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冰
(广西财经学院MPAcc教育中心 广西南宁 530003)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环境保护责任意识的增强,人们开始追求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产品和服务,这就要求企业把环保责任融入到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等经营、发展环节中,开发环保节能产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但从我国企业的环保实践来看,存在环保责任履行不够、环保意识需提高等问题。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不是相互矛盾的关系,在时代发展和现实国情下,关注环保不仅不会影响企业的生产发展,反而会给企业带来更多的发展契机,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将生态文明和企业发展相融合,在生产发展的同时,兼顾、强化环保责任的履行。本文通过分析企业履行环保责任遇到的障碍,进一步根据内部控制框架及相关理论,探讨了嵌入环保责任的企业内部控制框架的构建。
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最初是由英国学者谢尔顿在1924年提出,他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经营者满足企业经营需求之外的人类需求的责任。多德(1932)把企业社会责任定义为:企业在实现经营利润最大化目标之外所要承担的义务。1998年,卡罗尔进一步对企业社会责任进行了总结和划分,即经典的“金字塔”型社会责任。他认为,社会责任包括经济、法律、伦理和慈善四个层次。白雪燕(2015)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社会对企业在经济、道德、法律和慈善等方面提出的期望。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并非固定不变,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不断变化,环保责任已经成为社会责任的重要组成内容。对现代的企业来说,企业既要承担商品的开发、生产等基本责任,也应当承担企业环保责任。环境保护投入不是企业对社会的补偿,而是企业在开展生产、发展等经营活动时需要肩负起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1.企业需要承担可持续发展和资源节约的责任。资源是企业生产发展的基础,企业的生产发展依赖于包括自然资源在内的各类资源。由于资源具有稀缺性,企业发展要与资源相匹配,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对稀缺资源进行合理规划;要开发新能源,善于使用新能源;要鼓励循环经济发展,优化产业结构。
2.企业需要承担环境保护和维护自然和谐的责任。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环境问题处理不当会给企业发展带来障碍。考虑到人们的生活环境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企业必须承担起保护环境、维护自然和谐的重要任务。企业环保责任的履行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企业在发展中要提高对环保责任履行的重视程度,逐步采取相应的环保措施减少对环境的伤害程度,比如对生产发展环节进行整改控制,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企业的环保实践可分为三个阶段:(1)社会义务阶段。企业对环境的保护仅限于不违反相关的法律和法规,在该阶段,企业的利润会受到相关法律、法规的影响。(2)社会响应阶段。企业的生产和经营依照社会对环境的期望,在该阶段,企业实现的利润会受到社会公众的舆论和期望的影响。(3)社会责任阶段。企业把社会责任和环保责任纳入到企业的内部价值体系中去,规避对损害环境的行为。
由于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传播和普及,我国的企业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理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明白了其对企业的重要性,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社会责任问题。
1.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会给企业带来正面效益,促使内部控制更加完善。企业既是经济组织,又是社会组织。企业既要关注自己的经济效益,也要关注社会贡献及环境效益。基于企业受托环保责任理论,企业身为受托人需要遵照委托人的意愿去分配和管理环境资源,因此在利用资源与环境保护之间形成对应的责任关系(王恩山,2005)。企业社会责任有助于高杠杆企业保留客户和防范竞争对手的掠夺(Bae,Kee-Hong等,2019),有利于降低企业经营风险,进而保障企业主要经营目标的完成(王海兵、刘莎,2015),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充分的,会更受投资人青睐(Jeffrey Co⁃hen等,2017),企业的社会责任表现与当期财务绩效正相关,且影响显著(许洁莹、梁凯豪,2020)。可见履行社会责任会给内部控制带来正向影响。
2.内部控制会促进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是指企业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的,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旨在实现社会责任控制目标的过程(王海兵、王冬冬,2015)。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完善是企业环保信息披露和履行环保责任的有效途径和必要保障(索苗苗,2019)。内部控制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具有推动作用,企业社会责任也可以使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更加完善。内部控制与企业社会责任两者之间关系密切,相互影响(王加灿,2012)。在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有效时,可以使上市公司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更完全(任静、刘青雨,2020)。
不少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研究了内部控制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关系,得出的研究结论较为一致,即完善的内部控制框架会促使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花双莲(2011)将企业社会责任和内部控制框架进行了结合,提出了与企业管理相结合的社会责任内部控制框架。王思彤、杨小平(2020)研究得出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能改善企业治理结构和环境。Guo等(2012)研究发现企业社会责任可以诱导企业管理者通过努力提升员工的满意度来改善企业的内部控制水平。
虽然当前将企业社会责任与内部控制理论分别研究的成果较多,但是将企业环保责任与内部控制结合的相关研究还是比较少,嵌入环保责任的企业内部控制框架构建研究仍然是一个值得探讨的新课题。因此,企业在履行环保责任时由于相关研究和实践的不足,会面临一些障碍。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情况下,人们的社会责任意识越来越强,比如慈善捐赠、精准扶贫等都是履行社会责任的表现,但企业环保责任的履行由于传播不到位、环保氛围不够等原因,环保责任意识还有待提高。许多企业还没有意识到环保责任是企业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企业也没有认识到履行环保责任会给企业发展带来长远的、潜在的利益,因此也就难以强化企业自身的环保责任感并履行环保责任。
企业是以盈利为主要经营目的的社会主体,其主要目标是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企业的经营行为和社会行为的出发点是为了盈利。短期内社会责任的履行一般不会马上给企业带来明显的经济收益,甚至会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因此,短视的经营者就会对社会责任的履行有抵触的思想,从而影响到企业环保责任的履行。
对企业履行环保责任的监管力度不够、缺少相应的环境保护法律规范、违法环境行为惩罚成本低、缺少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履行环保责任等原因,导致企业缺乏履行环保责任的内在动机。政府要着眼于社会利益和企业利益的协调,实现企业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内部控制是企业的制度体系及自律系统,内部控制具有督促企业运营合法合规、保证财务报告真实可信及经营效率的基本作用,还具备社会责任“溢出效应”。内部控制还是企业风险的管理及控制系统,它可以对破坏企业形象、损害企业利益的风险进行控制,促使企业积极采取环保投资等行为,降低环保违约风险,从而有利于提升企业环保责任的履行水平。本文从五个方面对嵌入环保责任的企业内部控制框架的构建提出建议。
控制环境是企业整个内部控制系统运行的基础,为整个内部控制系统提供了运行环境,对企业员工的控制意识起到直接的影响作用。控制环境包含员工的诚信、职业道德和职能;管理哲学和经营路线;权责分配方法、人事规章;董事会的经营目标和着重点等。
企业优良的控制环境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运行的基石,要保证企业环保内部控制的质量,前提是建设好企业内部控制环境。(1)首先要确立其环保目标及其发展战略。有了目标和发展战略才能为企业的各项环保活动指明前进的方向,企业制定的环保政策才能有明确的目标,最终达到企业的要求。(2)在企业内部设置单独的环境保护部门或环保专职工作人员。比如,企业可以在董事会中设立环保考核委员会,确保企业环保工作的有效进行;还可设置相应的环保考核和监管标准,以利于环保部门人员实施工作,尤其是污染严重的企业要设置专门的环保人员对企业环保目标、战略等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价,使执行质量更有保障。专门的环保人员还可以对政府的环保补贴等进行专项管理,保证专款专用。(3)企业应加强环保教育、开设培训课程,力求提高员工的环保意识,营造环保氛围,让这些意识和氛围转化成企业的“软实力”,从而为企业开展环保活动、进行环保投资和开发环保产品时提供有利的基础保障。(4)制定与环保相关的奖励制度,鼓励企业员工积极开展、参与环保活动,使员工自发地参与到企业的环保生产和建设中来。
由于经济、产业、法规和经营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履行环保责任也许会面临来自企业内部或者外部的风险,为了保证企业环保目标的实现,内部控制系统要有相应的环保风险评估设置,对企业面临的环保风险进行识别和应对。企业风险包括企业层面风险和操作层面风险两个方面。
1.企业层面风险。若企业没有制定或者制定不当的环保战略,而环保部门又没有识别出风险时,该风险会给企业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企业层面风险的产生有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方面原因。外部因素包括:不断变化的客户需求、新的环保法律和法规的出台、经济形势的变化和自然灾害等。内部因素包括:信息系统的中断、管理层职责的更改和雇员理念不一致等。风险评估体系一旦识别出主要的风险因素,应进一步根据风险严重程度采取应对措施。因此,建议企业成立风险管理委员对这些环保风险进行识别。风险管理委员首先对与环保相关的风险进行风险识别,然后划分风险等级、排查风险,最后针对高风险结合市场、经济分析和多部门沟通得出合理的应对方案。
2.操作层面风险。如技术开发、研究开发、生产、营销等。对操作层面风险准确的评估,有助于将企业操作层面风险控制在可接受水平。因此,企业应该收集有关的环保信息,例如:涉及客户偏好变化、产品和服务需求变化、环保法律法规的发布等关于环保的信息点。建立环保信息系统,经过大数据信息的收集建立起对环境风险识别和管控的程序。应尽可能地识别各种操作的风险和它们发生概率以及影响的严重性,并采取如回避、减少、转移等措施管控风险,或者根据成本效益原则,接受那些不会对企业产生重大影响的风险。
控制活动是为了保证管理层的指令、决策得以执行的政策或程序,通常包括批准、授权、查证、核对等内容。在保证企业环保责任有效履行的情况下,可在绩效考评中加入环保指标。一般企业员工认为保护环境与自己的切身利益关系不大,即使企业出现与环保理念相违背的事件也会置之不理、漠然处之,这是因为没有将环保指标加入考核方案,导致企业员工对企业的环保责任履行不够重视,难以将企业环保责任贯穿到企业的生产、销售等经营、管理活动中去。
企业要保证公允的环保信息得到及时传播,方便企业员工履行其环保职责。有效的沟通是信息可以自上而下、横向以及自下而上的传递。环保信息的及时、顺利传播,便于有关部门能及时发现并解决信息传递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为了保证内部控制系统运转的有效性,企业必须在内部控制框架中设置监控程序。监控是严格保证环保内部控制执行和运作的持续的动态的过程。企业的审计部门、环保部门、社会责任管理委员会等要对环保问题、信息披露、环保内部系统等方面进行长期、持续的监控。比如可以对企业的废气排放、污染物治理等环保问题进行定量化、指标化,进而持续严格监督掌控,力求优化、规避那些与环保相违的负面因素或问题,使企业的环保问题得以解决。同时,信息披露要遵守环境信息披露的相关规定,保护利益相关者的知情权。企业要重视环保信息内控的完善,建议在企业官网中加入环保板块,对相关环保信息进行公开展示,加强对环保信息的披露,便于内部、外部共同监督。可将环保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完整性的监控责任赋予企业的社会责任委员会。
本文在探讨企业社会责任、环保责任和内部控制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我国企业在履行环保责任中遇到的主要障碍。进一步从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及内部监督五方面提出有利于企业履行和优化环保责任的内部控制框架构建建议,以期为企业环保责任建设和环保内部控制框架构建提供参考。当然,由于企业经营性质多样化、水平参差不齐,本文提出的企业环保内部控制建议难以全面适用或适用所有企业,企业在应用时还需结合自身情况加以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