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与对策

2021-11-25 19:18:02
法制博览 2021年1期
关键词:失学娱乐场所犯罪

薛 梅

(渭南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渭南 714000)

当前,中国青少年犯罪占全国犯罪的70%以上,其中15—16岁的少年犯罪又占青少年犯罪的70%以上,青少年犯罪率急剧上升,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青春是一个人一生中最美好的年华,他们理应利用这大好时光好好学习,发奋图强,然而这几年未成年人犯罪数量呈增长态势,犯罪人年龄的低龄化以及犯罪手段的暴力性,犯罪结果的严重性都引发了社会的普遍关注。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本该在校园里积极求学的莘莘学子走向了犯罪的黑暗深渊,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思考。

一、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特征

近年来,中国青少年犯罪数量有上升趋势,并且呈现出低龄化、团伙化、恶性化的发展趋势。青少年犯罪主要集中在盗窃、抢劫、抢夺和伤害这四类犯罪。公安部2019年公布的数据显示,在16—17岁青少年犯罪中,85.1%涉嫌以上四类犯罪;在14—15岁青少年罪犯中,该比例更是达到92%。未成年人犯罪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征:

(一)人员构成的低龄化

未成年人犯罪低龄化情况突出,主要集中在15—17周岁,这几年犯罪年龄更趋向低龄,其中未满14周岁的占到一定比例,失学、辍学学生占绝大多数。

(二)犯罪类型主要是侵财类案件

未成年人犯罪中侵财案件所占比例较大,抢劫、抢夺作案人数增势明显。据统计,公安机关抓获的侵财类刑事案件未成年人作案人数占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作案人员总数的比例均在80%以上。

(三)教育改造具有反复性特点

未成年人的教育改造具有反复性,重新犯罪率不断增加。有的少年犯过去只是“一面手”,从改造场所出来后,反倒变成了“多面手”,所犯新罪往往比以前的犯罪严重,而且犯罪类型也有扩展的趋势。[1]

二、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

(一)家庭原因

家庭环境恶劣是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对于未成年人而言,家庭是他们平时生活的主要场所,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相处,家庭温暖的氛围对于一个十几岁来说的孩子非常的重要,他们可以在良好的家庭环境里构建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也可以塑造健全的人格与心理。许多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调查犯罪人背后的家庭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有些孩子是单亲家庭的孩子,从小缺失父母的关爱,孤独和自卑往往会让他们产生要做一些惊天动地的事情来证明自己的想法,在缺乏家长正确引导的情况下就很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有些孩子虽然父母都在,但父母都各自忙于自己的工作或生意,对孩子关心不够甚至很多是留守儿童,根本无法和父母在一起生活,更不用说与父母交流和沟通,很多案件的犯罪人在犯罪被收监后很久其家里人并不会寻找,可见,缺少家庭的关爱是致使未成年人走上犯罪道路的一个主要的原因。他们尚处在人格的完善期也是建立善恶判断是非判断的关键时期,这个时候家庭教育的缺失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未成年人心理上的变化,使他们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有些孩子就会从伙伴身上寻找温暖,很容易因为交友不慎而走上犯罪的道路。

(二)社会原因

社会环境复杂是引发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诱因。目前,社会处在飞速发展的转型时期,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很多相应的娱乐场所也层出不穷,加上网络的快速发展,未成年人如果监管不力很容易在网络中吸收到许多不良的因素,在他们判断和辨别力不够的情况下就会误入歧途。据调查,未成年人现在出入网吧、酒吧、KTV等娱乐场所的人数居高不下,虽然很多规章制度明确规定某些娱乐场所未成年人不能进入,但在利益的驱使下,各种“躲猫猫”的游戏不断上演,未成年人在灯红酒绿下很容易迷失自我,失去生活本该有的阳光与目标,养成享乐主义的不良习气。有些为了维持高消费的生活开始盗窃、抢劫;有些沉迷暴力网络游戏致使精神恍惚,出现幻觉,甚至效仿暴力游戏剥夺他人生命。所以,目前针对此类情况文化部门、公安部门以及其他职能部门对未成年人出入娱乐场所的监管不力也对未成年人犯罪起到的了催化作用。

(三)教育因素

学校对有些成绩落后学生的疏于管理和监管不力是导致未成年人流失社会的主要原因。学校是未成年人除了家之外生活的第二个重要的场所,家长与学校的监管是未成年人能够健康成长的有力保障。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13条规定:“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应当尊重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必须使适龄未成年人能够上学并依法完成义务教育。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不得辍学。”该法虽然对未成年人接受义务教育有详细的规定,但现实中情况却不容乐观。保障未成年人接受教育的两个主要的主体:家长与学校都或多或少的因为各种失职导致未成年人辍学。首先,有些家长忙于工作对未成年人疏于管理,有的甚至将未成年人交给长辈照管,长辈年事已高,精力有限,很难对未成年人监管到位,致使很多孩子尤其是留守儿童出现逃课甚至辍学的情况。其次,学校作为未成年人接受教育的场所,有些学校过于追求升学率,将精力都放在对“好学生”的培养上,致使有些成绩落后的学生渐渐失去了对学校的信心和学习的兴趣,出现逃课、旷课,最终导致学习成绩一落千丈无法完成学业。最后,政府职能部门尤其是贫困地区对于失学儿童的救济不到位,没有采取适时有效的手段帮助失学儿童返校复课,对于家庭贫困的学生虽然现在有很多救济的手段,但还是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致使失学的孩子逗留社会无所事事为滋生犯罪提供了条件。[2]

三、未成年人犯罪的治理措施

通过对以上原因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未成年人犯罪是一个当今社会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它也是由家庭、社会和学校多方面监管不力导致的社会问题,未成年人犯罪率的降低需要社会家庭各个环节的努力和推进,笔者在此总结了一些相关的意见和建议。

家庭方面,家长应该明确自己的责任,抚养子女是法律赋予家长的法定责任,这里的抚养并不是仅仅满足未成年人的温饱问题,其中还包括了关怀、沟通、监管等方方面面的抚养责任。家庭是未成年人温暖的港湾,家长除了物质上保障孩子之外一定要注重心理上的关怀与沟通,一部分未成年人犯罪都是由于孩子得不到家庭的温暖和家长的认可通过犯罪发泄内心的抑郁或者引起家长的关注。家长要足够明确自身的抚养责任,合理分配自己的时间,不能将孩子寄养给老人或者亲戚;家长也要因材施教,不能强迫孩子完成能力达不到的学习任务给孩子造成压力产生厌学情绪。

学校方面,学校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使学生能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也要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工作,定期在校园举行普法宣传讲座,用未成年人身边的案例以案说法,让未成年人能够提高警惕,远离犯罪。同时,学校要对成绩落后的孩子采取适时的监督和帮助,及时与家长沟通,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通过课外辅导等各种有效的手段激励他们提高学习成绩,减少厌学情绪。对于已经失学的学生,学校要牵头联系政府职能部门了解失学原因,采取有效措施让学生能尽早返校复课。

第三,社会方面,社会各部门应当配合协作,净化社会环境,提高城市的调控能力。公安部门、文化部门、职能部门都应该各司其职,对于一些不符合要求的娱乐场所要依法进行查封,对于违规允许未成年人进入的网吧、KTV等场所以罚款、取缔等手段进行调控,有效保障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彻底铲除未成年人的污染源,净化社会环境。[3]

四、结束语

未成年人犯罪给我们每个人都带来了警醒,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健康成长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通力合作,希望我们能共同努力,让类似悲剧不再重演,使未成年人都能茁壮成长,努力求学,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做出贡献。

猜你喜欢
失学娱乐场所犯罪
公共娱乐场所消防安全隐患及对策
缔客世界(2020年10期)2020-12-11 20:54:27
英政府要给“失学”儿童请私教
环球时报(2020-06-19)2020-06-19 04:14:00
贫苦阶级的“公共娱乐场所”?:《雾都孤儿》与19世纪英国济贫院制度改革
Televisions
从失学现状窥探乡村教育
什么是犯罪?
重新检视犯罪中止
失学的一百个名字
公共娱乐场所消防监督检查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犯罪”种种
海外英语(2013年7期)2013-11-22 08:2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