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
本文聚焦互助养老这一养老模式,分析在积极老龄化背景下互助养老发展的优劣势。文中首先对积极老龄化的三大核心理念做出解读,其次就我国当前三种互助养老形式,即据点活动式互助养老模式、结对组圈式互助养老模式以及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进行简要介绍和特点分析,最后基于积极老龄化的背景和理念,笔者分别从优势、劣势两个角度分析互助养老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以期为我国日益加重的老龄化状况尽一份绵薄之力。
人口老龄化是当前世界面临的重要难题之一,其主要表现在儿童人口比例下降,老年人口比例上升。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老龄人口具有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未富先老等特征,应对养老形势刻不容缓。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显示,从2010年至2019年,65岁及以上的人口数量由11894万人增长到17603万人,占总人口数的比重由8.9%增长到12.6%。可见,我国的老年人口比重不断扩大,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已经成为我国面临的重大现实挑战。如何看待我国日益加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如何做到有效应对是我们当前需要思考的问题。
积极老龄化这一概念包含三大核心理念:第一,转变在传统思维中对老龄化的认知,打破老年人是社会的负担与包袱这一固守屏障,对老龄化持积极乐观态度,它是人类历史进程中必然出现的状态。第二,从积极老龄化三大核心内涵,即“健康”“参与”“保障机会”来看,老年人是中国人口大军中不可小觑的一部分,积极老龄化的提出与倡导要充分开发老年人的价值,挖掘老年人的优势资源,包括资金、权利、经验智慧等,促进老年人重新融入社会,将老年人的社会地位从“被动”“消极”“弱势群体”转变为“积极”“主动“、有社会价值的群体,引导老年人参与到社会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有益服务中来,年老及退休并非意味着退出社会,而是以一种新的态度开始新的生活。第三,促进积极老龄化的落地实践,不止需要老年人自身的积极投入,社会各界也应该积极行动,共同承担责任,促进新型老龄产品的研发与应用,开发一系列适老助老的老龄产业,总结和借鉴各地发展养老模式的有益经验等。
在“十四五”时期,我国的老龄人口将突破3亿,这意味着我国将从轻度老龄化迈入中度老龄化阶段,李克强总理在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要发展互助式养老,标志着我国开始探索低成本、适国情以及宜推广的养老模式。互助养老的提出与探索与积极老龄化的目标不谋而合,其都在探寻一种模式,在保障老年人健康、安全等一般需求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老年人人力资源,使得老年人在其晚年生活也能有事可做、有价值可寻。
河北省肥乡区于2008年开创的“幸福互助院”养老可视为中国互助养老模式的起源,其创造性地提出“集体建院、集中居住、自我保障、互助服务”的互助模式,同时打造了“肥乡幸福院老年人手艺品”品牌文化,在互助院居住的老人们通过做手工艺品充分发挥其余热,实现了老有所依、老有所乐。2012年在全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会议中,该模式得到了大力推广,从此之后,全国各地的互助养老正如火如荼地建设开来,其中以三种不同形式的互助养老模式为重点。
其一,据点活动式互助养老模式。该模式以社区居委会为主要的管理者和组织者,为社区内的老年人提供活动室,定期由社区工作者根据不同的主题组织召开活动,老年人可通過不同主题的活动寻找志同道合的伙伴。该模式为老年人寻找老伙伴,并通过社区解决养老难题提供了平台,在丰富老年人日常活动的同时也增加了其社区归属感。
其二,结对组圈式互助养老模式。该模式主要依靠社区的力量,以社区中的独居老年人为主要服务对象,社区工作者会提前录入本社区老年人的基本信息,并定期更新,包括健康状况、服务需求等,为有需要的老年人提供寻求帮助的平台,并在双方同意的前提下进行一对一、一对多的服务匹配,即由社区内一位健康的低龄老年人为社区中一位或多位有需求的高龄老年人开展服务,服务内容可包括日常照顾、卫生保障、聊天等。
其三,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该模式主要以上海长宁区为主要试点。“时间银行”项目致力于拓展长宁区“幸福养老”的理念,鼓励低龄老年人为高龄老年人提供一定时长的非专业服务,按照一定规则记录服务时长,并将其输入自己的“时间银行”,以便未来换取相同时长的养老服务。通过公益时间积累、兑换的方式,能够鼓励更多低龄健康的老年人去照顾需要关爱的高龄老年人,不断扩大养老服务的社会参与度。
综上所述,自互助养老开展以来,全国各地都进行了试点,并根据本地区的社会环境与养老状况提供不同形式的互助养老服务。其发展趋势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从服务对象来看,互助养老更加关注独居老人,该群体存在的困境包括两方面,一方面,其晚年生活无人照料,子女由于外出务工等原因处于离家状态,很少能关注到老年人的生活状态,尤其是高龄的独居老人更加需要定期看护与照顾;另一方面,独居老人的精神得不到安慰,独居的状态使得老年人的精神更加空虚,需要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缓解孤独感。第二,从服务内容上来看,互助养老的服务内容更加完善和具体,根据老年人的需求状况,服务内容从单一的健康照料、卫生服务拓展到更有意义的陪伴、精神抚慰等,从更广阔的角度照顾到独居老人的需求。第三,从服务方式上来看,互助养老越来越注重大数据等信息平台的使用,主要用于老年人的信息录入、信息维护、需求采集、服务评估等工作,为工作人员开展助老服务工作提供了更大的便利性。
优势分析
第一,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党和国家一直都十分重视老龄事业的发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发展老年服务产业。”国务院也先后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民政部等十部委也发布了《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养老服务领域的实施意见》,对老年服务产业的发展作出部署。由此可见,政府对老龄事业投入了较多的资源与力量,在此条件下,互助养老也能够顺势发展。
第二,丰富的老年人力资源。我国已于1999年进入老龄化社会,此后,随着社会发展,我国的老龄化问题不断加剧,老年人比重越来越大,老年人口的数量越来越多。而互助养老就是提倡老年人之间的互帮互助,丰富的老年人力资源为不同于传统养老的互助养老提供了人力基础,在老年人自愿服务的基础上,会有源源不断的低龄且身体康健的老年人投入到这一互助服务中,同时,老年人自身的资源和价值也会被充分利用起来,实现人力和物力资源的再利用。
第三,科技水平的迅速發展。从全球视角来看,21世纪是科技的时代,是创新的时代,中国在国际化的影响下,其高科技实力、信息化水平也在迅速突破,将科技运用于养老或互助养老,都将再助力中国的养老事业,以科技水平、互联网水平为支持的养老服务,将会更便捷、更高效。
劣势分析
虽然积极老龄化的理念与互助养老存在一致性,但在中国要想大力发展互助养老,还存在以下的顾虑因素:
第一,老年志愿服务意识的培育。从动力角度,互助养老旨在让老年人尤其是低龄老人能够自愿加入互助服务,因此,如何激发老年人的互助意识,使其积极投身到互助服务中来是一大问题;从参与的持续性角度,互助养老希望在老年人健康的前提下,能够可持续性地从事互助事业,并可以对其他初次进入互助养老体系的老年人进行引导和培育,因此,对于激发老年人持续性投入也需要寻找相应的激励办法。
第二,新养老模式的认可和接纳度。虽然互助养老是对传统三大养老模式的辅助和创新,但其发展也接近十余年的时间,该模式并没有得到大面积推广与实践,所以,在老年人心中对互助养老的认可和接纳程度距离理想水平还存在差距,如何宣传互助养老模式,如何引导更多老年人加入其中,如何吸引更多的资源投入到互助养老中也是一大难题。
虽然老龄化需要被解决,但不应该视其为一项严重的社会问题,其更多传递的是一种机遇和挑战,在积极老龄化的指引下如何有效链接老年人的资源,实现最大化利用将预示着互助养老时代的到来,在这一过程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得到了进一步提高,社会也将继续向前迈进。当然,互助养老的推进不是一蹴而就的,还受到老年人参与意愿、整个社会资源链接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但其确实为养老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方向和动力,成为当下银发浪潮的新选择,除了老年人,社会各界也应该积极加入这一事业当中,共同为老年人打造有意义、有价值的晚年生活。
(黑龙江大学研究生院)
参考文献:
[1]董若瑛.“互助养老”模式探析[J].法制与社会,2020(20):118-119.
[2]张岭泉,郝雅奇.城市社区互助养老模式及社会工作介入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7(13):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