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广东·张屹
说起宋代有名的皇帝,感觉除了开国的太祖和太宗,被辽国俘虏的徽钦二宗,就剩下杀死岳飞的高宗赵构了,其他人的存在感都比较低,比如宋仁宗赵祯,如今在五笔输入的词组中都没有收录,可见其历史地位一般般。
但是,要说今人想要穿越到古代,这北宋肯定是首选,如果再仔细做一做功课,估计很多人最想去的就是仁宗朝了。这一时代的北宋不仅富裕无比,而且是文人的天堂,范仲淹、欧阳修、文彦博、包拯、司马光和晏殊等等一堆大咖,所谓唐宋八大家中有六人活跃在仁宗朝,真让人羡慕得紧。
赵祯肯定是个好皇帝,不然不会有这么多的牛人扎堆地冒将出来,也许有人不认识他,不过说起《狸猫换太子》,定是再熟悉不过了,赵祯便是那太子,加上曾经热播的电视剧《清平乐》,那个一开始就露脸的皇帝,便是赵祯,也就是宋仁宗。
不过,以前我不喜欢他,说来完全地没甚道理,因为我最喜欢的词人柳永,便是被他的一句“且去填词”,给弄得断了仕途,混迹青楼,潦倒终生。尽管后来柳永也当了小官,混了个“柳屯田”的名号,但这赵祯给柳永带来的伤害是很大的。
赵祯的庙号是仁宗,这个“仁”是对他一生最妥帖的概括。他性格宽厚,严于律己,对臣下那是好得没边了,包拯说话时,唾沫星都能溅到他脸上,擦去便是。这样的皇帝怕在历史上也是古今唯一了。
赵祯是北宋朝第四位皇帝。《宋史》对他有个评价:“‘为人君,止于仁。’帝诚无愧焉。”就是说,他是一位仁慈的皇帝,作为一代君王自是无愧的,而潜台词则是,其他方面就“不过尔尔”了。
但是,在他这一朝,的确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奇迹,归纳起来就两个字:富裕。相比于现在被大家称道的“开元盛世”,可以说是远超之。
仁宗一朝,仅人口增长数量就比玄宗朝全部人口数的总和还多,而财富总量是其四倍以上,这在中国封建社会是一个能傲视历朝的时代,特别是形成了一种“君臣共治”的风气,这比起唐太宗的纳谏又要强出了许多。
但是,后世能记住的皇帝,除了那些马背上打天下的,于太平盛世执政的帝王总是容易被忽视,除非你能如汉武一般雄才大略,死拼匈奴,开疆拓土,而如汉之文、景,宋之真、仁这些承平帝王,又能有几人记得?
赵祯的性格被视为“懦弱”,他治国的方略是“无为而治”,说明白些就是“不折腾”,即使是形势所迫时支持范仲淹等人发动“庆历新政”,但也很快无疾而终地草草收场,似乎对国家并没有在利益上带来根本的转变,至多也就是在吏治和科举上有了些许改革,并未见到什么成效。
赵祯这种性格的形成自有其合理性的轨迹可循,他12岁即位,前10年中,有“大娘娘”刘娥主政,这可是历史上著名的贤后,素以“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而闻名后世。在她的主政下,社会清明,人民生活安定。
而这一时期的仁宗只是一个听话的乖宝宝,直到刘娥死后,他才真正开始亲政,长期自我约束,使得他的性格有些懦弱也是很自然了,还好,至少他没有如历史上很多皇帝那样,一旦没了束缚便为所欲为地狂放起来。
宋朝最被人诟病的便是军事上的孱弱,“北宋缺将,南宋缺相”是一个共识,而后人对赵祯的指责,就是北宋对边患的忍让,开启了有宋一朝懦弱军事之大局。
其实这个并不能完全怪赵祯,太祖赵匡胤得天下来路不正,为防止后世效仿,便制订下了“重文抑武”的基本国策,这便是“祖制”,我们从那些名臣,如欧阳修、文彦博等人对狄青的态度就能看出其中端倪。
面对当时不断崛起并蚕食西北的党项人,宋朝在前期多次惨败后,不得不让范仲淹和韩琦这样的文臣率兵进行抵御,最后是依靠堡垒战略,“长烟落日孤城闭”,好不容易止住了颓势,当然,输以“岁币”也是不可少的,空留下“燕然未勒归无计”的一声长叹。
大宋自“澶渊之盟”始,似乎便尝到了甜头,用点点散碎银两便可息兵罢战,这比起耗费许多军资和生命的代价来说,那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了,何乐而不为?于是,议和输币便成为宋朝对外战争的主旋律,一直影响到宋末,直到亡国,所以,这笔账也算在了仁宗的头上。
仁宗一朝,放任官嬉民恬,“近岁风俗尤为侈靡,走卒类士服,农夫蹑丝履”。他养虎为患,坐视小小的西夏成了气候;他不思进取,失去改革的最佳时机,武备废弛,后患无穷,不仅收复燕云是一个遥远的梦,而且还被后来的金人直接吊打得惨不忍睹。
所以,以至于人们将60年后的“靖康之耻”,及北宋迁都五国城的烂账,都有意无意地算在了他的头上。
这些应该是后人对仁宗一朝最大的不满,因为他本来有着一手好牌,却没有解决当时面临的各种困难,比如“三冗”和土地兼并日趋严重等问题,而后人也乐于拿汉武帝打得匈奴满地找牙的事例,来同这可怜的宋仁宗比较,这一来便更显其不堪了。
其实我认为,后人对前世帝王的评价,是站在今天的角度来进行的,汉武帝的功业自是伟大,但是连年征战使得国库空虚,经济衰退,民不聊生,试想,如果让你选择,你是愿意在汉武帝治下生活,还是在宋仁宗那“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时代生活呢?结论应该是不言而喻的。
当然,若要从雄才大略上来衡量,赵祯同秦皇汉武们自是无法相提并论,他欠缺英武帝王应有的霸气,但是,他却开创出一个群贤毕至、能吏辈出的时代,本人又勤政爱民,在经济和文化各方面都是封建时代的巅峰,这一点是任何人都认可的。
赵祯一生都在鼓励人们读书。北宋的文学形式多样化,顶级文学人物之多,令人惊叹,诗词文赋,精品多多,也给现在的中学生增加了许多背诵量,如《醉翁亭记》《赤壁赋》《岳阳楼记》等等。
在这种风气的熏陶下,甚至一直是中国短板的科技事业也风光无限,在令国人自豪的“四大发明”中,除造纸外,其它三项全部来自仁宗朝,从这点来看,那不是一个令人神往的朝代吗?
作为一位皇帝,赵祯的最可贵之处是有爱心。回顾历史,历朝有作为的帝王无不是冷酷无情,就这点来说,一个有着人情味的他,注定是属于另类,而作为一个平常人来说,你会感觉到他很温暖,尽管宅心仁厚不是当个好皇帝所必须有的特质,也许是正好相反。
农桑不扰岁常登,
边将无功吏不能;
四十二年如梦过,
春风吹泪洒昭陵。
这是一位无名氏,在春暖花开之时去永昭陵祭拜他时写的一首诗,短短28字中,既包含了对他的称赞,也感慨了他的无奈,道尽宋仁宗42年中的荣兴沧桑!一句“如梦过”的感叹,可以说是后世对他最准确也是最模糊的评价。
从历史的进程看,虽然我们大力赞颂汉武帝一类的君王,他们铁血开疆,为后世建立的丰功伟业光耀千秋,让我们感到骄傲和自豪。
但是,我们也不应该忽略如宋仁宗这样“润物细无声”的守成类皇帝,毕竟,赵祯宽厚温和,对民众施以仁政,在“仁宗盛治”下直到最后的“嘉祐之治”,让民众生活富裕,社会进步。
“圣明有道唐虞世,日月无私天地春”。能得到后世如此赞誉者,历史上唯其一人。正所谓: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特别是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士大夫政治”的方略及“统而不治”的理念,最接近君主立宪下的社会制度,所以我认为,有此便可载入伟大君主的行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