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艳芝
摘要:幼儿教师工作室是促进骨干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载体,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通过调查和访谈,了解到在工作室建设管理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和困难,为充分发挥工作室的效能,提高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提升幼教工作质量,现针对幼儿教师工作室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文章结合工作室定位、活动内容与形式、考核方案和保障机制等方面提出了解决的策略。
关鍵词:幼儿教师工作室、问题、对策
一、幼儿教师工作室内涵
我国基础教育在改革发展的过程中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也面临发展的瓶颈,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为了解决教育难题,突破发展瓶颈,提高我国教师专业素养,于2013年开始自上而下倡导并在全国范围内推进了教师工作室建设工程,其核心价值是充分发挥名师的带领作用,密切关注骨干教师的专业成长状态,以教育教学实践与课题科研活动为主要手段,促进小范围内骨干教师的专业发展,然后以此为辐射促进区域内师资队伍的整体提升。
通过文献资料整理以及结合本课题的研究内容,笔者认为“幼儿教师工作室”是指在政府及相关幼教政策的支持下,在一定区域的幼儿教育系统内,由一位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强大的人格魅力,掌握了系统的理论知识和先进的教育理念,能带动其他教师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的专家型教师担任工作室主持人,在工作室这个平台中,秉承“求同存异”的理念与愿景,在自主、自愿、自发的原则下,由区域中若干中青年骨干幼儿园教师组成,围绕教育教学实践、课题科研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等问题,采取多元立体的活动方式,以提高教师综合能力,专业素养为目的的学习共同体。
二、幼儿教师工作室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1、工作室定位与目标不明确
教师工作室大都是教育行政部门发起,幼儿园申报,工作室主持人的选拔采取教师自荐申报、幼儿园评议推荐、(县)市区考核审核,市教育局认定授牌的程序。更多的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行为,或者是出于应付检查而设立,工作室成员的积极性没有充分的调动。很多幼儿教师工作室主持人和成员都不确定清楚,工作室的重心应该突显工作室的辐射作用,还是侧重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或是解决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的难题。在工作室建设运行过程中,幼儿教师工作室出现了定位不明确,目标不清晰,职责不明,工作任务化和程式化问题。
2、工作室活动时间冲突
从发展生态学的视角来看,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可以通过两种途径实现:一是幼儿教师个人的反思和自主学习;二是在特定的群体中,以优秀的组织文化与管理模式来引领教师的发展,两种途径结合起来,才能形成可持续性发展。幼儿教师工作室中的成员来自于不同的幼儿园,也是各个园所的骨干教师,具有较强的内驱力和专业成长的上升空间,她们渴望在工作室的研讨和学习中来改进教学和获得成长。但每个成员在自己园所又都承担着一定的科研和教学任务,导致她们很多时候心有余而力不足,时间和精力上都难以同时兼顾幼儿园的教学和工作室的学习。工作室主持人在安排集中学习和研讨活动时,需要进行多方时间的协调,将不同园所的教师聚集起来的难度很大。
3、考评制度不完善
对工作室进行考核是提高质量管理的重要手段。工作室一般以三年为一个考核周期,以考评对象为分类标准,对名师工作室的考评可分为三类:一是相关教育主管部门对工作室整体的考评;二是教育主管部门对工作室主持人的考评;三是工作室主持人对内部成员的考评。笔者在对本市多个幼儿教师工作室的管理制度进行了分析比较后发现,在工作室的考核管理方面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共性的问题,如列有考评指标但缺乏明确的评分细则、评估方法比较单一、评估方式模式化、评估流程僵化等方面。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考核评估的科学性,也不利于工作室的长期运行。
4、外部保障不到位,运行经费紧张
工作室建设运行过程中最大的难题就是经费紧张不足,尽管幼儿教师工作室受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的统一指导和安排,笔者了解到,虽然教育行政部门对幼儿教师工作室给予了充分的认可和重视,每年为工作室给予一定金额的补贴,包括了工作室建设、教科研活动、参加培训学习及工作室的加班、劳务费等项目,但工作室主持人也是经常为组织活动所需的经费犯愁。这严重影响了工作室主持人开展活动的积极性,也影响了工作室成员的学习积极性。
三、优化幼儿教师工作室建设的策略
1、明确工作室定位,突出整合机制
幼儿教师工作室以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致力于以科研活动为载体,同伴互助,专家引领,自我反思为途径,培养一批具有高尚的师德、扎实的理论、精湛的技能,较强的发展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骨干教师。幼儿的教育教学倡导整合,工作室建设也需要发挥整合的机制,一是工作室的共同发展愿景与个人规划的有机整合;二是工作与学习的有机整合,将学习与工作当成一个共同体,工作中学习,学习时有工作,有效化解工学矛盾;三是工作室与园所团队的有机整合。逐步把工作室建设成为专业上引领、学习中互助、研究中交流、资源上共享的学习发展共同体,以教师的专业发展带动学前教育质量的提升为基本定位。
2、重视“互联网+”,丰富活动形式,构造线上线下一体化交流平台
幼儿教师工作室开展的集体学习以各类活动为载体,常见的教研活动有“公开课观摩”、“课题研究”、“专家讲座”、“共读经典”等。在各类活动的开展中,教师之间进行经验的交流和知识的分享。
教师工作室的成员来自于不同的幼儿园,且大部分都是不同幼儿园的业务骨干,承担着一定的科研和教学任务,工作室在开展集体的教研活动时,很难协调所有成员的时间,成员的出勤率可能会受到影响,传统的教师培训,教师把大量的时间、精力和经费都用在交通、培训场地租金等方面。当今社会,互联网信息技术非常发达,可以尝试运用多种方式把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名师工作室的建设和发展中,充分利用网络的开放性、互动性和便捷性等特点,开展在线研修,使工作室成员教师通过网络进行自主学习,自主选择学习的时间和地点,使学习的方式更加多样化。如建立工作室网站、博客、开展线上讲座、把有关教研专题研究的资料以及相关教学案例与工作室成员进行线上交流,将微信、微博、QQ群、公众号等社交软件应用到工作室日常工作中。这样使得教师的学习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有利于促进大家在数字化的情境中学习,形成开放多元、交流互动、多方共赢的教师学习共同体。
3、建立系统的学习、培训和考评方案
笔者在对工作室成员的访谈中了解到老师们普遍反映的两个问题:第一,除了参加工作室活动的时间紧张外,工作室的一系列活动并不能完全满足学员个人的专业发展需求;第二,对于一些专业问题,一次活动的参加并不能让学员深入了解和解决工作中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工作室的成员老师们认为,在考虑幼教事业当时当地的发展需要时,还应结合工作室成员以及成员所在园所的实际需求为工作室成员制定合适的系统的学习和培训方案,学习和培训的时间尽量集中在一块,这样既方便学员系统性的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也方便学员与专家教授之间在交流时间和效率上得到保證,还利于学员之间相互学习、交流与合作。
4、完善保障机制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幼儿教师工作室的有效运行和正常建设的关键依赖于各项保障措施的规范、有效、到位。从工作室现有的建设现状来看,需要从时间、经费、技术、规章制度等多方面进行保障,为工作室的有序、高效运行保驾护航。时间方面,积极寻找各种可利用的集中时间,同时注重合理性和灵活性的有机整合,充分保障骨干教师参与工作室的培训、学习时间;经费保障方面,市县教育主管部门需按省级教育主管部门文件要求及时配套经费,适当简化财务报批程序,同时“开源节流”,满足工作室成员的专业学习与发展;技术保障方面,发挥互联网技术在工作室建设中的作用,搭建网络沟通平台,为所有成员提供良好的交流研讨环境,构建开放多元、交流互动的教师发展新格局;在制度保障方面,不断规范和完善现有的规章制度,刚性的规章制度结合工作室的工作氛围和精神状态,制度管理与情感建设相融合,打造有温度的学习共同体。
幼儿教师工作室是提升当地幼儿教师教育和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幼儿教师工作室的定位、管理制度和功能等方面都在不断探索和发展完善之中。只有各级教育部门、幼儿园、工作室主持人、成员共同重视工作室的发展,正视工作室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不断改进,才能促进幼儿教师工作室的高效运行,才能加快培养优秀幼儿教师的脚步,从而形成高效的优秀人才成长机制。
参考文献:
[1]吴振兰.名师工作室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研究——基于“顾晓华名师工作室”的分析[D].南京师范大小硕士学位论文,2015.
[2]贺晓红.幼儿教师名师工作室的内涵与运行机制[J].学前教育研究,2017(9):67-69.
[3]史文秀.专业发展取向下的幼儿教师学习共同体构建[J].教育探索,2013(9):110-112.
[4]李其雄.名师工作室建设面临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5(5):86-88.
本文系珠海市教育科研“十三五”规划第二批(2017年度)重点课题“幼儿园教师工作室引领下的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构建的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