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乐
大学生就业是高等教育的输出端口,是社会各方对其能力、学识、修养、性格、潜力等方面的综合考量。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和学历水平逐渐升高,加上新冠肺炎疫情的突发,高校2020届和2021届毕业生的毕业、实习、求职面试等环节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与此同时,新的社会环境滋生了新的产业,也为高校应届毕业生创造了就业新机遇。分析当下就业环境与形势,提升就业核心竞争力,对高校毕业生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与指导意义。
根据教育部统计,2020届高校毕业生为874万人;2021届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909万人。在有限的岗位竞聘中,大量相同专业的人才涌入,横向就业竞争压力逐年上升。与此同时,硕士研究生不断扩招,同专业更高学历的高校毕业生带来的纵向就业竞争压力,使部分企业将招聘重点放在硕士毕业生上,给本科毕业生的就业造成了较为不利的影响。
疫情期间,我国经济运行主要指标增速发生下滑,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资金难以维持,大部分企业账上现金只能维持1至2个月,为了渡过难关,一部分企业选择降低员工薪资、裁员、缩招,另一部分企业直接选择停产歇业。短期内急剧下降的用人需求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造成了严重影响。随着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美国、德国等在内的经济体已经启动相关政策,如限制国际人员流动等,毕业生出国留学势头明显降低,社会就业空间变小,毕业生就业难度再次提高[1]。
春季招聘是毕业生求职就业的黄金窗口期,但受疫情反复和常态化管理的影响,虽有一部分企业仍然以线上形式进行空中宣讲、招聘、签约,但大部分的企业仍迟迟未动,选择将春季招聘计划延缓或推迟。与此同时,为防控疫情,企业员工尚未返岗,毕业生的实习计划也被打乱。此外,与现场面试相比,学生参加线上面试并不能完全体现自身的优势与特点,这无异于增加了毕业生应聘的难度。
以实验、实践项目为毕业论文研究方向的毕业生,尤其是理工科的毕业生,因实验设备和实验条件的欠缺,在家并不能良好的保证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的质量,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的进度很不理想,以至于在本就低迷的就业形势下,毕业生还要担心自己是否能够顺利毕业。双重压力对毕业生的心理造成了创伤。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适应性增强,高校学科和专业结构的适应性明显滞后,必然会导致毕业生无法满足社会需求和就业困难。特别是扩招后,许多高校不考虑市场需求,不注重学科和专业结构的适应性,只考虑现有结构和专业的建立,盲目扩招,不能保证硬件设施,软件水平不规范,学生就业难。许多专业的招生与市场需求没有密切的联系,导致很多专业的学生入学后没有市场。例如,“临床医学”专科最初是在医学水平相对较低的情况下设立的,事实上,随着医学分类的细化,“大临床”专科的好处已不复存在,但许多高校仍然按照原来的计划选择临床医学专业,所以大部分学生在入学之初就考虑到了严重的就业问题。对一些复杂的专业学科和一些新兴学科,学校的职业适应无法快速完成,导致专业环境与劳动力市场脱节。因此,人们经常看到一些专业的社会需求很低,但学校仍在稳定输出此类毕业生。
尽管高校和社会机构或组织建立了毕业生就业信息咨询和咨询服务以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但仍存在如活动形式和内容不一致、不规范、信息不充分、渠道不足等问题。由于“毕业生计划分配”制度的长期影响,面对适应市场要求的高校新的工作形式,一些高校及其工作人员有自己的理念和工作方法,并没有完全改变。他们对毕业生就业不够重视,主动性不强。毕业生的专业素质和对毕业生的指导咨询服务有待提高,许多学校还没有建立起单一的就业管理制度,在职业规划、创新创业、求职等方面缺乏系统的培训。因此,许多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缺乏必要的心理和技术准备。
高校毕业生要利用自己的优势,“见风使舵”,把握逆风中的有利因素,拓宽机遇窗口,使之成为“长风破浪”的助推器。“最难”毕业季给高校毕业生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一定的机遇。
疫情导致酒店、餐饮、旅游业、娱乐等传统线下服务型行业和运输行业受到重创,亏损严重。但与此同时,部分新兴行业迎来了“春天”。全国范围内的居家隔离促使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的使用率增高,手机游戏、软件应用开发、小程序开发、短视频、直播等用户激增,线上娱乐行业达到历史发展新高度。随着小学、初高中和高校的发布延期开学和线上授课通知,平板电脑一夜售空,在线教育、电子产品等行业迎来了一片大好的发展形势。而依托直播平台衍生出的“直播带货”网络促销模式,掀起了直播购物热潮,由此提供了大量的新型就业岗位。以电商直播为例。根据智联招聘淘榜单共同发布的2020年春季直播产业人才报告的数据,疫情下直播行业招聘需求同比逆势增长1.3倍,平均招聘薪酬9845元/月。
新冠肺炎的飞沫传播和空气传播的特性,使口罩、防护服、酒精等医疗必备物资需求量猛增,消毒液等工业产品产销量也持续走高。随着疫情肆虐,国外的物资储备不足,大批物资及原材料都需要从中国进口。此外,疫情期间生活物资的获取与配送需求,也促使消费者形成了在每日优鲜、盒马鲜生、京东生鲜等生鲜电商进行“线上买菜”的新消费习惯,生活必需品产业有了新的发展方向。同时,线上教育行业生机勃勃,“全国学生上网课”的大环境极大推进了“学而思”“平行线”等公司的线上教育业务布局,互联网课堂质量与学科广度不断发展,线上教育企业经济效益持续提高,也发展出一批新的岗位需求。
2020年3月,教育部、人社部、工信部、国资委、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团中央等六部门共同启动2020届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百日冲刺”行动,推出了十大专项力促毕业生创业就业。其中第七条“推进创业带动就业行动”,将主要以实施高校毕业生创业支持计划和办好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为主要推手。在未来,将有更多元的资金支持渠道、更加广阔的创业经营场所、更加专业的创业公共服务,来进一步扩大毕业生的创新创业规模。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核心的“互联网+”大赛也会进一步将赛事成果转化,进而促进形成创新创业新业态,以创新引领创新、以创业带动就业,激励大学生凭借想象力和创造力掀起创新创业新浪潮。
为进一步完善就业教育和引导体系,各高校陆续推出“品牌化”就业指导活动,通过新媒体和信息化建设,整合和充分利用就业教育与指导资源,建立“全天候、全程化、全员化”精准就业指导体系,以日常谈心谈话、建立“一对一”就业信息台账、开展“一对一”精准就业指导等措施,点线面结合构建精准就业指导服务体系[2]。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新时代,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当前“稳就业”背景下至关重要的一环。
教育部等各个部门积极协调,出台各项政策帮扶2020届毕业生,包括:毕业生可申请保留应届生身份、扩大国企招聘规模、充实基层专项计划、组织大型网络空中招聘会、加大创新创业力度、重点地区特殊帮扶等促就业举措,为毕业生解决后顾之忧。身后有着强大的政策支持,毕业生可以宽心。
此外,各高校对提高线上就业服务质量工作进行重点部署,包括就业人员培训、就业流程简化、点对点就业帮扶等,精准服务,协助学生就业,不仅致力于了解不同学生的共性,而且还精准了解同一群体中不同学生的个性;不仅致力于能满足同一群体大学生的普遍需求,而且还能精准照顾同一群体中不同大学生的特殊需求,提供“一对一”的个性化指导。2021届的毕业生可以享受更加专业和更令人满意的就业服务,同时也能让毕业生对自己母校的就业服务工作放心[3]。
就业是步入社会的第一个阶段,毕业生要勇敢地迈出这第一步,先就业再择业,并在此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的就业目标,不断提升自己、完善自我,最终选择适合自己的完美职业。
1.适应市场需求,调整专业结构
首先,加强社会需求预测的研究分析,积极调整职业结构和课程设置,把培养通识人才作为未来继续教育的目标,培养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根据国家产业结构的适应性和人才需求的预测,高校应加快职业结构和职业培训计划的适应性,形成能积极适应社会变化需要的运行机制,结合地方经济结构大力发展应用专业,积极探索跨学科专业建设,进一步提高专业水平。对社会需求低、就业难、培养成本低的学生,高校应及时、果断地停止招生。其次,在行政规划中,中国学生的培养具有很强的色彩。纪律和招生的权力在政府的教育部门,因此,教育行政部门应进一步加强与劳动力市场相关的考试。最后,深化教学改革,转变培养模式。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方式要满足终身学习的需要,大力提高教育质量,保证人才培养满足市场的需要,保证办学模式、办学水平,根据市场需求确定专业化和内容,实现前瞻性、前瞻性和前瞻性的设计和培训[4]。
2.加强职业辅导,构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体系
首先,学校要加强对毕业生职业指导的管理,尽快建立学生就业管理制度,开设职业指导培训课程,大力实施大学生就业指导,将课程内容与学校课程内容相结合。职业指导是大学生职业生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环节,应该贯穿于学生在校学习的全过程,并与校园教学、校园文化等活动相联系。其次,高校应为毕业生建立工作数据库,并研究建立人才交流制度。高校要与就业部门保持密切联系,拓宽就业信息渠道,创造固定就业岗位,完善高校毕业生在线远程择业系统,开通全国各地用人单位在线热线,为用人单位提供优质的招生服务。
长期以来,就业难是一种不可避免的趋势。然而,当代大学生的“慢就业”现象与就业难是相对应的。这种相对矛盾的现象在“95后”和“00后”的毕业生中越来越明显。在一项关于应届毕业生就业目标的调查中,只有47.5%和0.7%的学生准备马上找工作和创业。大学生的就业观念直接影响其就业行为,树立科学、合理的职业发展和生活方式观是解决“慢就业”现象的重要途径[5]。
1.主动出击,聚焦个人优势
积极主动永远是就业路上的最强武器。要学会向企业展示自己、“推销”自己,主动匹配企业用人要求,提升就业竞争力。在了解自我的同时,聚焦个人优势,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一方面,要有充分的信心,自信从容地完成求职面试过程。
2.获取信息,知彼方能长胜
要拓宽自己的就业信息获取渠道,了解自己所面试的每一家企业,从而有准备、有针对性地进行“逐个击破”。疫情下的“云招聘”极其开放,大量的信息有待毕业生去发掘,大量的“宝藏”企业等待毕业生去了解。知彼方能长胜,消息灵通才不会心慌。
3.自我调节,释放心理压力
在求职就业阶段,出现心理压力是非常正常的现象,要学会接纳,遇到困难要理性平和,并用实际行动代替“原地焦虑”,释放心理压力,保持一颗平常心。
无论是普通毕业季,还是“史上最难”毕业季,毕业生都将面对竞争和挑战。这些挑战将是他们通往职业道路的“试金石”,通过考验,则是一马平川。职业选择与发展是长期的、逐步完善的,既不能一步到位,也不能操之过急,应保持平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