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慧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共青团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把党史学习教育作为发挥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作用的重大责任,在全团开展“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学习教育。作为党在青年工作领域特色鲜明的政治学校,各地团校将党史学习教育作为全年培训的主要内容,紧紧围绕“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要求,开展各类主体培训,引导团员青年了解党的百年历史,传承党的红色基因。
今年3月,在共青团“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学习教育动员会上,贺军科同志强调,要“依托各类红色资源和实践平台,多推出一些能够让团员青年参与进来、沉浸其中的学习项目,引导他们在体验和互动中潜移默化地了解党的历史、增进爱党之情”。为了适应团员青年的学习规律,提升他们的培训积极性,各地团校在创新开展党史教育培训方面做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形成了一些团员青年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
歌声中学党史。一首红歌承载着一个时代的集体记忆,一部红色音乐史就是一部生动的党史教科书。利用红色音乐进行党史教育培训具有情感共鸣、情感互动的独特优势,团武汉市委推出音乐党课《光辉的旗帜 青春的使命》,通过“光明的火种”“理想的远征”“崭新的诗篇”“精神的坐标”“青春的壮歌”“时代的乐章”六个篇章,运用音频、视频等元素,以时间为轴,让学员沉浸式地了解《国际歌》《义勇军进行曲》《光荣啊,中国共青团》《学习雷锋好榜样》《不忘初心》等百年红歌的历史背景和创作故事,感受百年党史波澜壮阔的辉煌历程。
影视中学党史。随着视觉文化时代的到来,形象化、感性化的影视作品对青年能产生喜闻乐见的效果,包含其中的价值理念比较容易得到理解和认同。去年以来,一批优秀的红色影视作品深受青年的欢迎,如《红船》《觉醒年代》《1921》《长津湖》《功勋》等。一些团校在培训中设计影视教学环节,播放红色影片、优秀电视剧、经典纪录片等,邀请党史专家进行讲解,让学员回顾可歌可泣的峥嵘岁月,通过感性体验来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
书信中学党史。百年党史是一部奋斗史,无数中国共产党人不怕牺牲、英勇斗争,为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奉献了他们宝贵的青春甚至是生命。许多革命先辈留下了可歌可泣的故事,如见证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十一书”(贺页朵的“宣誓书”、夏明翰的“就义书”、赵一曼的“示儿书”、卢德铭的“行军书”等),这些故事成为学习党史的鲜活素材。许多团校深挖历史资料,带领学员在书信中学党史。武汉市团校打造精品互动课程《品读红色书信 赓续红色血脉》,选取建党以来4个历史时期共产党人留下的感人素材,让学员学习、思考、朗诵,切身体会共产党人用生命和鲜血铸就的信念与忠诚,感受他们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伟大精神。
场景中学党史。“把历史的内容还给历史”的场景教学是党史教育培训的常见手段。各地团校充分利用地方红色资源,设计党史培训项目。武汉市团校与中共五大会址、武汉农民运动讲习所、中共中央机关旧址、“三乡工程”教育培训基地等单位建立合作关系,打造校外党史教育培训基地。同时还收集历史文献及实物资料,建设“武汉青运史陈列展”,进行场景教学,通过文物、图片、实景、多媒体的多重展示,以史为镜,以史明志,让学员在有温度的历史场景中学习了解武汉青年在党的领导下投身革命、砥砺前行的奋斗历程,激发他们在新时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创新的党史教育培训方式改善了以往枯燥沉闷的课堂氛围,有效提升了学员的学习积极性,从更多的层面增进了他们对百年党史中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的感性认识和理性思考。但是在创新党史教育培训方式的同时,要尽量避免陷入几个误区。
避免党史教育培训表面化。百年党史是一部奋斗史、发展史、创业史,蕴含着深厚持久的理论力量,讲党史不能浅尝辄止,停留表面。讲故事是现场教学中常见的手段,故事的情景性和形象性減少了学员对灌输式理论授课的排斥感,学员听了故事,就学了历史。但是党史学习不能只停留在讲故事层面,而是要通过讲故事来再现、解析、判断,让学员在故事中得到启发,引导其加深对党的历史的理解和把握,加深对党的理论理解和认识。同时要杜绝为搏眼球,用一些未经考证的野史资料信口开河,肤浅讲党史。
避免党史教育培训片面化。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年代进行了艰难探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党史教育培训不能片面化,既要讲党的辉煌成就,也要讲在成就取得过程中付出的巨大牺牲。既要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也不能忽视之前的曲折探索。既要讲革命先辈的英勇无畏,也要还原他们的“平凡时刻”。要全面辩证地讲解党史和党史人物,同时也要旗帜鲜明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澄清对党史上一些重大历史问题的模糊认识和片面理解,正本清源、固本培元。
避免党史教育培训形式化。党史教育培训要防止为完成任务应付了事,出现“人在心不在”等现象。在创新党史教育培训方式的同时,要注意避免一味求新而流于形式的情况出现,比如现场教学只让学员走马观花地浏览,不做细节和深度讲解;研讨教学为凑时间粗放管理,热热闹闹开始,冷冷清清结束;体验教学一味地讲究穿红军服、走长征路、吃南瓜饭,不关照历史,不进行深刻点评互动。还有一些培训没有分层分类的思维,面对不同群体,设计同样的培训形式,运用同样的语言表达,讲解同样的党史内容,这样的培训只会是徒有形式而无实效。
避免党史教育培训碎片化。百年党史波澜壮阔,内涵丰富。创新的培训方式从多个层面丰富了学员的认知,但是几个故事、几个影片、几次现场教学并不能完全呈现党史全貌。创新的培训方式是激发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要通过激发兴趣来引导学员系统地学深悟透,融会贯通。所以,党史教育培训需要依靠科学合理的系统课程来讲好党的不懈奋斗史、不怕牺牲史、理论探索史、为民造福史、自身建设史。
为了更好地提升党史教育培训的实效,团校在创新培训手段的同时,更需要建立科学完善的课程体系,加强党史理论研究,提升培训的实际育人效果,重视教师队伍的培养。
建立科学完善的党史培训课程体系。团校是党在青年工作领域特色鲜明的政治学校,党史应该成为团校培训的重中之重。课程体系是实现团干教育培训目的的重要载体,团校可结合校内外专家资源,根据组织需求和学员需求,遵循主次结合的原则,建立科学合理的党史培训课程体系,让学员通过主干课程系统地把握百年党史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通过分支课程多层面感受百年党史的精神力量。
加强党史理论研究,用学术讲好政治。开展研究是做好培训的前提和基础,没有研究支撑,培训会变成人云亦云、不知所云。团校要加强党史理论研究,为解决学员的困惑做好学理的逻辑储备,提高培训授课的理论解释力和说服力。要把握好研究与培训的关系,及时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培训内容。同时要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团校教师既要姓“马”,也要姓“共”,坚持学术研究无禁区,讲台讲坛有纪律。
提升培训的实际育人效果,避免流于形式。创新不是目的,而是实现培训效果的重要手段。现场教学不能停留在走马观花的浏览,而是要深挖历史资料,强调启发教育,注重体验效果,让学员在现场重温、体验,真正地思考、内化。影视教学要避免只观不感的热闹场面,在满足学员需求的前提下,引导讨论,引发思考,讲解点评,让学员从影视中感悟信仰的力量。研讨教学则要杜绝粗放管理,结合培训要求精心设计主题,规范研讨流程,让学员带着问题意识充分思考,深入交流,提出建议。同时要有分层分类的思维,针对不同的学员,运用不同的授课方式,设计各有侧重的党史内容,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重视团校培训师资队伍的培养。党史人人都可以讲,但不是人人都可以讲好党史。为了保证党史教育培训的质量,团校自身教师队伍的培养需进一步重视和加强,教师必须不断加强党史知识储备,提升理论素养。除了书本学习之外,多参加党史理论研究活动,了解研究前沿,开拓研究视野。多借鉴党校在党史教育培训方面的特色课程、成功经验等。团校也要进一步畅通教师的晋升渠道,为教师的成长创造条件,完善激励机制,激發队伍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