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单位实施绩效成本预算管理研究

2021-11-24 23:59余维杰
经营者 2021年15期
关键词:成本核算效益栏目

余维杰

(北京广播电视台,北京 100022)

一、背景

随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的提出,广播电视单位开始全面实施绩效成本预算管理,这是把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向事业规划、行业标准、决策机制、预算编制等源头推进,立足成本效益分析,推动建立“预算安排核成本、资金使用有规范、综合考评讲绩效[1]”的新型绩效成本预算管理模式。广播电视单位作为具有公益性的社会组织,是文化产品内容的生产单位,首先要注重社会效益,并在注重社会效益的同时,注重自身的经济效益。由于广播电视节目属于文化及文化创意性产品,具有非同质化、非规模化、非标准化的特性,以往广播电视节目生产投入和财务成本核算方式方法相对粗放。为了实现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成本核算管理的精细化,节省不必要的费用开支,在提升节目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其成本耗费,要围绕全面实施绩效管理的新要求,试点新型绩效成本预算管理模式,从而最大限度地提升资金使用效益,提高资金利用率。

二、什么是绩效成本预算

绩效成本预算是以目标为指导、以项目成本为基础、以指标体系为方法、以效益评价为核心的管理模式,是把资源分配与绩效紧密结合的预算系统[2]。

绩效成本预算管理涵盖三个部分:绩效管理、成本核算、预算管理。用钱先问效,无效必问责,即为绩效管理。合理地确定项目绩效指标要基于完整的成本核算,按照权责发生制实施全成本核算是绩效成本预算管理的基础。将绩效管理、成本核算的理念、要求贯穿于广播电视节目(栏目)制作管理的各个环节,确定预期效益和监督考核指标[3],将成本效益分析与预算管理相结合,即为绩效成本预算管理。

成本效益分析法主要从成本和效益两方面对项目进行测算和评价,是实施绩效预算管理的一般方法。以表现形式进行划分,成本既包括节目(栏目)生产的直接成本,即节目(栏目)制作过程中所产生的直接费用,也包括节目(栏目)生产必须投入的间接费用,即节目(栏目)制作过程中,在其他环境内发生的资源消耗或投入。以存续期限为标准进行划分,成本包括当期成本和远期成本。以节目(栏目)效益为标准进行划分,效益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存续期限为标准进行划分,效益包括项目预期产生的当期效益和可能产生的远期效益。

三、绩效成本测算

以全成本口径为始,根据广播电视作业流程、业务性质及日常需要,成本可分为播控平台成本和节目制作成本,其中播控平台成本又分为服务平台、节目管理平台和播出平台成本。

(一)制作平台费用成本测算

制作平台模块涉及的部门包括节目制作中心和制作部,其测算的成本费用包括拍摄费、策划费、演出费、委托制作费、化妆费、道具费、灯光费、制作机房费用、租音响费用、大屏幕费用、制景费、演播室费用、租机费、观众服务费、磁带费、版权费、电视剧费用、折旧费和人员工资费用等。制作平台费用成本按其性质可划归为内容生产的直接成本。

(二)播控平台费用成本测算

播控平台成本包含服务平台成本、节目管理平台成本和播出平台成本,按其性质可以划归为节目内容生产的间接成本。播出平台模块费用成本包括专用信息网络租赁费、电视传输设备租赁费、卫星落地费、气象分成费、折旧费、技术运维服务费和人员工资等。

节目管理平台模块费用成本包括收视调查费、媒资服务费、网络服务费等上述各部门的公用经费以及人员工资等。

服务平台模块费用成本包括电费、水费、印刷费、办公费、人员费用、邮电费(电话通信费、邮寄费)、办公设备维修费、差旅费、交通费、物业管理费、取暖费、会议费、培训费、宣传费、燃气费、折旧费等。

(三)全成本分析

全成本为间接成本和直接成本的总和。间接成本是播控平台成本,直接成本是制作平台成本,对两大平台成本进行测算发现,节目播出平台成本占总成本的23%,节目制作平台成本占总成本的77%。

四、绩效成本预算管理三种模式的分析比较

用钱先问效,无效必问责。广播电视单位是具有公益性的社会组织,首先要注重社会效益,并在注重社会效益的同时,注重自身的经济效益。然而,高技术生产播出平台是电视媒体生产播出节目的物质基础,没有播控平台的搭建和维护,内容生产就是空中楼阁。播控平台的搭建维护费用巨大,需要找到一种可持续的平衡发展模式。因此如何合理地将平台间接成本分摊至每个栏目中,是绩效成本预算的重点之一,下面对三种绩效成本预算管理模式进行分析。

(一)所有节目(栏目)统一标准管理

根据成本测算的内容,测算出广播电视节目(栏目)播控平台成本占总成本的23%。即每一个节目(栏目)立项时除制作机房费用、演播室费用、拍摄费、策划费、演出费及人员费用等可直接计量的成本外,还要加上23%的间接成本,设定经济效益考核指标时,指标值对应的应当为全部成本。

所有节目(栏目)统一管理的优势是标准统一,执行程序简单。劣势在于作为具有公益性质的事业单位,并非所有节目(栏目)都适合用经济效益指标进行考核,有些节目(栏目)的首要指标是社会效益,这些节目(栏目)在面对统一的经济指标时,完成度可能较低,导致绩效考核指标失真。

(二)按节目制作中心的资源占用率分类管理

在成本测算中,将播控平台费用按照不同要素占比分摊到各中心后,按中心的资源占用率分类管理的预算模式,在设定经济效益指标时,不再具体到每一个节目(栏目),而是将节目中心作为考核主体,根据资源占有率的不同设立不同的考核指标。

此种预算管理方式的优势在于将各中心作为考核主体,可简化考核流程,一个中心一个比例,中心内部可按照自己的方式自由设定节目(栏目)的利润率。劣势在于上星频道和地面频道的差异过大,实际执行困难,由于属性产生的成本如落地费用、电视剧费用等是否应当核减,应当按什么比例核减需要更加深入和更加专业的探讨,可能会带来核减之后成本的归属等新问题。

(三)按节目(栏目)性质分类管理

按节目(栏目)性质管理是对节目(栏目)进行公益属性的评定,根据属性强弱调整经济效益指标和社会效益指标。通常公益属性越强,社会效益指标越高,反之则经济效益指标越高。

按照公益属性强弱将节目(栏目)分类管理的方式,优势在于更加现实合理。纯公益性质的节目(栏目)不设经济效益指标,由财政补助资金覆盖经济成本;偏市场化的节目(栏目),承担更高的经济指标要求。劣势在于节目(栏目)性质界定较为困难,公益属性需要更加专业和具体的指标进行评定,偏市场化的经济指标也需要按照层级进行更加具体的分类,因此执行这种管理方式的前端工作更为复杂。

五、深化改革背景下,成本绩效预算管理是提质增效的有效方法

预算管理是一个闭环,绩效管理、成本核算应当始终贯穿编制、监督、控制与考核的各个环节。从以上分析来看,任何一种模式均有利有弊,想要实现可持续自我循环发展,绩效考核体系必须同时纳入节目制作和节目播出两个方面的要素指标。

绩效成本预算管理模式将节目制作与节目播出两个方面的成本以更加明确、清晰的方法展示出来,尤其是让播出成本得以量化考核,即将播出成本按播出时间制定出标准定额成本,和节目的直接成本一起构成完全成本,进而核算出各个节目的利润绩效贡献,和收视(听)率等体现社会效益的指标一起纳入绩效工资考核及分配体系,与个人收入挂钩,能真正推动绩效预算管理的有效执行。

六、结语

从目前省级广播电视单位的经济情况来看,受互联网冲击,广告收入持续下滑,自身的运行越来越困难。要解决这个难题,从宏观层面看,必须遵循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推动新兴媒体和传统媒体融合发展,应该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强化互联网思维,不仅要在内容、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深度融合,还要加强体制机制改革,聚合各类优势资源,创新经营模式,探索新的经营方式,建设具有强大实力的新型媒体集团。从微观层面看,要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健全成本核算管理体系,使成本绩效预算管理贯穿内容生产与创新领域的全过程,做到精细化管理,实现提质增效。由此可见,省级广播电视单位的媒体融合转型任重道远。

猜你喜欢
成本核算效益栏目
高校成本核算现状研究
声音栏目 与您同行 食安天下 掷地有声
草粉发酵 喂羊效益高
莲鱼混养 效益提高一倍
错季土豆 种出好效益
医院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公路施工财务管理和成本核算
浅析建筑业营改增对工程成本核算的影响
The More We Get Together
Baa, Baa, Black Shee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