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淑花
(平度市东阁街道办事处 经管统计审计服务中心,山东 平度 266700)
2021年4月29日,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不仅让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有了法律依据,还让新农村建设变得更加规范,进一步推进了农业经济发展。改革开放至今已有四十余年,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愈加完善,国际地位逐步提升。为了保证社会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首先需要重视国民经济发展,而农业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深入分析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经济的发展,成为新时期农村发展的主要探究方向,需借助乡村振兴战略的积极作用加快农业经济发展。
现阶段,在推广农村集中经济发展过程中,首先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前提,实行双层经营机制。其次要集中农村各种生产资料,逐渐形成综合性的共同劳动、共享成果的农村生产模式,让集中统一管理和家庭承包经营能够发挥互动作用,从而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尤其是农村家庭责任制度改革后,实行了“家庭生产”政策,激发了农民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有效解决农民温饱问题。另外,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为了推动农业经济发展,农村集体经济逐步转变为统一管理模式,农村经济管理变得更加规范。由此可见,只有加快农村集中经济发展,才能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和实现双层管理体制提供重要的制度保证。
新时期,在各项农业和社会经济发展政策支持下,我国农业和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从当前社会经济增幅看,发展优势越来越明显,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促使社会经济发展持续提高。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农村地区经济增长政策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农村地区经济增长速度远远低于城市。因此,“三农”问题成为新时期社会发展的热点问题。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制定一套有利于促进农村和农业经济发展的政策,并将其落实到位,能保证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和任务顺利完成,解决农村和农民问题,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为农民带来更多的福利。
现阶段,在农村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农村产业项目少、农民数量大幅减少等问题,这些问题成了农业经济发展的阻力。从土地资源角度看,我国的耕地面积基本占据总土地面积的一半;而从经济角度看,农业经济在我国社会整体经济发展中占比较小,再加上部分农村区域难以摆脱贫困局面,导致农村生产水平低的问题一直无法得到有效解决。此外,随着我国城市经济突飞猛进,越来越多的农民为了得到更高的经济收入以及解决生计问题,选择离开农村,导致农村大量劳动力流失,农村劳动力数量大幅减少,这些问题的存在会限制农村经济发展。
在传统农村发展过程中,没有形成产业化发展,主要是将土地成块状分割给农民,让其个体承包,这种农业生产方式不仅浪费了大量土地资源,还影响了农业经济发展。为了提高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率,可以推动农业经济朝规模化方向发展,以加快各地区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步伐。首先,各地区要贯彻落实《土地流转承包经营方案》,在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下农户种植收入不高,为了生计,大部分农村劳动力选择进城务工,导致农村土地大量荒废。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为了给农民提供更多的收入渠道,各地区政府要坚持推行土地流转承包经营制度,鼓励社会上有条件、有资历的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让其在农村建立生产基地,这不仅能为农民提供更多的收入渠道,还能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其次,各地区还要加强对农村金融工作的推进,农业经济在发展中存在较大的资金问题,不利于农村产业规模化发展。同时,单个农户或者村办企业存在严重的融资难题,导致农业经济发展受到一定约束。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国家和各地区政府要鼓励各大金融机构提高对农村业务的关注度,将农村金融作为重点农业经济发展项目,引导互联网金融向农业领域靠近,加快农村发展步伐。
我国农村占有的农业用地面积较大,但是比较分散,人均拥有量较少,并且平地良田较少,土地资源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这导致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以及气候差异较大,各地区农作物种植结构存在较大的差别。例如,北方地区由于气候干旱,适合种植小麦;而南方地区由于雨水充沛,比较适合种植水稻。因此,在推进特色化农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要根据各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气候条件、人文等因素,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同时,地方政府要以区域资源优势以及当地种植经验为主,建设适合本区域农村生产的地方特色农作物种植基地,从而逐渐形成地方特色化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另外,各地区政府还要利用各种网络平台为各地区的特色农业打广告,让其成为具备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并且利用电商平台、购物网站等,将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销售到全国,甚至是全球。
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还要推进产业化农业经济发展,以解决城乡一体化改革中的问题。从我国农业整体发展情况来看,近几年国家也制定了一些农业种植补贴政策,如农业种植补贴、种粮补贴等,这些政策的落实进一步激发了农民的创新能力。但是由于受传统农业生产中的生产规模不大、农业产品结构单一等问题的影响,农业经济发展沿用的仍是家庭承包经营模式,这样的农业生产模式不仅会影响农民的经济收入,也会增加农民面临的风险。
新时期,在农村发展中要全面推动农业经济发展朝着产业化方向发展,不断加大农业高新技术推广、农产品销售产业化发展力度,将农业经济逐渐转化为市场经济。首先,农业经济发展要重视循环经济发展,各地区政府要综合考虑农业经济生产中的各种要素,以减少农业生产中的各种资源浪费现象,打造农民与农民、村庄与村庄之间的联合发展形势。其次,各地区要加强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国家和各地区政府要制定一些激励政策,鼓励各地区农村加大力度建设农副产品加工企业,重视建设特色农业生产基地。比如在地方特色西红柿种植基地建设番茄酱厂等,保证农产品集中经济发展,为农户带来更多发展路径。产业化农业经济发展的实施,遵循了因地制宜的原则,能大大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新时期,在社会发展形势下,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消费观念、思想理念等都发生了重大转变。在农业经济发展中,为了满足新时期社会公众生活和生产需求,可以推动农业经济朝着生态化方向发展。在农作物种植过程中为了增量增产,农民会在农作物成长过程中加入生长剂、化肥、农药等,这样虽然能保证农作物健康成长,但是也会让农产品出现农药残留超标等问题,不仅会影响农产品的口感,也会给消费者带来安全隐患。
在生态化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农村生产要以有机农业为主要发展方向。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要用有机肥料作为农作物生产必需的营养物质,以保证农作物安全、无公害,并且实现农业生产增收增产的目标。同时,在生态化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各地区还可以建设生态农业旅游发展项目,开发地方特色旅游文化,从而为农村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同时让城市居民领略更多的田园风光,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在推进地方特色旅游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保证建设的生态农业旅游项目符合当地发展情况。
在农业经济发展中,各地区政府要全面认识乡村振兴战略,发挥最大的作用,促进农业经济创新发展。新时期,在农村发展中,要保证农业经济朝着规模化、特色化、产业化、生态化等方向发展,加快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步伐以及新农村建设进程,以促进国民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