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若彤 郭 旗 谷 梦 李 昊 ZHANG Ruotong, GUO Qi, GU Meng, LI Hao
“城市更新”首次出现在五年规划大背景下,标志我国已进入重点关注城市品质提升、城乡空间发展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等的国土空间规划新时期[1]。聚焦存量公共空间,通过开发、保护、置换与更新等优化策略,塑造丰富城市生活的公共空间,已逐渐成为城市建设与发展的重要理念[2]。因政治隔绝与全球化资本侵蚀,城市正规性公共空间正不断衰落甚至终结[3]。而日常生活中展开的公共空间已成为城市空间的重要补充[4],在为社会各阶层人群的公共生活提供载体的同时也激发了城市的活力。传统菜市场作为一种日常属性较强的特殊城市公共空间,常出现于旧城中,发展速度相对缓慢,在迅速崛起的电商的冲击下,呈现出复杂的社会网络与棘手的建设缺陷。近年来,国内兴起了对传统菜市场的搬迁、改造与升级,菜市场空间优化后机遇与挑战并存。本文基于理论研究的热点趋势与更新实践的时效评估,分析菜场空间1.0优化转型的互联网传播共性与日常缺失问题,思考其2.0优化再提升。
菜市场是一种典型的居民日常消费空间[5],经历了长期的时代变迁与空间演进,从《周礼考工记》的“前朝后市”、里坊制废除后的“街市”,到解放后国有化政策下用于存放和分发农副产品的“菜场”、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推动下快速发展的“菜市场”,再到“农改超”等标准化模式。
基于CNKI数据库,结合CiteSpace5.6.R3软件,可视化分析国内城市菜场空间的相关研究。以“菜市场”“农贸市场”为关键词①,获得有效文献216篇。由其共现与类图谱可得历史街区、优化设计等具有较高中心性(centrality)的关键词(图1)以及改造升级、日常生活等五类研究热点(图2)。
图1 关键词共现图谱Fig.1 keyword co-production patterns
图2 关键词聚类图谱Fig.2 keyword duster patterns
研究趋势经历了从对结构加固、空间治理、历史街区的关注到对市井感、原真性等理念的关注(图3)。2016年起该领域关键词密度较高,如利用空间句法的菜市场空间布局分析,以及微更新下的菜市场环境优化策略等(图4)。
图3 关键词时间线Fig.3 keyword timeline
图4 关键词突现Fig.4 keyword burstness
此外,可视化分析中文献样本量的不足及2015年前研究数量的缓慢增长反映出城市菜市场空间这一研究领域所受到的关注虽整体呈上升趋势,但总体关注度不高。
近年来,一些城市规划学者希望利用旧菜市场更新作为“催化剂”,引导和推动城市复兴[6]。2017年起,近五年国内涌现出众多传统菜市场的保护更新实践,上述依托互联网传播,以保护市井传统、重塑公共活力为导向的城市公共空间优化尝试,本文统称为国内传统菜市场1.0优化转型。
台北士东市场自1992年起已运营近30年,2017年5月,士东市场与美好关系团队等合作,协助19家摊贩免费改造店铺空间,意在通过招牌、陈列与工作服等创意设计,把“美”注入日常生活中,开创了台湾市场新美学。
为振兴零售市场,台湾地区还积极举办文化活动,如“台北传统市场节”,以“既有大型超市的优良购物环境,又保有传统市场的热忱”为目标[7],以改变菜市场脏乱差的固有印象,吸引更多年轻人[8]。受其影响,大陆地区也掀起传统菜场1.0优化转型的浪潮。
整理相关网页新闻与公号文章发现,我国传统菜市场的转型模式主要有视觉传达与业态引入两类(表1)。前者以招牌构建设计为主,如北京三元里市场,改造中引入荧光绿元素以吸引客流,但顾客大多走马观花,菜场最本质的零售功能被削弱。
表1 2017—2021国内菜市场1.0优化转型概况Tab.1 overview of domestic vegetable market 1.0 transformation from 2017 to 2021
后者以业态空间复合为主,如广州农林市场2017年“无界的墙”旧墙体改造与2018年“菜市场就是美术馆”改造课程等多次尝试,意在拉近仅一墙之隔的菜市场与美术馆的关系。
上述1.0优化转型的菜市场具备一定的“网红化”共性,即在传统空间中注入新创意、新业态、新活动等,借助微博、微信等众媒的传播,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曝光与流量。1.0优化转型在菜市场置入了以活化为导向的传播性标识、营利性产业以及公共服务设施等,即新置非日常公共空间与既有日常公共空间共存的尝试。
虽共同参与下的功能嫁接是保持日常性的前提下提高公共空间活力的有效手段[9],但如今众多网红菜市场存在打卡人数短时内增多,生意却愈发惨淡的处境。
“网红化”转型后,菜市场的影响力不仅局限于线下实体空间,它拓展至线上社交空间,互联传播与建筑的长期关系是建筑出现在实体空间,而传播在虚拟空间中再现建筑,并以媒体的形式模仿和传播。“网红元素”依托于互联网的快速传播与广泛影响,空间的公共性得以放大。
然而,平衡各方利益的难度较大,商贩与顾客以个人利益最大化为前提,而投资商常以“见效快,低成本”的招商目的为导向,以商业利益最大化为前提。资本力量、政府、媒体和消费者品位所形成的文化力量共同推动了一种普遍性的、粉饰过的更新。具体表现为,对转型后承载消费体验的非日常空间更新的关注度远高于对承载传统功能的日常空间的关注度。
投入度的差异,加剧了顾客与游客间人群活动的“割裂”。公共空间的设计应强调空间的联系性而非空间隔离,同时还应提倡紧凑宜人的空间尺度和开放联通的空间关系[10]。
针对上述1.0优化后产生的“割裂”新问题,以西安建国门综合市场更新为例,基于对居民、摊贩与管理者三类人群的日常访谈,从空间、文化与社会角度具体分析其成因。
建国门综合市场位于西安东南城角内,紧邻城墙与信义巷北部的单位型社区,其前身是西安市平绒厂,老城墙、老社区、老厂房形成了特有的“三老”现状。作为2019年碑林区特色街区样板项目,此次空间优化意在保留原居民的生活状态与市井风貌,依托老菜场独特的日常生活气息,为菜市场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问卷调查人群的日常活动诉求发现,该市场主要承载交易类的必要性活动,同时整体惨淡的经营状况也会触发摊主消遣类的自发性活动,但由于不适宜的空间尺度,较难触发摊主与居民间的闲聊等社会性活动。
基于旧建改造或设施新置,该更新项目沿信义巷两侧共置入了十处创意点(图5),创意点分布特征可概括为沿主巷线性分散、靠入口点状聚集,如信义巷两侧置入的长廊入口与市民亭等,以及信义巷与市场入口所延伸出的城市客厅、市井天台等,十处创意点的空间活力与人群构成均有较大差异。
借助空间句法软件(Depthmap),从空间可识别性与可达性角度定量分析上述十处创意点的布局合理性[11]。首先绘采取Axial Gen算法,确定轴线图的唯一性,再根据拓扑关系进一步计算相关指标[12]。空间连通性(connectivity)越高,其渗透性越好。由图6可知8号与10号市民亭的连接值较高,它们紧靠信义巷街道,南北向路径连贯,东西向无视线遮挡。连接值越大,所能看到的其他点位就越多,反映出该两处点位的空间可识别性较强,也更容易被发现。
图6 连通性vag图Fig.6 connectivity vag
一个点的集成度(integration)越高,分析范围内的其他点就越容易到达该点。3号与4号的二层长廊入口靠近信义巷与顺城南巷交汇处,该交汇口也是建国市场创意街区的主要入口。由图7可知3号与4号置入点的集成度较大,即软件模拟从该两点出发到达划定街区范围内其他各点位所需的总步数较高,空间可达性较高。
图7 整合度vag图Fig.7 integration vag
空间连接值(X轴)与视觉集成值(Y轴)以Y=0.100895X+0.100895呈正相关,即创意点的可识别性较高时,其可达性也较好。上述十处创意点布局合理度的加权值排序如表2所示。
表2 合理度统计Tab.2 rationality statistics
6号天台市井入口处与5号彩色屋顶等创意点得分较低,由于其位于主巷拐角处,且与市场主入口重叠,该处有部分流动摊贩与大量电瓶车,环境杂乱,造成一定的视线遮挡。尤其是离主巷更远的5号创意点,除买菜的顾客外,打卡游客进入较少。
其中顺城巷与信义巷交口以南A点与建南社区入口处B点未设置创意点,由于靠近主街信义巷、建国五巷以及社区入口的交汇处,这两点布局合理度较高、空间潜力较大,后期可考虑在周边置入创意点。
值的注意的是布局合理度得分与创意点活力度并非完全相关。1号的城市展厅与2号小书屋布局合理度适宜,附近常有拍照打卡的摄影师和晒太阳的居民与买菜者闲聊。但3号与4号二层长廊入口以及8号市民阶梯的合理度较高,却鲜有人气。一是由于附近居民及顾客老龄化②明显[13],多级台阶致其行动不便,二是二层长廊的业态目前以咖啡手作为主,与菜场关联度不高,市民台阶平台缺少座椅等交流休憩空间,人群停留感不足。
空间句法是基于二维平面的算法,难以兼顾三维空间。此外,对社会活动、文化业态等方面的忽视也是“割裂”问题的间接成因。
市场空间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开放活动大多是由政府举办、设计师协办、学生与当地市民参与,无论是策划还是海报制作都十分新颖有趣,但缺乏在地考察, 对成熟案例的“拿来主义”使活动内容与场所的契合度不高。这类活动多为单纯聘请第三方进行模式化操作,对在地组织的孵化与创新缺乏关注。
作为传统市场更新过程中的利益相关群体,政府、投资者及居民等群体对该片区的空间认知差异较大,政府角度倾向于便于管理的统一招牌,投资者角度倾向于高回报率的民宿商业,居民角度倾向于便捷便宜的流动摊贩。
掌握更新话语权的投资者因缺乏与市场商贩以及社区居民等在地者的沟通合作,易导致1.0优化转型过度重视空间美学,对在地者的日常生活缺乏关注。传统菜场原有业态的整合与转移若是处理不当,极易破坏市场原有的空间活力。由个人或团体自发构建的日常公共空间在市场及其周围随处可见,正是日常公共空间与城市居民的互动,城市空间的公共性才得以重生。
基于1.0更新实践,借鉴国内外传统菜市场空间优化的典型案例,展望2.0再提升的可能性。
作为美国最老的农贸市场,派克市场西北侧有一处建筑物被烧毁后的空地,用作地面停车场。2017年此外扩建为市场门户空间(market front),原有停车功能置于地下。空间操作上,为保证派克市场与向南视线的贯通,切割相应体量;通过阶梯与广场的介入连通海滨区域及场地西部。作为西雅图海滨复兴计划的一部分,该升级项目在满足供应商、居民等需求的基础上,后期预计新增功能将连通市场门户与远眺步行街(overlook walk)[14]。
西方经验表明,多元共生与异质互补将成为未来公共空间建设的一种重要发展模式[15]。派克市场以再现和重塑多样性的城市生活为导向,倡导多方参与市场周边剩余公共空间的综合性开发。就国内1.0优化转型而言,转型后的部分市场仍然存在与城市开放空间关系疏离、缺乏良好互动等固有问题,2.0再优化在空间布局方面应充分考虑公共空间的利用。可整合外部占道经营的流动商贩,将其转变成定时的集市模式,利用菜市场内部的二三层剩余空间,将其改造成周边居民的群众食堂或生鲜加工坊等。
作为墨尔本市内唯一现存的19世纪市场,维多利亚女皇市场(Queen Victoria Market)2017年起改造计划启动,其定位是“市场的市场”(market of markets),意在保留传统市场氛围,同时提倡市场区域发展。固定市场与特色零售、游客休憩的组合模式提供了独特的购物体验及一系列新的城市公共空间[16]。
其更新专案包括古棚修复、新增公共开放空间与改善市场设施等。依托连续举办15年的市场夏季夜市,四季豆巷(String Bean Alley)专案在市场巷子中安装了12个新的零售集装箱,营造墨尔本当地的巷道体验。此外,2019年置入了基于行人友好理念的皇后街广场(Queen Street Plaza),一则为顾客提供享受市场氛围的休憩空间,二则连同游客中心和四季豆巷的其他零售地点,引导顾客至市场中心。
皇后市场的多功能组合以一种“触媒”形式,为顾客与商贩创造了特有的体验与交流机会,以激发市场活力。公共空间的活力取决于多样性、人群密度和意外使用的可能性。正如雅各布斯所说:“商业活动的多样性对城市的社会和经济都极为重要[17]。”但对不同地区的市场空间的触媒的选择也应挖掘其不可替代价值,根据地域特质异质化筛选。以建国门综合市场为例,其选择可依托南侧城墙的文化古韵、周边社区的市井氛围或是老旧厂房的空间形态。
日本筑地市场(Tsukiji shijō)中“场内市场”部分于2018年10月6日移至丰洲市场(Toyosu Market),原址先改建东京奥运的临时停车场,奥运后划分土地拟用于新建会议中心与展览馆,并辅以酒店和游客设施。“场外市场”保留,并在原址增加两栋生鲜市场,以解决鲜鱼提供链短缺的难题[18]。游客的场外市场与商贩的场外市场在搬迁过程中彻底分离,原址在设施升级的同时也失去了“场外市场”特有的金枪鱼拍卖、寿司大食堂等传统味道。
建国门综合市场项目的更新量较大,部分街区现状仍为拆迁闲置状态,缺乏对过渡期的提前考虑,拆迁点及其周边区域的社会活动场景与物质空间环境持续剥离,影响街区的整体活力。菜市场更新是一个动态且持续的过程,优化及再优化时间跨度较大,部分片区较长时间处于拆迁闲置的消极状态,除对更新结果的关注,规划对更新过渡期的替代性方案也应有所考量。
梳理近二十年国内菜场空间理论研究发现,优化策略的关注度逐年递增。总结近五年国内传统菜场空间优化实践,在1.0优化后评估中发现对布局合理性、场所地域性及生活日常性的忽视易导致“割裂”问题的出现。
国内传统菜市场空间的转型主要有新建与改建两种模式。前者多借助品牌力量、打造品牌IP的购物中心菜场模式,如MUJI菜场等。后者为就地空间优化的社区菜场模式,该模式有助于保护以人为本的市井感、人文关怀的包容度及人际交往的互动性等传统价值。对于待更新的传统菜市场可从上述空间、文化、社会三方面考量更新计划,推进“融合”;更新后则可借鉴成功案例,从周边剩余场地利用、异质组合触媒依托、拆迁闲置过渡三方面进行2.0再提升。
基于对1.0的优化反思以及2.0的优化展望,国土空间视角下的城市更新与空间优化如菜市场等老旧街区中的公共空间更新不应忽视其原有日常属性,如何在提升环境品质的同时保留传统生活,探寻“规划理性”与“生活感性”的平衡,从“创造形象”转移到“创造场所”[19],仍需进一步探索。
注释:
① 以建筑科学与工程作为检索范围,以1995—2020年为时间范围,检索时间为2020年12月15日。
② 在年龄结构调查中,6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口较多,占36%,46—60岁的人群占比22%,30—46岁的人群占比25%,18—30岁的人群占比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