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朕
1、词曲作者介绍
李健,中国内地流行乐男歌手、音乐人,毕业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2001年,与卢庚戌组成“水木年华”组合,正式进入演艺圈。2006年,获得“第12届全球华语音乐榜中榜”内地最佳创作歌手奖。2010年,获得“Music Radio中国Top排行榜”内地最佳创作歌手奖。2011年,获得“第18届东方风云榜”最佳男歌手奖。2012年,获得“中国歌曲排行榜”年度最佳内地创作歌手奖、年度最佳专辑制作人奖。2016年,获得“全球流行音乐年度盛典”年度最佳制作人奖。2018年,担任浙江卫视歌唱选秀节目《2018中国好声音》的导师。2020年,担任《中国好声音2020》导师,并第二次夺得“冠军导师”。
2、改编者介绍
刘思远,武汉音乐学院作曲教师,青年作曲家,毕业于武汉音乐学院作曲系,五个一工程奖、屈原文艺奖获得者,湖北省优秀文艺人才,军运会主题曲作者,武汉音乐学院面试直签特殊引进人才。创作的多首歌曲在央视播出,代表作有《飞吧,神舟》(2008央视《神七问天》主题歌)、《飞天》(2011央视《逐梦天宫》主题歌)、《明天依然最美》(2020央视《抗击疫情歌曲展播》歌曲)等。流行混声合唱作品《时间都去哪儿了》、《贝加尔湖畔》、《南山南》、《当你老了》等多次在国家大剧院、北京音乐厅、琴台大剧院等音乐厅演出。
由李健作词、作曲并演唱的歌曲《贝加尔湖畔》,收录于李健2011年12月10日发行的专辑《依然》中。该歌曲是李健去到伊尔库茨克的贝加尔湖畔后写的,当时,俄罗斯大使陪李健一同参观贝加尔湖畔,在俄罗斯大使的邀请下,李健决定以贝加尔湖作为创作背景,用俄罗斯式的音乐风格创作一首歌曲,并当场用手机录下几句旋律,回国以后,花费了两三个月创作完旋律与歌词。2012年3月,李健作为“俄罗斯旅游年形象大使”,在发布会现场献唱了该曲。该曲曾被英国国王歌手合唱团、美国圣歌旋律阿卡贝拉合唱团、中国歌舞剧院歌剧团、孙楠、张碧晨等国内外合唱团、艺人翻唱。
2015年3月,刘思远受武汉音乐学院演艺学院委约,将歌曲《贝加尔湖畔》改编为混声合唱版本,同年5月,武汉音乐学院东方天子合唱团在武汉音乐学院五四合唱比赛上首演该作品,并获得该比赛第一名,随后,该作品在全国范围内广为传唱。2019年,刘思远重新编配该作品,将作品编制调整为钢琴、手风琴、小提琴与混声合唱版本,该版本于2021年由湖南文艺出版社收录出版。
混声合唱作品《贝加尔湖畔》,旋律空灵悠扬,饱含深情,和声优美,结构清晰,曲风略带俄罗斯音乐风格,采用钢琴、手风琴与小提琴伴奏。该作品调式为d小调,曲式结构为:带引子与尾声的三段曲式。引子为第1-13小节,采用钢琴与手风琴二重奏,速度徐缓,力度轻盈、飘逸。第一段为第14-34小节,采用混声四部合唱演唱,完整地将音乐主歌与副歌呈示。第二段为第35-50小节,采用钢琴、手风琴、小提琴三重奏与混声四部合唱呈现,音乐情绪较为热情。第三段为51-68小节,此段为该作品的高潮段,情绪激动,同样采用钢琴、手风琴、小提琴三重奏与混声四部合唱呈现。尾声为69-77小节,音乐编制与前面相同,但速度放缓,力度减弱,最后音乐在安静中结束。整个作品和声优美、结构清晰,将俄罗斯音乐风格展现得淋漓尽致,生动地描绘出贝加尔湖畔朦胧浪漫的画面感。
该作品第1-13小节为引子部分,引子又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第1-8小节,该部分音乐由钢琴独奏完成。在前四小节中,钢琴声部右手在高音区演奏分解和弦,左手在低音区演奏主旋律,演奏时需用弱力度演奏,同时右手的力度低于左手,将主旋律凸显出来,描绘出一副贝加尔湖畔雨雾朦胧的画面;在后四小节中,和声由d小调的属和弦进行到主和弦,左手向低音区进行,音量逐渐加强,最后采用琶音演奏,将音乐停在d小调主和弦上,引出第二部分手风琴演奏的旋律。第二部分为9-13小节,该部分音乐由钢琴与手风琴重奏完成。手风琴声部演奏的旋律为歌曲主题的变体,在主题的基础上加以少量爵士音乐元素,演奏时同样用弱力度演奏,柔美而不失动感。
第14-21小节中,主歌部分的旋律先由女高音声部演唱,再由男高音声部演唱,均为弱力度轻柔地演唱,男高音可采用半声的方式演唱,演唱时需注意气息连贯,旋律线条流畅。值得注意的是,该曲在旋律形态上,后半拍一直贯穿音乐始终,因此,在指挥手势上,应明确地击打出后半拍发音,引导演唱者进入。在演唱中,要用软起声进行演唱,保持旋律舒缓、流畅的意境,不可演唱得过硬。同时,在演唱旋律时,演唱者需注意聆听钢琴声部十六分音符节奏,与钢琴声部速率保持一致,速度上不可过于自由。
第18至20小节中,男低音与女低音声部在男高音声部旋律的背景下演唱长音。此处演唱时需注意如下几点:男低音旋律记谱虽比女低音高,但实际音高却比女低音要低,在演唱力度上切勿强于女低音声部。要注意男低音、女低音声部与男高音声部之间的音响平衡,男低音、女低音声部的音量相比男高音声部较弱。
第21-29小节中,旋律织体采用女声声部与男声声部变化模仿的手法写作,彼此间相互交织,旋律流动,情感真挚。女声两声部、男声两声部内部之间的和声排列上,时而采用开放排列法,时而采用密集排列法,要注意不同排列法中两声部彼此间的音响平衡与音色融合,主旋律声部应稍强于和声声部,并且和声声部与主旋律要融合、均衡。在此段落前5小节中,旋律声部由女声声部担任,在后4小节中,旋律声部由男声声部担任,要注意主旋律与其模仿声部间的音响平衡,彼此形成一种“你停我走、你走我停”的效果。在第25小节中,以男低音、男高音、女低音、女高音为顺序,相隔一拍先后演唱衬词“啊”,演唱时需将其作为一个整体串联起来演唱,并加以渐强处理,达到一种绵延、涌动的音乐效果。演唱此段落时,演唱者需着重聆听手风琴声部的旋律来演唱,手风琴演奏的节奏富有动感与律动,合唱声部的演唱需将此律动结合起来演唱,让音乐既连贯又活跃,既温暖又灵动。
第30-34小节中,此5小节为作品第一段的补充句,力度较弱,速度徐缓,情绪温柔,充满意境。女高音声部演唱主旋律,男低音声部演唱歌词“啊”做和声低音持续,女中音与男高音声部同样演唱歌词“啊”,但节奏采用后半拍进入的对位处理,与主旋律交相呼应。演唱时,由于女高音声部的旋律处于中低音区,女高音在此音区演唱时,要尽量保持歌唱的高位置轻柔地演唱,真声不可过多,避免音色苍白。同时,要注意女低音、男高音、男低音三个声部与其之间的音响平衡,这三个声部在力度上应弱于女高音声部,四个声部力度层次由强至弱依次为:女高音、男低音、女中音、男高音。在音色上,女低音、男高音、男低音三个声部之间要达到统一与融合,男低音声部可采用强声弱唱的方式演唱,男高音声部采用半声演唱,女中音声部则应与男高音声部尽量保持音色统一。
第35-50小节为作品的第二段,此段落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35-42小节,该部分采用钢琴、手风琴、小提琴三重奏演奏,前4小节钢琴与手风琴独奏,在音乐风格上延续了作品前段部分的风格,舒缓、温柔、浪漫。但在后4小节中,当小提琴进入之后,所有器乐声部加入爵士乐元素,音乐动感,十分活跃,演奏时要将这两种截然不同的音乐风格表现出来。第二部分为第43-50小节,该部分采用四部混声合唱演唱副歌部分,力度很强,情绪涌动,演唱时合唱团员需要用深厚的气息支撑演唱。此部分中主旋律由女高音与男高音声部交替演唱,在前4小节中,主旋律由女高音演唱,其他和声声部的音量要弱于女高音,在后4小节中,主旋律主要由男高音演唱,最后与女高音同时演唱,此时和声声部的音量要弱于主旋律声部。第50小节第4拍的音符上需要做自由延长与减弱处理,由于后段音乐的情绪依旧比较强烈,因此此处的渐弱处理不可过多,需将情绪延续到后段音乐中。
第51-68小节为该作品的第三段,此段落为作品的高潮段,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第51-58小节,这一部分由钢琴、手风琴、小提琴三重奏,情绪热烈,每个声部都需尽情演奏,将后部分音乐推向高潮。第二部分为第59-68小节,这一部分为全曲的高潮,合唱声部将22-29小节副歌部分原样重复演唱一遍,演唱要求基本与前面一致,但,力度应更强,速度应稍快,情绪应更饱满,将音乐推向至情感的最高点。随后,在第66-68小节中,音乐逐渐渐弱,回到音乐最开始时朦胧、恬静、温馨的气氛中。总之,此段落音乐的情感表达极为丰富,演唱时应着重把握力度的层次与对比。
第68-74小节为该作品的尾声段落,尾声段落同样由两个小的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第68-72小节,这一部分由第68小节第三拍钢琴的分解和弦引入主题进行演唱。值得一提的是,整个作品中,该主题一共出现过四次,分别是第13小节女高音声部演唱、第17小节男高音声部演唱、第30小节女高音声部演唱、第68小节女高音声部演唱,每次主题出现时,钢琴声部的织体均不一样,作曲家在此处有着独特的设计,每一次的处理均不相同。第13小节第三拍钢琴声部记谱上有一个自由延长记号,此处应稍做停顿,应将引子部分乐器的音响全部消散完毕后,再演唱主题,让主题的进入更充分。第17小节处于音乐进行之中,钢琴声部的织体延续前一小节,此处速度应与前后一致,流畅而自然,不能产生停顿感。第30小节第一拍钢琴声部记谱上有一个自由延长记号,随后是休止符,此处的停顿与第13小节处理类似,延长不能太多,只需使音乐形成一个呼吸感,让后面音乐的进入更引人入胜即可。第67小节处钢琴声部第三拍上,时值长达五拍的音符上标有自由延长记号,此处的停顿需最多,让前段音乐的属和弦半终止更充分,引导听众的听觉进入到第68小节第三拍的主和弦上,使音乐的戏剧性更强。这一部分的合唱声部采用对位手法进行写作,旋律声部由女声两个声部担任,前三小节为齐唱,第四小节两声部出现短暂的三度音程,最后同时停留在调式主音上,两声部间音色应完全统一,且轻柔地演唱。手风琴声部在强拍上与两个女声声部形成对位,彼此交相呼应,力度上相比女声声部较弱。男声两个声部在强拍的后半拍上与两个女声声部形成对位,节奏采用密集的十六分音符,力度应与女声两声部相同,均采用半声演唱,音色较暗,营造出朦胧的意境。
第二部分为第73-77小节,旋律声部先由女高音声部与男高音声部演唱,再由四部合唱演唱。此处四个声部音色应尽可能融合与统一,音量应平衡与和谐,弱力度演唱,手风琴与小提琴同节奏演奏应控制力度,均为弱力度演奏。最后,音乐在钢琴的分解和弦演奏中逐渐停止,带给听众无限的回味。
以上文章为本人结合自己多年从事的合唱指挥教学与排练工作经验,对刘思远老师根据李健老师歌曲《贝加尔湖畔》所改编的混声合唱版本《贝加尔湖畔》的排演分析,希望这篇分析能为排练与演唱该作品者提供参考与借鉴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