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整本书阅读教学

2021-11-24 09:08王慧中
科学与生活 2021年18期
关键词:红楼梦语文教学阅读教学

摘要:在碎片化阅读盛行的当下,随着大语文观的提出,“整本书阅读”再一次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作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形式,整本书阅读教学已进入课堂,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意义已然详备,本文将以《红楼梦》为例,浅析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方法。

关键词:《红楼梦》;整本书阅读;阅读教学;语文教学

前言

在碎片化阅读盛行的当下,语文课堂已长期处于一种相对封闭的环境,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感知能力、写作能力以及学识、见识已无法达到新课标、新时代的要求。由此。整本书阅读必不可少且至关重要,语文教学必须打破封闭环境的僵局,进行整本书阅读教学。《红楼梦》作为我国的优秀古典名著,在强化学生人文素质,增强学生语文水平等方面有着特有的优势和不可取代的地位,是整本书阅读及整本书阅读教学的首选。开展《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方法也十分值得探究。

一、《红楼梦》与教学研究的关联王慧中

教学研究包括对课程建设,教学方法和课程之间的联系和借鉴意义的探讨。《红楼梦》的思想性除了体现在文学方面,在教育学中也具有极大价值。

首先是课程建设,新课标增加了传统文化在课本中的比重,《红楼梦》是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其中蕴含了儒家文化、诗词文化、传统饮食文化、戏曲文化、科举文化等等。读红楼可以帮助学生在阅读学习中丰富对传统文化对了解;其次是教学方法,《红楼梦》中人物众多,性格各异,人物的人际交往与沟通技巧可以借鉴到教学中,从而形成一套灵活多变的教学风格。例如《香菱学诗》中黛玉的教学方法注重自学,结合训练,强调实践和探究,提倡创新等;最后是对其他古代小说教学具有借鉴作用,《红楼梦》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其语言艺术成就,代表了我国古典小说语言艺术的高峰;情节结构突破了传统小说情节和人物单线发展的特点,创造了一个宏大完整的艺术结构。学习《红楼梦》,可以掌握许多传统文化知识,了解古典小说语言与艺术风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规范的古典小说学习体系,能让学生在大规模阅读中思考,并在思考中拓展,增加学识、见识,得到良好的积累与精神和实践上的指引,更多的了解社会,更好的适应社会,进而感受到整本书阅读的魅力与意义。

二、围绕《红楼梦》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做法探究

(一)教师带头开展相关阅读活动,为《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提供发展空间

1、诗词积累、诵读、赏析

《红楼梦》中有许多的诗词,其组成了故事情节,也承载了人物形象,且绝大多数都有映射和暗示意味,是人物性格乃至人生命运的缩影。因此,在《红楼梦》阅读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阅读这些诗词,借助这些诗词理解书中的人物形象以及作品的内容和主题。但诗词所占比重较大,教师不可能逐一讲解,可开展诗词朗诵比赛,让学生在规定范围内自主选择朗诵的诗词,理解大部分诗词及相关章节,这有助于促进学生对人物以及文章内容的理解。【2】也可以利用课前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上台展示,就某一诗词谈谈自己的见解等。这样一来,学生在赏析诗词的同时也可获得在语言组织、写作甚至演讲表达等方面能力的提高。

2、情景剧与小戏骨

在《红楼梦》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征求學生的意见,选取学生喜欢的典型情节编排成剧,组织情景剧表演。如:刘姥姥三进大观园、宝黛初见、香菱学诗、黛玉葬花等。让学生在自编自导自演中加深对人物、文本内容的理解。在表演准备过程中,学生需要深入研读相关章节,并尽力做到通过自身语言表情肢体动作展现人物的特色,完整呈现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教师还可以组织小组间质疑提问,针对相关章节讨论等,提升汇报表演效果。【1】

3、讨论研究、课外沙龙

莎士比亚说:“一千个读者眼中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不同的人站在不同角度读《红楼梦》,最终也会得出不同的结果。教师可以就一些争论点组织学生展开讨论或辩论。比如:为什么那么多人偏爱宝玉,你对宝玉有何看法;宝玉为何只钟情于黛玉却对宝钗视而不见;贾母等人为何对宝黛爱情处处阻挠,偏挑宝钗嫁给宝玉,宝黛爱情悲剧的成因是什么;你更看好金玉良缘还是木石前缘;在那个重男轻女的时代同为庶出的探春和贾环确得到大观园众人不同态度,你认为二人性格的成因是什么;袭人和晴雯因与宝玉问题而产生的不同结局给你带来了哪些启示;贾府的衰败是子孙经营不当还是时代的冲刷;作者写这篇小说有何意图······这些问题可以加深学生对《红楼梦》思想内容、情感主题等的理解。教师可借这项活动对学生加以引导,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学生思考总结,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辩证意识,加强学生团队分工合作的能力等。

(二)点拨阅读方法,促学生深入阅读

在常规学习中,多数学生主要是读单篇短章,形成的也多是零散无序的阅读方法,因此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学生容易存在缺乏有效阅读长篇小说的方法的问题,无法把握整本书写作特点,阅读前后联系不紧密,缺乏对整本书的理解。【1】《红楼梦》作者采用了多点、多角度的写法,从与人物相关的其他入眼中去表现人物。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这种写作手法有足够认识,同时还要启发学生理解“注此写彼、遥相呼应”的写作手法,促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建立前后关联,更系统、完整地理解文本主题和思想。

(三)及时梳理总结,提升阅读效果

因阅读肤浅化、阅读散碎化、阅读随机化,学生在阅读后,尤其是整本书阅读后容易产生遗忘、记忆错乱等问题,导致整体阅读效果不佳。因此,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及时对阅读内容进行梳理总结。

教师可运用折线图表现故事发展、感情变化、情节波折等;运用简单文字概括文本内容,分角色阐述主题故事;运用关系图梳理人物、人事之间的关系等。此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总结阅读经验,整理阅读方法,如批注点评、钩玄提要等,加强阅读体验,创建系统阅读方法,为今后的整本书阅读提供有效支撑。【1】

(四)丰富课堂模式

教师还可以进行导读课、推进课、分享课等,可以通过导读课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指导阅读方法,制定阅读计划;通过推进课来了解学生阅读进程,组织学生汇报阶段性阅读成果并指导下一阶段的阅读活动;通过分享课来组织组织学生展示读书成果,分享读书收获,并总结提升,最终使学生逐层甚至跃层突破。

(五)多角度入手,利用《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促进学生养成式提高

1、以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目的

对于许多人来讲,读书是打不起精神来的,总是心不在焉的翻几页就转去读别的书。这是一个很不好的阅读习惯。曾国藩有言:“读书不二,一书未点完,不看他书。东翻西阅,徒务外为人,每日以十页为率。”可见,读书是要连贯的、耐心的、一心一意的。整本书阅读是一个很好的磨砺耐心的方式,也是一个难得的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方式。《红楼梦》的庞大甚至庞杂更能将整本书阅读的相应作用发挥到极致。只读课本上的单篇短章对养成阅读习惯而言,力度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明确教材的作用,应该用教材教,而不是单纯的教教材。而阅读《红楼梦》对磨砺学生阅读的耐心、定力,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有着无可比拟的积极意义。

2、读“红楼”以规范和发展学生的语言

整本书阅读在规范和发展学生的语言方面很有意义。多数人对口语和书面语的应用并不规范,语法等方面的错误极其常见。这是对语言掌握不到位的问题。显然,这个问题可以通过整本书阅读来解决。正规的数目对语言的把握是很到位、很细致、很规范的,是经过推敲的。这些书读的多了,读的透了,说话、写作时的用语自然会越来越规范,对语言的掌握自然会更熟练,心中的语言构架自然会更庞大、优美、得体。之所以将《红楼梦》选作整本书阅读的范本乃至首选,笔者之所以从《红楼梦》切入谈整本书阅读教学,是因为《红楼梦》的语言十分值得深入品鉴,有助于学生的语言建构,形成共同的话语体系。毛泽东读红楼后有如下评价:“红楼读四遍你就会说话了。”《红楼梦》在语言方面的描绘是十分精妙的。比如:林黛玉来到贾府,贾母问她念何书时,黛玉道:“只刚念了《四书》。姊妹们读何书?”贾母说:“读的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瞎子罢了!”对于饱学的黛玉而言,初进贾府需处处小心、时时留意,“只刚”二字已将身段放得极低,可贾母说的“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瞎子罢了”却将真正世家大族的小姐们的姿态放得更低。接着宝玉回来,询问黛玉时说:“妹妹可曾读书?”从“可曾”二字可以看出,宝玉这个成长在世家大族的“混世魔王”根本没将黛玉放在眼里。而黛玉基于贾母和宝玉的问话将原本的答案变成了“不曾读,只上了几年学,些许认得几个字”,将姿态放得不能再低。这字里行间展现的不仅是说话的艺术,更是人情世故的表达。如果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么语言就是心灵的门户。曹雪芹先生运用对话、独白、诗词等不同的语言形式让每个人的性格特征展现的几乎是淋漓尽致。语言是表象,性格是内核,曹雪芹的描绘分寸得宜,各尽其妙。可见,以《红楼梦》进行整本书阅读教学对学生规范和发展语言是有着重要意义的。教师可由此入手,培养学生规范用语,以期学生可从中获取长远的语言发展的见地和能力。

3、利用《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促进学生扩大阅读空间,提高阅读能力,进而提高思维能力

语文阅读理解能力是一项涉及面广泛的综合性能力,包括认读能力、理解能力、鉴賞和评价能力、研读能力等。

整本书阅读在扩大学生阅读空间这一方面有着教材无法代替的作用。教材全是单篇短章,只读课本上的文字,局促在小规模的氛围之中,读整本书的时候就会无从下手,难以把握。学生没有整本书阅读的实践,就难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也就不可能自己学会阅读。读整本的书可以使学生对于各种文体都窥见一斑,都尝到一点味道,遇见其他的书,也就不会望而却步了。在应用阅读方法方面,读整本书可以训练学生阅读各种文体的能力。学生在某一时期专读某一本书,心志可以专一,讨究可以彻底。读整本的书,不但可以练习精读,同时又可以练习速读。在课内获得的精读的方法,可以在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有意、无意地得到运用,有利于学生获得个性化的阅读体验,积累更多的阅读经验,以便形成更好的习惯,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

随着年龄的增长,短篇阅读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阅读需要。正如曹文轩先生所说:“短篇作品培养的是一种精巧和单纯的思维方式,而长篇作品培养的是一种宏阔、复杂的思维方式。”【2】整本书阅读对学生思维模式的培养的价值是不言而喻的。《红楼梦》作为长篇阅读的经典,其宏阔的构架与复杂的设定更能将读者的思维提升至新的高度,这是其他作品难以达到的效果。

專家、学者决定在各个学段开展《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时,便已将其各方面的意义表达的很明确了。教师本不应该将《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视为负担,上一门课的方法多种多样,何不追求效益最大化,在完成教学大纲和课标需要的同时借《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促进学生阅读能力、思维能力的提高?

4、从阅读与写作入手,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阅读与写作密不可分,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因缺乏经历、经验,文、史、哲知识积累有限,学生表情达意的能力较弱,写作时费时费力,而作品却差强人意甚至不尽如人意。作文缺乏真情实感,语句、语义不通顺,天马行空、不知所云已是最常见的问题。

杜甫诗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在学生学习写作的过程中,教师如果能让学生多阅读,通过阅读积累知识,这种情况一定能够得到有效的改善。有人说,“读红楼,一卷顶百卷”。其实这话不无道理。《红楼梦》作为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化石和标本,达到了中国任何一部其他小说都无法企及的高度。它包罗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这三个基本层面,包括医卜星象、匠作构造、饮食服饰、宫闱仪制、仙佛鬼怪、琴棋书画、诗词歌赋等各个方面,是对整个中国古代文化的回顾、总结、浓缩和艺术的表现,是中国封建社会文化的集大成者。因此,读红楼可以让学生对文、史、哲等各方面的知识有一个宏观的把握,将《红楼梦》作为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范本,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是有深刻的积极意义的,教师应抓住这一特点,在写作方面做专项训练。如:教师可以从曹雪芹对文章中人物的判词入手,带领学生做写人分析训练,看看文学大家是如何以精炼的语言描绘一个人的性格甚至人生全貌,然后让学生试着描写一个人(文中人物、现实人物、自创形象均可),如此一来,学生在这方面的写作水准可能会有明显的提高。

5、关注其在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提升学生的人文关怀方面的作用

《红楼梦》在文化方面的价值在上述第4点中已有初步体现,读红楼进而提升文化素养是必然的。至于人文关怀,大抵分为三个层面。首先,在精神层面,要做一个有道德、有人格的人。其次,在行为层面,要养成君子行为及君子心态。最后,在知识层面,就是文、史、哲的基本教养。这三个方面在书中都有体现。比如:待人最平等、最宽恕、最同情、最体贴、最慷慨,也最不懂得“自私自利为何物”的宝玉“囫囵不解之言”,“幽微感触之心”,“痴妄委婉之意”,在以贾政为代表的一群人中,他却是狂傻、乖张、不肖子孙的形象。二者对比而产生的人文精神的体现就显得更加可贵、真诚。再如追求“质本洁来还洁去”的黛玉,她对落花的怜惜是对生命的尊重,她对落花归宿的扣问同样是对人的存在和生命的终极关怀。《红楼梦》以小说的通俗形式向世人展现悲天悯人的心境,在文化素养与人文关怀方面的体现是极致真诚的。阅读这样有底蕴、有内涵的作品,这本身就是学生文化素养提升的最基础、最直接的途径,这也会潜移默化的对学生的价值观进行良好的塑造。学生经此提升,教师再向学生介绍这样的人文关怀,获得预想结果就容易多了。

6、注重借此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物质利益盛行的当下,人们过于浮躁,向“钱”看屡见不鲜。这对学生的审美与追求有着极其严重的扭曲作用。要知道,审美情趣源于生活,归于美好,审美情趣的雅俗深刻影响着人的气质与幸福指数。事实证明“腹有诗书气自华”完全正确。穆罕默德曾说:“假如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 人类从原始而至文明,由原始的祭祀舞蹈到现代的斑斓艺术,审美情趣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穆罕默德的“水仙花"并不能果腹,但却能让我们获得对其美的享受和愉悦的同时,让人类的精神世界以致物质世界得以发展和进步。但审美情趣是要我们自己主动培养的。读红楼后你会发现,欧风韩范也会让人视觉疲劳,你会想去欣赏曲径通幽处“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的悠然闲适;想去体验“穿了双掐金挖云红香羊皮小靴,罩了一件大红羽纱面白狐狸里的鹤氅,束一条青金闪绿双环四合如意绦,头上罩了雪帽”的贵气雅致;想品蟹作诗、以茶入诗······当学生不再在课余时忙着干饭追剧、刷抖音、打游戏时,整本书阅读的作用就很显著了。当然学生可能并不能独自理解《红楼梦》中体现的高雅的、繁多的物质、精神文化。这时,教师的引导,整本书阅读教学就十分必要了,这也是提升学生审美情趣,使其摒弃低俗娱乐的良机。

7、以《红楼梦》为范本,带领学生体验多种人生,引发情感共鸣

人毕竟渺小,着眼于生命、人生总有人会觉着夸大。那么往小了看,不去纠结生活的意义,至少读书能使人不再孤独。乔治R.R在《与龙为舞》中提到:“读书的人,在他死之前,活过一千次人生,不读书的人,只活了一次。” 人是孤单的,多亏有多彩的生活,我们才能经历不同的事情,看到不同的人群。如果连生活都失去了色彩,没有关系,我们还有书籍,那些黑白的字体下是斑斓的世界,有瑰丽的风景。“悲凉之雾,遍被华林,然呼吸而领会之者,独宝玉而已”,可以说,作者将自己几乎全部的人生经验和对人生的理想探索都附着在了宝玉的身上。读红楼,感受宝玉的人生,体会平等、体贴、同情、慷慨,是与作者共情。与黛玉共情,得到的也许会是重人、爱人、唯人,“一抷净土掩风流”是追求而不得的坚守和固穷,是超越。刘姥姥的善良、淳朴是这篇小说中难得的救赎。文学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要让学生明白他们读的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白纸黑字,他们读的是不同作者看到的不同人生,读的是眼界、懂得、共情,他们读的是有色彩、有真情的一个个活生生人和一个个有生命的小世界。整本书阅读教学,教的是开阔、慈悲、包容。因為见识,所以开阔;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因为共情,所以包容。

结语:

早在1942年,叶圣陶先生就在《论中学国文修订》中做出如下论述:“国文教材似乎该用整本的书,而不该用单篇短章……退一步说,也该整本书做主体,把单篇短章做铺佐。”此言是整本书阅读恰逢其时的最好佐证。整本书阅读教学尤其是像《红楼梦》这样经典、庞杂的文献的阅读教学任务重、难度大,但其教育教学意义也同样深远。

注释:

【1】 王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思考与实践探讨——以《红楼梦》阅读教学为例,教海领航,147页

【2】 陈晓华,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整本书阅读——《红楼梦》教学实践与探索A,热点透视,2018,06,23,23页

参考文献:

【1】 周丹丹,“大语文观”视域下“大阅读”教学的强化思考A,课外语文,2019,第六期

【2】 王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思考与实践探讨——以《红楼梦》阅读教学为例,教海领航

【3】 陈晓华,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整本书阅读——《红楼梦》教学实践与探索A,热点透视,2018,06,23

【4】 百度百科

【5】 【清】曹雪芹,高鹗,《红楼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2

【6】王春晶,关于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思考与实践—以《红楼梦》阅读教学为例【J】中学语文教学,2017、11(10):24-26.

猜你喜欢
红楼梦语文教学阅读教学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细品《红楼梦》中的养生茶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假如《红楼梦》也有朋友圈……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续红楼梦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