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场景金融的构建及其发展对策

2021-11-24 12:19杨娟刘涛
经营者 2021年11期
关键词:商业银行金融

杨娟,刘涛

(中国工商银行湖北襄阳襄城支行,湖北 襄阳 441000)

一、场景金融

商业银行的场景金融是指为了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在金融技术、金融产品以及金融方法等方面进行创新创造,进而构建新的组织,开辟新的市场。

场景金融已经成为银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捷径之一。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取优势,就必须在产品开发上抢占先机。当前场景金融的竞争形势非常激烈,稍有松懈就有可能在市场中失去立足之本。从目前我国大型商业银行的经营发展以及历史情况来看,其发展前身基本都是我国计划经济时期的专业性银行,在经营管理、技术设备、人才储备等基础设施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由于历史变迁等原因,我国的商业银行存在资本储备不足、坏账、呆账等一些不良资产,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我国商业银行系统内在的脆弱性,给商业银行的场景金融带来了一定的限制。创新是国家和民族不断进步发展的灵魂。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场景金融对于其寻找生机和出路来说至关重要。因此,面对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商业银行应该对场景金融给予高度重视,着力解决场景金融面临的各方面风险,并且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使商业银行保持竞争优势,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场景金融风险

(一)设计风险

场景金融产品设计的风险是指在场景金融设计的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场景金融措施无法按期出台,甚至存在“流产”的可能性。从主观上来看,产品的设计风险主要源于创新供给主体的专业水平和专业素养有所欠缺,使产品的创新开发能力无法适应市场发展现状,进而使创新计划无法实施。从客观上来看,产品的设计风险主要是源于市场环境或者需求主体偏好在不断地变化,进而造成场景金融供给主体的创新设计无法满足市场对创新的需求,因此原有的创新计划不得不调整。另外,杠杆在大量的场景金融产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既可以放大银行财务的收益,也可以有效放大其相应的财务投资风险。

(二)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指当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工具的合约持有者无法在金融期货市场上准确找到其出货或平仓的机会时,只能以相对低于金融期货市场价的流动性价格将其买入或卖出所能带来的经济损失的可能性。一般情况下,合约交易标准化的程度、市场交易的规模以及金融期货市场的环境等因素都会直接影响流动性风险的大小。其中,场内交易基本上是标准化合约,而且市场规模比较大,交易者可以根据实际的市场环境变化情况采取不同的市场运作方式,因此流动性风险相对比较小。而场外交易的衍生工具不具备广泛的需求适应性,没有一个可流通转让的市场,因此流通性比较差,流动风险也有所增加。但场景金融产品尤其是金融衍生品市场基本上都进行场外交易,而且金融杠杆系数比较大,流动性风险比较高。

(三)投机性风险

对于当前的商业银行场景金融投资市场而言,投机方面的风险是维持其创新投资市场稳定流动性的重要因素和组成部分,同时也应该是其转嫁投机风险赖以持续存在的承接主体。另外,当前的商业银行场景金融投资过程中出现很多高投资收益与高风险并存的新型衍生金融工具和虚拟金融交易,而这些新型衍生金融工具的独特性和虚拟金融交易特性也使得商业银行金融市场面临着更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从理论上来讲,金融市场价格的高低往往与投资者对未来价格的预期有直接关系,当一种金融产品的价格越是上涨,人们会对其有一种价格上涨的预期,也会选择尽快入市,以便抓住机遇,从而使虚拟资本市场价格迅速膨胀,进一步助长金融市场投机,从而使金融资产价格与实际价值之间产生更大的差距,形成泡沫资产。这种泡沫膨胀和过度投机的潜在风险非常大,当其到一定程度之后,一旦泡沫破灭,势必会使价格骤降,引起金融动荡,进而使整个金融体系的风险增大。

(四)场景金融经济虚拟化风险

场景金融经济虚拟化是指一种独立于现实资本运动之外的金融工具,却可以给金融工具的持有者带来一定收入的现象。金融工具本身不具备任何价值,而是一种按照利息资本化原则设计的、代表收入获得的权利。当前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虚拟资本的急剧增长以及经济虚拟化程度不断加深已经成为金融发展的大趋势。除了发达经济的居民将其部分收入用于投资活动外,还有一些民间组织协会、基金会机构等会将其累积的资产投入市场用以保值增值,进一步刺激虚拟经济的发展。但与此同时,虚拟经济的发展逐渐使虚拟资本与真实资本之间的联系被割断,金融资产脱离于实际经济的基础之上而出现自我膨胀。不可否认的是,在自我膨胀以及消肿的过程中为金融市场带来巨大冲击仍然会影响整体的金融运作,不断地加大经济波动,进而会引发更严重的经济危机。

三、场景金融发展对策

(一)转化风险

风险转化是将一种风险转化为另外一种风险,使风险的形态发生变化。一般来讲,风险主体、风险来源、发生的概率、时间的长短、损失的大小等都会对风险的形态造成影响,但商业银行在进行场景金融创造的过程中,可以对这些构成要素作出相应的改变,利用重新组合的方式将一种风险转化为另外一种风险,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商业银行在预防风险提供更大的预防空间,提高银行收益。一般来讲,转化风险也属于一种风险转移,但两者仍然有一定的区别,比如风险转移是将风险从一个承担者身上转移到另外一个承担者身上,其本质并没有发生变化,而转化风险是要让风险本身的一些形态发生质变,而风险的承担主体仍然是原风险的承担主体。

(二)建立健全风险防控体系

商业银行在进行场景金融创造的过程中无疑会面临各方面的风险,这是无法改变的,但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建立健全风险防控体系,做好风险预警相关方面的工作,进而使风险得到有效的分散、转移或者转化。首先,商业银行有必要成立专门的场景金融产品监测部门,主要负责对创新产品从研发到设计到营销的整个过程进行风险评估,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相关人员对市场以及客户需求等方面的情况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析,同时还要对创新产品的风险特性进行专业化的模拟测试,进而提出相应的预防风险的措施。在此基础之上还要构建科学合理的场景金融产品的交易限额,以便更有效地进行市场管理,降低操作风险和市场风险,并且能够在此基础上增强其抵御风险能力。其次,要详细解读创新产品的风险战略、政策制度以及开发程序等各个方面,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优化和调整,为商业银行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基本的制度支持。

(三)基于大数据技术实现风险管控创新

在互联网、物联网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的今天,信息技术革命的影响已由纯科技领域向市场竞争和企业管理各领域全面转变。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社会化、产业化,不仅迅速改变着人类社会的各种活动和社会运行机制,而且还直接对企业风险管控中的传统观念和行为产生巨大的冲击。互联网、物联网每天都在生产大量数据,人们对于这些庞大数据资源的价值渴求,使得“大数据”这个概念真正得以诞生。如果说数据已经是支撑未来企业核心技术的重要基础“原材料”,那么大数据正逐渐演变成一种企业战略数据资源,当“用户需求导向”已经成为企业的共识,大数据的收集、挖掘和分析已经开始成为支撑现代企业的整体业务正常运转、营销策略乃至未来发展战略的方向,数据资源已经成为企业愈加值得珍视的宝贵战略资产。对于商业银行风险管控而言,首先可以利用大数据构建大数据基础平台,将商业银行创新产品的各种测试数据放在平台上,并且可以结合其他银行的信息,充分利用共享信息实现规律探索;其次,大量接入外部风险分析数据,与现有的交易型结构化数据一起,整合上层设计开发各种风险管控模型和风险管控应用,促进风险管控创新。

四、结语

互联网时代,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对银行金融服务管理工作产生了重要影响。在金融服务管理工作中,需要对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进行培养管理。在金融服务管理中要转变传统思维,积极创新,不断加强对银行内部的管理,降低银行的经营风险。

猜你喜欢
商业银行金融
现代金融征稿启事
商业银行预算管理优化对策研究
2020中国商业银行竞争里评价获奖名单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央企金融权力榜
民营金融权力榜
发达国家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经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