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环境下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业财融合建议

2021-11-25 07:56王芳
经营者 2021年2期
关键词:业财财务国有企业

王芳

(南京江北新区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江苏 南京 210000)

一、引言

面对新的经济环境、新的行业发展业态,传统财务管理模式已无法满足当前国有企业发展的需要。借助业财融合加速财务管理转型,成为促进企业升级的关键。然而,目前多数国有企业在业财融合过程中存在问题,业务与财务融合程度低,更没有相应的管理环境和管理人才,业财融合的实效性、有效性不理想。

二、业财融合的内涵

业财融合的基本理念是业务的经营加上财务的管理,用财务管理的手段,结合业务经验去引导业务的发展,同时实现业务目标和财务目标[1]。业财融合下,业务目标为财务工作指明方向,业务与财务协作,促进经营目标的实现,是一种跳出财务视角,基于业务分析财务数据,又回到财务做财务工作的管理模式。

业财融合背景下,财务人员的工作重心由传统会计核算向促进企业业务发展转变。因此,管理上从事后管理走向了基于业务,进行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参与业务发展全过程的管理[2]。显然,不论工作模式还是工作思路都发生了变化。业财融合管理模式下,财务与业务结合,开展财务管理的同时要为业务部门提供服务,财务管理扩展到了战略管理、运营管理、业务管理层面。

三、国有企业业财融合中的问题

(一)业财融合意识淡薄

对于国有企业来讲,业财融合仍是新的管理理念,多数国有企业对业财融合的内涵理解不深入、认识不透彻。目前,管理工作中部门间仍相对独立,两者融合度不尽如人意[3]。其根本原因是业财融合意识淡薄,没有基于战略目标建立相应的联动机制。因此,业务工作与财务工作脱节,两者的关注点和诉求点无法达成一致。财务不能指导业务开展,给业财融合机制的运行造成了阻碍,无法实现管理目标。

(二)缺乏相应的管理机制

业财融合改变了财务管理和业务管理理念,工作形式发生变化,需要有相应的管理机制作为支撑,有效推进业财融合工作。然而,当前国有企业普遍缺乏相应的管理机制。现有的财务制度局限于记账、核算、预算、财务等方面,制度内容过于片面[4]。而现有的业务管理制度多局限于业务指标,很少与企业财务决策相结合。由于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财务与业务管理机制难以协调运行,协作性较差。在没有相应制度导向的情况下,面对复杂的业务板块,财务部门无所适从。

(三)缺乏基础技术环境

业财融合后,事后管理变为了全过程管理,要预测经济业务的发生,对管理的时效性、经济资料获取的及时性都有了更高要求。业财融合迫切需要信息技术支持,很多学者认为业财融合是业务、财务、信息技术的三位一体。然而,当前国有企业信息化程度较低,财务电算化水平不足以支撑业财融合的实施。现有的管理系统业务与财务数据不互通,使得业财融合缺乏相应的基础技术环境。

(四)相关专业人才匮乏

业财融合背景下,财务工作内容增多,不仅需要面对财务业务,还要面对经营业务,指导业务发展,财务核算职能被弱化,管理会计职能被强化。这种新的工作模式对相关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工作实践经验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多为普通会计人员,这部分人员对业务了解不深,更没有相关管理经验,因此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多不能深入挖掘财务数据的价值,无法基于业务视角分析财务数据,不能基于财务视角指导业务发展。

四、新经济环境下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业财融合建议

(一)树立正确的业财融合理念

走业财融合路线,提升财务管理能力与业务管理能力已成为国有企业适应新环境,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因此,国有企业应基于业财融合理念,建立工作联动模式。具体来讲,可设立财务BP(业务伙伴)岗位,加强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的联系,以“增利润、保资金、提效率、控风险”为主线,以“增收、降本、节支、控投、变现”为抓手开展工作。另外,要强化工作过程融合监控,可构建工作联络小组,对工作进度进行监控。通过对工作进度的实时监控,让财务准确了解业务状态,并根据反馈的业务数据,基于价值链,参与到业务方案的制定中,使两者关注点达成一致,有效解决经营中的痛点、难点。此外,针对业财融合要求、工作目标,可制定全新的工作业绩考核指标,使各阶段工作有序开展。在具体的考核过程中,财务管理要与营业收入指标、目标以及业务目标融合,合理计算业务绩效标准。这样在完成业务工作任务的同时完成经济目标,能强化整体运营能力与盈利能力。

(二)完善相关管理机制

首先,应突破传统管理思路,根据当前管理工作的需要,扩大管理范围,丰富制度内容,建立企业治理机制。通过治理机制保障管理制度的落实,明确业财融合中的权责关系,保证企业高效运行和良好循环。例如,设置预算分析、资金管控、资产管理、会计工作、稽核检查等工作组,及时掌握收入、利润、资产、负债情况,规范业务流程。同时,构建权责监督制度,进一步发挥监事会、总经理的职能,制约管理行为。其次,建立激励机制,靠公平合理的用人制度、工资制度、奖惩制度、考评制度,提升员工沟通的积极性。在激励机制的影响下,相关人员会更加愿意主动配合业财融合,自觉遵守管理制度,主动提升业务能力。但在激励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将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相结合。单纯的精神激励效果差,单纯的物质激励缺乏长效性,两者结合才能实现最佳的激励效果。最后,要针对业财融合的各个环节,建立相应的问责机制。通过问责制度明确岗位义务和工作任务,便可使相关经济责任落实到个人,提高业财融合效率。

(三)加强信息化建设

当前,财务管理信息化已成为主流趋势,业财融合更是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国有企业可根据业财融合对财务数据互通、采集、整理、分析的需求,建立财务共享中心,利用先进的信息系统助推业财融合目标的实现。具体来讲,可通过财务共享中心构建信息化的工作协同模式,利用信息技术把传统财务提升到业务前端,与业务并驾齐驱,从而实现数据互通,高效协作。例如,基于财务共享中心处理前端业务,打破业务与财务间的壁垒,将交易、对账、发票、付款等一系列流程融入财务共享中心,将各环节产生的数据接入财务系统中,对数据进行统一分析、汇总、分摊、合并抵消,为报表的编制提供依据,提升财务管理的实效性。当前美的、华为等大型企业都在利用信息化会计系统推进业财融合。但在财务信息化建设中,要做好信息系统的维护,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若不具备信息平台组建能力,无法对系统进行定期维护。国有企业可与云服务器运营商建立合作关系,通过租用云服务器的方式建立信息管理平台,让运营商提供运维服务,解决技术问题。

(四)培养复合型财务人才

国有企业实施业财融合,财务人员的工作重心发生转变,不仅要承担会计核算工作内容,还要对业务数据进行分析,企业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因此,为完善财务人员知识体系,要定期以业财融合为导向,开展针对性的岗位培训。在培训的过程中,要组织学习业财融合理论,学习业务统筹,定向强化职业技能,使现有财务人员向业务型管理会计转变,为实施业财融合奠定人力资源基础。另一方面,为提高培训的专业性,培训活动可与会计师事务所建立合作,组织座谈会、案例讲解,通过专业讲师对相关财务人员工作流程给予专业指导。此外,为帮助财务人员熟悉业务流程,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间可相互授课。授课主要内容可包括会计法律法规要点、会计报表解读与分析及业务人员须知的会计知识。而在培训后,要根据培训目标、岗位要求,开展培训成果考核评价,检验员工培训的质量。

五、结语

面对新经济环境,国有企业应转变管理思路,积极促进业财融合,通过业财融合强化核心竞争力,提升综合经营能力。通过了解发现,目前国有企业多没有完善业财融合管理机制,更缺少相关管理人才,业务与财务融合现状并不理想。因此,国有企业应基于业财融合需要,积极进行相应的改革,构建多元管理模式。

猜你喜欢
业财财务国有企业
财务重述、董事长更换与审计师变更
企业财务管理标准化下的业财融合
基于云ERP系统实现业财一体化战略研究
勘察设计企业业财融合存在的问题及应对
党建与财务工作深融合双提升的思考
三个聚焦破解国有企业统战工作重点难点问题
国有企业研究型审计思考与探索
国有企业加强预算管理探讨
国有企业业财融合的问题及对策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