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苏策
(温州市国有企业审计中心,浙江 温州 325000)
近年来,高校办学规模迅速扩大,经济活动日益复杂,高校领导干部的经济决策权限越来越大,承担的经济责任也越来越大。开展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是加强高校有序管理、全面提升资金使用效益、有效维护经济秩序的急切需求,是高校事业健康发展的助推器和定心丸[1]。与此同时,高校经济体量大、业务专业性强,审计工作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本文通过梳理审计工作中发现的风险点,总结部分经验和特色做法,希望为相关审计工作提供借鉴。
开展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一方面是对高校领导干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从源头上预防和惩治腐败;另一方面是深化高校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是一个全面经济体检的过程。实践证明,审计通过审查领导干部的管理能力、决策能力、个人廉政等,客观评价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为组织人事部门任免领导干部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同时还为高校经济决策及有序发展提供重要信息。因此,如何加强该项审计工作,最大限度地发挥审计监督职能,成了当前审计工作的重中之重。
经济决策权是“一把手”最主要的一项权力,具有隐蔽性强、影响力大、与腐败问题关联度高等特点,决策责任也是领导干部经济责任中的主要责任。为领导干部“画像”,关键在于看其领导决策能力,这也是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主攻点。领导干部的决策过程主要看两个方面。一是决策过程是否民主科学,有无违背“三重一大”、搞“一言堂”;有无围绕上级制定的重大经济工作决策部署,科学合理推进高校工作。二是决策效果是否达到预期,审查重大政策举措是否落实到位,决策效果是否达到预期,决策是否按计划推进等。
长期以来,高校科研经费的规范使用一直是热门话题,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的科研经费份额与过去相比呈跨越式的增长态势。一方面是因为国家对科研工作逐渐重视,另一方面是科研经费使用的自由度相对较高,也为腐败的滋生提供了土壤。国家审计的介入能够全面加强对科研经费的管理,加大对经费使用中各类风险的监控力度,助推科研经费真正发挥其创造性作用,产出更多、更新的成果。
高校的业务烦琐复杂、收入规模大、收入类型多,是审计的难点之一。从实务中看,有三个方面值得关注。一是高校在继续教育学历、社会培训、对外有偿社会服务等方面的管理相对较弱,不同专业学生转专业存在收费不同的情况,应当重点关注。二是近年来部分高校存在办学经费较为紧张的情况,同时为解决办学经费缺口,学校鼓励二级学院开展创收,可能存在创收收入内控不到位、制度漏洞等风险点。三是高校固定资产规模大,房产出租、出借情况较多,需要关注租金收入管理情况。
政府采购和基建修缮工程一直是各类审计项目关注的重点,是被审计单位管理中的高风险点和廉政风险“重灾区”。政府采购主要的风险点有采购形式与方式选取随意、供应商资格审核不严、采购合同履行刚性不足、采购信息发布不够透明等,容易滋生腐败。基建修缮工程方面,审计除了要关注大型基建项目,修缮工程项目管理情况也不可忽视。一般情况下,学校为不影响正常办学,修缮一般在暑假实施,应关注修缮工程负责人预支大额工程款等问题。
随着高校对外投资活动的增加,高校师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成功率得到了提高,高校的教育经费紧张问题得到了有效改善。同时,高校以教学科研为主,缺乏对外投资相关管理经验,导致一系列问题出现,如缺乏科学的决策机制、对外投资规章制度建设不健全、管理和监督不完善等,应将此过程中是否存在履职不当造成国有资产损失当作经济审计的重点关注内容。
体现重大事项决策过程的资料中,最权威的就是会议记录,这些原始的会议记录也是审计发现问题后界定责任的最重要的取证资料。通常情况应调阅学校近3年的党委会议原始记录、校长办公会议原始记录等,了解具体决策事项的实际操作流程。在此过程中结合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考核指标及考核结果、单位年度工作总结等,评价有关目标责任制完成情况,发现存在的漏洞和与现行上级相关制度不符的问题。此外,还应与其他主要领导谈话,从侧面了解审计对象的处事风格及决策情况,为审计工作提供一些参考和判断。
在实践中,学校不断争取实施项目科研的经费,但往往没有足够重视经费的使用情况及其产生的效益。在科研经费的审计过程中,应重点关注两个问题。一是关注科研经费的合规性。通过电话核实、问卷核实、实地盘存等方式,查看是否有冒名领取或以虚假采购耗材的方式套取劳务费的情况;通过延伸了解、追查资金去向等方式,查看是否存在以虚开发票的方式骗取科研经费的情况。二是关注科研经费的效益性。科研经费效益性审查专业性强、难度大,可在审计过程中引入专家协审,提供权威、高效的技术支撑。同时,重点审查科研成果能否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科研项目投入的价值是否与预期研究价值相匹配等[2-4],全面评估项目科学性和适用性并得出审计结论,提出审计建议,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审计组应在熟悉学工管理系统、学籍管理系统等学校各项系统基础上,运用数据对比功能开展数据分析,对各项财务活动进行审查。例如,通过比对票据管理系统、学工管理系统、学籍管理系统等,对继续教育学生、转专业学生等是否按规收费展开审查;通过比对学校电子发文资料、票据管理系统、财务查询系统等,对学校尤其是二级学院各项收费标准执行情况展开审查;通过比对学校固定资产台账、票据管理系统等,结合水电费代收、租赁押金、中介评估资料、租赁合同,对学校固定资产租赁展开审查,先数据筛查疑点,再利用实地调查取证的方式,大幅减少审计时间,提高审计精准度。
重视审前调查工作是审计的工作常态,在政府采购和基建修缮工程审计中更是如此,审前调查工作能让审计问题定性有判断基础,避免盲目工作。在审计实务中,高校的经济体量大,政府采购和基建维修支出必定占很大的一部分。应在审计开始前取得被审计单位台账,并结合工商登记信息、国库支付流水等筛选出疑点并获取采购档案。在审计过程中,部分高校下属二级单位较多,可以在前期设置一批审计表格,将各二级学院的问题汇总起来,根据表格线索展开调查,以全面提升审计效率。
审查高校对外投资管理情况,仅查看一些账务处理、文书资料是远远不够的,应采用查询及函证、实地踏勘等方式从外围延伸审计,全面核查对外投资管理情况,发现更深层次的问题。其中,重点调查了解学校注册的资产经营公司有无利用产学研投资控股或参股,并且结合工商登记信息等查看有无学校员工投资经营企业。值得注意的是,审计往往会把较多的精力放在本级,对学校二级学院的审查力量可能不足。在审计实务中,二级学院往往有自己的账务处理系统,存在更大的可操作空间,对其审计能进一步体现审计对象在管理二级学院方面的履职情况。
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要适应新规定、新形势和新要求,充分关注审计风险点,正确评价高校领导履职情况,不断增强审计成果意识,进一步挖掘审计价值,为高校事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