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奕宁 肖意 王伟达 李暄 刘佳
摘要:劳动教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我国培养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的目标,然而现实中劳动教育却出现弱化、软化与淡化的困境。为引导学生崇尚劳动、热爱劳动,继续完善高校劳动教育体系,必须重新审视劳动教育,了解劳动教育的开展现状,找出劳动教育的薄弱环节,探索大学生劳动教育体系发展新模式。
关键词:劳动教育;新时代;专业特色
一、研究现状
张海生(2021)依据高等教育知识材料的高深性特点,认为大学生劳动教育从本体论角度来看是一种生产性脑力劳动,兼具教育价值和劳动价值的双重功用。乐晓蓉、胡蕾等人认为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是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谋幸福的要求,是建设和推进我国伟大事业的战略需要。冯刚、刘文博(2019)认为加强劳动教育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要途径和根本之策。王洋(2020)指出多数高校在教育理念上过度重视劳动的外在价值,致使学校目前缺乏劳动教育的可行性教学计划、劳动场地和劳动工具等活动载体,使得劳动教育成效不理想。江佩、魏荣等人(2020)认为要深入挖掘劳动精神中“敬业”精神的价值,将其融入到专业教育和劳动实践活动中去,增强大学生的劳动认同。
二、明确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总要求
首先,要辩证看待德智体美劳的关系。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要求劳动教育与其他教育活动统筹设计、科学安排。[1]其次,要充分认识大学生劳动教育对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作用。现在有些大学生娇生惯养,惰于劳动,甚至在毕业后还处于“啃老”状态。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全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来实现。再次,要以大学生劳动教育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发展。劳动教育让学生能够形成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自主的创新创业能力并形成合理的职业规划理念,对于人的全面发展有着重大意义。[2]最后,要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注重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教育精神的弘扬。劳动教育应通过劳动去育人,让学生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
三、我院劳动教育开展现状
(一)我院劳动教育现状:
1.我院劳动教育现有平台:
在寝室楼内设立《化学化工学院公告栏》,开展了“寝室文化节”、“三级建家”和“我爱我家,我秀我家”、“内务一堂课”等特色系列活动,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已启动“内务一堂课”系列活动,邀请退伍学生进入学生寝室开展内务内训。已形成可行有效的劳动教育考核标准。
2.调查访谈情况与结果:问卷调查共设12道题目,共发放问卷1112份,有效问卷1112份。
(二)我院劳动教育上的不足
1、思想政治认识不够深入。部分学生对于劳动教育的认识不够深刻,积极性较差,从调查结果看出劳动教育认识、劳动品质、劳动态度等方面的培养不够透彻;
2、劳动教育体系相对独立。劳动教育与学院专业结合不够紧密,没有针对性、实效性,缺乏吸引力和凝聚力;
3、家校未形成合力。家长参与度低,家庭教育未对学生的劳动教育形成积极正面的引导。
四、完善我院劳动教育实践策略
1、围绕一个目标。劳动教育需要把握正确价值导向,符合教育规律,明确时代要求,因地制宜,多措并举。
2、创造两个财富。劳动教育要让学生认识到“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劳动可以创造充盈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3、统筹三个阶段。要找准着力点,统筹推进劳动教育体系建设和机制创新,注重围绕创新创业,结合学科专业,为未来职业发展积累经验。
4、明确四个途径。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强化劳动意识的培养,独立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課,在学科专业中有机渗透劳动教育,在课外校外活动中安排劳动实践,强化学生实践体验。
参考文献:
[1]本报评论员. 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N]. 光明日报,2018-09-14(001).
[2]杜丽娜,朱盛萍. 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新内涵和新要求[J]. 职业教育(中旬刊),2019,18(12):32-34.
基金项目:西南石油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劳动育人”大学生文化素质提升项目资助(项目编号:HGY-007)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