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保护中传承 在传承中创新
——湖北省民族文化发展

2021-11-24 18:33王政道
民族大家庭 2021年2期
关键词:卡普恩施州土家

文/王政道

近年来,笔者多次走访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各县市,以及宜昌市五峰、长阳两个土家族自治县。通过了解这些地区的文物古迹、传统建筑、民族歌舞、地方戏曲、民间工艺等历史和发展现状,笔者欣喜地发现湖北在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开发等方面呈现出多样性、独特性和创新性特征,民族地区多民族文化在历史进程中不断演变、与时俱进,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

历史文物保存较好,民间文化特色显著

湖北民族地区地处武陵山区,这里以独特的自然环境和历史条件,形成了土家、苗等多民族地域性文化,有着丰富的历史文物遗存和民间文化资源。

位于恩施州咸丰县的唐崖土司城遗址,是14世纪至18 世纪唐崖覃氏土司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辟“三街十八巷三十六院”,功能格局清晰,遗迹保存完整,对研究土家族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可谓是一座“土家族露天博物馆”。

恩施州宣恩县彭家寨的土家族吊脚楼群,拥有200 多年历史且保存完好,被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彭家寨目前居住着50 多户近300口人,他们依山傍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较少受外界打扰,古老的石板路和土家古寨、原汁原味的土家生活,让彭家寨散发着迷人的独特韵味。

恩施州利川大水井,由“李氏宗祠”“李氏庄园”“李盖五宅院”等组成,建筑规模宏大,工艺精巧。如今,这里已建成国家4A 级景区。大水井古建筑群始建于明末清初时期,经历多次改扩建,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风格特点。一个个窗饰,一处处石刻,仿佛是凝固的音符,组成一部土家民居建筑交响乐。

恩施州鹤峰县中营乡三家台蒙古族村是湖北唯一的蒙古族村,这里保留着传统民俗活动“托把灯会”。每至节日,寨子里的男男女女结伴而行,百人举灯沿山路蜿蜒而下,场面壮观。

笔者在走访中了解,目前湖北省民族地区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0 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0 多处,一大批具有民族特色的村寨、民居得到有效保护。

非遗文化丰富多彩,工匠精神传承不息

湖北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亦丰富多样,目前有国家级非遗项目22 项,省、市、县级非遗项目共计600 余项。

恩施州恩施市太阳河乡石工号子包含有“撬石号子”“抬石号子”“滑石号子”等,属劳动号子的一种,抬石头的“号子”在梭布垭石林中回荡,反映出土家族人劳作的场景。

恩施州恩施市三岔乡傩戏,假面跳神是原始宗教祭祀的活动,是古代巴人与神灵的特殊对话方式,后来逐渐成为人们表达美好愿望、自娱自乐的民间艺术形式,由于表演者头戴面具,通常只有男性参加祭祀活动,随着市场需求和历史变迁,现如今女性表演者也可参加“跳神”祭祀,表演形式别具一格。

一面大锣,一个大鼓,2 人敲锣击鼓,数十人围站在场坝中,以劳作、祭祀、爱情为表现题材,顺拐、屈膝、闪动、下蹲,以身体的摆动带动手臂的甩动,这就是土家族摆手舞。来凤县摆手舞历史悠久,传承有序,每个村庄的男女老少皆会跳摆手舞,30 人的摆手舞团队可以就地凑齐,举手投足之间体现出原汁原味的土家风情。

恩施州建始县长梁镇的丝弦锣鼓演奏人员专业敬业,表演气势恢宏,吹拉弹击间,原生态的豪迈热情,村民们的喜乐悲欢,扑面而来,被称为“土家人的交响乐”。目前建始县境内有演出队100 多个,职业的、半职业和非职业艺人近2000 人,每年演出约在3500 场左右。这也是传统民族文化与市场结合发展的最好、最为蓬勃的项目之一。

宜昌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南曲抒情描景叙事皆宜,文词高雅,声韵合辙,方言行腔,加花润色丰富,地方特色浓郁,南曲三不唱“夜不静不唱,有风声不唱,丧事不唱”流传民间,其表演颇具高雅自重的派头,受到当地人热烈追捧。

在湖北民族地区,非遗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非遗传承人用敬业精神表达着对民族文化的敬重。

恩施市洞下槽村灯戏传承人孟永香老人年过七旬,依然每天都在接待参观考察和观摩学习的不同人群,不论是刮风下雨还是雨雪阴晴,她每天都会对前来学艺的人现场教学;利川肉连响传承人刘守红秉着对民族文化的尊重和对艺术的热爱,光着膀子带领30 余人经常在腾龙洞洞口排练肉连响,为了达到最好的效果,刘守红反复琢磨动作,精益求精,反复整合队形,跳出专业水准;利川市坝漆技艺传承人涂朝清30 多年来只做一件事情——刷坝漆,行业内的人称他为“坝漆涂老大”,他每天都与坝漆打交道,从割漆熬漆、调漆刷漆、水磨推光,每个环节他都已练到出神入化,他手里漆出来的家具精致细腻,制作的工艺品更是无可挑剔,35 年不忘初心,只为传承这份漆艺,这种“工匠精神”让人敬佩。来凤县西兰卡普民间收集人唐洪祥,为了传承西兰卡普技艺,多年来免费提供织机,免费教授学员,牵头成立“西兰卡普博物馆”,自掏腰包从民间收集了8000 多副西兰卡普作品,一生中多半时间都在研究西兰卡普,这种以民间非遗文化传承为己任的精神令人肃然起敬。

文旅融合大有市场,保护性开发正当时

近年来,恩施州、宜昌市的职能部门积极挖掘土家族、苗族文化内涵,重点打造景区景点,创新旅游开发,让民族文化得到更好的保护、传承和发展。

恩施女儿城是土家文化旅游商业古街,是一个集民俗文化、旅游、商业于一体的土家族仿古建筑群,日常上演土家女儿会、摆手舞、傩戏、肉连响、撒叶儿嗬等民族文化精品节目,民族文化成为此处旅游的灵魂,旅游变成民族文化的载体,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形成了良好的市场效应。

长阳卓尔推出了“长阳礼物”旅游文创平台项目,并将长阳礼物定位为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旅游购物第一品牌。目前,“长阳礼物”借力土家族精神图腾符号白虎成功孵化了“利巴、西兰”超级IP 形象,其微信表情包下载量已达几十万次,传播量几百万次,形成了一股长阳文创IP 热潮。

湖北民族大学与田若兰工作室开展校企合作,共同研制出第四代西兰卡普编织机,使西兰卡普实现机械化自动生产,大大提高了编织效率。同时,校企合作在民族文化保护传承、产品开发、人才培养等方面不断拓展新空间。

恩施一心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打造自主民族品牌——打花铺,立足恩施土家族苗族文化背景及地理人文因素,进行民族文化IP 形象开发、特色文化产品打造、及文化情景推广,深入挖掘恩施特色民族文化,结合当下时代背景开发符合市场趋势的文化旅游产品。

提高民族文化保护意识,抢救性保护迫在眉睫

湖北民族地区保留了众多传统民族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但目前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仍存在认识不足以及人才匮乏等问题。

施南宣抚司旧址位于恩施州宣恩县椒园镇水田坝村,据当地文化部门工作人员介绍,施南宣抚司为施州卫四大土司之一,统治时间长达460 余年,其势力范围管辖最广,经济文化势力最强,可惜昔日的土司城遗址被一片茶园“占领”,除了靠山临水的地理位置显示着这里曾经的辉煌,昔日的繁华早已不在。

土家族吹管乐器——唐土咚,是用细竹子手工制作而成的乐器,音色明亮,曲调清新活泼,悠扬悦耳,经过走访询问,在荆楚大地上只有恩施州来凤县唐洪祥老人会此乐器,根据他的介绍这种古老的乐器演奏形式正面临消亡,急需加强抢救保护工作。因此,需要从增加和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等方面入手,进一步做好对湖北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传播工作。

总之,湖北省民族文化在传承保护中创新发展,为全省文化的繁荣注入了生机与活力,为人民群众多层次的文化需求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

猜你喜欢
卡普恩施州土家
恩施州创新开展中小学实验教学说课大赛
传播与传承:全媒体视域下的土家“啰儿调”
恩施州开展校园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及危险废物专项治理
送走一只狗
小学课间操跳“土家花灯戏”
明清两朝地方文献辑录的土家语词汇分析
西兰卡普之恋
“二次根式的加减(第1课时)”教学设计
卡普与卡普(①初来乍到)
风情风光都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