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预算管理与企业内部控制研究

2021-11-25 03:08:53杨喜梅
经营者 2021年12期
关键词:经营目标管理

杨喜梅

(云南滇资生物产业有限公司,云南 昆明 650100)

一、引言

从发展历史来看,我国对内部控制的相关研究起步较晚,在内部控制理论的完善以及企业实践方面都还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国内企业也需要进行相应的管理变革。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是不少企业关注的重点,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和企业内部控制成为现代企业的选择。全面预算管理制度有助于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内部控制和全面预算有相同的目标,主要是利用现代企业中的权责利益分配原则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管理体系,进而让内部控制得到有效实施。科学的预算管理体制能够将内部控制的方式和策略加以完善,提高内部控制的水平,因此正确认识和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对于规避企业运行风险有重要意义。

二、全面预算管理与企业内部控制

全面预算管理是通过制定预算控制企业各个部门在一定时期内的生产经营工作所耗费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样能够帮助企业的管理者明确企业的发展目标和工作重点,也能让企业中的各个部门明确自身的职能[1]。企业的内部控制是企业为了保证自身的正常经营发展,控制在此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风险,保障资产安全和经营目标而制定的一系列措施。从内容来看,内部控制涉及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利用内部控制可以实现企业合法经营并建立合理的薪酬、人员分配、财务统计以及内部审计等制度,促进企业的长远平稳发展。

实行全面预算管理有助于加强企业内部的沟通和衔接,因为预算不只是涉及一个部门,而是需要多部门的参与和协调,每个部门、每个项目都与企业的发展息息相关。确定预算目标和编制预算是量化企业战略目标的集中体现,因此落实预算的过程就是实现企业发展目标的过程,而控制预算是保证企业战略目标合理实现的一种方式,也是分析和调整企业战略的重要参考。利用这样的方式将企业发展的长期战略进行有效分解,在完成短期目标的基础上逐步向长期目标靠近,而且有预算的限制,企业能够在落实方案的过程中发现项目存在的不足,并不断调整和完善,这有助于加强企业内部管理。

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企业之间的竞争除了技术和人才之外,还有管理水平的竞争,科学高效的管理方式能够让企业的运行更加顺畅,实行全面预算管理是坚持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的体现,量化企业的发展目标,确保短期计划得到高效履行,有了预算方案和实施结果的对照,能够更加合理地展现企业发展的成效[2]。全面预算管理对提升企业的综合管理是有积极意义的,通过对预算方案的执行,各部门人员可以清晰地了解相关业务推进的具体情况,进而及时制定下一阶段的工作计划,有利于各部门明确权责,确保对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避免出现权责不清影响工作进程的情况。

三、全面预算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关系

(一)两者的目标是一致的

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员工是现代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主体,目的是确保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是符合法律相关规定的,同时保障资产安全和内部信息的真实性,进而有效提升企业的经营效率,以实现长期的发展战略。因为公司制所倡导的委托代理机制存在诸多不足,所以实施内部控制制度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大势所趋,内部控制要求委托人严格监督代理人的行为,确保代理人的行为是有助于企业健康长足发展的,是致力于实现企业经济利益最大化的重要手段[3]。预算目标是以年为单位实现企业的战略经营目标,在企业中实施全面预算是将投资者、管理者和员工之间的权责明确化,充分调动企业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帮助企业实现长期的战略目标。

(二)两者相辅相成

全面预算管理对责任、权利和利益的科学配置符合内部控制管理的需要,全面预算管理最开始是由企业的经营者制定生产经营计划的一种形式,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全面预算管理已经成了现代企业对资源进行科学整合不可缺失的管理系统,其能产生的控制效果是全面的,既体现出了经营者和企业员工的权利、责任和利益,也体现出了投资者和管理之间的制衡安排。推动全面预算管理朝着科学化的方向发展,是完善企业内部控制方法的具体体现。预算计划是否得到有效落实,也能说明内部控制管理的水平高低。编制预算一般建立在风险评估的前提之下,执行预算过程也涉及内部控制、内部监督和内部报告,所以全面预算需要以信息沟通作为桥梁,内部控制的执行效果和全面预算管理是密不可分的[4]。因此,全面预算管理和内部控制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三)内部控制能有效降低全面预算管理的风险

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是进行自我管理的体现,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容易受内外部环境影响出现一些不规范的行为,如财务报表作假等,有了内部控制,就能对这类问题进行有效的管控。通过合理降低预算编制,将财务报表中可能出现的风险降到最低[5]。由此可见,内部控制将会贯彻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中,依靠切实的监督和控制方式,将预算的误差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有助于提升企业成本预算的实用性,同时也能有效规避企业在运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

四、以全面预算管理为核心的企业内部控制措施

(一)完善全面预算管理机制,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氛围

现代企业的内部控制主要是依靠科学的管理制度,立足企业发展实际对企业各部门和各环节进行控制和监督,促使各项管理活动都能顺利开展,确保企业资产流动合理有效,进而促进企业管理水平和质量的提升,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目标。开展全面预算管理活动是为了打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在现代企业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完善全面预算管理制度是十分重要的。采用制定预算的方式,将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串联在一起,能够促使员工认真完成职责范围内的工作。在新时期,企业应该高度重视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并将其与内部控制有机结合在一起,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要想建立健全全面预算管理机制,就要切实做好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预算调整等工作,辅以预算考核。企业的管理人员也要转变思想,树立科学的内部控制管理观念,做好调控,推动全面预算的有序进行。

(二)净化企业内部治理环境,着力提升内部控制成效

在全面预算管理理念的影响下,现代企业管理者应该以更加敏锐的眼光分析自身在生产经营中存在的不足以及未来将要努力的方向,为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当前是一个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都要有科学的理念进行引导,同时要致力于净化企业内部治理的环境,明确机构和部门的设置以及相应的权责,为提升内部控制质量提供优良的条件。管理者应该倡导一种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而全面预算往往是控制环境最直接的表现形式。需要注意的是,在企业内部管理的实践中,应该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并积极践行现代企业管理理念,不断完善企业内部的管理结构,可利用引入外资和优化股权分配的形式来提高企业管理的整体水平。

(三)重视预算管理审计工作,彰显内部监督作用

企业审计部门的主要任务就是确保有序开展各项预算管理工作,如果发现问题就要及时寻找措施予以处理,有效发挥内部监督和控制的作用。因此,企业应该着力发挥审计部门的力量,强化预算管理工作,加强对审计工作的重视,并结合社会发展的特点和趋势,综合分析制约企业发展的内外部风险因素,并采取科学合理的手段做好全面预算管理工作,这样能够有效降低企业在经营发展中的经济成本,合理控制支出和投入,将风险降到最低。

五、结语

现代企业开展预算管理和内部控制是长期发展的战略需求,能够有效增强自身的风险评估和控制能力,同时有助于完善企业的经营管理制度,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大有裨益。在新时期,企业要加快完善全面预算管理机制,营造良好的内部治理环境,重视预算管理审计工作,充分利用内部控制满足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各项需求,推动企业进一步繁荣发展。

猜你喜欢
经营目标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今日农业(2022年15期)2022-09-20 06:56:20
这样经营让人羡慕的婚姻
海峡姐妹(2020年5期)2020-06-22 08:26:10
变争夺战为经营战
商周刊(2017年25期)2017-04-25 08:12:18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杂文月刊(2016年1期)2016-02-11 10:35:51
我们的目标
“特许经营”将走向何方?
中国卫生(2015年8期)2015-11-12 13:15:26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
现代企业(2015年8期)2015-02-28 18:54:47
我省加强烟花爆竹经营安全监管放宽经营限制
管理的另一半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