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伟
(青岛市黄岛区审计局,山东 青岛 266555)
经济新常态下市场核心机制的转变,带动了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转型,改变了国有企业的经营环境。为了尽快适应经济新常态环境,国有企业应协调自身的财务监管工作,使该项工作更加符合企业经营大环境,以维护国有企业的稳健发展状态。
在财务监管组织体系建设中,企业应设立专门的财务会计机构,负责收集、整理会计信息,为财务监督提供健全、可靠的核查依据,保证财务监管工作的正常开展。在此过程中,企业需要为财务会计机制设置负责人、档案管理、核算、稽核等岗位,但应注意,最好采用专岗专职的方式设置岗位,尽量避免岗位兼职的情况,尤其要严禁出纳、审核兼职,减少人为因素对会计信息可靠性、真实性产生的影响。此外,考虑到会计信息收集、处理、分析等工作对专业性的需求,企业还应要求财务会计机制内各岗位工作者持证上岗,并积极组织工作者参与权威的财务会计培训活动,保证其在业务能力上的先进性,以便财务会计整体工作状态更加符合当前的经济新常态环境,确保财务会计机制能够为后续的监督工作提供具备足够参考价值的信息。
在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升级转型、供给侧改革相关政策的推行,改变了国有企业的经营环境。因此,在财务监管组织体系建设中,企业应结合实际情况,完善自身的财务监督体系,并设置好财务内部审计机构,明确审计工作程序以及配套岗位权责,然后基于财务会计机制提供的会计信息开展财务审核活动,达到监督企业资产运作情况的目的。在此过程中,监督体系内的审计人员也应持证上岗,而且需通过职称考评,并具备足够的资质,以保证审计工作的专业性。一般来说,负责整体监督体系运作领导工作的总会计师需具备大学本科或以上学历,且具备注册会计师等职业资质,或5年及以上的财务、审计工作经验。
在财务监管中,基础管理内容包括工程项目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等内容。其中,在工程项目管理中,企业需根据经济新常态环境现状,对工程项目运行的立项、招标、建设、验收等全生命环节设置阶段性的监管任务,以加大工程项目管理力度,保证项目建设成本、收益水平的合理性,达到财务监管的目的。在此过程中,应注意把控好各个工程项目生命阶段的管理要点,并注重各环节造价的准确性,以便依照造价开展精准的支出、收益监督管控,优化财务监管效果。以招标环节的管理为例,审计工作者需要先对项目预算造价进行审核,判定其是否合理,然后以此为依据,确认标底价的合理性,再基于标底价,结合施工单位的实际情况,如规模、口碑等评估招标结果的合理性,实现对工程项目前期款项支出情况的监管。
在固定资产管理中,审计人员需要针对资产购建、应用、处置开展全面的审计核查,而且应时刻保持职业性的怀疑态度,提高自身对固定资产运作问题的敏感度。同时,应重点审核固定资产的改造、购建资料,而且应确认改造、购建决策是否具备可行性研究支持、是否遵循内部审批制度以及决策程序形成的,实现对固定资产的财务监管,维护国有企业资产的安全。此外,在固定资产管理中,还要注意审查资产处置时的定价,核查该定价是否符合关联交易和处置定价规范,防止资产流失,加大财务监管的工作力度。
在经济新常态下,全面预算管理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控制成本支出,防止资源浪费,有助于供给侧改革、企业转型升级的推进,因此,全面预算管理逐渐成为财务管理发展的新趋势。在此过程中,为了保证全面预算管理能够顺利推行,审核人员需针对财务预算方案及其执行情况进行审核,以确认成本支出的合理性,实现财务监管。在财务预算监管中,审计人员应在年初对预算报表进行审核,确认无问题后上交国资委备案,并在年末对比分析财务预算与预算执行结果的差异,然后编制报告,上交国资委。在审核过程中,审计人员应当结合经济新常态下企业经营领域市场的变化以及政策调整等实际情况,对预算的编制、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审核,达到财务监督的目的。
重大资产处理属于财务监管中的事项,因此,审计人员在遇到重大资产处理事项时,应按照财务重大事项监管的工作程序开展监管工作,保证审计工作的准确性。一般来说,重大资产包括无形资产、债权资产等除存货商品外的资产,而重大资产的处理活动则包括转让、出售、抵债等行为。企业通常会针对不同重大资产的各项处理活动,设置相应的决策程序以及操作原则,审计人员需根据企业所设定的决策程序、处理原则,对重大资产的处理进行财务监管,核查处理决策的形成是否合理、处理程序是否符合要求,尤其是转让、出售处理,必须核查企业是否对重大资产进行了评估,是否基于评估价格转让出售、是否以产权交易中心公开挂牌形式出售转让,以实现对重大资产相关的财务活动的监管。
在经济新常态下,信息化已经成了企业转型升级的主要趋势,因此,配套的财务监管工作也应保持自身的先进性,加强信息化设施建设,提高监管工作的效率。在此过程中,应从软件、硬件这两个设施建设方面入手,以完善财务监管信息化运行体系。其中,在软件设施建设方面,考虑到信息化软件具备的开放性特质,很容易为财务监管工作带来信息安全问题,因此,应加大信息安全建设力度,并应用高新的防火墙技术、安全密钥技术,构建出一套性能符合需求的信息安全防护系统。此外,还要积极引入区块链技术,并利用该技术的安全威胁因素识别、追溯能力,增强安全防护系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财务监督信息化水平的提升。
在配套设施建设中,硬件设施作为财务监管系统运行的基础条件,企业应加大硬件设施建设力度,保证硬件性能可以满足软件的运行需求,提升财务监管信息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在此过程中,应根据软件的硬件环境需求,选用合适的硬件设施,并做好硬件设施的安装工作,科学安装配套管线,以免安装不合理问题影响后续的硬件运作。此外,还要健全日常维护机制,并提前制定硬件检修维护计划以及故障应急预案,同时,应做好维修记录,以便全面、实时地了解硬件运行状态,及时更换、升级老旧设施,优化财务监管设施建设效果。
为了保证出资企业对子企业的监督力度,避免财务监督效能弱化,国有企业应确立负责人委派制度,并由出资企业委派制定的工作者担任子企业的财务会计机制负责人。同时,还要在制度中阐明负责人的任用条件、管理程序、考核程序,且需明确负责人的职责义务,保证负责人委派效果,强化财务监督工作的影响力。其中,负责人的职责应当包括审核财务报告、组织日常财务会计工作、参与重大决策、监督预算执行等。此外,负责人还需承担定期向出资企业上报子企业财务、重大财务事项处理情况,并且需在制度中阐明负责人的报告形式、报告方法、报告时间,健全财务监管配套工作制度,为负责人的工作提供指导[1]。
在财务监管中,内部审计制度是配套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需制定一套完善、具体、详细的审计制度来指导、规范审计人员的监督工作,保证各项监督职责落实到位。通常情况下,审计监督内容应包含财务收支、资产质量、经营绩效、工程项目等,企业应针对各项具体的监督内容,结合现行的规范性文件,建立标准的审核工作流程,然后为各项程序设置相应的执行要求,基于此,整合出完整的内部审计制度,健全财务监管配套制度,为审计工作人员职责义务的履行提供依据。此外,还要为内部审计制度制定配套的执行监督制度,以保证该项制度的准确落实,促进财务监督工作的规范化发展[2]。
增强财务监管工作效果,有助于国有企业在新常态下良性发展。在企业运用中,借助科学合理的财务监管工作,可以提升资金运作质量,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保证各项管理业务的准确性,提升资产运作效率,规范资产运作程序,从而提升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