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玉亮
摘要:商业银行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不断增强商业银行的建设能够进一步提高我国整体的经济水平,因此,只有大力促进商业银行不断创新金融产品,才能使我国的金融经济获得长远的发展。本文首先探讨了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产品的创新现状,然后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现状;对策
一、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的现状
1.1产品规模进一步扩大
由于我国政府看到了商业银行良好的发展前景,于是不断加大对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的投资力度,商业银行的产品规模得到了进一步扩大。根据最新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商业银行近期推出的理财产品与近几年相比数量有明显的提高,并且总体呈上升趋势。在一般情况下,商业银行主要推出的金融产品有负债、资产以及中间业务等产品,理财产品的种类是最具多样性的,并且规模也比其他产品更大,已募集金额远超其他产品,增长量逐年上升并且增长的幅度较大。
1.2产品功能趋于多元化
传统的商业银行主要推出三类金融产品,有负债、中间业务以及资产,负债类金融产品的功能有存款以及同行拆借等功能,资产类金融产品具有票据贴现以及承兑汇票的功能,中间业务类含有的金融产品有租赁和结算等金融产品。随着我国金融产品创新的速度越来越快,我国金融产品的种类也逐渐增多,其中不免出现一些功能性强的金融产品,比如平安银行最新推出的金融产品,贷贷平安卡,贷贷平安卡同时拥有储蓄和贷款两种功能,因此它既可以当作储蓄卡来使用也可以当作信用卡来使用,能够极大程度上满足现代银行用户的需求,在办理相关业务时不仅省时省力,还能够不断提高银行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如今,我国商业银行所推出的金融产品功能与过去相比有很大的不同,从侧面反映出了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产品的发展趋势以及取得的相关成就。
1.3同质化现象严重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产品普遍出现了同质化严重的情况,不利于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工作的进行。什么是同质化现象?比如说一家商业银行创新出了一种实用性较强的金融产品,一经推出后,得到了银行用户的一致好评,其他银行看到后也纷纷推出与该金融产品类似的金融产品,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够保证商业银行的市场份额,同时也会出现商业银行大量复制金融产品的情况,从而导致商业银行的规模效应失效,金融产品不能获取相应的经济效益,商业银行所占据的市场份额也会逐渐减少。商业银行同质化现象严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我国商业银行创新金融产品的水平较低,缺乏创新能力,部分商业银行过分鼓吹外国的金融产品,导致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开始直接复制外国的金融产品,严重加剧了同质化现象的问题。其次,我国政府对商业银行的管控变得更加严格,由于商业银行受到了政府的约束,严重打击了商业银行的创新主动性,于是商业银行的金融产品创新工作出现了停滞不前的情况,我国商业银行与国外商业银行相比还不够成熟,金融市场化建设还不完全,并且容易受到政府政策的干预,导致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产品的创新工作严重受挫,总的来说,我国商业银行的相关建设仍然需要不断的加强,从而有效解决商业银行同质化严重的问题。最后,我国目前还存在不重视知识产权的问题,金融产品与其他产业相比具有易复制的特点,同时在复制时,并不会损耗过多的资源,能够有效降低成本,为商业银行复制金融产品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部分商业银行辛苦创新的金融产品,短时间内被复制并推出,导致它们心灰意冷,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不再去大力创新金融产品,而是一味地去复制金融产品,严重阻碍了商业银行的正常发展。
二、我國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对金融产品创新的重视程度较低
商业银行对金融创新产品的重视程度较低,无法满足金融创新产品工作的需求。部分商业银行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严重忽视了金融产品创新工作的重要性,仅仅做好表面工作,具体管理措施并没有得到落实。大多数商业银行的管理人员依旧采用的是传统的管理手段,将工作中心放在了存贷款指标的高低上,管理方式太过片面,面对银行实际的经营效益采取了不闻不问的态度,于是“存贷指标论”成为了决定工作人员业绩高低的主要依据,银行的工作人员也开始只关注自己的指标能否达到要求,从而导致整个银行内部从上到下都缺乏对金融产品创新的重视,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金融产品创新工作的进展。
2.2金融技术缺乏创新性
我国目前商业银行的金融技术有待提高,金融技术在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当前科技创新的大背景下,创新性技术占据着主导地位,也是金融产品创新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传统商业银行采用的是金融业务技术以及金融管理技术,比较落后,难以满足商业银行工作的需要,进而影响整体的工作效率。商业银行的金融技术创新性不足,具体表现在数据信息整合性较差以及信息传输效率低两方面,因此,需要进一步提高商业银行金融技术的创新性。
2.3银行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较低
商业银行从业人员综合素质的高低能够直接影响到金融产品创新水平的高低,由于商业银行的上层管理人员工龄较高,他们的思想观念还停留在传统的金融管理模式上,无法转变过来,对待先进的金融管理模式采取抵制的态度,导致金融产品创新工作不能够顺利地进行。银行中的从业人员缺乏足够的专业能力,他们往往不能认清趋势,从而降低商业银行创新金融产品的质量。银行中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并且多数工作人员缺乏金融产品创新相关的理论知识,导致银行整体的创新水平下降,不利于金融产品创新工作的开展。
2.4商业银行缺乏健全的风险防范体系
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风险系数较高,因此需要加强风险预防相关工作的建设,健全风险防范体系。大部分商业银行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经常会铤而走险,使自身处在一个一个风险较高的经营状态中,欠缺风险防范意识。当前,商业银行在金融风险方面虽然已经取得了实质性的建设,但是具体的风险防范措施还没有得到落实,风险防范体系还不健全。如果要在高风险的金融环境中获得长期的发展,健全风险防范体系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具备健全的风险防范体系,金融产品创新工作才能得到足够的保障。
三、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的策略
3.1改善科技人才环境
改善科技人才环境可以进一步提高商业银行产品的创新力度,科技人才环境主要包含两部分,一部分是内在环境另一部分是外在环境。改善内在环境主要与人才建设有关,商业银行要加大对科技人才的重视力度,通过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筛选出更多的高科技人才,组建一支金融产品创新队伍,起好带头作用,营造出良好的工作氛围,提高商业银行整体的金融产品创新水平。改善外在环境就是为科技人才创造良好的外部工作环境,提供更加优质的工作条件。
3.2构建全行统一结构化产品工厂
构建全行统一结构化产品工厂能够进一步提升商业银行创新金融产品的工作效率。传统的银行产品工厂,其主要工作是提前把產品的条件和规则等相关信息按照参数化的形式来进行设置,结合产品的功能,根据客户不同的需求来完成参数化等相关操作,在整个工作过程中,基本不会用到IT开发,就可以形成新的产品服务。在产品创新的过程中,需要将最初的产品当作模板,在其基础上不断进行创新,只要产品的条件取值和条件不同,就能够形成一个新的产品。工厂模式缩短了产品的生产周期,改善了金融产品研发周期长的问题,同时也缓解了当前市场响应慢的困境。
3.3加大信息新技术的运用力度
近年来,我国的科技创新水平不断提高,银行金融产品的创新力度也在进一步加大,在银行金融产品的创新过程中,需要与先进的信息技术进行有机地结合,能够为金融产品创新提供足够的保障,从而不断促进商业银行的发展。应用信息化技术符合当前时代发展的潮流,在创新金融产品时合理运用信息化技术能够事半功倍,创新出更多并且实用性更强的金融产品。商业银行将信息化技术投入到创新金融产品的工作中,发挥出了关键的作用,在保证产品的质量下,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开拓了商业银行创新的思路。
3.4利用信息技术做好宣传推广工作
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能够更好地完成宣传推广工作,达到精准营销的目的。可以先从以下三方面来开始,首先是客户的行为表现,银行一般都记录着客户的相关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可以推测出客户的喜好以及行为习惯,从而对客户进行精准的定位。其次是推送消息,利用大数据对客户进行全面的分析,根据客户的实际情况,针对性地推送客户需要或者感兴趣的产品,最后是对重点客户的开发,将其列为重点对象,为客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从而提升客户对银行的好感以及信任。
结语:随着国际经济形势变得越来越严峻,我国商业银行承担着巨大的压力和风险,为促进商业银行不断的发展,提高自身经济实力,创新金融产品成为了有效的发展途径。
参考文献:
[1]李亚男.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现状及对策[J].时代金融,2020(21):6+27.
[2]张宝.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现状及对策探析[J].山西农经,2019(23):158-159.
[3]方霁.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对策探讨[J].智富时代,2018(12):7.
[4]孙晶.关于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现状及优化对策的相关研究[J].今日财富,2020(05):58-59.
[5]荆晓欢.浅述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业务产品创新现状及对策[J].营销界,2019(42):161-162.
[6]朱丹璇.关于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现状及对策的探讨[J].纳税,2018,12(29):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