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秀文,刘成璐
(山东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青岛 266590)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指出“青少年要不断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1]40。习总书记对于青少年的殷切希望,激励着无数青年学子以蓬勃的姿态走向未来,争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世界卫生组织在全球官网发布的《关于青少年健康管理手册》中,明确将青少年的年龄界定为10~19岁[2]。这一时期,家庭仍是青少年成长生活的主要环境,家庭教育在其理想信念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起着“固本培元”的根本性影响。
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3]。理想信念教育作为青少年成长的必修课,需要家庭、学校多方配合,有序开展。进入新时代,家庭教育在其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教育内容涵盖“三观”引领、品行塑造多个方面,影响着青少年的未来规划。正如蔡元培所言,“幼儿受于家庭之教训,虽薄物细故,往往终生而不忘”[4]。家庭教育尤其是青少年时期的教育对其健康成长起到滋养和促进作用,对青少年确立理想信念具有不可忽视的深远影响。
习近平指出:“青年时代树立正确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十分紧要,不仅要树立,而且要在心中扎根,一辈子都坚持为之奋斗。”[1]23理想是人们对于未来事物的期盼和想象,是人们在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可能成为现实的美好希冀。信念是个体通过自身认知对某种观点、思想或事物深信不疑并植根于内心深处的准则或意识。理想信念是个人奋斗的精神支柱和前进的动力之源,是人们在实现自我价值和追求目标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高度自觉的意识,它会随时鞭策、激励、警醒奋斗者。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5]。教育的起点和基点植根于家庭,青少年理想信念的形成始于家庭。家庭是个人的精神依靠与血脉所在,是沟通个人与社会的桥梁。家庭教育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青少年教育中有着长远影响。因此,家长要重视阶段性教育,抓住家庭教育的关键阶段,向青少年传递美好道德观念,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培养做人气节,注重孩子身心健康,帮助其健康成长。
从家庭教育的生活功能看,家庭是青少年生活的主要环境,家庭生活内容丰富多样,蕴含着教育资源和教育契机。家庭的基本结构、相处氛围,家长对学生的教育方式、教育方法,家长的道德品质高低、思想文化水平对青少年理想信念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长期的日常相处使得家长对子女的天性禀赋、身心状况了如指掌,家长通过与青少年进行日常沟通交流、言传身教,对子女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青少年内化道德规范、确立理想信念的过程中,形成强大的渗透力和塑造力,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从家庭教育的社会功能看,青少年时期是家庭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青少年初入社会,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人,理想信念开始萌芽,在实践中学习知识技能、掌握语言规范等社会行为方式,将外化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内化为自身的行为标准,塑造个人价值观。此时,家庭在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中所起的熏陶浸染作用能够给予青少年正确的道德引领,帮助其坚定理想信念,把握正确的人生方向。
习近平强调:“德育必须乘承立德树人宗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制定科学的育人机制。”[6]立德树人揭示了育德为育人之本的思想,德育为先为推动人的全面发展注入新的内涵,强调德育育人不单指道德教育,而是涉及政治思想、个性塑造、心理教育、文化教育多个方面,重视价值观引领、优秀文化传承在学生道德养成中所起的关键作用,推动多领域协调配合,形成强大的育人合力。
理想信念教育指通过教育行为和具体实践帮助青少年坚定理想信念、树立人生目标、规划发展道路。其理想信念作为青少年德育的重要内容,是提高人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基本素质的重要环节,被赋予新的时代要求与具体内涵,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生活领域,是整个国家、民族、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工程。加强理想信念教育,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抓住个体成长的关键阶段。青少年时期确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有助于个体健康成长、实现人生价值,有利于引导正确的舆论导向、弘扬良好的社会风气。
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指出:“广大家庭都要重言传、重身教,教知识、育品德,身体力行、耳濡目染,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7]新时代要高度重视家庭教育,把立德树人作为家庭教育的重要任务,注重青少年道德品行提升,塑造良好道德品格,发挥道德教育在提升青少年理想信念方面的重要作用。只有青少年勇于担当、敢于作为,以实际行动致力于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国家才有前途,民族才有希望。因此,必须要重视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为国家、民族、社会的发展培养优秀人才。
家庭环境在提升思想观念、锤炼道德品质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家庭环境中,孩子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他们善于模仿,家长的行为方式对青少年成长很容易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日常生活中,家长需要注重个人行为、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榜样形象,向青少年传承尊老爱幼、睦邻友好、重情重义等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在家庭教育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青少年道德品行的塑造中发挥示范作用,成为青少年内心追随的力量,把培养青少年的道德情感、荣辱观、增强其家国责任感和道德品行落实到青少年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让青少年感知理想信念对个人成长成才的重要性。
家庭教育是对青少年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基础力量,影响着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实际效果,发挥着“固本培元”的作用。固本培元是我国古老的哲学思想,元、本,是根本、元神的意思,即基础[8]。从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的角度看,“固本”是指通过探索家庭教育的有效模式,对青少年开展德育,帮助青少年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修养,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青少年德育中的基础性作用。“培元”就是要探寻适合青少年自身发展特点的教育方式,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新家庭教育方法,为青少年发展奠定良好基调。“固本培元”主要是指家庭教育在青少年的理想信念教育中发挥基础作用,为开展学校和社会层面的理想信念教育奠定基础,指导青少年逐渐成长为理想信念坚定、富有远大志向的青年。
长期以来,传统的教育模式一直把家庭教育排除在教育体系之外,忽视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互依存、互为补充的联通关系。从社会层面看,家庭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单元,千千万万个家庭共同构建了整个社会,家庭教育的成效深刻影响着社会良好风气的建构,在复杂多变的社会背景下,进行青少年理想信念的家庭教化,有利于引领良好的社会主流价值取向,弘扬社会正能量;从学校层面看,家庭教育为学校教育的有效开展奠定基础。家庭是青少年接受教育的始发站,家庭教育和家庭环境的影响是教育的开端,为青少年在校接受理想信念教育、树立远大理想奠基立框,是开展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
此外,坚定的理想信念是一个人积极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主要表现,是完成好各项事业的思想基石[9]。家庭教育在青少年“三观”形成中起着重要引导作用,关系到青少年能否健康成长,影响其未来的人生航向。世界观方面,主要是帮助引导青少年确立唯物主义世界观,从实际出发、立足于现实,客观公正地对待人生,同时要重点引导青少年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把握理想信念教育这一家庭教育的核心工作,加深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的理解,夯实青少年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思想基础。
人生观包括人生态度、人生目的和人生价值,其决定着个人的价值取向,影响着个人对待人生的基本态度,帮助个人准确把握人生方向。以家庭教育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要着重引导其确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端正认真严谨、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秉承高尚的人生追求,科学规划人生目标,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价值观方面,要按照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要求,聚焦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践行“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10]578。同时,要注重结合青少年群体的思想特点和实际,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对其施加影响,帮助其完整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内涵,引导青少年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生活的主要场所,家庭环境是青少年生存发展的最初环境。新时代的家长普遍坚信“唯书唯上”的教育方式,将家庭教育建立在优越的物质基础上,愿意花费大量资金为子女提供先进的教育手段。但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许多家庭过度满足于子女的吃穿用度,忽视了理想信念教育,把教育的主要责任推给学校和社会,自身缺乏正确的教育观念以及行之有效的教育手段。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明确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1]560我国当前的教育方针,注重教育的整体内容,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要贯彻落实此项方针,就要重视德育在各育实施中的方向统帅作用,遵循个体成长规律,针对不同的身心发展阶段,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手段和教育方法。青少年处于培养良好品德的关键时期,家庭是其生活的主要场所,需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提升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中的实效性。
我国历来有重视读书的教育传统,流传着“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教育成才观,体现在家庭教育上,就是重视知识教育,轻视素质教育;侧重智育,忽视德育。现如今,部分家庭深受传统的教育观念的影响,奉行“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教育准则,在家庭教育中出现重智轻德的现象,把教育重心放在提高青少年文化成绩、传授客观知识等,忽视了理想信念教育对青少年的重要影响。家长给予青少年过高的期望和压力,热衷于为孩子选报各类学习班,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监督孩子学习文化知识。
对青少年而言,其健康成长关系到自身的前途、家庭的幸福和祖国的未来,家庭教育的优劣程度直接影响着未来的人生规划和自身发展。适度的家庭教育是不可缺少的,过度的教育则会对其身心发展产生不良影响。家长过度严苛的要求、过高的期望目标,超过了青少年的身心发展水平和实际需要,使得青少年长期背负着巨大的学业压力,对未来缺乏清晰、明确的规划,无法结合自身实际设定正确的理想信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指出:“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立德为先,修身为本,这是人才成长的基本逻辑。”[12]立德树人是人才培养的中心任务,内容涉及思想品德、个性塑造等多个方面,需要协调家庭、社会、学校等各方力量。家庭教育作为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基础力量,对青少年理想信念的确立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家庭教育,青少年接受正确的价值观,提升道德情感认知,树立成长成才目标,确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然而,现代社会的家长对家庭教育的普遍重视并没有建立在科学的教育观念指导下,部分家长“爱之太殷,忧之太勤”,将孩子视为掌上明珠,对子女偏爱溺爱、放任迁就。出现这种情况,与家长错误的思想认知密不可分,部分家长认为只要满足子女的衣食住行和个人喜好便完成了自己的教养任务,忘记了身为家长应尽的教育职责,忽视了应有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感、传统美德教育、挫折教育,对孩子的理想信念、言谈举止、生活习惯等方面存在的偏颇予以容忍。
虽有少数家庭将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融入家庭教育中,但对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存在偏颇,将侧重点放在追求个人现实利益上,忽视了从更高的精神道德层面、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角度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使家庭教育流于形式,浮于表面,未能真正发挥其积极作用。长期理想信念教育的缺位与错位,使得孩子缺乏坚强的意志力、容易受挫,意志力减弱的同时会导致理想信念动摇,使孩子陷入自我怀疑、自我否定直至自身理想破灭。正如陶行知所言,“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
韩非子曾说:“夫严家无悍虏,而慈母有败子。”一方面,部分家长认为子女处于青少年时期,知识水平欠佳,缺乏分辨是非、处理事情的能力,对子女过度干预、过度保护、强制要求其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忽视孩子的真实想法。长此以往,青少年便会服从于家长设立的各种规范,过度依赖父母,受挫能力弱、缺乏基本的生活能力和独立的思维能力,在社会交往过程中缺乏集体归属感,缺少社会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此外,面对当今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态势,不少家长出于对自身职业发展的考虑,将子女的抚养教育交给孩子的祖辈,使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缺乏必要的启蒙教育和健康的教育关爱,而隔代教育中祖辈对青少年更为溺爱。长此以往,溺爱之下的孩子会逐渐失去独立自主的能力,极易养成娇纵任性的性格,难以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和行为习惯。
另一方面,现代家庭教育中,部分家长忽视了理想信念典型教育,对于国家、社会、民族层面涌现的典型代表和人物,未能及时向青少年讲解传授,使得青少年在塑造自身品性的过程中缺乏正确思想引领。此外,家长未能重视自身在家庭教育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不能率先垂范,不能为青少年树立良好榜样形象,反而使青少年受到家庭负面因素的影响。譬如,有些家长奉行金钱至上、贪图物质享受,追求大牌消费,使青少年在长期的家庭生活中,受到其生活习性的渗透,使自身的理想信念受到影响。
通过家庭对青少年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是时代赋予家庭教育的重大使命。如何把握家庭在理想信念教育中的正确方向是其应关注的首要问题。针对目前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家庭教育应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革命文化,深入探讨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实施策略。
家长的知识阅历、视野境界影响着对孩子的价值引导水平。家庭教育中,家长要了解理想信念教育的本质含义,厘清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对子女而言,有助于青少年确立对理想信念的清晰认知,坚定人生未来规划;对社会而言,有助于青少年将个人信念融入社会理想,弘扬良好的社会风气。因此,家长应在家庭教育中努力做好表率,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古语有云,“身教重于言传”。家长的一举一动,关系着子女是否能接受良好的家庭熏陶。家长遵守道德规范、提高自身素养,是家庭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家长要提升自身对于理想信念的正确认知,并坚持在日常生活中以身作则、言行一致,以实际行动为子女做出表率,通过春风化雨般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方法帮助青少年坚定理想信念。
大多数青少年的成长环境优越,受挫能力和抗压能力较差。然而,实现理想信念的过程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家长可通过向青少年讲述理想信念教育的典型案例,激发青少年实现理想信念的意志力。适度为子女安排挫折教育,如利用寒暑假时间带领子女到边穷地区体验生活。通过科学合理的挫折教育,引导子女直面挫折,促使其发奋图强,以朝气蓬勃的姿态追求人生理想。
习总书记指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1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凝聚成中华民族独特的向心力,成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永续发展的持久力量源泉和牢固文化根基。把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纳入家庭教育体系,吸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革命文化显得尤为重要。
要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家庭教育资源,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千百年来,由中华文化滋润的中华家庭文化和家庭教育文化,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永续延绵的历史记忆和家庭教育的文化瑰宝[14]。家长在进行家庭教育时,需要把中华民族传承已久的优良家风与青少年的理想信念教育相融合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从而增进青少年的祖国认同感和民族使命感,体现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价值追求,帮助其坚定政治信仰。
历代传承的优秀传统家风资源,如颜氏家训、朱子家训、诫子书等都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包含着家长对于子女的殷切希望,凝汇了优秀的家教价值观念。传统家训文化,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精忠报国”等均蕴含着优秀的思想内涵,囊括了中华民族传承已久的治家之道,影响子女终生。广大家庭需结合自身家庭教育模式,实现优秀传统文化时代化转换,使其重新回到家庭教育视野,服务于青少年的理想信念教育[15]。
没有坚定的理想与信仰,就没有民族复兴的精神脊梁。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浴血奋战,在中国革命的伟大实践中所创造的璀璨文化,是其坚定政治信仰的真实再现,是革命先烈们高尚道德品质的生动写照。要继承和弘扬革命文化典范,将其融入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家庭层面需要认清理想信念教育是教育传统,任何民族都不能缺失理想信念教育。
家长可以通过讲述英雄人物故事的方式,帮助青少年埋种英雄情结,学习革命气节。深入发掘英雄人物身上蕴含的传统美德、精神力量和革命情操,为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提供鲜活感人的素材。以草原英雄小姐妹、少年游击队、小兵张嘎为代表的少年英雄人物及其事迹是帮助青少年坚定理想信念以及传承革命经典的重要教育资源,需要将其与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相结合,发挥红色革命文化在培育时代新人、推进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等方面的教化作用。
博物馆是国家的“金色名片”,历史文物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习总书记强调:“切实把革命文物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发挥好革命文物在党史学习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的重要作用。”[16]家庭要在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中用好博物馆,通过内容与形式创新,赋予历史文物新的时代特征,为其增添新的内容,将优秀文化融入社会发展,深入挖掘背后的革命故事和历史印记,为青少年坚定理想信念提供丰富文化滋养。
博物馆文化教育是一门综合多元的教育课程,涵盖多种教育形态。家长在进行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时,可以通过带领孩子走访红色博物馆、英雄纪念馆、革命教育基地的方式,帮助其领会文物资源背后的历史故事,现场感受革命英雄为理想信念而奋斗的革命气节,加深青少年对历史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树立英雄人物在青少年心目中的榜样形象,培育孩子的英雄情结,帮助其端正成长态度,坚定理想信念。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中对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作了高度评价,报告指出:“家庭是一切教育的第一场所,并在这方面负责情感和认识上的联系及价值观和准则的传授。家长与教师之间必须进行真正的对话,儿童的协调发展要求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互相补充。”当前,把握家庭教育的正确方向,把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纳入家庭教育体系,需要推动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机结合、相互促进。
第一,家庭和学校合作,增强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就学校进行理想信念教育而言,学校教育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创新理想信念教育路径,加强学生班级建设,注重班级建设的教育性和示范性,打造班级共同的情感纽带,强化青少年共同体观念的认同感,通过树立优秀青少年典型带动青少年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17]。家庭教育要借助于学校教育的独特优势,利用家长会做好家校交流,家庭方面应及时关注青少年的身心发展情况,与教师及时交流,落实学校教育的有关要求,推动家校合力、实现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家校融合。
第二,家庭教育要和具体的课堂教学联合起来,深化理想信念教育。要以深化青少年对共产主义的理论认识为出发点,贯通家庭学习与课堂教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向青少年讲述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伟大历程,使青少年真切感受到党的奋斗历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辉煌成就。给青少年留以课后实践作业,以供青少年通过家庭学习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知,从而提升其对人生价值和人生意义的理解。
第三,家庭和学校要形成理想信念教育共识,形成教育合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人民普遍的价值追求,其在国家、社会、公民层面蕴含的价值理念,能够为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提供丰富的道德资源和规范。家庭和学校要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通过倡导良好的社会风尚,以强化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家庭教育可以在实践中架起青少年与社会沟通的桥梁,帮助子女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自觉奉行的信念,唱响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的主旋律。
总之,家庭教育具有基础性、持久性的深远影响,关涉青少年终身。对青少年进行理想信念教育需植根于家庭,正视当前教育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家庭教育应结合青少年群体的思想特点和实际生活,运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革命文化,从思想认识、理论实践等方面精准发力,采取合理有效的解决策略,注重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中的实际效果,帮助青少年坚定自身理想信念、肩负起历史和时代所赋予的重要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