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细胞学检查在全血细胞减少症诊断中的应用

2021-11-24 13:38林梅珊
医疗装备 2021年20期
关键词:骨髓细胞性疾病血细胞

林梅珊

莆田学院附属医院 (福建莆田 351100)

全血细胞减少症指外周血象中三种有形成分同时低于正常水平,是临床常见血液学异常。导致全血细胞减少的病因包括造血性疾病与非造血性疾病两种,不同病因所致全血细胞减少症的临床治疗及预后存在差异,因此,明确导致该病的原因十分必要[1]。骨髓细胞学检查是抽取少量骨髓制成薄片,染色后镜下观察骨髓细胞质和量的变化,以进行疾病诊断和鉴别的细胞学检查技术[2]。研究发现,不同病因所致全血细胞减少症患者的骨髓细胞学改变存在差异,贫血前后及不同类型贫血患者的骨髓细胞会出现不同改变[3],因此,检测患者的骨髓细胞形态能够为全血细胞减少症的诊断及发病原因的初步鉴别提供细胞学依据。本研究以我院近年收治的全血细胞减少症患者为例,探讨骨髓细胞学检查在全血细胞减少症诊断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120例全血细胞减少症患者,依据病因不同分为造血性疾病组(103例)和非造血性疾病组(17例)。造血性疾病组,男53例,女50例;年龄13~86岁,平均(47.62±9.53)岁;再生障碍性贫血47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23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18例,巨幼细胞贫血5例,多发性骨髓瘤3例,混合性贫血2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2例,其他3例。非造血性疾病组,男9例,女8例;年龄12~88岁,平均(48.15±9.21)岁;病毒性肝炎6例,脾亢 4例,免疫性全身细胞减少症3例,上消化道出血2例,肾功能不全2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其家属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至少1次血常规检查提示三系细胞水平低于正常值下限,血红蛋白<110 g/L,白细胞<4×109/L,血小板<100×109/L,临床确诊全血细胞减少症[4];经骨髓活体组织检查、染色体检查、血清学检查、溶血相关检查等明确导致全血细胞减少症的原因;接受骨髓细胞学检查,明确病理学诊断。排除标准:诊断不符合全血细胞减少症标准;病因不明的全血细胞减少症;骨髓穿刺禁忌证;临床资料不全。

1.2 方法

两组均行外周血常规检查,依照标准采血流程采集外周静脉血样3 ml,常规送检实验室,以迈瑞医疗生产的BC-5300五分类血液细胞分析仪测定血红蛋白、白细胞与血小板水平。

另采集造血性疾病组患者的骨髓样本进行骨髓细胞学检查:骨髓穿刺前,完善必要检查,行普鲁卡因皮试,以排除禁忌证,予以患者心理指导,告知配合方法,提高其依从性;采样时,患者取仰卧位,背后垫高,使胸略上挺,选择髂前上棘后上方1~2 cm处为穿刺点,常规消毒、铺巾后,采用2%利多卡因(山西晋新双鹤药业生产,国药准字H11022295,规格5 ml︰0.1 g)50 mg局部浸润麻醉至骨膜;取骨髓穿刺针固定器,调节合适长度,固定于穿刺部位皮肤,持针垂直刺入,缓慢钻刺骨质至进入髓腔;连接无菌注射器,缓慢抽吸红色骨髓液0.1~0.2 ml;取下注射器,将骨髓液推于玻片上,快速制作涂片若干张,常规送检检验科;骨髓涂片以瑞氏姬姆萨染色,请我院检验科2名资深医师共同进行骨髓细胞学检查,检查从低倍镜开始,再依次使用高倍镜和油镜,观察骨髓细胞增生程度与核细胞增生程度,记录红细胞、粒细胞、浆细胞、巨核细胞、淋巴细胞、网织红细胞水平,观察有无特殊细胞,以2人共同结论为诊断结果。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血红蛋白、白细胞与血小板水平,观察造血性疾病组主要疾病类型患者的网织红细胞水平与骨髓增生状态分级。骨髓增生评价标准参照文献拟定[3,5]:骨髓增生极度活跃,有核细胞/成熟红细胞比为1~2/1,为I级;骨髓增生明显活跃,有核细胞/成熟红细胞比为1/10,或高倍镜视野内有核细胞数>100个但未至I级标准,为II级;骨髓增生活跃,有核细胞/成熟红细胞比为1/20~30,或高倍镜视野内有核细胞数量21~50个,为III级;骨髓增生减低,有核细胞/成熟红细胞比为1/50~100,或高倍镜视野内有核细胞数量5~20个,为IV级;骨髓增生极度减低,有核细胞/成熟红细胞比为1/200~300,或高倍镜视野内有核细胞数量<5个,为V级。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血常规检查结果比较

造血性疾病组的血红蛋白、白细胞与血小板水平均低于非造血性疾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血常规检查结果比较

2.2 骨髓细胞学检查结果

造血性疾病组中,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网织红细胞水平高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与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且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高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增生均为IV~V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以III级占比最高,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则以I级占比最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3。

表2 骨髓细胞学检查结果

表3 造血性疾病组主要疾病类型患者的骨髓增生分级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全血细胞减少症是一种常见的血液学异常,为一组高度异质性疾病的共同表现[6]。根据文献报道,目前有超过30种疾病可以引起全血细胞不同程度的减低,主要分为可以引起骨髓生成障碍的疾病和引起外周血过度消耗的疾病两大类[7],病因十分复杂,临床诊断难度也较大。

外周血常规可以为全血细胞减少症的病因诊断提供一定参考。一般造血性疾病所致骨髓生成障碍引起的全血细胞减少症患者的三系细胞水平降低程度要低于非血液性疾病所致外周血过度消耗引起的全血细胞减少症患者[8-9],这一点在本研究中也得到证实。不过在鉴别造血性与非造血性疾病具体病因方面,外周血常规的应用价值不大。骨髓细胞学检查可以明确有无骨髓增生及骨髓细胞形态,是临床鉴别诊断全血细胞减少症的重要方法[10]。本研究结果显示,血性疾病组中,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网织红细胞水平高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与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且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高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且不同疾病类型的骨髓增生分级也有所不同,与以往文献报道结果相似[11-12],为骨髓细胞学检查鉴别诊断全血细胞减少症的病因提供了重要依据。另外,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细胞学检查可见各系原始及幼稚细胞不足,以成熟淋巴细胞为主,骨髓造血岛增多,可见综合交错的纤维网,组织嗜碱细胞、浆细胞等非造血细胞增多[13];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骨髓细胞学检查可见病态造血征象,红细胞系、中性粒细胞系或巨核细胞系中至少有一系达10%,环状铁幼粒细胞占比增多,原始细胞增加[14];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可见粒系增生为主,原始+早幼粒细胞增多,部分可见棒状小体,幼稚红细胞减少[15]。这些都为骨髓细胞学检查诊断全血细胞减少症的病因提供了重要细胞学依据,能够为临床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不过,受疾病早期细胞学特征不明显、细胞增生程度与浸润部位不同、骨髓标本取材欠佳、阅片经验不足等因素影响,骨髓细胞学检查诊断全血细胞减少症病因也存在一定的漏诊率[16],建议必要者视情况可复行骨髓细胞学穿刺检查或结合其他实验方法,采用综合手段做进一步诊断,以降低漏、误诊率,为患者得到早期及时有效治疗提供有力指导[17]。

综上所述,骨髓细胞学检查可以为全血细胞减少症的临床诊断与病因鉴别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部分造血性疾病所致全血细胞减少症的病例数较少,未进行骨髓细胞学检查分析,有待扩展病例,深入探讨。

猜你喜欢
骨髓细胞性疾病血细胞
防跌倒,警惕认知障碍性疾病
对虾常见环境性疾病的防治
猪常见呕吐性疾病的临床表现、药物治疗和预防措施
案例微课-翻转课堂教学法在骨髓细胞形态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施氏魮(Barbonymus schwanenfeldii)外周血液及造血器官血细胞发生的观察
血细胞分析中危急值的应用评价
沙塘鳢的血细胞分析
安胎丸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
全血细胞分析仪配套操作台使用体会
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LIMD1,VEGF-C,CTGF和Survivin的mRNA异常表达及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