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佳
(山东福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东 德州 253100)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赊销方式的推行,很多制造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为了占领市场、盲目扩大销售额,没有重视销售后应收账款的监督和管理工作,导致了应收账款数额大大增加。对于资金缺乏、融资能力较弱的制造业民营企业而言,应收账款管理是否完善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发展,应收账款能否及时收回更是制造业民营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合理控制应收账款的数额,减少资金沉淀,对提高制造业民营企业的经济效益,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应收账款是企业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而形成的债权,是企业普遍而重要的金融资产,也是与主营业务直接相关、在流动资产中占比较高的一项资产。它直接影响企业的现金流、损益情况及可以调用的资源。因此,应收账款管理在企业扩大销售、提高市场份额、减少库存、降低存货管理开支和风险等方面有其积极意义。
应收账款管理的目标,是使流动资金在经营周转中的耗费及时足额地得到补偿,提高资金利用率。应收账款的管理,应着重放在安全、及时的回收货款上做到无逾期、无坏账应收账款的发生,其目的是通过对以应收账款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分析和管理,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和内控制度,防范和化解持有成本和坏账风险。只有这样,才能促进销售增长,占有市场份额,加快资金周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财政部2017年3月31日发布了新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 (以下统称新金融工具准则),并规定自2018年1月1日起分阶段施行, 2021年1月1日起全面施行。
旧准则中金融资产减值的指导思想是“已发生损失模型”,即准则第四十条说的:“有客观证据表明该金融资产发生减值的,应当计提减值准备”。新准则第八章“金融工具的减值”,第四十六条:“企业应当按照本准则规定,以预期信用损失为基础,对下列项目进行减值会计处理并确认损失准备”。因此新准则对于包括应收款项在内的金融工具减值,从原来的“已发生损失模型”切换至“预期信用损失模型”。
应收账款作为企业最常见的金融资产,新金融工具准则的实施对制造型民营企业对应收账款管理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同时带来一定挑战:
首先,新准则提高企业对风险的认知和防范意识,促使企业开展风险管理。减值准备引入了“预期损失模型”,有利于企业建立风险管理机制,增强及时发现并应对应收账款形成信用风险的能力。其次,在新金融工具准则下,企业如何结合自身管理实践和经验,整合财务部门、销售部门和风控部门的人员协同构建风险管理、信用管理体系,如何建立减值评估模型,以符合金融资产阶段划分和预期损失模型的要求。如何在新准则下按照“预期信用损失”的模型对应收账款计提坏账是制造业民营企业面临的挑战。
当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为了尽快占领市场,片面追求销售收入,盲目地采用赊销的手段销售商品,导致企业账面应收账款大幅增加。这样做,虽然企业会计账面收入逐渐增大,但是并不一定会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这对正处于发展阶段的制造业民营企业来说,是十分不利的。
目前,大部分企业对销售部门考核以销售业绩为主,销售人员只关心销售任务是否完成,没有及时去催收应收账款,导致应收账款数额增大,回收不及时。企业内部没有明确由什么部门和人员来管理应收账款,缺少必要的内部控制和相应的管理办法,导致产生坏账时无法追究责任,大量陈账、呆账常年挂账。
制造业民营企业为了追求销售量,事先大多未对客户的资信情况做深入的了解,就采用了较为宽松的信用政策,致使大量应收账款长期挂账。制造业民营企业人手少、任务繁重、员工素质低,风险意识淡薄,只看到账面的收入和利润增长,忽视了企业的现金流,以及客户占用流动资金的成本和坏账风险。
财务部门和销售部门没有及时沟通,造成销售与核算脱节。对客户的情况不了解,客户发生债务危机、还款困难的情况不能及时发现,导致货款难以收回。在制造业民营企业中,这种情况屡屡发生,账龄老化现象日益严重,加大了应收账款回收的难度。
为了实施应收账款的规范管理,有效防范销售人员为了完成任务而盲目赊销,企业应该根据的业务特点以及市场情况等来树立正确的盈利观念,严格把货款回收和销售责任结合起来,落实收款责任。同时,制定合理的激励政策,用实际收到的货款数和签订的有效合同数来考核销售部门的业绩。销售人员要对每一笔销售业务从合同签订到货款回收全程负责,明确责任和利益,加强货款的回收。只有这样,制造业民营企业才能建立属于自己的竞争优势,减少赊销的风险,让企业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建立应收账款管理的责任部门并明确对应收账款的回收责任,并制定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应收账款的事前控制管理,有效减少不良应收账款的产生,促进制造业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
1.建立企业信用政策及客户信用档案
首先,企业以效益最大化为目的,从战略层面结合企业自身所处行业、企业自身资金链及利润率情况、下游客户行业景气及信用情况,制定符合自身的信用政策,并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信用期设置科学合理,既不能过短也不能过长,过长容易导致无法快速回笼资金,影响企业现金流和企业的正常经营,甚至造成坏账风险;其次,过短的信用期对客户没有吸引力,达不到促进销售的目的。
同时,要加强对应收账款的内部控制,制造业民营企业要从赊销客户的性质、财务状况、经营能力、偿债能力、信誉等方面的情况,借助“天眼查”“企查查”等第三方平台对客户进行资信调查,建立客户信用档案并据以调整信用政策,实现制度化管理,有效规避应收账款的风险。对于企业从财务、资信状况较差的客户采取较为严格的信用政策,取消或减少赊销额度;对于经营状况、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可以采用适度宽松的信用政策,适当增加赊销额度,以实现扩大销售额,提高市场占有率。
2.建立赊销审批制度
企业应当建立健全赊销审批制度,严格控制应收账款的发生。赊销合同的签订,到产品出厂前的出货单,再到商品发到客户的收货单,每个环节必须有负责人审批,并且严格控制商品销售时间以及付款时间。应收账款形成后,销售业务的经办人和审批负责人即为该笔款项的责任人,并对款项的回收负全责。如果在前一个季度客户有大量的未付款记录,企业可以拒绝再次为其发货,以减少账款金额,降低坏账的风险。
3.建立应收账款清收制度和流程,促进货款回收
在经营过程中,制造业民营企业尤其要建立完善的应收账款清收制度。企业在制定收账政策时,应视账款欠款时间、金额大小、是否逾期等来制定收账政策,同时要兼具成本效益原则, 拟定可实施的应收账款清收策略,使应收账款及时、高效回收。同时,做好客户关系管理,关注企业提供的产品的质量和客户使用情况,维护好客户关系,建立起良好的信任关系,提高应收账款周转率,降低坏账风险。
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应充分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要定期对应收账款进行分析,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杜绝不必要的坏账损失。
首先,要完善客户档案管理,详细记载合同执行情况、应收账款发生的时间及增减变化情况,并以合规有效的赊销合同补充登记应收账款档案,设置专人负责应收账款的管理,定期与对方单位对账核实欠款情况,并及时反馈给企业领导和销售部门,以及时发现问题,采取防范措施。
其次,要加强财务基础工作,设置规范的应收账款账户,详细记载应收账款产生的原因、时间、增减变动情况。在新金融工具准则下,按照金融资产阶段划分和“预期损失模型”要求,结合自身管理实践和经验建立减值评估模型,建立风险管理机制,增强及时发现并应对应收账款形成信用风险的能力。
当下,全球经济持续萎靡,中国制造业的产品市场也遇到了巨大挑战,好在中国及时调整方向,构建以“内循环”加“外循环”的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在这一轮的经济结构调整中,制造业民营企业要想生存并取得发展,必须最大化提高产能利用率,就必须通过赊销来提高市场占有率,扩大市场份额,必然会增加企业的应收账款。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如何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来加快资金的周转越发重要。只有建立和健全相应的内部管理机制,完善相应的政策和管控方式,在经营期间保持应收账款的良好运转,制造业民营企业才能更好地保持企业的流动性,保证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