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除围墙不是开放街区

2021-11-24 11:30王振海孙丽娟
中国房地产业·中旬 2021年9期

王振海 孙丽娟

【摘要】近年来,一场席卷全球的疫情席卷全球,为控制疫情“封村”、封小区、甚至封城是必备的控制手段之一,那么在这种情形下,我们是否还需要“开放街区”?如果做开放街区,又如何能保证居住者的人身安全呢?这种担忧大多是基于对开放街区的误读,拆除围墙不是开放街区。本文笔者就自身的工作经验和研究成果对此问题进行探讨和论述。

【关键词】开放街区;共享空间;边界打造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1. 26.047

“开放街区”自从上世纪70年代斯蒂安·德·鲍赞巴克(Christian De Portzamparc)提出并实践后,经历近50年的发展和完善,对解决城市交通拥堵、提高街区活力等方面表现出了不可替代的作用。2016年起我国规划设计的引领者为彻底解决大量城市的交通拥堵等问题,引入并推广“开放街区”理念,提倡居住区资源与城市共享,倡导步行生活,并使居住区从割裂的“铁笼大院”逐渐融入到开放的城市中,其推广和建设的趋势已经成为了不可逆转的大势所趋。然而2019年底至今席卷全球的新冠病毒疫情让人们对“开放街区”不得不重新思考,“开放街区”如何能保证疫情防控?。这成为了广大市民十分关注的问题,但其实这是对“开放街区”的误读,开放街区不等于拆除围墙,其也有自己的边界,而且其“安防监控”措施将远胜于冷冰冰的围墙。

1、从“砌围墙”到“筑边界”。

1.1 开放街区不是粗暴的拆掉围墻

“开放街区就是没有围墙的街区,”这是对“开放街区”最常见的误读之一,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厘清“开放街区”的概念,“开放街区的本意是通过空间形态上的开放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倡导开放便捷的居住生活,而非空间感受的开放”[1]。所以首先要理解开放街区的旨在将居住区内的资源更有效的与城市共享,开放街区依然有自己边界,只是这个边界不再仅仅是冷冰冰的围墙完全割裂开居住区与城市,而是具有城市共享功能的空间。

1.2 开放街区如何打造自己的“边界”

开放街区如何打造自己的边界,这其实是开放与共享的诠释。将居住区内的配建公服、商业以及可与城市共享的资源,布置为沿街建筑,即以建筑打造居住区的边界。这个建筑边界,既是对居住区的保护围合,又将公服设施与城市共享,还能提高公服、商业的利用效率,大大提高城市生命活力,可谓一举多得。这种边界可以直接布置在城市道路两侧,如西长安壹号社区开放性街道,也可以在居住区内的开放性街坊路两侧设置,如通州台湖公租房社区的步行街坊路。如图1。

其次通过景观方式布置景墙、植被等方式也是较为友好的城市边界,如门头沟诺德彩园项目,就是以行道树、大叶黄杨、金叶女贞、榆叶李、以及油松、侧柏等多层次植物为街区围墙,这些植物高低错落、冬夏皆具有一定的观赏性和防护性,与重点区域的景观性围墙(高度不大于 2m)、休憩空间等结合,形成了一个移步换景、三时有花、四季变化的城市边界。同时结合口袋公园、微地形变化以及台阶等设置部分高差变化,也是对城市较为友好的开放性边界。

1.3开放街区的安防系统

既然开放街区既然拥有自己的边界,那么传统的安防措施也是可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所以依然可有专职保安人员进行巡视、检查。但由于其边界不再仅仅是一道分隔墙,而是拥有更多的城市功能,所以其可有效激发业主的共同监督,将大大提高社区的整体安全氛围。因为“围墙并不是牢笼,既不能完全防止偷盗的现象,且再多的安保措施,也比不过业主共同监督,即自然监视”[2]的作用。

此外开放街区需增加组团门禁措施,将居住区化整为零,对疫情防控分区防控有更好的帮助。因此一个有着共享功能的开放街区,其无论对防控疫情还是对防火防盗都有着令人可喜的功能意义。

2、从“居住区”到“街坊区”

2.1功能的变化

开放街区有其自身的特点和需求,其边界的形成需要在传统的居住小区基础上,向着以居住为主、服务为辅的功能形式转变,即以简单居住和公服配置方式转变为以居住、公服(便民、娱乐、零售、轻餐、水吧、早教、托幼、会所、婚庆等)服务内外的复合型社区规划建设。此规划方式已经在雄安新区的建设中得以体现,雄安新区以居住为主体的社区规定公建面积不得低于地上总建筑面积的9%,建设大量“十全十美”(公服设施)和商业公寓等,该面积远大于北京市公服配建的标准,涉及公服内容与面积也更为合理化细致化,这无疑是规划设计的长足进步。如表1。

但配建公服量的增加,仅能在一定程度上丰富街区功能,如要创造更为丰富的开放街区,则需要在法规层面进行改变,“强调功能混合,商业、服务,强调不同阶层、不同背景的人在多元的场景中相遇、相识并交往的情形”[3]。例如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二期工程C03C05地块项目是北京市首例行政办公用地兼容配套商业的项目,位于通州六合村0701街区,总建筑面积达到14.7万平米,首二层为周边住房项目的配套商业用房,三层及以上为行政办公用房。此规划方式大大增强了该街区的丰富程度,内部及周边街道的活力,同时由于大量商业人流的存在,对行政办公的安全防护作用也大大提高。

2.2尺度的变化

居住或办公街区“随着居住形态特征高度、密度、建设标准的日益多元化,相同服务半径内的居住人口规模和服务需求结构与过去相比已经大相径庭”[4]。因此街区的尺度也要相应变化,这个尺度应以居住者5min步行的尺度作为街区划分尺度,约400-800米。如图2。

此规划方式在雄安新区的规划设计中也得到了较好的体现,规划中以约3000户为一个居住单元,通过慢行交通体系、街坊路为联系,设置为多个街坊单元,每个街坊设置一套“十全十美”公服设施,在街坊间设置城市级公服设施(如完全中学、社区服务中心等),多层次交织成为一个便捷的居住环境。

3、从“车本位”到“人本位”

3.1 车应到快速通行的通道

开放街区的“小街区、密路网”并不意味着每条路均为快速车行道,巴塞罗那自百年前就开始致力于建设密路网模式,路网密度高达11.2km/m2,但在2016年也由于空气污染严重、交通噪音超标等问题不得不提出Superilles计划,以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即以9个单元为一个“大街区”(约400mX400m),大街区内部道路不对外开放,仅允许街区内居住者使用,而大街区间的道路才是主要的快速同行道路。由此可见,密路网并非简提高路网密度,而是要根据街区关系分级建设道路为城市快速路(车速80km/h)、城市道路(车速40km/h)、街区道路(车速10km/h)、街坊路(步行街)等级别,以提高城市道路效率。

3.2 街道赋予新功能,成为人们休闲的城市客厅

通过道路分级街区道路和街坊路均为对行人较为安全的开放性城市道路,此道路在限速的保护下,可以成为居民休闲的城市客厅,这个城市客厅如要保证其活力,需为居民提供足够的安全感、趣味感和归属感。

1.安全感:“街区制理念下的城市街道不仅是城市交通的承载空间,更应是城市的公共空间,街道应具有足够的安全感。”[5]街道的功能更复核,利用率高,其安全性也就越高,也才会更安全有效,而消极的、封闭的、废弃的街道则是充满危险的,这与道路宽度并非有必然联系。如道路宽度极小,两侧均为高墙,即使在艳阳高照的时候依然无法给人以足够的安全感。而热闹有趣味的街道,即使道路宽度较大,如王府井步行街,也能让人感受到更多的安全性。同时由于更多的常住人能够自发得到街道上活动,将进一步加强对整个街区的自然监视作用。

2.趣味感:安全感只是保证人们可以到城市道路中活动的必要前提,趣味性才是吸引人们在此留得住,玩的好的必要因素。因此设计师需要将更多的建设用地腾退出来,建立合理数量的口袋公园和城市广场,提供街头表演空间,激发人们自主的活动热情,让人能够根据自己的喜好主动驻足。

此外安全、安心、安静的儿童活动空间也是增加趣味感重要形式。无论是工作日还是周末,儿童的活动空间都是最需要且最有吸引力的地方,因此建设共享空间也需要着重考虑此类功能空间的建设。

3.归属感:不同的街区,有不同的历史文脉传承,在街区活动区域可以建设具有特殊文脉含义的雕塑、景观,使得街区具有标示性,从而使居住者增强归属感。以主体雕塑为核心可以建设本街区内的复核功能广场,在疫情防控时代,这也是便于隔离、筛查、疫苗注射等工作开展的有效空间。如图3。

结论:

由此可见开放街区与疫情防控并不冲突,因为开放街区有其专属边界,同时这些共享的、安全的、有趣的边界将成为城市活力绽放的动脉血管。居住区的规划设计为使用者提供更宜居的生活环境,无论是封闭小区还是开放街区都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化而产生的必然规划方式,因此需要每一位设计师和每一位居住者一同努力,将更开放、更共享、更宜居的城市展现到未来之中。

参考文献:

[1]陈晶莹.开放街区理念下居住区多元化公共空间网络布局初探[J].住宅科技.2020.05:07-10.

[2]Oscar Newman. Defensible Space: Crime Prevention Through Urban Design[M]. New York: MacmillanPublishing,1972.

[3]張旭州,满兵兵,基于开放街区理论对中国居住小区模式探讨[J].技术探讨,2019(2): 59-60.

[4]柴彦威,于一凡,王慧芳,等.学术对话:从居住区规划到社区生活圈规划[J].城市规划, 2019,43(5):23-32.

[5]肖鸿飞,季翔,洪小春.街区制理念下的城市慢行系统设计探索[J].城市营造,2019(4): 15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