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硬联合麻醉和神经刺激仪定位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对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2021-11-25 05:22姜鹏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1年20期
关键词:腰丛麻醉神经

姜鹏

老年人群各个脏器的功能开始退化,出现钙元素大量丢失,极易导致骨质疏松,进而诱发骨折,所以老年人更容易出现骨折[1]。现在,临床上治疗各种骨折的方法还是以手术为主。但针对老年人下肢骨折手术时,由于老年患者的免疫功能、各脏器能力都较正常人偏低,所以在选择手术麻醉的方法上就需更加谨慎小心。腰硬联合麻醉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在骨科手术中也会频繁应用,且因为老年人同时伴有其他的基础疾病,所以对于下肢骨折手术难度较大。根据其他学者观察发现,通过神经刺激仪对下腰丛-坐骨神经确定后给予相应的麻醉,可缓解术中的血流动力学影响,能明显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患者的接受程度也比较高[2]。此次试验,通过分别观察腰硬联合麻醉和神经刺激仪定位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对两种方法的麻醉成功率、术后镇痛时间和血流动力学进行对比后,探讨两种麻醉方法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为临床提供一种更加可靠安全的麻醉方法。现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自2019 年8 月~2021 年2 月大连港医院收治的30 例下肢骨折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 例。观察组男8 例,女7 例;年龄60~82 岁,平均年龄(73.5±6.2)岁;行股骨干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10 例,行股骨头置换术5 例。对照组男7 例,女8 例;年龄62~83 岁,平均年龄(74.1±6.5)岁;行股骨干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9 例,行股骨头置换术6 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①按照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制定分级标准[3],对所有患者进行分类,共分成Ⅰ~Ⅲ级;②根据影像学检查,所有患者确诊为下肢骨折;③患者都了解所有的注意事项,并已经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①患有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或者肝肾功能不全;②患有免疫功能缺陷,或者凝血能力低下;③患有神经系统缺陷,或者精神疾病;④具有耐药史、阿片类药物成瘾史者。

1.4 治疗方法 嘱患者在手术前绝对禁食水10 h。进入手术室后,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监控。对照组患者实行腰硬联合麻醉,麻醉之前要求患者采取侧卧位,将手术的一侧朝上,弯曲腹部。进行消毒后,选取腰2~3 或者腰3~4 的缝隙刺入注射针,当澄清的脑脊液自行出现后再将0.75%布比卡因(上海朝晖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6442)2 ml 慢慢的注射进腔隙内,8 min 后测试麻醉效果,若效果不理想,可再注射1.5%利多卡因5~8 ml。观察组患者采用神经刺激仪对腰丛-坐骨神经进行定位,再实施麻醉。要求患者采取侧卧位,将手术的一侧朝上,使用神经刺激仪(北京金洋万达科技有限公司,德国贝朗StimuplexHNS12)。通过一根10 cm 长的针刺入皮肤,垂直进入方向,选取腰4 的椎体为刺入位置,给予0.5 mA 的电流进行刺激触发,频率为1 Hz,然后注射0.75%布比卡因2 ml。

1.5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术后镇痛时间。②记录两组患者在整个麻醉过程中的SBP、DBP、HR 以及SpO2等变化情况。③比较两组麻醉效果。

1.6 麻醉效果判定标准 根据患者麻醉时的临床表现对麻醉效果进行评估。显效:患者手术时未感到任何不适,没有任何不良事件发生;有效:患者手术时可感到轻度的不适,伴有少量轻微的不良事件发生;无效:患者手术时能感到强烈的不适,无法继续手术,并发生严重的不良事件。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麻醉效果比较 观察组麻醉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麻醉效果比较(n,%)

2.2 两组患者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和术后镇痛时间比较 观察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和术后镇痛时间均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和术后镇痛时间比较(,min)

表2 两组患者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和术后镇痛时间比较(,min)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3 两组患者麻醉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观察组麻醉后SBP、SpO2、HR 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DBP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麻醉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表3 两组患者麻醉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1 mm Hg=0.133 kPa

3 讨论

手术治疗一直是临床上骨折患者的惯用方法,不但可以增加患者骨骼的愈合程度,而且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增加患者的治愈成功率[4]。操作手术的进程中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可以使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和术后恢复明显改善。通常进行下肢骨折修复手术时医师比较常用的麻醉方法有腰硬联合麻醉或者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之前在临床上,腰硬联合麻醉还是比较常见的麻醉方法,其用途多样,操作进程中不用其他设施的帮助,而且操作方法比较简单。但是有关统计分析结果证实,腰硬联合麻醉容易导致患者术中血压不稳定、HR 偏低以及其他不良事件,这样会使手术的难度增加[5]。和腰硬联合麻醉比较,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因使用神经刺激仪对需要阻滞的神经精确定位,从而针对性的选择相应的下肢神经进行阻滞,不但增加了麻醉的效果,而且减少了麻醉药的剂量,其不良反应也较少。此次试验,通过分别观察腰硬联合麻醉和神经刺激仪定位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对两种方法的麻醉成功率、术后镇痛时间和血流动动力学进行对比。此次试验的结果证实,与腰硬联合麻醉的方法比较,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的作用效果更明显。证明了使用神经刺激仪定位下对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可以显著增加下肢骨折的老年患者的麻醉效果,明显减少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不适症状。黄宏伟等[6]经试验后证实,神经刺激仪能确定股神经、坐骨神经的位置,并定位其神经纤维和关联器官的主要联系,可以增加注入药物的精确性,让药物可以更有效的作用在相应的神经。在进行操作之前,先用神经刺激仪对神经进行探测,可以预测麻醉的水平,并增加穿刺的准确性,进而避免了操作过程中出现不良事件,增加其安全性。此次试验结果显示,观察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和术后镇痛时间均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殷悦等[7]的观察数据相近。神经刺激仪定位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的麻醉方法可以严格把控麻醉药物的使用量,让患者逐步被麻醉,防止麻醉过快而导致老年患者出现突然的低血压和HR 过低,而且增加手术以后的止痛效果,对患者的康复也有明显帮助。此次试验的结果显示,观察组麻醉后SBP、SpO2、HR 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DBP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了使用神经刺激仪定位下对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可以较小的干扰患者血流动力学。所以在手术进程中给予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处理后,其血流动力学较平稳,提升老年患者的成功率。有研究证实,麻醉药物使用过量是导致许多不良时间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预防不良事件的关键是如何精确的使用麻醉药品[8]。

综上所述,与腰硬联合麻醉相比,用神经刺激仪定位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可明显提高麻醉成功率,延长止痛的效果,保证血流动力稳定,并使不良事件的发生率降低,安全系数很高,可以予以极力推广。

猜你喜欢
腰丛麻醉神经
右美托咪定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对胫腓骨骨折病人镇静效果及苏醒质量的影响观察
神经松动术在周围神经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桡神经损伤研究进展
《麻醉安全与质控》编委会
产科麻醉中腰硬联合麻醉的应用探究
地氟烷麻醉期间致Q-T间期延长一例
探讨超声引导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在老年患者单侧下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定位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用于危重患者下肢手术的麻醉效果分析
“神经”病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