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 涛
(内蒙古警察职业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1)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但是在社会治安形势方面依然比较复杂严峻,刑事犯罪多发,群体性事件、袭警、拒捕等案件时有发生,犯罪分子的手段也变得隐蔽而多样化,这对于新时期公安民警来讲,对其执法实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当前的公安院校在实际教学中,必须要将警务战术教学作为重要内容,结合实际执法情况来创新教学手段,优化教学策略。
突发性违法案件多发,使警察在执法中受伤和牺牲数量占据较大比例,主要原因是民警在执法时缺乏应急处置能力和良好战术意识等。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必须调整警务战术课程教学的内容及手段,在培养警察战术思维的基础上强化其战术执行力,只有加强警务战术训练才能提升警察执法的战斗力,使其快速有效地应对处置不同案件和犯罪嫌疑人,才能构建新时期的高素质公安警察队伍[1]。
据调查,我国警务战术教学中仍存在许多不足,如果这些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势必将会对警察执法安全造成严重的影响和阻碍,因此警务战术教学训练改革已迫在眉睫,只有快速改革才能提高警务战术教学质量,使新时期的公安民警具备较强的综合素养和执法能力。
随着我国“大练兵”的不断开展,公安民警以及警察院校已经认识到执法安全理念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依然未能展开系统、有效的学习和实训,忽视了法律法规与教学实训的结合与渗透,虽然民警了解了执法理论知识,却没有进一步与实训结合,最终导致执法理论与实际执法出现了脱节的问题,民警执法规范化有待于提升。
从目前我国公安院校的实际教学和训练情况来看,很多院校的教学训练内容没有做到统一化和标准化,武器使用训练不系统、不规范,所培养出来的预备警察在职业素养和实战能力上也存在很大的差距。另外,我国多数公安院校在武器教学和训练中都习惯将武器使用和射击内容的教学作为重点,而忽视了相关法律法规内容的配套讲解,导致学员缺乏完善的武器使用理论体系及战术能力。
公安院校在组织和开展遇抗控制训练时还在采用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在整个教学和训练中常常以单警训练为主,导致警员之间缺乏有效的警组配合[2]。此外,警械装备武器的教学训练形式均以基本使用技能为主,对于模拟案情处置的抗压训练较少,警务战术教学缺乏有效的警组配合与协作。
首先,枪械使用训练并不是简易的技能训练,其中涉及了操作技能与法律法规等多方面内容。对此,关于训练内容的开展必须要结合实际执法情况与国家相关要求进行,正确为学员介绍武器使用的法律条件和时机,使其明确在执法过程中武器使用的相关法律依据,这样才能让学员真正意义上实现学以致用,有效提高武器使用的规范性、高效性以及合法性。
其次,教官一定要具备足够的安全意识,且要主动去提升学员的安全意识,教会其掌握正确地用枪方法和规则,并将安全操作理念贯穿到整个枪械训练教学中,定期对学员开展用枪安全规则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枪械使用教学训练的安全性,真正意义上做到安全有效。
遇抗控制指的是警察在依法执行任务的过程中遇到犯罪分子抵抗的时候应该采取的控制技术。在警察执法过程中面对犯罪嫌疑人,警察的主要作用便是快速控制对方,而并非击伤或击倒对方。因此在警务战术教学过程中遇抗控制教学十分重要。由于执法环境较为复杂,执法过程中警察的心态会发生较大的变化,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尽量设计一些学员容易理解且上手快速的实用性内容,这样才能有效做到本能反应临危不乱,从而快速控制对方[3]。应该教给学员一些简单容易且上手的迅速控制技术,然后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反复训练,使其在不断的训练中形成动力定型,这样才能在执法过程中快速控制犯罪嫌疑人。此外也要注意以下几点:
1.加强警械装备武器训练等方面的内容,利用警械装备提高民警的执法实战能力。
2.增加最小作战单元的警组配合训练及防暴处突基本队形教学。
3.加入“红蓝对抗”训练模式,构建完善的、科学的遇抗控制理论体系。
在警务战术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融合,在讲解技能的同时,将全新的警务战术理念融入训练过程当中,并组织学员积极进行分组“红蓝对抗”实战训练,使其在训练中实现知识的积累和技能的提升。具体教学策略如下:
1.关于理论知识和安全理念的讲授,应该适当利用网络、多媒体课件、手机微信等进行辅助教学,灵活引入一些鲜活的案例,从多方面多角度展示理论知识,这样才能有效丰富教学内容,且保证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高效性,有助于学员的理解和掌握。通过一些新近发生的真实案例,让学员在观看的过程中意识到生命与安全的重要性,使学员更好地分析和理解问题,为今后执法工作奠定基础。
2.采用“教官团队”开展战术训练,教官提前做好集体备课,明确自己的“角色”职责,充分发挥其情况显示员的作用,研究常见警情的共同规律,利用各种道具背景,尽可能地把参训学员带入到执法情境中去,达到身临其境的教学效果[4]。例如“红蓝对抗”训练,在保证训练安全的前提下,积极开展综合模拟训练活动,不仅要讲究科学性与合理性,更要注重训练过程的互动性,为学员创造相应的训练情境,使其在情景模拟训练中通过“红蓝对抗”的形式来丰富法律知识、提升警务技能、积累执法经验。与此同时,教官与学员之间也要积极进行沟通和交流,鼓励学员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面对训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双方共同寻找办法合理解决。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同时也有助于促进学员战术思维的开发与培养。
在警务战术教学中,教官队伍素质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员的学习效果和受训水平。因此,必须加强教官队伍建设,采取多样化手段全面提高教官的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鼓励其大胆改革,积极创新,灵活采用多样化的教学训练方法,勇于迎接新时期的教育挑战。同时,积极邀请一些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授课,开展“走出去,走下去,请进来”的机制,为教官提供更多学习和进修的机会,提高教官福利待遇,吸引更多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官任教[5]。让广大教官群体能够随着时代进步,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训练方法,同时具备满满的工作热情。这样才能构建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官队伍,在促进警务战术教学创新改革的基础上,有效推动我国公安院校的良好发展。
总而言之,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在公安警察院校的教学中,关于警务战术课程的教学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对此必须要予以高度重视,针对当前的实际情况全面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然后结合当前的社会治安形势,从多方面、多角度创新警务战术教学的策略,这样才能有效提高警察的综合素质和现场执法的处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