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凯
(中石化第十建设有限公司,山东 青岛 266000)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发生了较大的改变,更看重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以及可持续发展。因此,国家特别提出供给侧改革的战略,希望借助经济结构的调整,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进而促进经济更好更快增长。该战略提出以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表明,国家实体经济活力不断释放,进一步拉动了实体经济的增长。建筑业一直都是国内经济发展的重点产业领域,并且在改革开放时期高速发展。近年来建筑业发展速度放缓,市场形势并不乐观,需要强化创新驱动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基于此,本文在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提出建筑业转型升级的建议。
供给侧改革主要是为了调整当前的经济发展结构,优化资源要素的安排,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和快速增长。一直以来,在需求侧中,投资、消费和出口是三大要素,而供给侧需要依靠劳动力、土地、制度建设以及创新力等要素推动。这项战略任务就是提升供给质量,利用改革方式促使产业结构调整,平衡要素之间不科学的配置,提升供给的有效性,从而使供需之间的平衡性提升,更好地满足需求。
建筑业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但是当前表现出低端和低效产能过剩,高端产能不足的情况,这主要受限于产品质量、服务水平、产能与需求之间的平衡,以及建筑业的制度建设等。制度体系比较滞后,或者执行不到位,都会阻碍建筑业的进步。所以,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需要积极挖掘可行的转型路径,这对建筑业顺利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在供给方面,分析建筑业转型升级的发展路径,研究人员提出很多思路,但问题不成体系。尤其是建筑业的制度体系方面,存在行业、企业、项目之间协调不到位的问题,无法统筹推进社会—经济—环境方效益等一体化发展。同样,因为供需不平衡,其他相关产业存在发展不到位等缺陷,意味着建筑业未来会遇到较多的发展难题。
从整体进行分析,因为国家提出的改革政策,建筑业同时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因此,建筑也需要推动供给侧改革落实,推动产业经济转型升级,调整供给结构体系,明确转型方向,确定转型路径,健全制度保障,优化市场环境等,推动自身实现转型升级,解决遇到的发展难题。
随着时代的发展,建筑业的质量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技术工艺水平也相应地不断提升,开展了大量优质工程。但实际上,从行业动态可以看出,工程质量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存在,质量保障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所以在改革背景下,要积极转变思想观念,认识到质量、安全、品牌和生态建设的重要性,同时树立积极的竞争意识,掌握上述这些内容的重要性,并落实到具体建设过程中。只有从思想上加以重视,才能指导运营及生产过程转变。对此,政府方面要注意引导地区打造龙头企业,建立品牌,发挥品牌效应,关注生产过程的提质增效,同时注意进行绿色发展,推动高品质建筑企业的发展。政府还要加强扶持和帮助,重点扶持具备总承包资质的建筑企业,同时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品牌企业的培育,引导建筑企业之间借助兼并重组等操作实施合作,归并建筑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另外,要注意强化相应保障机制的设定,科学地制定建筑业相关的质保体系以及规章制度等,指导建筑业的质量发展。还要要求企业建立质检机制,按照质量标准把好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关,对不合格的工程要严加处置,依法严惩;同时落实工程质量责任机制,将质量责任落实到具体的班组和个人,划分清楚责任体系。还要推动建筑业走特色化、专业化的道路,推动建筑企业向专、精、新、特方向前进,提升科技含量,提高附加值,最终提升建筑企业的竞争优势。
在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建筑业还要积极构建转型升级体系。在本次研究中,笔者提出“目标—动力—制度”的体系。比如,目标(产业结构优化,项目实施方式科学高效,质量安全水平提升)—动力(简政放权、“十三五”规划)—制度体系(行业层面的组织、市场、环境);目标(企业管制水平提高,人才队伍高素质)—动力(供给侧结构改革、新型城镇化)—制度(企业层面的治理结构,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目标(装配式建筑全面推进,行业形象诚信、专业)—动力(装配式建筑,建筑业信息化)—制度(项目层面的绿色建造、工业化、信息化,以及保障措施与制度)。这种转型模式可以进一步整合各项资源信息,优化资源配置,调整结构形式,创建不同的业务模块,并以此为基础对遇到的问题进行归并、汇总和分析,针对性进行解决。
装配式建筑的应用可以控制建筑成本,提升建筑质量,实现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建筑也需要建立相应的技术标准体系,为相关技术研发提供强力支持。建筑企业还需要做好相应技术目录的编制,完善施工环节的标准体系。建筑企业要创新管理模式,对当前的管理制度进行改革优化,包括设计费用收取、工程计价、合同编制等方面。建筑企业要强化对产业发展的扶持和保障,建立相应的保障体系,积极提供政策支持,比如落实相关财政补贴优惠政策等;对消费者也要予以优惠,比如低息贷款等。最后,政府方面要强化推广工作开展,在市政工程中优先选择应用该模式,打造完整的产业链。
面对信息技术深入发展的趋势,建筑业的转型升级要积极借助信息技术,所以建筑业要推行“互联网+BIM(建筑信息模型)”模式,转变传统监管模式。行业主管部门要强化对基础数据库的构建,收集全面的建筑数据,并加强与各管理部门的配合,实现信息的实时更新与共享,塑造良好的信用体系,提升监管能力。行业部门还要完善电子招投标平台的建设,积极借助信息技术,提高招投标过程的透明度,保证有意向的企业可以公平投标和中标。另外,BIM 可以对建筑物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收集实时数据,所以要发挥其引领作用,积极进行BIM 理念的宣传和推广,提高员工对此的认识,并关注建筑业关键技术的研发和突破,提升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水平。
因为建筑市场面临激烈的竞争形势,所以市场环境直接关系到建筑业的转型升级。基于此,政府要联合建筑行业领域,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使整体市场秩序具有法治、诚信等表现,提高市场交易的规范化程度,进而促进工程质量和服务质量提升,实现提质增效的目标。建筑行业要进一步明确改革内容,重视信用机制,科学调控市场交易,要在建筑业中进一步推进信用制度的落实,推行“双担保”等措施,为工程建设提供多重保障,避免出现烂尾楼、收不上建设款等问题。同时,可以选择与金融机构一起建立信用共享体系,保证建筑各方可以获得对方的详细信用信息,避免选择错误的建设单位。
建筑业转型升级的基础是人才队伍的素质水平,只有拥有高水平的建筑业人才,才能推动这项工作顺利进行。因此,要鼓励建筑业人才提高思想认识,树立积极向上、努力奋进的工作理念,杜绝消极、懈怠的工作观念,保持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从建筑工作中获得成就感。建筑业还要注意强化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要求他们加深对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的了解,提升业务能力水平。
因为人口红利的衰减,行业内部的风险问题,还有国际经济发展形势变化莫测等因素的影响,国内经济步入新常态,经济的结构性分化更加明显。为了应对这些问题,我国提出供给侧改革战略,通过改革相应环境、机制、制度等方面,进一步激发各个主体的活力,为经济发展提供新动力。对于建筑业来说也是如此,需要结合供给侧改革的要求,对产业结构进行转型升级,推动产业领域全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