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睿 史祉铭
(西藏民族大学,陕西 咸阳 712082)
201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指出,支持大学生创业。对于尚未毕业的在校大学生,国家支持保留学籍休学创业。不仅是政策方面的支持,而且展开了一系列如“挑战杯”“创青春”等面向在校大学生的创业竞赛,但现实中大学生创办企业成活率较低,[1]创业失败似乎成为常态。除了问卷调查、实地调研等方式,通过对在校大学生创业涉诉情况的分析,也能够展现和总结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常见的法律风险,以期完善既有的研究成果,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本文的研究对象仅指在校大学生,主要是在校内依托各种创业竞赛(项目)取得创业启动资金,以及具有强烈创业意愿,由父母、亲友或者其他校外投资者支持的在校大学生创业涉诉的情形。通过在中国裁判文书网检索关键词“在校大学生”“创业”,截至本文收稿前,共获得72份与在校大学生创业实质有关的判决书。这些案件涉及我国21个省份,审理法院涉及41个基层法院和19个中级人民法院。现有样本基本能够支持本研究的展开。
从整体案件数量来看,民事案件52件,是刑事案件的2.6倍,一审民事判决书33份、裁定书7份,二审民事判决书10份,再审民事判决书1份,申诉、申请民事裁定书1份;其中,合同纠纷占比61.5%,借贷纠纷占比42.3%。刑事案件共有20件;其中,一审刑事判决书13份;二审刑事判决书1份;二审刑事裁定书6份。
在前述的民事判决书中,有5起案件被法院以涉嫌经济犯罪移送公安机关。诈骗类犯罪的比例高达60%以上,多与校园“套路贷”有关,涉案金额低至10万元,高至数百万元。
因创业资金引发的纠纷有53件,占全部样本的73.6%。具体有两类:一是因租赁房屋产生纠纷。没有项目支持的大学生首先面临的是租赁房屋,这一过程中,无论是出租人无法按时交房,还是不按照约定返还押金,都有可能使大学生被迫进行诉讼,请求对方返还钱款;二是创业中期大学生因借款、贷款引发纠纷。虽然相关部门已明令禁止校园贷平台和机构开展借贷业务,却屡禁不止,[2]许多大学生因此损失财产、无力偿还,甚至卷入诈骗犯罪。
在“双创”背景下,高校纷纷建立大学生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学校为大学生免费提供场地供其经营使用,是否能认定为租赁合同法律关系,是常见的争议焦点;大学生擅自转租项目获批的房屋,收取顶手费、转让费的情形时有发生。如果与学校没有专门约定,大学生是否有权向第三方转租项目获批的房屋并收取费用,也成为引发纠纷的原因之一。
诉讼中有当事人提出,自己是尚未进入社会的在校大学生,以此请求法官在判决时酌情考虑①详见(2018)豫1423民初1190号、(2018)晋1124民初41号、(2019)晋1124民初284号、(2019)晋1124民初285号、(2019)晋1124民初1409号、(2019)晋1124民初1406号裁判文书。,但法院通常对此主张不予采纳。大学生普遍已年满18周岁,若不存在无法辨认自身行为的特殊事由,即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3]与他人建立合同关系,法院应予以确认,在民事责任承担上,亦无特殊保护。
早在1999年,国家层面就有了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明确表态,[4]此后更是如雨后春笋一般制定了一系列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措施,而大学生不熟悉国家和地方的创业政策,在社会上自行筹集资金,极易陷入“套路贷”和团伙诈骗之中。通过立项进行创业的大学生对项目管理规定的内容不熟悉,也易引发因违反约定转租获批房屋和不当使用项目财物的纠纷。
在校大学生创业具有时间短、资金少的特点,创业初期不了解房屋出租人的资质和履约能力,易产生房屋租赁合同纠纷。对于资金本来就不充裕的大学生来说,为租赁房屋投入资金而不能按时入驻,就会影响创业企业的正常业务开展,甚至造成资金链断裂等严重后果。
此外,大学生对自身创业行为的合法性没有正确认识,也易引起侵犯他人著作权等知识产权纠纷,严重的还会触及刑事犯罪。
高校和地方政府积极建立大学生创业园和创业孵化基地,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强有力的硬件支持,但对于法律服务这一软件支持的力度稍显薄弱。大学生往往等到发生法律纠纷之后,才考虑聘请律师寻求解决方案。这与大公司专门设置法律事务部门进行法律风险控制不同,大学生自己审查合同和对方资质时容易出现纰漏,成为易发生法律纠纷的原因之一。
大学生了解创业法规政策的主要途径是网络和课堂。由于课时有限,大学生无法全面系统地学习创业政策,网络信息鱼龙混杂,法规政策又在不断更新,如何使大学生精准获取这些法规信息,是减少其创业法律纠纷的重要方面。学校可以利用自己的网站、公众号等平台,及时发布国家和本地区最新出台的创业政策;邀请律师、法官为大学生进行专题讲座和培训,让他们对创业中常见的合同风险、知识产权风险等有所了解。
从创业初期的企业注册,创业中的合同签订,创业失败后的公司注销与清算,法律问题贯穿始终。可以鼓励法学专业的师生成立相关社团组织,发挥其专业优势,向创业大学生进行法律知识辅助和法律风险评估。也可以聘请律师作为创业大学生的法律指导教师,以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为其提供实时法律咨询和精准法律服务,有效降低在校大学生购买法律服务的成本。
大学生在创业的同时还要兼顾学业,如果因为创业卷入诉讼,不仅耗费时间、影响创业进程,还会造成心理负担。尚未毕业的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在遇到法律难题时常束手无策。可以鼓励法学院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为在校大学生创业法律纠纷提供无偿代理。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帮助创业大学生解决了问题,还能够锻炼法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