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民融合背景下军工固定资产投资的思考

2021-11-24 14:04李勇
经营者 2021年3期
关键词:国防科技军民军工

李勇

(中国电子科技南湖研究院,浙江 嘉兴 314000)

一、引言

在军民深度融合战略的引领下,国防科技的创新发展对军工能力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军工能力建设基本上依靠政府财政预算资金的投入,也有军工单位自有资金的少量投入。随着军民融合的不断深入,投资多元化、市场化成为国防科技工业能力建设的发展趋势,仅仅依靠政府财政预算资金已经满足不了技术发展需求;同时,核心效能的充分发挥,也不仅仅局限于军工科研和生产;市场化运作不仅可以解决能力建设投资的问题,而且可以有效解决保障效能的问题。

二、军民融合概述

在新形势下,要做好军工能力建设,适应和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应在充分认识、理解军民融合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和思考。军民融合就是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深深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全面推进经济、科技、教育、人才等各个领域的军民融合,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为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提供丰富的资源和可持续发展的后劲。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进行总体设计,组织管理体系基本形成。战略规划引领不断强化,重点改革扎实推进,法治建设步伐加快,军民融合发展呈现出整体推进、加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军工能力体系建设领域,应通过军民深度融合,盘活存量资产,吸引各种渠道的资源进入安全领域,促进科技创新;解决原有军工能力建设形成的资产的效率问题,构建以国家为主导、以需求为牵引的市场运作、军民深度融合的运行体系,由原来的“输血”转为“造血”,促进军工保障能力的提升,从而促进整个军工产业体系的升级。

(一)军民融合国际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70多年,各国逐步把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特别是近20年来,科技竞争成为世界各国的主要任务,军事竞赛则是辅助战略。这推动了军民两用技术的规模化发展,军民融合发展已成为21世纪世界各国的科技发展新模式。如美国“以军带民、以民促军”,欧盟的“先民后军、军民共进”以及日本的“寓军于民”等,虽然各国的模式不一而足,但异曲同工,都坚持军民同步发展。20世纪90年代,在《军民一体化的潜力评估》研究报告中,美国首次提出“军民融合”的概念,并将其作为一项国策推行,围绕军民融合作出了一系列的改革,在科技创新方面逐步形成了新的体系,军事融合卓有成效,为美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日本、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在军民融合方面也有有效措施,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科技的进步,为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美、英、法、德、日等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发展信息化武器装备所需的高新技术80%~90%来自民用企业。

(二)我国的军民融合发展

无论是老一辈革命家还是新一代国家领导核心,都非常重视军民融合发展。建国初期,毛泽东提出“军民结合、平战结合”的方针;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军品优先、以民养军”的十六字方针,进一步推动了国防科技工业的改革与创新,真正使国防科技工业融入了国民经济,国防科技工业开始面向工业、科技、经济和国防现代化;进入21世纪后,军民融合的步伐加大、加快,国防科技与民用技术加强互动,基本实现了两步发展,并形成了创新体系化发展。近年来,军民融合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军民融合更加法制化、体系化,有利于进一步推进科技创新。必然有越来越多的民用企业进入军用市场,军民融合企业必将越来越多,协同共享的军民融合产业研发体系架构将逐步形成,研发能力将逐步提升。

目前,每年我国民营高科技企业的专利技术创新成果占比为70%,取得军用市场的入场券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的企业数量占全国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的1%。至于国防军工行业上市公司,截止到2020年10月,A 股、B 股共有71家;另外,国防科研成果的转化率在15%左右。

2035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21世纪中叶,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面对现状,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的形成非常迫切且任重道远。

(三)新时期军民融合

需要转变军民融合思想。首先要从思想认识上提高站位,国家利益高于一切,要把军方市场作为技术创新的源动力。技术创新成功后,在军、民两大市场中充分推广,既为国防科技工业贡献力量,又为民用市场带来经济红利。

需要通过技术创新推动军民融合。人工智能、网络通信、新型器件、新型能源等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军事变革和社会进步,新的颠覆性技术不断在军事领域得到应用,改变着社会生活方式。特别是在人工智能和网络通信等领域,军、民技术难以区分,民用技术创新更加迅速。

需要创新军民融合机制。在政策上,需要面向科技型企业,出台更有利于科技创新的成果转化机制和市场充分竞争机制,激发企业创新,降低创新成本,形成创新生态。在军工能力建设领域,同样需要创新一系列机制,保障和推动军民融合机制的形成。

军民人才的活力将影响军民融合发展。国有军工企业人才更加有活力地加入创新生态,国有企业的专利技术通过人才流动机制实现再创新,有利于形成巨大的创新市场。

军民市场需要高度融合。要实现军民市场的高度融合,必须对企业一视同仁,降低军工市场的门槛,从技术层面进行把关。把技术无界限充分落实到军民市场融合机制的创新上,把国有军工企业的人才、技术优势发挥出来,与民营经济充分融合,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近10年,中国国防费占GDP(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约为1.3%,低于世界军费开支占全球GDP2.4%的平均水平,预计未来几年军工行业将平稳快速增长。因此,军民市场高度融合方面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在技术、机制、人才流动和市场融合等方面,军民融合式发展都得到了积极的创新推进,需要积极探索军工能力建设,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应对军工融合发展新局面,做好军工固定投资管理工作,促进新时期军工能力体系的形成,为构建新时期的国防科技工业体系提供有效支撑。

三、国防科技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概述

国防科技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简称国防科技工业投资,是指为推动国防科学技术进步、增强生产能力以及满足国防科技工业自身发展需要而进行的相关建筑、设备设施和手段建设等投资。国防科技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的目的是增强军工能力,有效保障国防科技工业的发展。

(一)国防科技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现状

长期以来,国防科技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主要依靠政府,因此固定资产投资管理以政府为主导,建立了包括项目规划、计划、组织实施、监督检查、验收和评价等环节在内的项目管理体系,结合国家和地方出台的与建筑相关的法律法规和主管部门(国防科工局、各军工集团等)的规章制度进行项目建设管理。

国防科技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处于不断的探索之中,“十五”以前,国防科技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主要围绕军工科研生产任务开展,可以称之为重点任务保障型固定资产投资模式,对重点型号研制任务的完成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因为“十五”之前,军工科研单位的固定资产投资相对较少,基础薄弱,所以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军工科研单位的基础能力。这一时期,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建设周期较长,项目建设的保障作用相对滞后。“十三五”期间,建设思路逐步开阔,出现了型号研保、批产改造、系统研发平台、关键基础产品、重大试验设施、统筹建设等多渠道、多形式的军工能力建设项目,在提高科研生产水平、完善制造工艺流程和提升制约发展的关键技术的基础上,确保了以重大专项为代表的型号任务顺利完成,大幅提升了军工核心能力水平,国防科技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模式从重点任务保障型变为任务能力结合型,并继续向体系效能型转变。

(二)国防科技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管理

国防科技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的主体是政府,应以五年规划以及武器装备发展计划等由国防科技工业主管部门编制的五年军工固定资产投资相关规划或指南为依据,组织投资项目立项、方案论证、项目建设、验收和监督检查、评价等工作。建设单位基本上是承担军工科研和生产任务的国有企业,也包括少量民营企业,前提是其具备相应资质并承担相应的军工科研、生产任务,相对集中于军工领域。建设资金基本上为中央预算内财政资金,近年来企业自筹资金占比逐步加大,但仍以国有资金为主。

经过多年的军工固定资产投资建设和管理,政府主管部门形成了相对完善的国防科技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管理制度,各建设主管部门和建设单位也基本形成了相对成熟的项目建设管理和实施办法,保障了军工科研和生产任务的完成,确保了国防科技工业体系能力的不断提升。

四、军民融合发展对国防科技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的需求

随着军民市场的高度融合,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已经没有了军、民的界限,随着人才的流动,在体制机制上也趋于推动军民深度融合式发展。军工科研、生产任务逐步向民营企业开放,必须适应军民深度融合发展趋势,这对国防科技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提出了新的需求。所以,应以政府为主导,从政策机制上加以引导,以企业为主体进行多元化投资,充分发挥企业的能动性。

(一)开放式军民融合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需求

开放式军民融合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需求。政府主管部门应从整个科技发展保障的视野出发,建设新型军民融合科技创新平台,推动国家实验室、高等院校、大型科研机构的基础性技术研究成果的转化。通过开放式军民融合科技创新平台,进一步推动对基础技术的应用研究,研究成果通过市场化转化,在军民两大领域逐步产业化。

开放式军民融合科技创新平台是一种新型研发机构,以大企业牵头、政府参与以及社会资金投入的多元化投资模式带动技术应用创新,不局限于军或民用领域。新型研发机构通过市场化,转化技术应用研究成果,可以以股权等多种形式获得回报。在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推进过程中,要通过前期科研成果策划,做到一个重大科研项目形成一批科技成果。这些科技成果边界清晰,可转化程度高,变现能力强,能极大地提高创业的创新积极性和投资力度。

开放式军民融合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可以盘活创新资源,实现创新链条的有机重组,提升国家创新体系的整体效能;投资主体多元化,研发经费既有政府的,也有企业的;政府参与投资,可以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保障国家科学研究和战略性前瞻研究目标的实现;可以协同体制内资源与市场有效结合,并面向军、民两个市场,推出一大批原创技术成果,从知识到论文,到专利,到产品,再到市场,新型研发机构将在这个过程中起到关键的融合和承接作用。企业参与投资与运营,更有利于市场化运作,更加贴近资本市场和应用市场,能够很快地把科技投入变为产出。

(二)开放式军民融合综合测试试验平台建设需求

测试试验能力是一切科技活动的基础条件,应用型研究技术的不断进步,使人们对测试试验的要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应用型科技创新面前,这不再是单一项目测试试验或简单数据的记录,而是跨学科跨领域的多技术融合和异构系统的互联互通。测试试验是多系统、复杂条件下的测控和试验指标要求。测试试验已经朝数字化、智能化和信息化的方向转变,构建开放式综合测试试验平台已成为新时期科技创新应用研究和高端制造体系的重要平台。

统筹建设、资源开放共享一直是军工能力建设的主导思想,科技部、发改委、财政部等鼓励和要求开展大型科研设施共享工作。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开放共享测试试验平台建设已经突破了技术障碍,可以在原有军工能力建设或大型科研设施建设的基础上,组建技术团队,探索服务模式、运营模式,为军、民应用领域的企业提供共享服务,这样既节约了建设投资成本,又能为各类企业提供测试和试验服务。特别是中小型企业,可以减少其固定资产的投入,民用领域的大多数科技创新型企业均属于这一类型。

开放式军民融合综合测试试验平台的建设,可以政府参与,社会多元化投入,市场化运营。不仅可以减少重复建设,减少每个企业小而全的能力建设,而且社会化共享机构的建立,能够为广泛的小型创新型创业提供测试试验手段,从而增强其创新能力,这也是军工固定资产投资所要达到的效应。

(三)国防科技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管理创新的需求

随着军民融合式发展的不断深入推进,国防科技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管理也面临创新,以适应新的发展需求,提升投资效益。通过投资建设,不断提升保障能力,推进新技术在国防和国民经济领域的应用,可以促进武器装备的发展和社会生活水平的提升。

1.投资模式应作适应性创新。在以往的国防科技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管理中,主要由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负责军工能力建设项目的立项,投资来源主要是国拨资金,配套一定比例的建设单位自筹资金。军民深度融合发展,将带来军工固定资产投资渠道的变化,不仅仅由政府投资加强军工能力的建设,同时也应引入多元化的社会资本,提升科技应用研发能力和水平,所形成的科技成果不仅能用于国防科技工业,也能应用于社会生活,一个科技成果可以应用于军、民两个市场。因此,能力保障不仅仅依赖于军工能力的建设渠道,而是多元化的投资,通过政府资金或基金的引导,撬动社会资本投入,从军、民两个市场获得投资回报,提高企业投资的积极性。

2.投资管理模式应作适应性创新。对于政府投资的建设项目,比如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前瞻性基础技术研究能力建设,可以保持原投资管理模式,开展项目立项、方案论证、建设和验收等。在项目立项阶段注重行业布局,统筹兼顾,注重体系效能;建设单位要在整体布局下,突出主责主业和重点技术发展方向,充分考虑社会化协作。

对于多元化投入建设的军民融合式建设项目,可采取灵活的管理模式。例如,对先期投入采取按比例政府补贴的形式,对混合所有制企业或民营企业的军民融合式科技研究投入、产品研发投入和产业化的投入采取投资奖补的形式;再如,根据与承担的任务相关的技术发展情况,对军民融合企业给予适当的政策性补助,用于研究开发能力的建设等等,而不是全部按固定资产投资管理的模式进行管理,可以充分利用社会资本进入的方式,通过市场方式进行有效的投入。这样能激励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投入,通过市场机制进行调节,减少政府固定资产投入管理的时间、人力等成本,缩短建设周期,快速形成保障能力。

3.形成资产的管理模式创新。军民融合企业军工能力建设项目形成的资产,不仅仅局限于服务军工科研和生产,要充分发挥资产的效用,用于国民经济建设。在确保军工科研和生产任务按时、保质、保量完成的前提下,企业自主决定资产的使用。形成的资产归企业所有,优先服务军工科研和生产,也可以有偿服务于其他军民融合企业的科研和生产。

军民融合企业在承担军工科研和生产任务时,可以采取租赁仪器、设备、软件、设施等形式来保障任务的完成,不一定采取购置的形式。特别是随着目前共享经济的发展,共享模式、共享技术已越来越成熟,可以在保密管理的前提下,在军工能力保障方面扩展能力共享,这不仅可以节约国防军工固定资产的投资经费,而且可以充分发挥固定资产的效能。目前已有类似的服务平台得到推广应用,提供计量、测试、试验、维修、租赁等服务,还有云平台提供线上服务,使服务更加便捷。

面向“十四五”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进一步优化国防科技工业布局,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等规划要求,在国防科技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领域,需要继续构建军民融合深入发展格局,构建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国防科技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也将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在军民融合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军民融合综合测试试验平台建设、国防科技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模式与投资管理模式等方面加强体制、机制的探索和创新,有利于减少政府投资风险,有效配置资源,提高资产使用效能,降低企业创新成本,提高企业成果转化效率效益,以适应新时期的科技创新驱动发展,为完善创新体系、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实现科技强国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猜你喜欢
国防科技军民军工
美国国防科技集成创新初探
国防科技工业自然环境试验研究中心
新形势下军民融合防救体系建设探索
军工文化的内涵与外延分析
三张捐款收据见证军民鱼水情
浅谈推进网信军民一体化发展
美军在武器装备采办领域推行军民协同发展的主要做法及启示(上)
研发支出政策在军工科研企业的应用
区域国防科技创新生态系统的构成与培育
世界五百强:中国军工风云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