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飞
新河镇人民政府 山东平度 266715
长期以来,受到国家政策及社会发展的影响,中国农业经济管理呈现出集约型管理特征,致使管理难度逐步加大。近年来,中国科技事业发展迅速,各类高科技学学技术正逐步应用于农业经济建设和管理中,为农村农产品开发、生产带来了积极的影响,农业收入也较之前翻了一番。基于此,相关管理部门应充分认识到加快农业经济转型的重要性,突破各类科技障碍,以有效提升农业经济管理水平的提升。晏欣荣[1]认为,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促进了农业发展的进步,农业经济管理同样实现了基于信息化的革新和进步,为探究进一步提升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的可行策略,他通过对当前中国开展农业经济信息化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分析,分别从提升农户信息化意识、培养专业人才、构建完善的基础设施以及强化信息化技术研发四个方向进行探究,为推动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提升作出了巨大贡献。下文笔者就立足于各学者研究成果的分析,探讨了有效提升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有效对策。希望能对相关人士有所启迪。
农业经济市场发展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中国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实现。当前,国内很多农林企业并未意识到这一点,不明确当前农业经济和农产品市场需求,无根据市场变化形势进行农产品品种、规模、范围的调整,使得农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2]。
农业要素生产管理工作是否高效落实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中国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步伐。农业要素生产管理主要包含基础设施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管理,及农机、土地等方面的管理。然而,当前国内很多农业企业并没有将互联网信息技术无法得到进一步提高。所以说,落实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可进一步推动国家农业经济水平的提升,夯实现代化农业生产基础。
农村健康人力资本的投入一方面可以提升农村劳动力的健康水平,保持农村劳动力规模稳定,促进农业经济增长。身体健康素质较高的劳动力能够有更多的时间、更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工作、学习中,提高农村劳动力的质量,而较差的健康状况会减少劳动生产时间,降低生产效率和质量,不利于农业生产的有序开展,不利于农业经济增长,更需要家庭中其他成员的照料,从而挤占家庭工作时间和效率,影响整个家庭的农业产出水平。较高的健康水平,会延长使用寿命和工作时间,提供更加稳定的劳动供给规模。增加对农村健康人力资本的投资,能够提升农村整体人力资本质量,从而直接或间接地对家庭和社会的发展产生影响,促进农业经济增长。
绝大多数的国外学者认为财政金融支农政策对农业经济增长产生正面的积极效应。财政支持、公共基金和政策性信贷等支农方式相较于其他支农方式,效率更高,并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获得资金的成本,但与此同时也降低了农村金融市场的竞争程度,缩减了金融机构的盈利空间。Muinelo-Gallo等采用不同的理论模型进行分析,归纳得出中国财政资金在对农业的支持方面总体的效率相对比较低而且还呈现出日渐下降的状态,财政支农支出的上升对推动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是有局限性的,甚至对经济的增长并不会产生作用,因此应对金融在支持农村经济增长方面的影响加以重视。Ramakumar(2012)通过搜集印度1950至2000年的有关数据,分析得出:财政支农的支出对于印度社会减贫影响十分明显。但数据同时也展现出印度政府在支持农业经济增长方面的资金投入每年增加较少,因而需更有效地提升资金使用效率,以此充分发挥政府财政支农政策应有的效应,这不仅需要增加财政支农资金的投入强度,同时还需要持续提升金融支农支出所占的比重;但其实也有研究者看法不同,其认为财政与金融支农政策对于农业经济增长的正面影响效果具有不确定性。Rioja和Valev等通过74个国家和地区的数据进行研究,认为金融支农政策其实对农业经济增长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与此同时,因为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层级不同,经济发展状态具有较大不同,因而也致使财政金融支农政策的效力具有地区间的差异,未形成一致的政策效果。
要想进一步提升农业经济管理现代化水平,首先要从思维方式上进行改变,一改传统农业经营管理理念,勇于探索、积极创新,探索出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农业经济管理模式;其次,要重视信息化技术应用,并结合国家政策对农业经济发展进行合理规划,统筹安排,充分发挥出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技术强大功能。
为切实提升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除注重理念转变外,还应以完善的管理制度为支撑,通过完善的农业经济管理制度的建立,使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在健全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制度工作过程中,要深入实际,全面了解当地农业经济发展实况,并层层监督,发现问题时及时查找问题原因,妥善将其解决,同时,还应对农业经济信息化发展进行统筹安排、合理规划,并严格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切实推进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助力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水平的提升[3]。
着力发展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工作,积极探索软硬件设施,不断优化农业基础信息平台系统的相关功能,结合地区发展实际,进行信息平台的维护和功能整合。充分考虑当地农业发展情况及农产品市场波动情况,建立起多元信息共享机制。
重视信息化管理人才的培养是有效提升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水平的基本途径,相关高校应拟定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积极完善教学内容及教学形式,让他们学习到专业的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技术及相关知识,从而更好地践行工作,提升实践能力。
除定向培养外,还应积极引进高尖端人才。首先得为他们创造适宜的环境,打造优质的发展平台。其次,政府部门要进一步完善政策,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高层次人才引进规划,通过校企联合、高薪就业等方式广招天下英才。在制定人才招聘规划时,要结合人才类型需求,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及扶持,帮助他们更好地发展[4]。同时,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利用抖音平台或微信公众号散播人才影响力,使乡村各类资源被其成千上万的粉丝知晓,从而将乡村特色商品销往全国各地,实现经济效益提升。
要用政府等公共投入来弥补农村劳动力个体支出投入的不足,调整农村人力资本的投资比例,应结合当地农业经济发展特点和农村劳动力的状况,充分考虑并测算对农村教育和健康等方面的投资对其农业经济增长影响的差异程度和作用方式的区别,通过调整农村人力资本投入结构和投资比重,使各类农村人力资本能够更好地发挥对农业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和效果。因此,在今后的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中,要调整投资政策,着重提高用于农村教育投资的比例,长期来看能够增加农村人力资本存量的积累,也是促进农业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有效方式,再次要适度调整农村人力资本的健康投资,发挥其对农村教育人力资本投资的协同促进作用,从而更有效并充分地发挥其对农业经济增长的作用。
农村劳动力合理转移是优化农村人力资本结构、激活农村人力资本活力的重要手段。合理引导农村劳动力转移,第一,要从完善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政策措施角度出发,政府等相关管理部门应该为劳动力转移创造良好的环境和转移条件,可以从户籍制度和医保制度改革等方面制定政策措施,以此给农村地区的劳动力转移提供相应的政策保障。第二,从帮助农村居民提高工资性收入的角度出发,提高农村地区居民的工资性收入,是促进农村地区居民消费的一种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当前农村居民的工资性收入主要通过劳动力转移方式实现的,政府等相关部门应积极调配并整合各种社会资源,致力于培育与发展民营企业和个体经济,为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创造新的就业机会,提高他们的工资性收入。第三,从加快城镇化进程的角度出发,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一方面可以增加收入,同时也可以提高消费水平,农村居民在城乡间的流动以及当今社会网络媒体的大众传播,带动农村居民的消费行为逐渐发生改变,消费水平也越来越高,加快城镇化发展进程从而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第四,要积极引导并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教育引导,激发农村劳动力的内生动力,大力宣传党和政府的相关政策,通过网络媒体广泛宣传传播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后发生的变化,带动农村劳动力改变传统的就业观念,增强其外出就业和转移就业的信心和决心。
用产业发展带动劳动力转移激发农村人力资本活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发展,使农业生产率迅速提升,农村剩余劳动力将继续扩大,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成为必然趋势,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将为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和创业机会。
不充足的资金投入量将会对农民生活起到非常严重的负面影响,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农村经济的增长,而如果财政资金向农村重点倾斜则能够明显提高农业生产条件、改善农民生活状态,因此持续保证财政支农资金的流入有助于充分发挥财政支农资金助力农业经济增长这一进程中将会起到的长期、稳定、持续的作用。
政府在强化资金流入农村领域的力度的同时,也应该进而建立健全财政资金的分配制度。在资金分配的环节上,可以利用部门预算明晰资金的投入方向,能够切实有效化解资金重复投入的这一问题。并且在资金的投放到农村农业的这一过程中,也要强化对资金的管控,避免资金投向出现偏差致使资金流向非农领域。建立和完善穿透式的财政支农资金监管机制,财政部门需强化监管,在与此同时更有连结社会力量全方位、全流程监督财政支农资金投入及其使用效率,以此明确和保证财政支农资金能够发挥其应有的最大效能,同时更要对违反规定使用财政支农资金的违规行为严肃惩处,以此确保财政支农资金以合理、高效、合规的方式被运用到农业领域。也需要建立健全和完善切合实际的财政支农资金效率评估机制,为各层级政府在制定和落实支农政策时提供有效的依据和明确的方向[4]。
目前,金融机构支农资金流向农业的方式以短期贷款为主,单一金融扶持方式使得农业获取金融资金的方式较为僵硬,金融支农资金作用效果发挥相对有限,因而应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创新多元化的农村支付手段,努力提升其支付业务的处理效率和自动化能力,针对农村金融所需要的特殊需求,也应不断加快农村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的脚步以充分满足农村对于金融产品和金融需要。比如浙江省丽水市所颁布和实行的涉农补贴发放、小额资金取现和缴费业务的“一卡通”就体现了在该方面所进行的创新和完善,可供吉林省参考。金融创新产品能够切实有效地将金融服务网络扩大到农村地域,在扩大覆盖面的基础上为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都提供了极大的便利,金融机构在村网点的扩大使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真正覆盖到了农村的各个角落。
综上所述,加强农村农业经济发展转型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有效途径,通过农业经济管理方式的不断完善,可快速解决实际工作中所暴露出的问题,同时还能进一步提升广大农户的信息意识,改善当前农业生产现状,助推现代化农业可持续发展。为切实达成这一目标,首先应明确农业经济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结合农业发展现状,通过完善管理制度、优化信息化平台、加强信息化人才培养与引进等途径,助推农业现代化发展,实现农业经济信息化高效管理,进而有效推进农村地区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