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公平
(新干县大洋洲镇便民服务中心,江西 吉安 331300)
财政资金管理部门应对乡镇财政资金的使用情况和具体落实情况进行严格的监督和审查,以防因资金使用不当产生各种问题,确保乡镇财政资金落到实处,为我国乡镇经济的振兴提供财政保障,从而推动“三农”经济政策的有效推行和实施。因此,乡镇各级政府部门应对本部门的资金安全负责,加强对乡镇地方财政资金管理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强化对财政资金支出的监督,履行好我国乡镇财政机构的职能责任,不断夯实对财政专项资金相关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保障财政专项资金得到有效监督和约束,发挥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
在乡镇财政专项资金的有效落实和执行之下,新农村建设的步伐明显加快,这为我国“三农”建设以及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为落实各项农村经济发展政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给我国农村农业经济生产活动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为农村产业发展和农产品销售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
落实我国乡镇财政专项资金的监督和管理,可以为探索建设农村财政资金管理的新制度和新规范指明方向。同时,能帮助乡镇政府树立专项资金使用的意识,促进扶持农民开展农业种植和农产品销售相关政策的制定和落实,对乡镇财政专项资金的具体使用方式进行严格规范和优化升级,推动落实新型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理念。乡镇财政部门应在职能转变的基础上转变财政资金管理理念,向创收增效的新发展方向迈进。
乡镇财政部门要想不断提高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就应根据各村镇的实际发展情况,建立规范化、制度化的财政资金保障制度,强化财政专项资金执行中的制度应用,并将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和乡镇干部的工作绩效挂钩,强化乡镇财政工作的纪律,打造廉洁自律的干部队伍[1]。
当前,一些乡镇政府由于机关运行经费严重超支,因此违反专项资金管理的使用规定,擅自更改财政专项资金的用途,甚至挤占、挪用、截留部分财政专项资金以弥补机关行政经费。还有一些乡镇部门在发放国家专项补助资金时,审核流程不严谨,在申请资金时,虚报、冒领的现象时有发生,导致应当获得资金补助的农户和项目没能及时获得相应的资金补助。乡镇政府作为直接面对群众的基层政府,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不规范,不仅会直接影响国家政策的贯彻落实,还极易造成负面影响,形成新的社会不稳定因素。
在正式开展乡镇财政专项资金预算编制的过程中,没有聘请权威预算评审机构对财政资金的预算编制进行审议,导致乡镇政府制定的项目预算计划和项目的实际开展情况脱节。同时,乡镇财政部门没有针对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向外部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专业人士学习和问询。此外,乡镇财政部门在财政资金投入使用中,没有实际的市场化经验,导致项目资金分配不合理,造成乡镇政府开展预决算的最终结果和预期存在较大偏差。
从当前我国乡镇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监督情况来看,乡镇财政部门仍需对专项财政资金的监管体系作进一步的细化完善。在监督管理工作落实过程中,由于部分乡镇单位对财政资金的使用和管理缺乏相应的监管,专项资金一般由使用部门的负责人管理,财务部门只负责资金审批和拨付工作,对项目执行环节中资金的使用情况并不了解。同时,乡镇单位对财政专项资金的监督一般体现在后期的绩效考核环节,缺乏有效的事前和事中的监督管理,导致出现完工项目不合规,但财政资金却已经支付的局面,造成后期项目完善和修正工作开展困难[2]。
当前乡镇财政部门的管理人员在开展资金监管工作时,专项资金的监管技能不够扎实,对相关专业知识不够了解,一些财政管理人员在相对封闭的工作环境和教条的管理氛围下很难对财政专项资金进行有效管理,同时财政管理人员也缺乏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主动意识和创新精神。不仅如此,乡镇财政人员常年在专项资金的管理岗位上从事重复性工作,缺少对创新工作流程的思考和对财政专项资金新政策的研读,使得乡镇财政专项资金在监管上难以突破现有的管理水平。
第一,应加大对项目申请单位及项目合规性的审查力度。在立项阶段,相关责任人需要对项目所需的专项资金进行事前审核,项目的开展要满足国家战略需求,对专项资金的使用也应遵循相应的规章制度。同时,项目责任部门也需要发挥其专业水平,按照项目计划书和合同约定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项目建设工作。第二,对各项目进行资金需求测算和拨付工作。由于国家拨付到乡镇的专项资金十分有限,而乡镇的建设项目较多,资金配置的合理性将直接影响乡镇单位的资金使用效益。在这一过程中,乡镇单位可以根据项目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拨付资金。同时,将资金管理、支付等责任落实到岗位上,建立专户核算,合理划分不同性质的专项资金,并实行针对性的类别管理。第三,提高乡镇地方各项目负责人的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政府部门有必要制定人才引进政策和完善配套措施,引进优秀资金管理人才,为项目管理、资金配置和财政专项资金监督奠定人才基础。
首先,要对乡镇财政部门的会计核算工作和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等工作进行细致划分,明确各岗位职责。其次,应设置独立的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岗位,对相关人员进行专业化的业务培训和岗前教育,明确其具体的资金管理职责和权限,从而完善财政部门内部对财政专项资金的监督职能和审批职能。及时对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跟踪和反馈,建立完善的财政信息反馈和沟通平台,使财政专项资金始终处于透明、规范、实时的监管之下。
首先,在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工作中,政府机构要发挥其监管作用,不定期抽查项目的资金使用情况,保证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其次,财政资金监管部门需要对一些前期投入大、风险高的项目进行日常跟踪管理,扩大监督范围,保障监督管理工作的独立性。同时,还应加大处罚力度,乡镇财政部门应具有相关的处罚权,对一些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查处,尤其是侵占、挪用专项资金的行为。只有加强监管,才能明确专项资金的实际用途,保障财政资金的安全[3]。
乡镇财政部门要不断加强财政资金管理的业务知识培训,积极开展财政部门工作人员的政策学习活动,仔细研读和学习新发布的财经政策。乡镇财政部门应提高对财政资金的重视程度,树立财政资金监管意识,为财政工作的开展提供更专业的服务。通过财政资金管理培训专项计划和财政资金管理轮岗制等方式,有效激发基层干部职工开展财政资金管理工作的热情,营造内部按制度办事、按流程处理的管理氛围,从而有效解决财政专项资金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乡镇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是推进农业经济快速发展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落实我国各项惠民助农政策的关键。因而,我国乡镇政府应重视当前财政专项资金在使用、监管中的风险和薄弱环节,从管理制度、监督体系、人员素质等多个方面入手,提升管理能力,发挥财政专项资金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扶持作用,为我国乡镇财政专项资金的高效运用提供制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