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论的更新与汉语语法的精细化研究

2021-11-26 03:14吴礼权
关键词:新著现代汉语话语

吴礼权

(复旦大学 中文系,上海 200433)

众所周知,汉语跟印欧语系诸语言在语法上的差异非常明显,汉语语法的很多独特之处往往不为印欧语系诸语言所有。“不同民族语言的文法,又都具有各自鲜明的民族特质。”[1]3因此,在汉语语法研究中,以西方语法理论硬套汉语语法现象,往往是行不通的。但是,西方现代语法理论对汉语语法研究,特别是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并不是都无借鉴指导意义。事实上,20世纪80年代美国语言学家霍珀(Paul Hopper)提出的“浮现语法”理论,对现代汉语附加问句的研究就很有参考借鉴意义[2]。

其实,霍珀的浮现语法理论的价值在汉语语法学界早已为学者们所认识,借鉴这一理论对汉语相关语法现象进行透视分析的论著也有不少。但是,借鉴这一理论对现代汉语附加问句进行全方位、细致入微的观察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有所理论创新的,则并不多见,颇是令人感到遗憾。不过,这一遗憾随着闫亚平博士新近完成并由上海教育出版社隆重推出的《现代汉语附加问句的浮现与发展》一书的面世,可以说是基本上画上了一个句点。此书的出版,可以说标志着现代汉语附加问句的研究从此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研究阶段。

对于现代汉语附加问句的研究,闫亚平博士可谓个中翘楚。在《现代汉语附加问句的浮现与发展》一书之前,作者已有这方面的重要研究成果问世,这就是2017年12月由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专著《现代汉语附加问句研究》。因此,从学术研究的连续性来看,作者的这部新著《现代汉语附加问句的浮现与发展》是其在这一专题研究领域结下的又一硕果。

作为新生代的学者,作者能够在短短几年内,先后出版两部有关现代汉语附加问句的专著,可能让人感到惊讶。其实,如果了解内情,我们就不会感到惊讶,而是感到敬佩了。敬佩其对于学术研究的执着与痴迷,敬佩其异乎寻常的勤奋努力。事实上,正因为如此,作者才能笔耕不辍、锲而不舍、连续攻关,不断结出丰硕的学术研究成果。

学术研究必须具备一定的背景,我对作者的学术背景最为清楚。作者曾先后于2003年和2013年两度在复旦大学跟随我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早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作者便在学术研究上表现出了超乎同龄人的天赋与潜质。除了高质量地完成了硕士学位论文,还先后在语言学核心期刊上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如《外来文化对词语象征义的影响——以颜色词黄、红、绿为例》《转喻研究的认知语言学视野》《人际功能与“人家”所指的扩张》等。这些论文都相当有分量,深受学术前辈肯定。硕士毕业后,作者在高校工作8年之后,又毅然选择了学术提升之路,再次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复旦大学,成为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的博士研究生。相比于硕士生阶段,作者在复旦攻读博士学位的四年间,更是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勤奋,不仅如饥似渴地学习吸收国内外前沿语言学和修辞学理论,而且潜心研究,专注思考,学术研究潜能得到了充分释放,学术水平的提升可谓达到了质的飞跃,研究成果也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除了圆满完成40万言厚重的博士学位论文,获得盲审与明审全优的学术评价外,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四年间还完成了24万字的学术专著《现代汉语附加问句研究》。同时,还陆续在重要的学术期刊与语言学核心期刊上发表了《“一+量+形”的构式化及其修辞动因》《现代汉语附加问句的句法形式与语用功能》《“一+量”的主观性及其语义基础》等近20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正如老话所说:“天道酬勤,力耕不欺。”正是由于有了前期的深厚积淀,作者博士毕业参加工作不久,便能接连在《世界汉语教学》《语言教学与研究》《汉语学报》《汉语学习》等高水平语言学期刊上发表一系列有影响的学术论文。此外,作者近些年来还曾获批省部级项目3项,有一系列项目阶段性成果面世。这部新著,就是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基于浮现语法观的现代汉语附加问句语法化研究”的结项成果。

通读《现代汉语附加问句的浮现与发展》,我们认为这部学术新著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色与突出成就。

第一,为汉语语法的精细化研究立一新标杆。

语言研究的深入与推进,既需要宏观的理论构建,也需要微观的专题性、精细化研究的支撑。宏观与微观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学术研究才能持续深化与推进。现代汉语附加问句作为对话中高频使用的疑问句式,形式多样、功能丰富,无论是从语法视角看,还是从修辞视角看,都是极富研究价值的。作者自攻读硕士学位起就独具慧眼地发现了这一重要的学术课题,不仅以《附加问句的修辞功能》作为其硕士学位论文,还持之以恒地潜心研究多年,使这一专题的研究越来越深入、细化。

从研究维度上看,这部新著与作者上一部著作《现代汉语附加问句研究》主要侧重现代汉语附加问句句法、语义、语体特征及其多样语用功能的共时平面探讨有很大不同[3]52-249,它主要是从历时的层面一一展开研究与阐释,发掘了现代汉语附加问句多样形式和丰富功能生成与发展的全貌。从共时走向历时,从横向走向纵向,显示了作者思考的深刻性和挖掘的全面性,也生动地展现了作者深厚的研究功底与卓越的科研潜质。

从研究体系上看,这部新著也不失为专题性研究中的翘楚。全书共分为五章,第一章“绪论”开宗明义,不仅对现代汉语附加问句的得名、界限和归属进行了明确的界定,提出“发话人主观‘自我’传信性、预期性、意向性和施为性的传达与增强是判断附加问句的重要标志与标准”,使人对其研究对象一目了然,而且还对前人相关研究成果、研究方法、创新之处、语料来源与研究的主要理论基础进行了提纲挈领式的评述,为后文研究的展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第二章“现代汉语附加问句句法形式的浮现与发展”,从历时视角对“X不X”式、“X吗(么)”式、“X吧”式和“怎么/怎么样”式附加问句的浮现与发展过程一一梳理与剖析,对其浮现与发展的重新分析、类推、和谐机制和主观化、表达需求动因进行了挖掘与考察。值得称道的是,作者对现代汉语附加问句的每一式都进行了详细的论证与探究,且对每一式的探讨不是以此类推式的,而是各有其独到之处,既注重其共性的发掘,又注重个性的探察。如在探讨“X吧”式附加问句的浮现时,作者指出:“‘X吧’式附加问句之所以得以浮现,主要便是受到了浮现时间较早的‘X不X’式和‘X吗(么)’式附加问句句法结构和句法模式的影响与同化而来,是人们通过已有的‘X不X’式和‘X吗(么)’式附加问句结构式自觉类推、扩展而来,是由判断词‘是’‘对’和表态词‘好’‘行’‘成’充当后附‘表疑部分’惯用法模式泛化的结果。”[4]132可见,作者的研究是求真务实的,也是细微精细的,体现了其研究的严谨态度和非凡的逻辑思维能力。第三章“现代汉语附加问句话语功能的演化与发展”,不仅对现代汉语附加问句的三大基本话语功能——“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总结与归纳,还首次开创性地从历时视角对语法结构的话语功能进行了探讨,对现代汉语附加问句三大基本话语功能在该句式发展的不同阶段和不同情境语义条件下的凸显度和具体内涵进行了动态考察与探究,从而在最大程度上弥补了前人在探讨“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行不行”“是不”“对不”“是吧”“对吧”“好吧”等话语标记化演变过程的缺失。这一章的探讨,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创新与借鉴价值,还展现了作者难能可贵的理论创新勇气与很强的专业研究能力。众所周知,在语言研究中,语法结构的形式与功能是一体两面,互为表里,不可分离的。因此,研究者必须对此有正确认识。可喜的是,作者对此认识非常深刻,所以在该书的第二章侧重于形式、第三章侧重于功能的基础上,独具匠心地把第四章定为“现代汉语附加问句形式与功能的互动”,对现代汉语附加问句的会话位置与语用功能的制约关系,“是”类与“对”类附加问句、“好”类与“行”类附加问句的异同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揭示与阐释。事实上,作者将形式与功能进行有机结合,不仅使其对现代汉语附加问句的研究更加深入、全面,也有力地彰显了作者扎实的科研基础和卓越的科研水平。第五章为全书的结语部分,在前三章具体考察、剖析的基础上,作者得出了一系列富有重要学术价值而深具说服力的结论,诸如“语法结构语法化和主观化演变具有连续性和渐变性”“主观化带来的句法成分功能悬空是重要动因”“常规结构式组合成分变异和句尾位置是重要句法条件”“面对面对话语体是重要语用环境”,等等,都是发前人所未发,值得学术界重视。

共时与历时、形式与功能、描写与阐释有机结合,选题小而开拓深,是这部新著的最大特色。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这部新著为汉语语法的精细化研究立了一个新标杆。

第二,为汉语句式研究拓一新空间。

疑问作为人类语言最重要的功能之一,疑问句自然也就成为学界研究的热门与焦点课题。有关疑问句研究的论文和专著数量众多,且从事疑问句研究的重要学者也非常多。在此背景下,作者作为一个新生代的学者却能独辟蹊径,以独到的眼光,以及对语言问题有着异乎同辈人的天赋和敏感度,敏锐地发现了现代汉语附加问句研究的学术价值,实在是令人感到鼓舞的。事实上,作者不仅很早就注意到了现代汉语附加问句这一有着独特形式和多样功能的特殊疑问句,而且对其概念内涵进行了清楚的界定,对其句法、语义、语体特征进行了充分描写,对其多样性语用功能进行了全面归纳。而今面世的这部《现代汉语附加问句的浮现与发展》,则是侧重从历时视角厘清现代汉语附加问句多样形式的浮现与发展过程、机制与动因,考察其丰富的话语功能及其动态演变与发展,并着重对其形式和功能的互动予以揭示,力图使这一课题的研究走向纵深与精细化、全面化。对此,作者在这部新著中有清楚说明:本书“既从现代汉语这个共时平面全方位解析现代汉语附加问句独特句法形式、多样话语功能浮现和发展的过程与机制,又基于历时视角和古汉语中的相应附加问句语料,结合不同类型附加问句浮现的时间,进行历时检验与考察”,“在宏观把握现代汉语附加问句语法化的整体面貌与规律的基础上,又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分类微观探讨与考察,分别发掘每一类附加问句语法化的历程、条件与机制。既注重现代汉语附加问句语法化进程中共性的发掘,又注重每小类个性之处的探察”[4]21。

事实上,作者对现代汉语附加问句浮现与发展这一专题的共时与历时、形式与功能、宏观与微观的全方位研究与挖掘,不仅大大开拓了汉语疑问句的研究空间与研究视角,给予学界同仁诸多启迪与借鉴,也深富重要的学术参考价值,对深入探究汉语疑问句功能游移、语义变化和句法发展的过程、机制、动因及其语法效应等都有重要的促进与启发作用。同时,在语法化研究备受关注的今天,《现代汉语附加问句的浮现与发展》这部新著对现代汉语附加问句各形式类型历时浮现与发展及其“表疑部分”话语标记化演变的探讨,对汉语其他句式与词汇的浮现与发展研究,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正是基于此,我们认为,作者的这部新著是为汉语句式研究拓展了一个新的空间。

第三,为汉语语法研究的方法论革新开一新局。

在汉语语法学界,运用浮现语法理论考察汉语句式语法化的学者也不乏其人,相关论著也相继出现。但是,诸如作者这部新著处处体现浮现语法与语法化有机结合的研究范式,却并不多见。如何创造性地紧密结合汉语实际而有效运用西方前沿语法理论,一直是中国语法学界努力的目标。作者的这部新著,应该说在此方面做了一个非常好的尝试,而且相当成功,堪称个中典范。这一点,恐怕跟作者的学术背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作者有着长期的修辞学专业学习经历,因此非常注重语言的功能,注重功能主义的研究路径与相关前沿研究理论。而事实也证明,汉语作为孤立型和意合性语言,功能主义的语法理论更有助于揭示其语法特点。浮现语法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在西方世界流行的一种新的语法理论,是功能主义语法理论的新发展,重视包括交际需要在内的外在因素对语言发展的促动和塑造作用。这部新著的可贵之处在于,在对现代汉语附加问句进行探讨的过程中,始终基于霍珀的浮现语法观,贯彻语法不是预先就存在,而是随着语言的动态使用逐渐浮现与不断发展这一主线,对现代汉语附加问句多样性句法形式的浮现过程一一进行了考察与探究,由此得出结论,并明确指出:现代汉语附加问句是在对话语境中随着话语主观性不断增强,在交际双方的互动中浮现出来的,是在互动中为了满足主体间的交际需要而不断演化的结果,且其一经浮现,又会随着交际的需要和语义上[+信息差][+求解欲望][+正面语义][+需要回答]四个基本要素的弱化、丧失乃至走向反面,从求取核实、确认,希求应允的“信疑参半而问/信多于疑而问”主观化为寻求认同、增强互动、弱化语气的“无疑而问”,再主观化为强化语气和负面立场的“不疑而诘问”,永远处于不断变化与动态发展之中。除此,这部新著还密切结合汉语的实际,创造性地运用浮现语法动态、发展的观点探讨了现代汉语附加问句话语功能的历时演化与发展,从而得出“不仅语法结构是动态的、浮现的,其所具有的话语功能的凸显度及其具体内涵也是处于动态的、发展的过程中,也会因语言的不断运用而不断变化、发展与丰富”“运用动态、发展的眼光考察语法结构的话语功能,也有助于阐释语法结构主观化和语法化进程的功能需求动因”这样富含创见性的结论,开创了汉语语法研究的新局,增强了语法研究对语言现象的解释力[4]192-193。另外,还有一点也值得一提,这就是这部新著非常注重定量材料的收集与分析,对提升其结论的科学性发挥了重要作用。作者在研究中,以北京大学CCL语料库、北京语言大学BCC语料库、中国传媒大学媒体语言语料库(MLC)和大量文学作品为语料来源,对现代汉语附加问句的每一式都进行了穷尽式梳理与挖掘。这样,就使学者们在充分认识与理解研究对象的同时,深切地感受到作者的研究是建立在真实可靠的语言事实之上,是质与量的深度融合。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作者的这部新著,无论是选题的前沿性、研究的系统性,还是理论创新的突出性、研究方法的科学性、论证的严密性,都非常值得学术界重视。

猜你喜欢
新著现代汉语话语
说透职业教育的别样精彩
——读徐平利新著《从就业谋生到美好人生——职业教育漫话》
画与理
新著
一起来吹牛
“大力士”纸片人
山西省2019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现代汉语
《漫漫圣诞归家路》中的叙述者与叙述话语
梅大圣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现代汉语
雷人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