暮,剧谈穷酣畅。依依南迈日,别语心不忘。”作者牢记金南重的教诲,时时不敢忘却。再如《赠知申李公有相》云:“吾友有芚翁”“与我夙心亲,同学又同社”,《大司马徐公必远》:“长我十四年,友呼仍弟蓄。联翩禁省中,门巷更逼侧”,《大冢宰李公庆徽》:“我少公已壮,交情到老倍”,《副提学李公端相》:“云龙吾与子,髫齕同嬉弄。年是雌雄辰,才如邹楚閧”等等,都交代了传主与自己的关系。
最后,历史的实录与艺术加工有机结合。
杜甫《八哀诗》中主人公的事迹都可以在《旧唐书》《新唐书》等史书中找到佐证,如:“昔献书画图,新诗亦俱往。沧洲动玉陛,宣鹤误一响。三绝自御题,四方尤所仰”(《故著作郎贬台州司户荥阳郑公虔》)(44)杜甫:《杜诗详注》,第1410页。,这六句描写了郑虔向唐玄宗献诗书画,博得唐玄宗赞誉,赢得美名之事。《新唐书》本传载:“尝自写其诗并画以献,帝大署其尾曰‘郑虔三绝’。”(45)欧阳修、宋祁:《新唐书》,中华书局,1975年,第5766页。再如:“紫绶映暮年,荆州谢所领”(《故右仆射相国张公九龄》)(46)杜甫:《杜诗详注》,第1415页。,指开元二十五年(737)张九龄因周子谅事被贬为荆州长史事。《旧唐书》本传曰:“初,九龄为相,荐长安尉周子谅为监察御史。至是,子谅以妄陈休咎,上亲加洁问,令于朝堂决杀之。九龄坐引非其人,左迁荆州大都督府长史。”这样的事例在《八哀诗》中还有很多,兹不一一赘述。
南龙翼《八哀四怀诗》也是传主的实录,诗中所描述之事在朝鲜的文献史料中都可以找到佐证。如:“丙子斥和议,公时任谏诤。谴谪兼祸衅,西南路幽敻。鹏程日夕开,两朝荷恩命。几长御史席,持论务平正。未纳圻辅节,即参东铨政。晋秩大宗伯,修辞侨在郑。”(《大学士李公一相》)“丙子斥和议”句以下所叙故事,在其他史料中亦有类似记载,如朴世采《礼曹判书赠右议政李公神道碑铭》言:“丙子拜正言,纠论不惮贵近,又言:‘国事至此,宜特甄拔人才以备缓急,其在罪者亦可调叙。’上有严旨,公引避。仍请大奋发大振作,又批以‘留念量处’。乃申白:‘殿下量处之际,虏当渡河。顾即日出御正殿,策励群臣,熟讲战守之策,毋贻后悔。’上亦不纳。盖时已斥绝虏使,而尚事泄沓,公言如此。”(47)朴世采:《南溪集》,韩国民族文化推进会编《标点影印 韩国文集丛刊》(第140辑),(首尔)景仁文化社,1994年,第461页。
再如《大学士李公一相》:“往在宣庙朝,月沙文名盛。邦诬玉色惨,擢修上国聘。手进所为文,词感天子圣。遂令海内人,传诵知名姓。有子又有孙,三世掌文柄。”(《大学士李公一相》)月沙即李廷龟(1564-1635),朝鲜朝明宗、仁祖年间的文臣、学者,字圣征,号月沙。1590年文科及第,历任兵曹判事、礼曹判事、刑曹判事、右议政、左议政等职。曾多次接待中国使臣,并多次赴中国明朝。著有《月沙集》等。《朝鲜仁祖实录》(卷三一)载:“万历庚寅登第,大被宣庙所眷遇,戊戌升亚卿,辛丑以礼曹判书典文衡,在宰列凡四十年。……廷龟九长春官,再典文衡,身登黄阁。”张维《左议政月沙李公行状》云:“公立朝四十六年,遍历六卿,而九长春官,再秉文衡。礼乐仪章,多所考定。高文大册,事大交隣词命,出于公手者,皆鸿菀可观。其赴京师傧华使者各四,艰危之际,周旋应对,竭虑尽诚,纾国难雪国诬,增国家之光华者,赫赫在人耳目。……宣庙最悦公文,谓一时名能文词者,举出公下。初以辨诬奏见称于中朝,东征诸将见其奏者,每对上必称好文章。”(48)张维:《谿谷先生集》,韩国民族文化推进会编《标点影印 韩国文集丛刊》(第92辑),(首尔)景仁文化社,1992年,第266页。李廷龟子李明汉(1595-1645),字天章,号白洲。著有《白洲集》。《朝鲜仁祖实录》(卷四六)云:“明汉,廷龟之子也。为人爽朗有风致。以文词擅名,遂世典文衡,历拜吏判”,《朝鲜显宗改修实录》(卷一四):“一相与其父明汉、祖廷龟,三世主文,国朝数百年所未有也”等,这些材料印证了南龙翼“有子又有孙,三世掌文柄”之言。
南龙翼《八哀四怀诗》、杜甫《八哀诗》在保证实录主人公的同时,也经过了艺术加工,使语言富有文采,增强了诗歌的可读性。
综上可见,南龙翼关于杜诗的接受主要体现在对《秦州杂诗》《八哀诗》《秋兴八首》等组诗的拟次之作中,南龙翼的拟次之作与杜甫原诗相比,有相同之处亦有不同之处,呈现出较为鲜明的特点,堪称中朝诗歌交流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