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威王问孙子曰:“□□□……□齐士①教寡人强兵者,皆不同道。…… 〔有〕教寡人以正教②者,有教寡人以〔□〕敛者,有教寡人以散粮③者,有教寡人以静④者……”〔孙子曰〕:“……皆非强兵之急者也。”威〔王〕:“……□□。”孙子曰:“富国。”威王曰:“富国。……”□厚,威王、宣王以胜诸侯,至于……
【注释】
①齐士:指齐国稷下学宫的各派学士。
②正教:同“政教”,政治与教化。这可能是儒家的主张。
③散粮:发放粮食。这可能是墨家的主张。
④静:清静无为。这可能是道家的主张。
【释义】
……齐威王问孙膑说:“……齐国的学士们教我怎样强大军备,办法各不相同。……有的教我从加强政治与教化入手,有的教我从积聚人力和物力入手,有的教我从发放粮食、收拢民心入手,有的教我从实行清静无为的政策入手……”孙膑说:“……这些都不是为使军备强大所急需做的。”齐威王问:“那什么才是使军备强大所急需要做的?”孙膑说:“首先要使国家富裕。”齐威王说:“使国家富裕……”……厚,齐威王、齐宣王就是用这样的办法战胜各国诸侯的,至于……
【解析】
本篇篇题为竹简整理小组所加。
竹简整理小组认为,本篇主要内容系齐威王与孙膑之间有关富国强兵的问答,但篇中又提到齐宣王,文章风格、字体也与其他各篇不同,不像是《孙膑兵法》的本文,估计可能是后人抄附在《孙膑兵法》书后的。不过,也有学者认为,本篇体例与《威王问》颇相似,历史背景及集录者的态度亦与之契合,故不能认为其是抄附在《孙膑兵法》之后的。
本篇虽然文字简短,但主题鲜明而重要。俗话说:国富才能兵强。也就是说:欲强兵,必先富国。这一思想,无论在理论上、实践上和历史上,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它深刻地揭示了经济对军事的基础作用、制约作用和战争对经济的严重依赖关系。《孙子兵法·作战篇》就是专门论述这个问题的。在其他一些篇章中,如《军争篇》《九地篇》等,也都涉及了这一问题。很显然,孙膑继承了他前辈孙武的这一思想。
据《三国志·武帝纪》注引《魏书》记载,三国时期的曹操,在其《置屯田令》中曾说:“夫定国之术,在于强兵足食。秦人以急农兼天下,孝武以屯田定西域,此先代之良式也。”而历代所谓的盛世,也无不是在王朝建立之后,经过一个较长的励精图治的时期才出现的,汉初的文景之治、唐初的贞观之治等概莫能外。所有这些,其实都是在为远在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兵家思想与理论做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