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春蓉
(四川天启智源科技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0000)
由于建筑行业存在税种多、纳税流程烦琐、涉税面广等实际情况,以及企业在税收管控机制、纳税流程、纳税项目管理、人员专业性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企业面临较大的纳税风险。这就需要建安类企业根据实际发展情况,从企业的税务管理机制建设、税收权责分配、人员素质提升等多个角度加以完善,降低建筑项目的税收风险发生概率,增强企业纳税风险防控能力。
税收风险管理是企业风险防控体系中的重要一环,涵盖企业的各项经营管理活动。其对企业成本管理、现金流管理会产生重大影响,如果税收管理不当,很可能受到法律制裁,企业的经济和声誉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严重时还会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因此,税收风险管理是建安类企业经营过程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是企业提升竞争力、实现战略目标有效且必要的管理手段[1]。
建安类企业在经营管理中有自己的行业特点,它的经营分布点不固定,涉及面广,经常提供跨区域性的劳务和建筑安装产品。并且存在工程工期长、成本核算程序复杂、施工项目所属区域的纳税环境有较大差异等特点。多方面的原因造成建安类企业税收风险管理难度较大。很多大型建安类企业承接了跨省、跨国项目,其税收风险管理需要面对不同地域的税务机关和税收政策的考验。不同地域税收机关对建安类征税政策的理解和执行存在较大的偏差。
实际经营管理中,企业的各项活动和各管理环节都会涉及税收风险,只是相关人员的税务管理意识淡薄,导致企业存在较大的税收风险。同时,一些企业认为只要减少税务管理纳税份额,尽可能地拖延纳税期限,就可以为企业带来更多收益[2]。殊不知,正是这种错误思想和侥幸心理给企业带来更加严峻的税务风险。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建安类企业的利润空间不断缩减,如果再因为一些微小的经济利益而使企业卷入严重的税务稽查事件中,很可能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
以往的税收管理政策文件和规定,都把企业的经营管理目标和财务报告等指标作为管理的重点内容,而忽视了对企业税务风险控制方面的管理。虽然后来国税局发布了有关文件对税务风险控制管理作出了补充要求,但受到长期经营管理方式和环境的影响,一些建安类企业还是没有给予纳税风险控制工作足够的重视。
大型企业财务人员日常的核算和管理工作已经相当繁忙,再加上税法政策不断改革,他们还要不断学习新的税收法规和政策,大大增加了工作量和压力,工作时有力不从心,更无法精准地把握相关税法内容。由于税法修订前后差异较大,如果企业税收管理人员对这些税法修订细节研究不到位,就会增加企业税收成本。比如,由于对新的税收改革条款不精通,许多建安企业的财务人员在处理不动产租赁业务的税务时,不知道如何进行进项税额抵扣才能最大限度地减轻企业的税负,处理不好收税和计税之间不平衡的矛盾,从而大大增加了企业的税收风险。
根据建安类企业容易忽视纳税风险的问题进行分析,主要是因为企业的内控管理体系没有充分发挥其防控风险的作用,从而导致企业存在较大的税务风险。建安类企业应努力建立完善的税务内控管理体系,加强税收管理。具体实施过程中,企业应针对当前存在重大财务风险的环节制定全面有效的防控措施,确保税收管理的程序化和规范化。结合自身运行特点,综合考虑税收风险管理成本和效益,制定权责分明的税收管理机构和岗位,以便企业能够及时获取税法更新的信息,并及时作出相关税收管理的调整。在管理过程中,尽量提前考虑各管理环节,通过事前规划和事中控制,达到提前发现和防控税务风险的目的。比如建安类企业在采取具体内控措施时,把普遍存在的二级以下的分支机构纳入税收内控体系中,对其税收登记、日常纳税申报和缴纳工作进行规范管理[3]。
对企业税务管理工作人员的要求比较高,需要企业设置合理的管理岗位,任用专业素质过硬的人员担任这一重要职责,实现防控企业税务风险的最终目标。建安类企业在日常管理中还要组织涉税业务人员参加培训学习,不断提升有关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素养。深刻理解各项税收法律法规,是企业涉税工作人员需要具备的专业基本能力;熟悉企业的各项业务内容和整体战略发展目标,避免因不熟悉业务对有关税收政策和规定理解不透彻,对企业的整体战略发展规划不了解。
税收管理不能仅仅把少缴税、延迟缴税当作管理目标,应把风险控制作为税收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制定科学可行的税收管理规划,并确保规划的执行效果[4]。当前,建安类企业的增值税业务逐年增多,尤其是其中存在的混合销售行为大幅增加。如果企业为了降低税负,盲目地对增值税管理内容采取节税措施,极有可能给企业带来较大的税务风险。企业应从税收风险管理设计原理出发,通过评估增值税的税负水平,分析税收中是否存在问题,然后进行合理的税务规划,实现防控税收风险的管理目标。
建安类企业税收管理人员应在工作中掌握现行税收法律法规,并结合自身企业发展情况,遵守有关税收法律制度,合理进行纳税申报。比如,很多地方的税务机关都按照建安类企业营业额的相应比例,采用核定征收的方式征收个人所得税,但后期税收处理,既不能作为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的成本进行处理,又不能从员工的工资中扣除,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税收负担。这时就需要财务人员通过规范性核算和分配操作,合理运用相关税收政策,争取税务机关按照查账征收的方式征收,然后根据有关规定申报缴纳税款。企业的涉税人员根据自己熟练掌握的税收政策和文件,通过合理的税收规划管理,不但能规避企业的税务风险,还能降低企业的缴税成本,增加企业的经营收益。
建安类企业根据自己的经营管理特点,把税务风险管理分配落实到企业各管理环节,可以大大提高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水平。税务部门要加强对企业涉税工作、项目、税务知识的培训,比如发票的完整信息、真伪查询、外管证的开立、注销、税务缴纳等。企业将税务风险管理工作量化后,计入项目部的整体考核体系中,最后把财务部门的评价分数作为项目部的税收风险管理评定标准,提升各管理流程工作人员对税收风险管理的积极性。
税收信息的收集、整理、传递工作,需要企业依托信息技术的优势,建立税收信息化管理系统,并及时根据国家税法政策进行系统更新。通过信息系统,加强企业内、外和施工点的信息沟通,及时发现税务风险隐患,适时处理。建立完整的企业管理制度,规范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提升税务风险管理带来的收益。加强内部控制和信息化系统建设,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控制重复涉税项目。
我国税收制度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不断完善,税收政策变化比较快,特别是税收优惠政策,一般都有一定的时效性和区域性限制,这就要求建安类企业税务管理人员在工作中加强学习,准确掌握国家现行的税收政策和精神,同时注意及时合理地运用国家税收优惠政策,提升企业的经济收益。通过学习税收政策,实时掌握国家相关税收法律法规的变动情况,适时运用国家的税收政策,降低自身的税收成本。
建安类企业在经营发展中具有复杂多样的特点,税务政策的不断更新给建安类企业带来了较大的风险,需要企业根据自己当前的税务管理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改进,提高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的行业竞争力,促进企业良好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