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政教育管理新模式

2021-11-25 06:03张强
科学与生活 2021年16期
关键词:新课标核心素养学生

【摘要】《普通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课程目标是通过思想政治课程学习,学生能够具有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本文在对核心素养概念进行分析和分解的前提下,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从教学资源、课堂教学到课外活动等方面提高学生政治参与意识的方式和方法。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课  新课标  学生  核心素养  政治参与意识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什么样的人?作为大学生政治教育的主阵地,高校思想政治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目的,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增强社会理解和参与能力。

当前学生政治参与热情较高,但对参与内容和参与途径认知度较低;对国家大政方针的总体认同度有进步,但对面复杂的国内国际环境、现实世界的种种不良现象,缺乏理性思考,有些大学生甚至对主流的政治观点和方向产生怀疑,政治行为认同滞后性较强。加强对青年学生理想信念价值观等核心素养的教育,提高学生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是适应当前国内外形势、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坚持四个自信的要求。

高校思政工作对于塑造学生正确的三观具有重要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传统的思政教育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实情况的要求,所以如何对思政教育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就成为了社会各主体普遍关注的问题。

现阶段,高校学生的思政教育管理工作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我们只有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才能探索出符合时代发展的思政教育管理新模式。本篇文章首先对高校学生思政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介绍,然后有针对性地提出关于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政教育管理新模式构建的相关策略,希望能够促进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

1 高校学生思政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缺乏政治教育的敏锐性与针对性

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教师只是按照书本单纯地向学生灌输思政知识,缺少深层次的政治教育,这不利于加强学生的政治素养。由于社会环境一直在变化,如果教师一味地注重理论知识而忽视具体实践,就会导致思政教育缺乏敏锐性和针对性。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应当组织学生就当前社会现状展开讨论,提倡其畅所欲言,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样才能帮助他们在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避免误入迷途。

1.2 缺乏完善的管理机制

高校各项工作的重点主要是放在如何提升学生们的就业率方面,这就会使教师将自身的精力集中在专业课的讲授上。长此以往,思政教育工作就处于高校管理工作的边缘,相应的管理机制也不健全。此外,思政教育各部门之间的联系和配合有待加强,无法形成思政教育的合力,大部分活动都是依靠少部分党员开展,无法贴近群众。

1.3 缺乏创新性思政教育管理方法

就当前高校学生思政教育管理的现状来讲,许多学校仍然采用传统的管理方式,根本不能满足新时期现实情况的需要。传统的思政教育管理方法只是照搬旧套地将上级下达的任务传递给学生们,并没有做到持续关注任务开展情况,甚至有部分学生对思政教育产生反感,对学校开展的思政活动非常抵触。另外,由于思政教师缺乏丰富的教学经验,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

1.4 缺乏人性化思想

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思政工作缺乏人性化思想,导致一些管理人员脱离教育目标,以领导者自居,行使相应的行政权力,对教育管理工作缺乏服务意识。同时,在开展会议中,更加重视形式的表面化,管理人员只是通过汇报等方式进行工作,无法有效解决思政工作的管理问题,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在思政教育的管理制度中,缺乏人性化设置,无法满足思政教育的发展需求。

2 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政教育管理新模式构建的相关策略

2.1 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

思政教育管理的关键内容就是正确引导学生的理想信念,高校要想建立思政教育管理的新模式,首先应当帮助学生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形成正确的三观。基于此,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政教育互动,提高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通过参与活动,一方面高校学生也会加强学习意识,不断地提高自己文化素养,更加坚定自己的理想抱负,明确日后的奋斗目标;另一方面也便于教师及时掌握学生们的内心想法,从而提出指导意见,提升思政教育管理工作的成效。

2.2 构建和谐的校园氛围

校园氛围的构建是需要多方主体共同努力的。作为学校来讲,应当加大对校园环境的建设力度,重视打造浓郁的校园文化,例如建立校园广播站,定时播放思政教育先进工作者的事迹,扩大知名度,提高在学生群体中的影响力。同时,班级文化建设也属于校园氛围建设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在一个班集体里,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应当相互尊重、互相帮助,形成良好的相处模式,才能达到彼此成就,实现共赢的目的。

2.3 构建完善的思政教育管理体系

高校应善于发挥管理工作的导向作用,注重对思政教育工作的创新,这样才能不断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队伍注入新鲜血液。相关人员也要结合信息技术发展的各项成果搭建新兴媒体平台,争取在日常工作的过程中组建一支媒体监管骨干队伍,最大限度的挖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潜力。学校要相应的提升思政管理人员的工资待遇,这样才能提升他们对于思政工作的热情。总之,思政教育管理体系的形成既需要先进的技术作支撑又需要工作人员的全力配合。只有全面兼顾,才能形成完善的管理体系。

高校需要通过不断的改革与创新,改变传统的思想教育管理体系,深化体制改革,确保管理体系的实效性。首先,高校需要加强团队建设工作,积极落实最先进的管理理念与方针,完善教育管理制度,有效衡量教育人员的教育成果。其次,高校需要建立完善的考核標准,根据考核的结果,进行相应的奖惩措施,提高思政教育人员的工作热情。高校需要结合时代的发展,引进新技术管理手段,提高教育管理理念,对教育工作积极的人员进行提拔,而对于缺乏工作活力的人员进行淘汰,通过优化教育结构,确保思政教育团队取得最大的效果。最后,高校还需要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通过信息化的管理手段,构建全面的网络平台,促进思政教育管理工作的长久发展。

2.4 深入开展道德教育

高校管理人員要对校园内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给予及时有效的指导。此外,还应定期开展道德实践评比活动,深入落实思想政治教育,找出学校里的思想道德先锋,并且给予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以形成榜样示范,引领学生思想政治建设工作。教师需要积极开展相关的教育活动,例如,创建文明班级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创优争先活动、学习型党组织活动,从而培养学生服务集体的概念,以及团结互助的合作精神,同时,教师要严格规范自身行为,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针和路线,加强对思政教育工作的创新,找出教材中与现实生活相关的内容,结合新时代背景下互联网的技术优势对知识点进行讲授,提高学生的道德情操,争取培养一批又一批能力强、品德好的优秀人才。

2.5 加强学生心理教育工作

当前社会,高校学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突出。由于就业形势严峻、专业人才之间的竞争力大等各种因素,造成学生面临的现实压力已经远远超出了自身的承受力,如果缺乏有效的指导,就可能会出现心理层面的问题。所以,高校需要改进传统的教育模式,聘请专业的教育团队,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引导,有效解决学生的心理障碍性问题,思政教育要想取得成效应该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高校要设置专门的心理咨询室,鼓励学生主动将自身的疑惑说出来,定期开展主题讲座,消除学生心中的障碍,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到思政教育管理中,确保学生的心理健康,从而实现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两者的共赢。

2.6 强化学生就业创业意识的培养

高校学生的本职任务就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接受知识的熏陶,努力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其根本目的是找到合适的工作,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所以,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政教育管理模式的探究需要融入学生就业创业意识的培养。为此,学校可以组织一些创业社团活动,并指派专人负责,要求其定期将相关成果反馈到学校就业办,然后就业办人员再通过这些数据编制出科学合理的就业创业指导方案,帮助学生实现人生的顺利过渡。

2.7 打造专业的思政教育管理团队

在学生实践学习中,教师作为教育工作的引导者,其专业素养至关重要,因此,高校需要提高思政教育的工作質量与效率,创新管理模式,打造出专业的思政教育团队,严格控制聘请人才的标准,认真审查相关的资料。除此之外,高校需要对教师进行培训,使其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德才兼备的教育管理人才,提高教师的整体水平,从而促进高校的创新发展。综上所述,我国高校长期重视专业能力的培养而忽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严重阻碍了大学生的全面成长。高校应当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积极开展思政教育管理的创新工作,加强对学生的政治引领,强化相关人员的责任,重视起思政队伍建设,争取全面提升思政工作队伍的素质,积极探索高校学生思政教育管理的新模式,从而促进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3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高校长期重视专业能力的培养而忽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严重阻碍了大学生的全面成长。高校应当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积极开展思政教育管理的创新工作,加强对学生的政治引领,强化相关人员的责任,重视起思政队伍建设,争取全面提升思政工作队伍的素质,积极探索高校学生思政教育管理的新模式,从而促进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S].

[2] 曾海娟. 培养公共参与,贯彻核心素养[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6.

[3] 高畅、王立仁. 高校生政治认同素养的形成机制及培育路径探究[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8(04).

[4] 张珊珊. 关于政治课教学中提高校学生公共参与能力的思考[J]. 教育探索,2017(18):129.

作者简介:

张强(1968一),男,辽宁沈阳人,辽宁抚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教育管理方面研究。

猜你喜欢
新课标核心素养学生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融入情境 落实新课标 凸显地理实践力——以骑行青藏为例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对一道新课标高考题的探究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