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语法构式到修辞构式的名词的意义扩展
——以“打工人”为例的“××人”

2021-11-25 00:38李俏颖
现代交际 2021年11期
关键词:尾款跨域构式

李俏颖

(西安外国语大学 陕西 西安 710128)

“打工人”“工具人”和“尾款人”是2020年流行词,都以“××人”结构出现。人们越来越多地用“××人”结构表示某一群体并且划分自己的所属范围。由“打工人”作为源头而引发的一系列相关的词语出现,并且随着新事物的出现还在继续的现象。

这一结构的热词广为流行,在不同的情况下为大家所用。

例1:肖的亲属说,肖家有存款,是否是知情人谋财害命?肖的养子小肖的一本簿子上,记着部分外来“打工人”的姓名和日期。[福建日报,1992-08-06(3)]

例2:在这档节目中,她显然是工具人,用来制造话题,引来流量。而她本人也很清楚这一点,工具人不工具人的也就不在乎了。①

例3:我们是工资的搬运工,工资都用来付尾款了。钱只是从一个口袋转移到另一个口袋。加油,尾款人!②

本文探讨“××人”构式从语法构式到修辞构式的转变,即一定的修辞动因对汉语中固有表达进行认知再范畴化,使“××人”的使用范围更广。通过分析其构式并说明该构式流行的原因,本文从认知语言学视角对该词语及相关词语做出解释。选取的语料主要来源于北京大学BCC在线语料库、微博及百度等网络平台。

一、从语法构式到修辞构式的理论基础

构式义不能从它的组成部分推导出来是构式的一个重要性质。Goldberg(2007)指出,理解构式的不可推导性指构式本身的意义,并且意义独立于句中词语而存在。[1]刘大为(2010)指出,在“张三吃了个面包”这样的句子中感觉不到不可推导,是因为从词语推导出来的意义与构式的意义相同,因此构式是可以推导的。[2]7实体性的构式经过框架提取和规则化,形成了具有能产性的关系结构。

从可推导的构式和不可推导的构式出发,刘大为(2010)[2]15提出了语法构式和修辞构式。可推导的语法构式和不可推导的修辞构式构成了两端,这两者是一个连续系统,中间并不是严格分明的,而是逐渐过渡的。[3]修辞构式更关注开始是偶尔的、即兴的临时形式。从语法构式过渡到修辞构式是因为:人们要借助“借同解释”和“跨域等同”这两种主要的修辞动因去理解新的事物,以累积新的认知经验[4];其中,“借同解释”是指交互变量,是言者认定听者了解“打工人”的相关知识,因而试图确认“打工”和“××”的等同关系,以促使听者借用“打工”的知识去理解“××”。“跨域等同”认知变量,是听者必须从另一认知域中将“打工人”的知识投射在这一认知域中的“××人”上,“××人”才能按照言者的意图得到解释,从而形成一个跨域等同的比喻构式。本文认为,“打工人”固定的语法构式语义扩张并逐渐发展到“××人”的修辞构式,也同样因为使用了“借同解释”交互变量和“跨域等同”认知变量。如保持其原有的常项“人”,前面的变项“××”与“打工”这一词能转换,人们才能创造和理解新出现的构式。其中“××”与“打工”一样,指的是某一类别、某一范围、某一领域。只有这样,这一构式义才能扩展,才能通过“借同解释”和“跨域等同”解释而流行。

二、“××人”从语法构式到修辞构式

传统的“打工人”,指的是做工的人,多用于指临时性工作,该词可以追溯到20世纪八九十年代。当时,出现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波外出务工潮。在北京大学BCC在线语料库输入“打工人”,共检索出448个例句。通过比较,我们发现这些例句指的都是从事体力劳动的人,通常为外来务工人员,隐性含义是“教育程度比较低”,以前新闻也经常报道打工人维权难等问题。

例4:对侵犯打工者利益的人和事视而不见,充耳不闻,使打工者权益受到侵害时投诉无门。维权已是刻不容缓,打工人员权益受侵害的问题极易引发其他社会问题。[人民日报,1999-07-20(4)]

例5:重视“返乡创业”现象,外出打工人“返乡创业”,不仅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开辟了渠道,还可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人民日报,2001-02-25(2)]

上面两个例子选自北大BCC在线语料库,该语料库中“打工人”的意义没有改变,指的是外出打工,拼搏在外的人;一般工资得不到保障且教育程度较低的人。刘大为从构式的不可推导性出发,提出了语法构式和修辞构式的区分,并界定了它们的基本性质;他认为习语的构式义并不是由全部的构式义成分所构成,在很多情况下,部分成分的使用和保留,就可以维持构式义。[5]因此,习语可以通过保留这些与构式义直接相关的成分,舍弃其他成分,形成一个可以替代的框架而获得能产型,很多流行语可以体现这一点。这里由习语推导到当下流行语“打工人”引发的“××人”热潮;其中,框架“××人”保留固定项“人”,可看作半实体构式,表示某一群体。

而当“打工”不断与人群相关联时,其语义逐渐发生迁移,语义扩大泛化,直接表示某一类人,即“为生活而工作的人”;因此,人们常常会说“加油,打工人”,进而在类推机制的作用下,人们仿照“打工人”的模式,以“人”为固定项,在其前面加一限定,迅速创造出一系列“××人”并不断传播,“人”的字义最终演变为“……的某类人”。“××人”的梗源于游戏,游戏里所有角色都可以被按照职能来分类,游戏世界里的用法也因为人们较为广泛地使用而在现实生活中流行开来。在语法构式中,固定项“人”指的是一个群体,“人”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的释义主要有:1.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2.每人;一般人。3.成年人。4.指某种人。5.别人。6.人的品质、性格或名誉。7.人的身体或意识。“××人”是名词结构,其中“××”是变项,“人”是常项;“××”是动词,表示做某一事情的一类人。

“打工人”属于老词新用,时代在改变,对于职场人来说,“打工人”的称谓多了一层反抗与调侃的意味,人们仿照“打工人”的模式,创造出一系列相关的“××人”,表示属于某一类人。

例6 :“打工人,打工魂,打工人都是人上人。”③

例7:“小侄女很想我。然而我很清楚我只是她缺失玩具时候的工具人。”④

工具人指的是被异己需求物化的人格,失去了自我被当成工具使用。“工具人”应用到各个领域,以此来表示自己所面临的无奈,对自己的一种调侃。

例8:“早上的我是定金人,今晚的我还要蹲在李佳琦的直播间,现在的我已经是一个不知悔改的尾款人了。”⑤

例6中的“打工人”与前面给出的两例“打工人”属于不同的语义范畴了,是对所有从事体力劳动或技术劳动的人的统称,即语义范围更广,意义得到了拓展。例7的“工具人”、例8的“尾款人”都是在“打工人”火爆全网之后陆续出来的新词,也被选为2020年十大热词。“工具人”指的是被剥夺正当利益,只被当成工具一样干活的人,任劳任怨却得不到该有的回报。网友们也用这一词来自嘲,表达自己的被动与无奈。“尾款人”是从“双11”活动中衍生出来的一个词,指的是那些付了定金,在11月11号需要支付尾款的人。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由“打工人”引发的“××人”这一构式的范围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不断扩大,可以说是一个无限极。其中“××”不再是固定项,不仅可以是动词如“打工”“干饭”等,也可以是名词,如“工具”“年货”等,甚至还会出现副词等其他类的词。

三、“××人”的认知解析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看,语言不仅仅是交流的工具,更是一种思维模式。从“打工人”拓展到“××人”,该构式有了可推导性,尽管“××人”的语义还是表示某一类人,但由于“打工人”语义扩张引发的“××人”的流行,使“人”前面的“××”这一非固定项经历了词义的拓展。用词范围的扩大,使该构式整体语义有了拓展,从而引发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汉语类词缀“人”的认知意义主要是通过人们的隐喻或转喻思维产生的。人们更习惯用已有的认知图式、交互模式去接受新的认知经验及交互方式。[2]14将属于“××”和“人”这两个不同心理空间域的信息进行加工整合,由在同一语义框架下的“打工人”扩展,基于不同下辖域之间的相似性,对“××”的信息进行补充,从而形成了新的义项和用法。

“打工人”其实是对所有从事体力劳动或技术劳动的人的统称,其流行的原因,是在当今这样一个社会,用黑色幽默的方式,对自己的调侃,表现出社会群体的一种归属感;以自嘲、否定的方式调侃自己,从而获得一种乐观的、积极的能量。它抹杀了收入差距和具体的人生境遇,但也道出了现代人的共同处境——工作的重要性。“打工人”这个称呼获得了广泛认可,其实是这个庞大群体的一种身份认同和心理归属。大家虽然从事着不同的工作,但面临的困难和烦恼大同小异,彼此很容易引发共鸣。“打工人”相互鼓励,也是在自我调侃中释放压力。由此而拓展的“××人”同样符合现代社会大多数人的现状,带有自嘲的意味,因此在网络上迅速走红,被广泛运用,并找到自身所属的身份集体。

四、结语

本文从认知语法角度,对当下流行语“打工人”及由此引发的“××人”进行认知解释,旨在说明语言背后的认知语法现象。刘大为(2010)在对语法构式和修辞构式做区分时指出,语法构式的类型有限,但具有高能产性和高频率使用的特点;而修辞构式虽然能产性有限,但类型丰富且随着新动因的出现会不断产生社会需要的新构式。[6]我们发现“打工人”的原义得到了扩展,原义指称“打工,做工”一类人,即靠体力劳动维持生活的人。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打工人”这一词指称对象多元化,几乎成了各行各业劳动者的统称。无论是社会精英还是普通职工,无论是脑力劳动者还是体力劳动者都可称被为“打工人”;并且出现了新型构式,可以说“××人”从语法构式转移到修辞构式,也就是它不再作为固定义,而是随着新事物、新现象的出现,增加新的意义项。

“打工人”原义比较狭窄,包含着辛酸与苦楚。现在在不同的语境下演绎出丰富的内涵;但无论是打工人,还是该构式下其他词语,都体现了生活中要面对的无奈、消极和抵抗。该构式并不是消极、悲观的,包含了人们在面对生活压力时的乐观和对自身的调侃。由“打工人”这一语法构式词语语义扩张引发的“××人”的修辞构式,使得“××人”这一主题流行于网络,“干饭人”“工具人”“尾款人”都属于某一范畴的“××人”,体现人们对自身的调侃,为了生活而不懈奋斗的一种状态。

注释:

①https://www.q578.сom/s-2-1313886-0/.

② https://wеibo.сom/3557810930/Jqx9loUzе?typе=сommеnt#_rnd1624240728619.

③https://zhidаo.bаidu.сom/quеstion/1762705292295917668.html.

④https://m.wеibo.сn/1821388271/4543978411656096.

⑤https://m.wеibo.сn/7336277663/4575173728278877.

猜你喜欢
尾款跨域构式
基于多标签协同学习的跨域行人重识别
汉语构式化理论研究回顾及展望*
为群众办实事,崂山区打出“跨域通办”组合拳
构式搭配分析法在汉语构式研究中的应用
商业造的梗,“尾款人”能接住吗
G-SRv6 Policy在跨域端到端组网中的应用
on Humanity
You’ve got questions? she’s got answers
今年双十一,你成为“尾款人”了吗?
构式语法对二语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