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江夏区:坚持“1234”工作法开启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新篇章

2021-11-24 18:33黄茜
民族大家庭 2021年2期
关键词:江夏区民族团结少数民族

文/黄茜

近年来,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根本途径,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总目标,创新推进“1234”工作法,即坚持1 个根本保证、抓牢2 个关键要素、聚焦3 个重点问题、实施4 项帮扶工程,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新成效。

坚持1 个根本保证,夯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基础

坚持党的领导是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根本保证。江夏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切实增强使命感责任感,通过强化“三个保障”,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基础不断夯实。

强化组织领导保障。江夏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把创建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每年定期召开工作会议,研究部署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齐抓共管、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2019 年机构改革后,江夏区民宗局与区委统战部合署办公。经区委编办批复,统战部单设民族宗教科并下设二级事业单位民族宗教服务中心,配备局长、专职副局长、民宗科科长等行政编制干部4 名和6 名事业编制干部,干部队伍配备居全市各区第一。

强化工作机制保障。落实学习制度。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民族理论政策纳入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内容、纳入区委党校(社会主义学校)培训内容,大力开展学习培训,全面提升各级领导干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理论水平。健全联席会议机制。成立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明确成员单位职责分工,形成统战部(民宗局)牵头、各成员单位各司其职、统筹协调、相互联动的工作机制,不断增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合力。完善考核制度。发挥绩效考核指挥棒作用,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纳入全面建成小康、全面从严治党、综治、文明创建等工作考核内容,以考核促监管、以考核促落实,激发干部工作动力,不断提升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实效。

强化工作经费保障。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费纳入区级财政预算,确保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转得动、做得好、有成效。

抓牢2 个关键要素,创新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宣教载体

抓牢“宣传方式”和“宣传内容”2 个关键要素,创新推进“互联网+民族团结”工作模式,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宣传教育走深走实。

玩转新媒体,让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火”起来。江夏区民宗局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技术优势和传播优势,联合运用云直播、短视频、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打破时空限制,以“云品”民族特色美食、“云赏”民族歌舞、“云学”民族政策法规、“云送”新春祝福等活动为媒介纽带,讲述江夏区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实践,充分展现了新时代各族群众守望相助、相知相亲的融洽画面。2020 年,江夏区民宗局联合区融媒体举办“‘云品’民族美食,助力少数民族经营户复工复产”直播带货等活动热度爆棚,受到省、市民宗委的一致肯定。多篇工作信息被中央统战部网站、中国民族报等媒体采用,“搭建‘互联网+民族团结’‘云创’平台”项目被国家民委列入重点扶持项目。

依托新载体,让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热”起来。江夏区民宗局借力发力,借助区自创品牌栏目《翻牌大开奖》策划成熟、受众稳定、形式活泼、关注度高的优势,承办专场直播活动,并打破规定动作,增加“云赏”民族歌舞、“云学”民族政策法规等环节,同时派发丰厚礼品礼券,激发群众的参与热情。据不完全统计,直播时段观看人数突破4.8 万,1 万余人参与互动答题,在全区上下掀起一股“共促民族团结 共建和谐江夏”的新热潮。

突出典型引领,让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亮”起来。为了进一步唱响民族团结主旋律,江夏区民宗局采取“典型引领+形式创新”相结合的方式,主动对接,积极走访,向区内全国抗疫先进个人甘如意、全国劳动模范熊桂林等典型代表宣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重要意义,重点培育民族团结进步典型代表、少数民族经营户代表韩索力么乃和少数民族用工企业武汉威普泰科技有限公司,着力将榜样力量转化为工作推手。2020 年春节前夕,甘如意、熊桂林、韩索力么乃等13 名各族群众代表录制“民族团结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主题贺岁视频,新华网采用发布,除夕夜全网观看人数达14.6 万,让民族团结的主旋律唱得更响、传得更远。

聚焦3 个重点问题,改善少数民族群众生活环境

江夏区现有少数民族成分32 个,少数民族人口1745 人。经综合梳理和研究分析,区民宗局集中力量,主动聚焦少数民族群众“就学难”“就业创业难”“交流难”等三大重点问题,精准服务。

优化服务方式,解决“就学难”问题。针对少数民族群众对办事部门不熟悉、就学程序不熟悉、语言交流不顺畅等难题,江夏区民宗局采取“函办”“帮办”“陪办”等方式,积极协调区教育局,解决政策内(义务教育阶段)、政策外少数民族群众子女就学问题,中、高考学生优录审核做到应审尽审。

创新帮扶方式,解决“创业就业难”问题。疫后复工复产期间,在全市统一帮扶基础上,江夏区另列帮扶资金,帮扶少数民族经营户复工复产。利用“云直播”“短视频”“派发消费券”等方式,为少数民族经营户“打call”助力,多数经营户疫后生意逐步“回暖”稳定。

定期举办培训,解决“交流难”问题。选定少数民族群众居住、经营较为集中的江夏区纸坊街花山社区为培训点,聘请专业老师,发放指定教材,定期举办国家通用语言文化政策教育培训。近年来,共举办语言培训40 余期,培训少数民族1300 余人/次,有效提高少数民族群众使用国家通用语言的能力,让少数民族务工经商人员“听得懂、说得出、用得了”。

实施4 项帮扶工程,深化民族地区对口援助成效

深化民族地区对口帮扶,是党中央、国务院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推动民族团结的重要决策部署,意义重大深远。在江夏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区委统战部、区发改局、区民宗局以“资金帮扶”“基础设施改造”“特色项目振兴”“劳动力就业安置”等四大工程为抓手,进一步强化对口援助民族地区“造血”功能,帮助少数民族脱贫致富、共奔小康。

实施资金帮扶工程。“十三五”期间,累计拨付援助资金7400 余万元,对口帮扶新疆博乐市乌图布拉格镇、西藏山南市乃东区颇章乡和湖北省武陵山试验区、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神农架林区下谷坪土家族乡,为推动当地经济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实施基础设施改造工程。在恩施州来凤县、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神农架林区下谷坪土家族乡等地,通过实施新建和改扩建通村水泥公路、修建了集镇地下排水,村镇垃圾治理、福利院改造、打造产业基地水渠步、旅游步道等项目,对民族地区基础设施进行提档升级,有效解决当地交通运输、医疗保障、人居环境、特色经济发展等问题,进一步优化民族地区生活和发展环境。

实施特色项目振兴工程。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挖掘恩施州来凤县“茶”产业和神农架下谷坪乡“花”文化的特殊优势,精准施策,通过改善道路等基础设施、邀请专家跟踪指导服务、建厂扩大规模延伸产业链、探索创新营销模式、建设特色文化展馆等方式,大力发展乡村品牌产业,不仅变“资源”为“资金”,还解决当地贫困户就地就业问题,有效带动了700 余户贫困户脱贫。

实施劳动力安置就业工程。2019 年来,江夏区2 家民营企业分批安置少数民族务工人员180 余人。区民宗局以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企业为契机,积极指导企业加强少数民族务工人员服务管理,2020 年武汉威普泰科技有限公司以对少数民族务工人员“三个一点”即“服务好一点、工资高一点、环境好一点”的工作理念,获评武汉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

猜你喜欢
江夏区民族团结少数民族
·杨宁出席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现场推进会时强调·打造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升级版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民族团结之歌
童心绘团结 各族一家亲
少数民族的服装
民族团结的内蒙古样板
武汉市江夏区“互联网+”智慧农业发展模式探索
武汉市江夏区气候季节的划分及特征分析
《少数民族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