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狱中绽放的人道主义之花

2021-11-24 00:16赵阳
今古文创 2021年45期
关键词:弗朗索瓦存在主义萨特

【摘要】《死无葬身之地》是阐释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核心思想的戏剧作品之一。萨特存在主义哲学核心思想主要是“存在先于本质”“自由选择”“承担责任”等,他尊重人,关注人的存在、人的价值、人的自由与责任。本文希望通过对戏剧作品的解读,搭建起其与萨特存在主义哲学思想的桥梁,进而阐释萨特存在主义的人道主义对现当代社会的积极意义。

【关键字】萨特;存在主义;人道主义;自由选择;承担责任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45-0008-02

让-保罗·萨特是20世纪法国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和社会活动家,法国存在主义哲学流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萨特的存在主义理论不仅关注哲学问题,更关注人的价值的伦理问题。萨特以小说、戏剧文学作品形式来表达他的哲学观点。《恶心》《苍蝇》《恭顺的妓女》等作品文笔犀利地体现其核心哲学思想,即“存在先于本质”“自由选择”“承担责任”等。人的价值是什么?人应该怎么样活着?人生和世界的意义又是什么?戏剧《死无葬身之地》就是对萨特存在主义的人道主义观点的集中阐释。

一、荒诞中的人道主义火把

1945年萨特创办《现代》杂志,主张“介入文学”,认为文学作品创作必须介入社会实际的政治实践活动。《死无葬身之地》是反映二战时期社会环境的“介入文学”作品。萨特出生于1905年,他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深深地受到战争的影响,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1940年6月14日巴黎被德军攻陷。但法国人民没有被德军铁蹄吓倒,仍以必胜的信心投入到战斗中。萨特本人也是其中之一。战争打磨人的精神,也成就了伟大的哲学家。二战前,萨特主要研习弗洛伊德心理学、胡塞尔现象学和海德格尔存在主义,他的早期哲学著作有《自我的超越性》《论想象》《情绪理论初探》,此时萨特从人的主观意识研究世界的存在,把人的主观意识存在看作是一切存在的根本。二战后萨特不再满足于用现象学方法去认识和解释世界,而是转向对社会现实的关注,真正去社会现实中寻找人的价值和人的自由,在荒诞世界中举起了人道主义的火把。

《死无葬身之地》是萨特早年反映存在主义哲学思想的戏剧之一。在艰难绝境的社会环境下,个人通过自由选择,做出符合自己利益价值的选择,并承担个人和全社会的责任,从而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死无葬身之地》取材于二战时期法国反抗运动,五名反抗运动成员在一次组织暴动中任务失败被法西斯走狗民团逮捕入狱。入狱后,五人分别逐个被监狱官严刑拷问,希望用酷刑使他们招供交代出队长行踪和下一步反抗计划。他们虽然被囚禁在监狱中,却和敌人展开精神意志上的搏斗,纵使面对死亡也不泄露半句情报。用坚贞不屈的决心,捍卫人生的尊严,实现自己为革命事业献身的人生价值。最终五人壮烈牺牲。

19世纪末尼采高呼“上帝死了”,认为人世间没有什么绝对的标准来衡量人的生存和价值,人是自己价值的创造者。萨特同样认为上帝是不存在的,人成为孤独、迷茫的个人,人只有依靠自己,认识自己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上帝不存在”把人从西方宗教中解放出来,使人的存在成为可能。萨特认为“存在先于本质”,人不是首先存在以便后来变成自由的,人的存在和他的自由没有什么区别,人类的自由先于他的本质。人的存在是先于人的本质的。人的本质是不确定的,人的本质是一个不断虚无化,从自在走向自为的过程。人作为有意识的主体总是寻求对自身的超越性,总是设法实现自身新的可能,因此自由便是绝对的。绝对的自由选择一方面促成了绝对的个人责任,另一方面也“模铸”了一个主观林立的世界。自由不意味着可以逃脱责任,人必须对自己的自由选择承担责任。此外人做出符合自己利于的选择后,总是喜欢“模铸”他人,希望别人也遵循自己的选择。萨特的绝对自由观实际上过分夸大了个人主义和主观主义,虽然肯定人的自由和责任,但他把人过分完美化和理想化。

二、监狱中的人道主义之花

萨特为了阐述存在主义观点,设计了一个特定的监狱环境,在这种“生死攸关”的艰难绝境中体现人物的态度与选择。《死无葬身之地》紧紧围绕人物“两个态度转变”和“四种自由选择”展开描述。

(一)“两个态度转变”

队员刚刚被捕入狱时的态度。行动失败,平民被捕杀,队员各个情绪低落。吕茜陷入深深的自责,说道:“别人是因为我们的缘故而死的”。索比埃也认为自己对别人的死亡负有責任。此时他十分害怕迷茫地说道:“我想了解我自己,有些人死在床上,问心无愧。好儿子,好丈夫,好公民,好父亲。其实他们像我一样都是些懦夫,只是他们还不知道。”面对绝境的境域,索比埃无法认清自己。弗朗索瓦情绪激动地说道:“我可不是英雄。我从来不知道我为什么而奋斗”。弗朗索瓦此时已经被死亡击溃了,他逃避责任,迷失自我。卡诺里十分冷静地选择接受失败,坦然面对死亡。他说道:“我什么也不想,我为我们的事业而活着,我早就预料到我会像现在这样死去”。虽然他认为自己应该为他人的死亡负责,但是面对即将到来的死亡,这些幻想已经不再有任何意义。昂利说道:“一个人决不能像耗子一样无缘无故的死去。”昂利寻求自己存在的意义,不想死的毫无价值。昂利说道:“哪儿也不缺我,我没让人感觉缺少我。地铁挤得水泄不通,饭馆总是满座,每个人的脑子里都被小忧小虑塞得满满的。我溜出这个世界,可它依然是满满的”。队长若望出现后的态度。队长若望被捕入狱,但狱卒并没发现他的真实身份。此时众人态度发生转变。索比埃说道:“现在我有秘密向他们隐瞒了”。昂利说道:“倘若你不来,我们将像牲畜一样受罪而不知道为什么。现在你在这里,这儿发生的一切都将有一定的意义。”但弗朗索瓦却说道:“我去告发你,我要救我的命”。为了不泄露若望身份,最终弗朗索瓦被昂利掐死在狱中,其他人默许了这样一切。

(二)“四种自由选择”

第一类选择是吕茜、卡诺里、昂利和索比埃所选择的不招供。他们依然选择成为英雄,同时他们也必须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吕茜被无情地凌辱,卡诺里、昂利被严刑拷打满身疮痍,索比埃自杀。他们承受了英雄的责任与使命,在艰难绝境中实现了人生价值。需要强调的是,剧本最后狱卒承诺只要交代队长下落,就释放一个人。卡诺里提议招假供,但亨利不同意。卡诺里说道:“亨利,如果今天你死了,人家就会给你做个结论:你是出于自尊杀死的小弟,这就盖棺定论了。但如果你活下去……那就不会定案了。人家会根据你的整个一生来判断你的每一个行为”。萨特认为人的价值实现永远是一个过程,人的本质并不是事先某些东西规定了的,而是在不断地生成过程中,人应该在不断地选择中实现自己。第二类是弗朗索瓦选择招供。他扬言供出若望导致失去众人信任,最终昂利被迫掐死了他,使他无法招供。萨特这里从“主体观林立”的角度出发,认为弗朗索瓦的选择不符合大多数人的道德价值追求,个人的自由选择不仅要符合自己的价值追求,还要以伦理道德为前提,符合全社会全人类的价值追求。第三类选择是队长若望的选择。选择隐藏自己真实身份。为了能够继续抵抗运动,若望选择隐瞒自己。但他内心是极其痛苦的,看着队友为他流血牺牲,却只能隐藏自己。第四类选择是狱卒最终选择枪杀游击队员。在剧本最后,吕、卡、昂三人做出了招假供求得一人存活的集体选择,但狱卒仍然枪杀了三人。萨特一方面揭露敌人的残暴与凶恶,另一方面是他人道主义精神的展现。与其让三人一生背负掐死同伴的痛苦与负担,释放内心的罪恶与苦楚也是一种人道主义关怀。鲜血染红了漆黑的囚牢,不屈的意志绽放出对人生价值的人道主义之花。

三、现实中的人道主义指引

人的存在就是找到真实的自己,通過实践不断发展自己的本质,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当今社会人处于物的依赖的历史时期,尤其是西方社会人渐渐失去了对自己本质的发展,被异化成了一个不关注人的本质、人的价值的“机器人”。“人生而自由”,每个人享有自由发展的权利。人们应该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认识自己。萨特存在主义的人道主义重新让人们关注人的本质与人生价值,对现代人文精神建设有一定启迪作用。

萨特的《死无葬身之地》是一种希望哲学观点。纵使黑暗笼罩正义,纵使面对鲜血淋漓的死亡,也要追求对自身价值的超越。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在逆境中挣扎,不断激发自己的潜能,积极塑造自己的人生价值。人应该不断地自我设计、自我谋划、自我实现,美好的未来自我奋斗出来的。萨特这种自我超越的观点对激励现代人不断进步具有推动作用。

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力,同样也要对选择后的行为负责。选择是自由的,但这并不表示可以无拘无束的选择,每种选择都要以伦理道德为前提。在萨特看来,人是被抛入这个世界的,在不断地选择中塑造自己的本质。选择是自由的,但责任是拴住自由的缰绳。人可以自由地做出选择,也必须对自己的选择负责任。因此,萨特所倡导的自由选择和用于承担责任对现代人的道德约束有一定规范作用。

四、结语

萨特的《死无葬身之地》是以文学方式阐释存在主义哲学观点的作品,该作品通过特定的境域展现出人的存在、人的自由选择和人的责任等哲学命题。剧中人物都是在选择中实现各自人生价值,并承担选择后的结果。《死无葬身之地》是在监狱中绽放的存在主义,是鲜红的人道主义之花。

参考文献:

[1]让-保罗·萨特.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M].周熙良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

[2]让-保罗·萨特.存在与虚无[M].陈宣良等译.北京:北京三联出版社,1987.

[3]何景毅.存在、自为和选择:萨特存在主义哲学中的存在之思[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7,38(06):5-8.

[4]覃志峰.萨特的《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论析[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2,31(10):10-13.

[5]饶娣清.人的存在、人的自由与人的责任——萨特自由观新释[J].广东社会科学,2006,(01):66-70.

作者简介:

赵阳,男,汉族,山东济南人,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外马克思主义。

猜你喜欢
弗朗索瓦存在主义萨特
存在主义美学视野中的《罪与罚》
鲨鱼这样感受世界
弗朗索瓦与消失的时间
弗朗索瓦与消失的时间
你自己选择
论电影《筋疲力尽》中的艺术创新
伍迪?艾伦电影的存在主义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