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睿
摘要: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规模的不断加快,建筑用地的持续增加给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从而打破了社会经济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平衡。对土地利用规划产生的影响进行重点研究,对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影响与作用。因此,应该结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与应对,对于不同地区的问题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方法,合理分配土地资源,在确保土地合理利用的基础上,满足城镇化需求,并在加快城镇化建设的步伐中,既要保障建设的需求,又要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持好同步。
关键词: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影响
引言
土地利用规划是近些年我国给予高度重视的问题,因为在城市规模逐渐扩大的同时,土地资源的紧张趋势越发明显。各地在兼顾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都根据我国土地利用的法律法规,出台了一些地方性法规,旨在让土地的利用更加合理、高效,在推动经济建设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不过,在实际进行土地利用规划的过程中,仍然暴露出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解决,土地规划就不能朝着科学化的方向发展,不仅有可能影响经济建设,还会给生态环境造成难以挽回的伤害。
1重要性
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土地资源日益紧张,很多郊区和乡村土地逐渐纳入现代城市区域,城乡之间的划分逐渐变得模糊,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土地资源的合理分配,对我国生态自然环境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想要有效解决城乡规划中土地资源浪费问题,要在原有工作基础上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规划,结合一定的科学方法,将城市规划区域中的土地资源进行有效分配,明确城乡区域划分,实现土地最大化利用。城乡规划是我国近些年的发展重心之一,主要特指一定时间内将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土地资源利用、空间分配等各项因素进行科学合理地搭配和部署,同时结合一定的安排方法和管理措施有效解决城乡问题。
2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普遍问题
2.1 评价体系不够完善
我国环评工作起步较晚,土地利用规划环评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更是存在较大差距。虽然我国近几年越发重视土地利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但大都是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理念和方法,没有形成在我国国内行之有效的评价体系。国外的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体系虽然比较完善,但是国情不同、环境不同,照搬国外的体系难免会产生本地化效果不好的结果。而且,国内外法律法规上存在巨大差异,如果在国内不能形成行之有效的评价体系,全方位沿用国外的体系,难免会产生一定的冲突。所以,我国在土地利用方面急需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体系,推动我国土地利用规划环评工作的健康发展。
2.2 评价框架的构建问题难以突破
环境评价是一项复杂的工作,要想对土地利用规划进行周全、准确的评价,需要使用一套完整、成熟的评价框架。可是目前,我国有些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框架都是从其他学科的研究结果中衍生出来的,这些研究本来就不是针对土地利用规划进行的,使得框架难免会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和土地规划利用环评不匹配的现象,导致很多理论不能在实践中加以应用。这一现象的出现暴露了我国环评工作在土地利用规划方面的缺失,也说明我国科研工作不够全面,没有形成土地利用规划环评的理论体系,造成很多评价框架的效果不够理想,难以发现土地开发利用方面的真实问题。
2.3 评价标准不够统一
環境影响评价体系虽然经过多年的发展,相较于过去已经更为成熟,而且,体系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所承担的评价责任也越来越重。相应地,我国也逐渐加强了土地资源的分配和管控,并通过评价体系的完善取得了初步的成果。但是,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实际情况差异较大,在进行土地利用规划环评工作时,可能会产生标准不统一的情况。目前,各地政府纷纷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制定了地方性法律法规,同时也制定了地方性的评价体系和标准。但是,标准的不统一给我国土地规划环评的整体管理和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阻碍。由于环评工作中,会遇到各种各样没有预料到的问题,会受到大量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所以,我国急需确立一个完善的、统一标准的评价体系。
3土地利用规划对生态环境影响问题的改进措施与建议
3.1提升对耕地的保护力度,促进土地利用效益的提升
目前,在耕地利用上出现了重数量、轻质量,重利益、轻管理的问题。并且这种问题呈现出持续发展的趋势,而大量实践也证明这种土地利用模式无法达到预期理想的效果。为了改善以上问题,应该加强土地规划,提升对耕地的保护力度,并严格控制居民点的规划,以及工业小区的土地范围规划与控制。同时,针对农业用地经济效益低下的问题,需要不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去促进土地利用效益的提升,实现耕地效益最大化,降低土地规划利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与影响,通过因地制宜、优质优用的原则去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合理运用化肥,不断增加绿肥面积,大力提倡秸秆还田的方式,实现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三方面共赢发展的局面。
3.2科学规划方式,健全环境保护机制,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为了确保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可以通过科学的规划方式,去增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具体是通过对土地建设的生态环境进行重点调查去实现。一方面,调查人员应该根据生态环境异常变化、植被生长特性进行全方位的调查,有一个详细的了解,坚持土地利用原则,去完善符合发展需求的建设方案;另一方面,将方案落实到具体工作环节中,在尽量避免施工对周边环境破坏的基础上,去提升建设质量与效果,加强对生态环境地形原状的保护,避免土地内部结构发生变化,确保植被的健康正常生长,并且要加强对农用地的保护与建设,避免乱砍滥用占据为建设用地,通过健全生态环境保护机制去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同时还要在对建设项目分析时对周边环境编写相应的评估报告,在合理评估报告的基础上,防止因随意的理由去改变土地的用途。此外,要将环境保护准入机制和淘汰机制进行完善,对高能耗、高污染企业要做到严格控制,对破坏生态环境的土地结构调整行为要严令禁止。
3.3生物多样化的保护方法
在土地建设中,为了保障生态环境多样化,要求工作人员在土地建设和规划中对土地利用、土地地形以及生物与植被生长特性有一个深入的探究。植被的生长变化是生物多样化的重要基础,只有对其生长特征、适应土壤的种类以及养分汲取问题深入调查和了解后,才能在调查的基础上,去制定合适的土地建设方案,最终达到保护生物多样化的目的。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环境调查中,要时刻注意地形的变化,避免土地地形内部结构产生变化。
结语
城乡规划中,土地资源利用存在着很多问题。为提升城乡规划土地资源利用率,促进城乡规划发展,使土地资源得到科学合理的分配,要根据实际规划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利用对策,完善土地合理利用制度,对土地进行社会经济效益分析,开展良好的协调管理,注重统一规划管理,切实解决城乡规划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实现城乡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于亮.土地资源在城乡规划中的合理利用[J].探索科学,2019,(09):82-83.
[2]苏衍森.论人地和谐的土地资源管理机制[J].安徽农业科学,2017,45(30):183-186.
[3]李遇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探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35):1531.
[4]汪宗彦.城乡规划建设与土地管理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2016,(21):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