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鹏飞 纪晶伟 刘倩 李忠华 周欣荣
少数民族大学生来自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他们是党和国家培养的高素质优秀民族人才,在增进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注重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统筹做好毕业、招聘、考录等相关工作,让他们顺利毕业、尽早就业”。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时,多次对相关问题提出明确要求。中央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有特殊的优惠政策,持续加大了少数民族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的扶持力度。
近年来,高校毕业人数逐年增加,就业压力日益加大,已成为各级政府、企业和高校共同关注的问题,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问题尤为突出。根据教育部的相关统计,我国普通高校在校生中少数民族学生比例约为7.33%。从河北省人社厅获悉,2019年河北省高校毕业生达38.8万人;2020高校毕业人数高达40.9万人;2021年高校毕业人数仍旧持续增长,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续影响,就业形势显得更为复杂严峻。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像数字经济、共享经济等新经济以破竹之势争相出现,形式越来越多样化,在这种大潮流下,创新创业也是诸多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优选之一。创新创业不仅为大学生提供运用自我知识实现自我价值开辟了路径,还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极大地降低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此外,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各行各业对人才需求量逐渐增大。企业竞争就是人才竞争,企业为了更长久的发展,必须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地招揽人才,间接减小就业压力。
河北省各高校积极响应国家扶持少数民族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政策[1],鼓励少数民族大学生积极参加创新创业实践,通过个性化辅导、技能培训等形式,实现少数民族大学生对社会实践需求的精准对接,从而使他们发现适合自己发展的或者创业的条件,筑牢成功创新创业的有力保障[2]。
三螺旋理论的模式演变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政府、企业、高校之间的钳制模式、放任模式、三重螺旋模式。
1.政府、企业、高校之间的钳制模式
这一模式是三螺旋发展的里程碑。政府参与到企业与高校的发展中,以政府为主导,对产业界与学术界进行控制,形成一种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
2.政府、企业、高校之间的放任模式
这一模式下政府、企业、高校三者之间相互分离,并有明确的界限与职能分工,这也限制了三者之间的有效互动。有限的互动使这三者在边界问题上产生强烈的争论,当争论产生时,这三者若需要互动,则会通过非营利性组织参与的方式来展开互动。
3.政府、企业、高校之间的三重螺旋模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交叉领域的更迭,三螺旋之间也产生了一种新的关系,即一个能覆盖三边的、互动增强的网络关系。政府、企业、高校三者不仅关注自身领域的职能,同时也积极配合其他领域的发展,加强三者之间的互动性。在这种三重螺旋的模式下,一些新兴组织应运而生,如大学生科技园、风险投资公司等。
三螺旋理论通常指的是政府、企业、高校形成的一种彼此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扶持、相互促进的交互关系[3]。大学生正是处于这三方交叉重叠的领域,尤其是少数民族大学生,这三方对他们的创新创业的影响较大。
首先,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创新创业需要政府的政策和资金支持,需要政府给予少数民族大学生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营造一种积极、宽松、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切实发挥政府强大的引领作用[4]。
其次,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还需要企业的扶持,需要一个自由发挥、技术交流的平台,同时还要有企业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一定的经验指导,使他们在创业道路上胆子更大、步子更稳。
最后,高校要开设一些创新创业课程来增强学生们的创新创业意识,组织和引导学生参加一些与创新创业相关的活动,锻炼学生们的创新创业能力。学校可以举办一些具有地方与民族特色的活动来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热情。此外,高校还可以通过增强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创新创业机会,在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同时,促进校企合作的良性循环[5]。
问卷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包括调查的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性别、年级、专业、创业认识、创业动机、创业目的等;第二部分主要是调查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途径和社会、学校及家庭对其创业的影响程度;第三部分主要是了解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创业倾向程度、创业素质状况等。主要从这三个方面出发,对河北省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情况进行分析。
本次问卷调查主要针对河北省少数民族大学生创新创业状况,共收集有效问卷101份,涉及的专业包括:经管类、机械类、理工类、艺术类、化工医药类、信息软件类、文法类及其他;其中理工类占60.4%,占全部整个样本的绝大部分;研究生占63.37%,大三、大四分别占6.93%、8.91%;户口为农村和城镇分别占70.3%、21.78%;被调查大学生中男生占19.8%,女生占80.2%。通过问卷调查发现以下问题:
1.当代少数民族大学生对创新创业的认识比较浅薄,没有把创新创业作为以后未来发展的一个良机。
2.绝大多数的大学生创新意识薄弱,创新能力有待提高,需要进一步培养创新型人才。
3.大学生对创业这种具有很多未知因素的挑战性活动缺乏积极性。多数大学生即使已有自主创业打算,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还没有落实到行动上,大学生真正以创业作为人生目标,不惜一切代价的,实在是少之又少。
4.少数民族大学生在选择创业环境时更倾向于自己熟悉的地方,有利于创业的起步;在快速发展的城市,有更多的创业机会、更多的优秀人才,可以学到更多实用性的能力和经验。
5.少数民族大学生对国家政策的关注度还不够,仍需继续加强,这也反映了国家需加大对创新创业的宣传力度。
6.学校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影响很大,所以学校应给予重视,加强对创业培训课程及培训教师的培养,营造更加丰富、实用、多样的创业教育环境。
7.政府的扶持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的作用不容小觑,创业大学生非常需要政府的扶持和帮助。
8.当代少数民族大学生更崇尚“形式自由”和“兴趣为先”的工作模式。对未来的生活充满希望,期望在解决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需求的同时,能从事自己感兴趣的行业。
针对河北省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创新创业中存在的问题,政府应及时制定并落实相应的政策,做好宣传工作,尤其是切实落实一些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创新创业水平的措施;应切实落实好政府发放的政策,加大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创新创业方面的培养,特别是要注意因材施教,注重实践性,积极开展与企业的合作;企业也应积极配合政府,加强与高校的合作,主动挖掘优秀的创新创业想法和团队,为少数民族大学生提供一些更有针对性的帮助,形成一个以政府为引领、高校与企业共同发力的良性循环,切实为少数民族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一些更有利的帮助。为此,本次研究对高校、企业和政府等方面提出了以下建议。
由上述可知,政府支持力度不够。河北省虽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但与其他省市相比,对创新创业的支持力度还远远不足,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政策也少之又少,这都影响着我省河北省少数民族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进一步发展。
1.加强京津冀城市之间的交流。积极借鉴北京、天津制定培养少数民族人才政策的先进经验,对河北省少数民族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有着重要影响。京津冀的交流与合作,不仅可以完善和升级河北省现存的少数民族人才培养体系,还可以提高创新创业人才引入待遇,促进河北省少数民族人才流动与更新,促进京津冀地区的协同发展。
2.政府积极参与、加大支持力度。为进一步发展创新创业,政府要实施积极的扶持政策,为少数民族大学生优质创新创业项目提供初期的资金支持以及在缴纳企业所得税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为少数民族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充足的物质保障。
3.免费向少数民族大学生推荐公开征集创业项目,为少数民族大学生创新创业创造培育条件,这些项目应具有科技含量高、投资小、见效快、发展前景好、针对性强等特点,适合刚刚走出校门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
4.专门为少数民族大学生举办创新创业大赛,积极搭建创投对接平台。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训和孵化基地,适时新增设一批具有少数民族针对性的创业实训基地,为少数民族大学生低成本走上创业之路提供广阔的平台。
当前,一些企业的创新意识薄弱,未能与少数民族特色文化相结合,缺少让少数民族大学生接触创新创业的机会。
1.各融资企业应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积极挖掘优质的少数民族创新创业人才和团队,制定适合少数民族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政策,给予少数民族大学生创新创业一定的资金保障,从而为少数民族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不竭的动力。
2.企业应有创新精神,要引入少数民族新型人才,结合少数民族文化,形成企业特色文化,推动企业融合发展。
3.企业可以与高校联合推动,融合建立具有民族特色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园,为少数民族大学生开展个性化辅导,帮助少数民族大学生实现社会实践需求的精准对接,使少数民族大学生创新创业和企业长足发展进入良性循环和双向促进。
高校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注重形式大于内容,多以传统的授课方式进行教学,存在以下问题:缺乏趣味性及实践性;缺少专业的培养团队,专业的授课教师少之又少;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宣传力度不够,缺乏对成功典型创业案例的分析,没有让学生意识到创新创业的重要性;缺乏针对性,没有对学生不正确的传统观念进行纠正。
1.高校是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萌发、产生和发展的主战场,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发展的各个阶段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应与对专业课程理论的重视程度同等对待,甚至高于专业课程理论的重视程度。
2.高校应创建一支具有专业素养高、实践能力强、授课方式活跃、创新创业经验丰富的创新创业教育团队。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创业意识、理论结合实际、举一反三的创新型人才;在提高教师招聘条件的前提下,对创新创业代课教师的招聘,不仅要求其学历水平符合要求,还要注重其创新创业经历、科研等各方面的能力;积极引进校外优秀企业家进入课堂授课。
3.学校要通过报刊、微博、短视频、公众号等平台,宣传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及政府的相关扶持政策。要充分利用好校友资源,邀请创新创业成功的校友回学校举办创新创业经验交流会,将他们的创业历程、心路历程、创业经验传授给大学生,通过身边的真实案例,触动他们内心创新创业种子的萌芽,激发创新创业的动力。
4.学校要调整和完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创新创业课程是实践性、操作性较强的一门学科,在课程设计上应结合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少数民族大学生,设计出一套有针对性的创新创业课程。通过这种方式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不同于以往的普通教学,能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性、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更好地让学生学以致用、举一反三。
5.高校要举办一些由家长、教师、少数民族学生共同参与的交流会,引导和纠正家长传统的就业观念,宣传创新创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争取得到学生和家长的支持和理解,激发学生的创业激情,扫除少数民族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传统的思想障碍。
在少数民族大学生创新创业问题上,政府实施的政策具有先导引领作用,受政府的政策扶持,多数高校都设立了创新创业相关的课程,部分高校还为少数民族大学生创新创业设立了专项资金扶持,保障了少数民族大学生对创新创业的知识储备与资金资助。在政府的政策与校企合作的影响下,企业为少数民族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了更多的平台与机会。但是,政府、企业、高校在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创新创业问题上仍缺乏针对性,设立的政策项目不能满足少数民族大学生不同的需求。通过政府、高校、企业三方的相互影响、互相合作,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状况已经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但仍存在着极大的改进空间,未来还需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