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文化高度的三重意蕴

2021-11-26 02:49徐丽燕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 2021年8期
关键词:理论人类政治

徐丽燕

(1.金华高等研究院,浙江 金华 321000;2.中山大学,广东 广州 510275)

一种思想文化之所以能被社会所了解、接受,进而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根本上取决于该思想文化所具有的厚度、力度和高度,其中有高度的文化,才有可能产生博大的精神力、深厚的凝聚力和巨大的感召力。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高度是一个抽象的比较概念,指的是思想政治教育在文化层面所达及的崇高境界或先进程度。寻绎思想政治教育文化高度,总体上需从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的思想性、理论性、政治性三个维度来展开。

一、思想高度: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内核依托

思想性是文化的固有属性,思想与实践的结合凸显文化的价值内核,文化高度首先体现在文化内核中思想的深度与高度上。深度与高度是思想发展的两条不同路径,思想的深度主要是指人的思想意识对客观规律的把握过程和程度,强调思想意识从感性到理性、从表象到本质的升华。思想的高度则是指人的思想意识同他人、社会以及民族国家和全人类相统一的过程和程度,突出了思想的社会价值和实践意义,强调思想意识从个人到集体、从社会到国家、从民族到全人类的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人,但又不是单纯指向人,它包含了与人有关的思想、道德、政治意识等诸多方面,是关于人及其思想的文化集合,其终极目的是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是一切的前提,人性本质在于其社会性。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135。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如何,蕴藏于一切的社会关系之中,体现在关于个人与集体、社会、国家、民族甚至全人类的思想意识及其言行中。众所周知,思想政治教育是解决人的思想、观点、政治立场问题以提高其思想觉悟的教育活动,它既是人生存、发展之“应然”的价值指向,也是人生存、发展之“实然”的现实境遇。在当今追求器物的时代,我们绝不能忽略思想的价值、精神的意义,人正是在追求和实现精神生活的过程中不断使自己的生命变得更为丰盈,使自己的意义世界变得更为充实。人类的教育也一直秉持着这样的理念,即在教授人们知识的同时授之以高贵的思想,在培养人们能力的同时培养其高贵的人格品性。而人的品性是人之思想境界外在的综合显现,人的思想境界如何决定了人的品性发展的程度和水平。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本身蕴含着提升人之思想境界、政治觉悟、道德品质等的功能酵素,对人的品性发展和人格完善具有促进作用。与此同时,人的发展不是单向度的自我价值的实现,从根本上来讲,是在社会发展总体上的实现。马克思强调“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1]422。既表明了个体作为人自由发展的条件和归宿,也突出了人作为整体实现自由发展的目的和意义。因而,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通过培育社会需要的人来推动社会发展和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教育实践活动,在关切个体人发展的同时更加强调社会、民族、国家的总体发展,其本身就是对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的具体实践。尤其需要指出的是思想政治教育对人的关注,其实质是对人正当利益和需要的关注,而个人的正当利益和需要的满足离不开民主、开放、和谐、宽容的社会文化环境。概言之,个人发展与社会、民族、国家的稳定发展并不是毫无关联甚至相互冲突的对立两极,而是相辅相成、相互渗透融合的一体。

从一定意义上来讲,“人类的一切教育活动都是建立在某种特定文化基础之上的……”[2]30,思想政治教育并不是单纯的政治说教,而是蕴含丰富道德观念、政治思想、人文价值的教育实践活动,实际上是一种政治文化的具体实践。文化本身具有潜在的教育力,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上是文化化人的具体实践,内蕴一定的文化属性,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活动或过程。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在一定意义上也可理解为维系民族、国家生存发展的思想观念。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实现国家与社会个体对接互融的中介纽带,作为维护社会、民族、国家安定繁荣的关键环节,作为最终实现人与人的世界自由全面发展的实践活动,本身就内含着其他教育实践活动所不具备的思想文化高度。

诚然,加强思想政治建设,“首先要抓思想,从思想教育入手”[3]13,但思想能不能吸引人、感化人、凝聚人、发展人则与思想的深度和高度紧密相关。作为社会主义文化传承发展的一种特殊形式,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之宽广、境界之高远、立意之深厚,均是其能凝聚并引领人们同向同行的根本所在。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宽广的历史视野。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内核主要蕴藏于其向外显现的文化酵素中,并以时空交互式的历史发展脉络向外呈现。具体言之,即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高度既存在于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中国共产党革命历史经验的总结过程中;也蕴藏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创新发展的实践、西方先进文化及经验的借鉴之中。思想政治教育在辩证对待历史的同时需客观把握时代的局势,其思想站位是历史性与时代性的统一,是历史的也是时代的。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党和国家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意识形态工作是党和国家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最具特色的意识形态教育,是国家文化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21世纪,世界各国间的竞争更为注重的是文化软实力的竞争,其核心是价值观的竞争,本质上是意识形态的竞争。作为文化软实力内核的意识形态教育活动,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关乎党和国家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最后,思想政治教育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共产主义信念具有密切联系。思想政治教育在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同时不断吸收人类一切文明成果。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关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学说,指导思想的阶级属性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应具有的全人类的思想高度。此外,思想绝不是高高在上、悬空而置的,思想必须要贴近现实,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否则,所谓思想的高度只是一种臆想、空谈。思想高度最鲜明的特点就是思想对现实的有效回应性。一方面,如前所述一种思想能不能吸引人、感化人、凝聚人、发展人自然与思想的深度、高度有关;另一方面,除思想深度、高度外,一种思想之所以吸引人、感化人、凝聚人、发展人还在于思想的现实需要,即思想的有效性。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其根本在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实践,在于科学思想对于中国历史使命和现实问题的指导,这也是思想的魅力和高度所在。

二、理论高度: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具象诠释

有高度的思想是理论得以提升的向导,理论则是思想的高度凝练,是文化的具体诠释方式。所谓理论,主要“是指人们对自然、社会现象,按照已知的知识或者认知,经由一般化与演绎推理等方法,进行合乎逻辑的推论性总结”[4]。据此,作为一种推论性总结,无论何种理论都有其局限,也必然存在科学与否、正确与否的价值判断问题。因而,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对思想政治教育所做的定义,即 “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根据社会和自身发展的需要,以正确的思想、政治、道德理论为指导,在适应和促进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提高思想、政治、道德素质和促进全面发展的过程”[5]2。由此可知,指导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首先必须是科学的、正确的,具有真理性的一面;其次,思想政治教育要发挥促进人与社会全面发展的作用,指导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还应具有一定的高度,具有崇高性的一面。基于此,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高度,是指思想政治教育依据并运用的理论不仅是对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揭示和对现实的客观反映,而且具有崇高的价值旨趣和导向,对社会、民族、国家乃至整个人类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指导理论的真理性和崇高性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目标的崇高性。在我国,指导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历史和现实都已证明,马克思主义是对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深刻揭示,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是指导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源头活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主要指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目前,加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主要是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立足中国实际、善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来科学认识和解决问题,是当前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所在。

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较为高远的理论视野。马克思主义尽管诞生在19世纪,但作为科学的且具有崇高价值目标的理论体系,迄今仍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究其根源,主要在于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立场和全人类解放事业。“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以科学的理论为最终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会指明了方向。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跨越国度、跨越时代的影响力,就是因为它植根人民之中,指明了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的人间正道”[6]424。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积极探求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的最终使命。思想政治教育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必然要站在人类解放的高度审视自己。第一,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是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确立的理论依据。马克思深切关注人的发展、全人类的前途和命运问题,并将人的解放和全面自由的发展作为自己终身奋斗的崇高理想。在《论犹太人问题》一文中,马克思在对鲍威尔混淆政治解放与人类解放的错误观点的批判中,指出政治解放尽管是人类社会的一大进步,但它不是一般人类解放的最后形式[7]175,而只是人类解放的一部分或者说是一部分人的解放。那么,什么是真正的人类解放?在马克思看来,人类解放应是多向度的解放,不仅是政治的解放,还是社会的解放、劳动的解放,是人从“物的依赖”到“自由个性”的转换过程,是“只有在现实的世界中并使用现实的手段才能实现”的“真正的解放”[1]154。因而,人类解放是一种历史的现实的活动,而不是思想的活动。思想政治教育则是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指导下的具体的历史的实践活动。与此同时,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研究视域下的一个独特视角,其根本目标是立德树人,即立社会主义之德、树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终极目标是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彰显了思想政治教育指导理论即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崇高性。思想政治教育是实现人类解放这一理想的具体方式,是理想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第二,思想政治教育的阶段性目标是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的现实关照。一种思想理论是否具有科学性、崇高性,离不开现实的拷问,离开现实问题单纯地讨论科学性和崇高性,其本身就是不科学的体现。事实上,科学、崇高的思想理论其真正魅力不仅在于能正确揭示事物变化发展的内在规律、符合时代发展的客观需要,还在于能解决人们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样,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高度不仅在于其指导理论所具有的揭示事物本质规律的科学性及其蕴含的价值追求的崇高性,还在于理论所具有的对实践的有效指导和对现实的关照,即对人们现实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有效指导和解决。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时代要求和使命,时代发展的多样性、阶段性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实现人自由而全面发展之终极目标的层次性、阶段性。从根本上来讲,思想政治教育具体目标的确立是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指导,是思想政治教育对具体的历史问题的回应。中国革命战争时期,为了实现民族、国家的独立自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动员民众参与革命、反抗压迫和奴役、提高觉悟、抵制侵略,最终实现革命胜利,国家、民族的解放和独立是实现人之解放的前提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初期,为尽快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实现国家的稳定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8]226。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目标不断得到改善和提高,从培养“四有新人”到“五育并举”,从“立德树人”到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的培育和践行,实际上,都没有脱离思想政治教育满足人的思想觉悟、道德情操、价值观念等提升的需求,都围绕人自由全面发展这一终极目标而展开,都蕴含有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实质和价值追求。而人类解放的实质就是“以人为本”,是扬弃“异化”了的“非人”,实现人性的回归与人的全面发展,这在根本上与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的精神内核是一致的。总之,实现人类解放、实现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根本目标是“一”,而在不同历史阶段、不同境遇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目标则是“多”。没有“一”的指导和引领也就没有后边的“多”,同样没有“多”的支撑,也就很难实现“一”。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正是“一”与“多”的结合,其根本目标的实现是循序渐进的,是一元主导和多元并存的,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崇高性。

此外,作为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含有丰富的人类解放理论,其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既是对马克思共同体理论的继承、发展,也是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的逻辑表征、内在规定和历史必然。人类历史的发展是同一性和多样性、共同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人类社会多样性、特殊性中蕴藏着同一性、共同性:当今世界,尽管存在着不同的国家、民族,各个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文化、信仰、制度、发展状况、意识形态等各有不同甚至有的还存在分歧和对立,但不可否认,不同信仰、制度和民族国家的人都是共同的人类,都生活于同一个地球,都期望美好的生活和未来。同一性、共同性中也存在着多样性、特殊性:每个国家或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发展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形态、地理条件、生活方式等,都遵循着适合自己的发展轨迹、目标理想以及规律特性前行,正是这些差异性、多样性才构成了世界的丰富性、客观性。2013年3月至2017年1月,从习近平于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演讲中第一次向世界传递出关于人类文明走向的中国判断到出席瑞士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以及“共商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高级别会议上,先后提出“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中国主张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的中国方案,习近平曾60多次提到“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此后又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网络等多个维度对其进行深入阐释。2018年12月,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强调:“必须坚持扩大开放,不断推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6]734可以说,“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在新的历史阶段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新诠释,也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理应具有的更为宏大的视野与高度。

三、政治高度: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实践延展

政治是思想、理论的现实反映,也是文化的具体实践。作为人的政治社会化教育的一种特殊形式,毋庸讳言,思想政治教育在塑就人的正确政治观念与心态、提升人的政治思想与素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由此,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从一定意义上说是一种政治文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高度集中体现在其所蕴含的政治文化的高度上。“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9]32。作为党和国家意识形态宣传教育和实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重要手段,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性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的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即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的政治高度。具体而言,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的政治高度就是始终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思想政治教育是党性和人民性高度统一的具体体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全党同志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9]1毫无疑问,我们所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具有鲜明的党性特征和强烈的意识形态要求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国共产党是我们国家的最高政治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也是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主阵地——思想政治教育之形成、发展的根本所在。可以说,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具体实践。与此同时,“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9]16。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则是我们党始终坚持、坚定不移并身体力行的奋斗目标。人民,在一定意义上而言,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思想政治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其最终、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实现自身的自由全面发展。可见,思想政治教育的终极目的与人民关于美好生活的愿望实质上是一致的。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培养人的事业,既要注意用什么培养人、如何培养人的问题,也要注意培养什么样的人和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前者强调的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后者则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要求,但总体而言,以上四个方面的问题实质上都是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尤其是政治价值的拷问。在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体系中,政治价值起着主导作用,人们针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各种追问,如“为什么应该坚持这样的而不是那样的思想观念或行为准则”[10],实质上就是关于思想或行为之合理性、正当性的最后根据,也是对政治价值的追问。事实上,对于价值的追问过程其实也是人们理想信念及信仰形成发展的过程。从内容上看,“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1]178。由此,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意识形态教育的主要形式,必将统治阶级意志、主流意识形态作为自己宣传教育的主要内容和重要使命。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统治阶级的意志也就是人民的意志,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我国的教育方针明确规定教育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这也是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总体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则是当前和未来中国发展的最大现实,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基础上形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是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和内核,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重要成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9]33。因而,如何使人们接受、认同并积极主动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之在社会发展各个方面都能有效发挥引领作用,成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亟待解决的根本性问题。习近平指出“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11]323,思想政治教育正是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的宣传教育,来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以及全社会的文明程度,从而实现广大民众积极树立和践行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目的。从功能要求上看,这里所讲的功能主要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功能或作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高度除体现在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内容等具有崇高人民性的一面外,还体现在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和要求所具有的党性一面,思想政治教育的党性即政治性或意识形态性。实际上,前文所提到的关于人们对思想或行为合理、正当与否的价值追问,其实质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党性的追问。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自然也包含了党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导。历史与现实都已充分说明:思想政治教育从诞生之日起就是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最为主要的功能就是为党和国家培养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遵循的党性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旗帜鲜明地高举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增强人们的政治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和底线意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出“又红又专”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邓小平同志曾不止一次地在多个场合指出:社会主义是一项需要几代甚至是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努力奋斗的伟大工程,必须加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接班人”的培养工作。与此同时,邓小平同志还十分强调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思想政治教育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我们的政治优势,只能加强不可削弱,并要求“到什么时候都得讲政治”[12]166,学校教育应永远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13]104。2016年12月,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使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11]377-3792017年10月,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坚定指出: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习近平还十分重视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工作,并于2019年3月18日主持召开了国家历史上首次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在会上,习近平强调指出:“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9]328-329综上,“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11]36,思想政治教育无论是从形成发展历史还是其活动过程本身,都蕴含着浓厚的党性特征和严明的党性要求,没有党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不存在的。

猜你喜欢
理论人类政治
坚持理论创新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人类第一杀手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