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侵财犯罪的侦查工作应对方法

2021-11-24 20:45:30
法制博览 2021年18期
关键词:多发性公安机关嫌疑人

张 伟

(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00)

侵犯财产犯罪案件不断增多,影响社会治安和群众安全的问题日益突出,公安机关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这种情况还时有发生,因此,维护群众利益,改变侵财犯罪案件高发的现状,不仅是公安工作面临的严峻挑战,也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侵财犯罪的特点

(一)跨区域作案

近几年来侦破的各类侵犯财产犯罪案件表明,犯罪嫌疑人使用的工具和手段越来越智能化,犯罪分子以使用汽车、摩托车等现代交通工具,通过网络、移动通信等高新技术手段实施犯罪活动,由于犯罪手段的优化升级,多重侵财犯罪呈现出跨区域犯罪的特点。

(二)低龄化

部分青少年,特别是单亲家庭、民工子弟,由于教育水平低,价值观扭曲,好逸恶劳,玩游戏成瘾,以抢劫为主要生活来源,导致青少年、甚至在校学生犯下侵犯财产罪。据派出所对嫌疑人的刑事调查,2012年26岁以下青少年占所有嫌疑人的36%,2015年26岁以下青少年占33%,在所占比例方面,尽管2015年与2012年相比下降了3个百分点,但总体而言,不难看出犯罪低龄化问题的严重性。

(三)网络化

网络与物流的迅速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也给犯罪分子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犯罪嫌疑人可以通过聊天软件购买作案工具,通过网上转账、邮寄快递等方式来实施犯罪,根本无需双方面对面的接触[1]。

二、多发性侵财犯罪的侦查工作的现状

(一)防控弱

1.近几年来,入户盗窃、车盗、诈骗、扒窃等犯罪呈高发态势,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发生犯罪的现象与社会管理控制能力息息相关,管理控制越严密,侵财犯罪的案件发生越少,反过来说就越多,比如入户盗窃案件中无人看管的小区一般都有26%以上的发案率,封闭小区则只有4%左右。

2.近几年侵财案频发的主要原因还在于管理松懈,队伍不足,打击手段单一,加强社会治理的管理与控制,是有效遏制侵财案上升趋势的首要任务。

(二)办案难度大

1.在侦查过程中发现,部分受害者因为涉案金额较小而选择不报案,受害者认为涉及的数额小,价值低,不值得报案,觉得即使报了案也未必能追回,因此选择不报案,造成大量的潜逃案件,让犯罪嫌疑人更加嚣张,导致公安机关无法精准地掌握案件的发案情况,在侦破案件过程中无法获得充分证据。

2.犯罪现场勘察工作同样面临许多困难,比如现场痕迹不明显,难以取得有效物证,虽然有监控视频,但是无法作为有效的证据,造成了抓人比较容易、立案难的困境。

3.侵财犯罪嫌疑人大多数为惯犯,犯罪嫌疑人在与侦查人员多次交涉后,其反抗心理非常强烈,主要原因是因为他们对法律有了一定的了解,对拘留他们的时间也非常熟悉,所以他们事先就准备好了一套质疑指控的说辞,导致侦查人员在对犯罪嫌疑人审讯的时候难度增大。

(三)警力不足

1.侵犯财产罪表面上看似无关紧要,但从受理到立案,从调查摸底、调查走访、调取监控资料、获取通信信息到锁定嫌犯,从抓捕到盘查深挖,从收集证据、补充材料、完善案卷、输入各种案件信息到系统归纳,整个过程并不复杂,但却十分耗时。

2.根据现行公安机关内部的职能分工,派出所承担了大部分侵财案件的侦查任务,但由于人员少、案件多,侦破时间短,力量弱,缺乏必要的警力,侦破过程中对资料的视频侦查、情报分析研判等手段掌握不够,致使部分案件未能及时侦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打击侵财犯罪的效果。

(四)重视度不够

办案单位认为,在处理多发性侵财案件时费用成本比较高,证据收集得比较困难,增加了侦破的难度,即使破了案其成果也不是很明显,还不如去处理命案、扫黑、除恶的大案件成果明显。

办案民警有时是走走过场,对此类案件的重视度不够,有的民警存在应付心理,不认真收集有效证据,不认真调查取证,造成有效的证据流失,证据不足,最终导致无法处置或降格处理[2]。

三、多发性侵财犯罪的打击与预防机制

(一)打击机制

1.跨区域办案协作机制

(1)侵犯财产犯罪中团伙诈骗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其特点是科技含量高,多种犯罪手段,快速销赃,无明显打击效果,因此,各地公安机关要适应公安部构建“警务实践”的要求,突破思维模式,以目标为导向,建立跨区域体系,为了实现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情报信息高度共享,提高打击侵犯财产犯罪的效率,需要建立案件合作机制,简化跨区域案件的处理,建立多个侵犯财产案件的跨区域合作平台。

(2)强化跨区域协作平台收集、汇总、通报和分析研判跨区域流窜作案信息,及时掌握各地区侵财犯罪动态,做好防范工作,对流窜作案、结伙作案、多次作案的犯罪分子和犯罪团伙,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对多发性侵财犯罪的生存空间综合挤压。

2.加强情报信息研判,提升侦查水平

(1)加强信息化办案,重视情报工作,提高侦破案件的信息化能力。

(2)调遣精兵,建立刑警情报信息中队,构建常态化预警机制,对突发性和阶段性侵财性犯罪进行分析和研究,充分把握侵犯财产犯罪的各种动态,把握其特征和规律,定向制定预防控制措施。

(3)加强情报资料建设,做好搜集各类刑侦基础资料,维护各类信息系统,利用公安网络平台发布预警、串并、协作等信息,加强公安机关与社会管理部门信息资源的有机整合,利用信息系统和平台,及时发现侵财犯罪情报线索,提取并运用各种信息化手段,提高侦破侵财犯罪的效率。

3.加强控制销赃渠道

信息化的应用,揭露了多发性侵财犯罪的销赃渠道,提高公安机关对犯罪渠道的准确定位,公安机关也可以追踪赃款的银行交易记录,对于不是现金类的赃物,还需要收买人将其购买的二手物品登记在案,加以控制赃物的销售渠道,加强二手市场管理,未来物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会对公安机关对销赃渠道的管理有更大的帮助[3]。

(二)预防机制

1.加强法制宣传

(1)我们应深入校园、家庭、社会,以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的形式,对青少年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引导他们理性、清醒地认识自己的行为规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自觉抵制不良诱惑和歪风邪气,远离犯罪。

(2)广泛宣传预防侵财犯罪的知识和技能,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宣传栏、微信、微博等新型媒体,开展安全防范知识宣传教育,增强公众自我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自觉抵制犯罪活动,形成强大的舆论声势,共同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3)运用媒体手段,及时、广泛地宣传本地区近期多发性侵财犯罪的类型、特征、手段等,提高公众警惕,消除侵财隐患。

(4)通过新闻发布会等多种形式及时发布打击侵财犯罪的工作的成果,开展成果宣传,集中收网,调动群众积极性,发现、制止和惩治各种形式的侵财犯罪。

2.加强技术防范

(1)加强“天网工程”建设,尽量提高高清探头的比例,增大密度,合理规划视频监控探头的分布,实现城市道路交叉口无死角,主干道关键节点无盲区、人员密集区、要害部位、易发生案件的治安复杂场所的主出入口全覆盖。

(2)建立健全社会视频监控系统安装运行机制,规范商场、超市、宾馆、网吧、废旧金属收购点、居民区、乡镇等场所和区域的安装与数据存储,依托综合视频实战应用平台,充分整合社会视频监控资源,形成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的视频监控新格局,从而达到社会视频监控功能最大化,减少公共资源的重复投入与浪费,达到公共机构打、防、管、控功能最大化。

四、结语

毫无疑问,在当前形势下,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能够有效地提高人们的安全感和幸福感,体现法治社会带来的公平正义,为社会发展创造一个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因此,公安机关必须加大打击力度,采取有力措施,严厉打击各种侵财犯罪活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一个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猜你喜欢
多发性公安机关嫌疑人
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致心律失常2例并文献复习
衡阳市公安机关党员风采剪影
公安机关处置家庭暴力案件的实证研究
光从哪里来
定位嫌疑人
正确认识多发性硬化症
对已经移送公安机关案件的当事人做出罚款的行为是否涉嫌渎职犯罪?
公安机关刑事案件侦查中的假说、推理和证据
20年了,我还是嫌疑人吗?
公民与法治(2016年2期)2016-05-17 04:08:28
三名嫌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