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昊(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化分公司财务处 辽宁抚顺 113000)
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发展,不仅仅经济总量飞速增加,而且经济结构日益优化,经济发展质量逐步提高,特别是新技术、新理念、新行业的产生和崛起,市场对企业特别是传统制造业提出了更高的管理要求。因此企业必须改变过去粗放式的经验管理模式,采用科学化和精细化的管理方式。而改变经营期末才能对效益进行反馈的传统会计体系,对企业经营成果进行有效的实时反馈和管控,就成为财务管理精细化的一项重要措施——即日效益核算体系。本文结合笔者实际工作经验,对日效益核算体系的内容和构建运行进行探讨。
所谓日效益核算体系,顾名思义就是对企业每日效益进行核算、分析和反馈,并根据核算结果反映出的市场和生产信息来调整经营和优化生产的财务系统。具体来说就是通过以生产调度的日投入产出信息和销售部门的日销售量以及价格信息为基础来对每日效益进行核定,以此反映出企业生产情况、市场销售等因素对效益的影响。一方面向企业管理层反馈各产品的单位边际贡献变动情况、主要产品产销量变动影响效益情况以及产品市场价格变动情况等具体产品信息,为企业生产经营优化调整提供信息提示和信息支持;另一方面向基层管理者反馈生产变动对产品效益的影响,督促其进行生产优化并为生产运营考核提供数据依据。
日效益核算体系主要就是建立起一套实时的效益信息反馈系统。比起常规财务核算能够更加及时地反馈企业盈利能力和经营状况,更迅速地发现对企业效益产生重大影响的内外部因素并进行提示和预警,提高在企业经营管理上的反应速率,帮助企业管理层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抓住创效机会或及时止损。
完整的日效益核算体系的整个核算过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基础数据取得、数据整理和核算、核算结果的分析和反馈、核算结果的核对和系统校正。
(一)基础数据取得。日效益核算的实质就是正常财务核算程序的细化和简化,即将以每月一次的财务核算程序细化到每日一次。而其核算所用的基础数据与正常财务核算的基础数据大同小异,主要包括:生产产出和投入数据、产品销量数据、产品及物料的价格信息、各项固定成本数据。生产产出和投入数据主要由生产或调度部门提供。包括产品产量、原料投入量、燃料动力和辅助材料投入量等。主要是用于核算产品生产成本和生产产品带来的收入的基础数据。产品销量数据主要由销售或调运部门提供。包括各主要产品的销量,销售流向等。主要是用于核算产品销售收入的基础数据。产品及物料的价格信息主要由价格信息主管单位提供(可能是销售部门、采购部门、计划部门或财务部门)。主要包括各产品的实际或预计销售价格、原材料等物料的实际或预计采购价格以及内部结转产品模拟价格等价格信息。主要用于核定收入和成本。各项固定成本数据主要由各项固定成本费用的主管单位提供(如薪酬信息由人事部门提供,销售费用信息由销售部门提供等)。主要包括如薪酬、折旧、广告费等其他固定性成本费用。主要以固定成本的形式参与产品成本和每日效益的核算。
上述基础数据一般需要每日更新,如生产产出和投入数据和产品销量数据;有些数据(如产品及物料的价格信息)若无法每日更新则应根据市场情况进行适时调整,并修正核算结果;因各项固定成本数据以及部分生产数据等一般只有月底才能有准确数据,在实际操作核算中可采用预估数据在每日进行分摊,待准确数据取得后进行调整。
(二)数据整理和核算。数据整理和核算就是以取得的基础数据为依据,简化模拟月度成本核算的分配原则和核算方法来对产品成本的企业每日效益进行核算的过程。该过程是将生产销售数据货币化、财务数据化的过程,也是日效益核算工作的主要环节。
具体来说就是根据产品产量、产品销量以及产品价格数据来核定企业每日企业收入数据。再根据生产投入、产品库存、原料燃动等物料价格以及相关生产成本费用等数据来核定产品成本、边际贡献等数据,并根据产品产销量来核算企业每日产销成本。最后根据相关销管费等固定成本费用数据来核算并最终形成企业每日效益等相关信息。简单来说就是每日对企业经营管理数据进行一次梳理并形成每日经营成果的信息,而这一过程主要可以使用Excel等办公软件建立计算公式进行自动计算来完成,有条件的企业也可以通过建立独立的软件系统来实现完全的自动核算。
而效益核算的结果也是根据具体经营管理的需要而定。除按财务会计口径根据企业产品销售情况核定企业每日销售效益外,还可以企业经营管理实际需要来核算其他每日效益信息数据。例如为直观地体现生产波动情况对企业效益的影响或企业内部无销售权的下级单位(分厂、车间等)进行核算时可直接以产品产量和生产投入数据为基础,来核算生产效益(即视同所有产品全产全销口径下的效益);还可以根据生产优化的需要来对不同产品的边际效益或产品线的效益进行核算,作为优化产品生产结构的数据支撑。
(三)核算结果分析和反馈。如果说数据整理和核算环节是日效益核算体系的主体环节的话,那么核算结果和反馈环节则最直接地体现日效益核算体系的管理价值。日效益核算体系作为一项促进企业管理精细化的财务工具,在做好其“算”的职能的同时,更要体现出其“管”的职能。所谓“管”就是对核算结果进行分析和报送。
核算结果分析就是对核算结果进行解释,对反映出的问题进行对比说明。主要包括:效益变动分析和产品盈利能力分析。
效益变动分析就是对效益总体情况进行解释。即日效益(或累计效益)与月度计划效益进行对比(或与过去效益进行同比或环比),找到效益差异点——如某产品产销量变化、某产品价格或成本变动、固定费用变化等,找到引起差异的具体原因——如生产波动导致产销量或成本变动、市场变动导致销量或价格变动、费用上升的具体原因等,并列明每项因素对效益的影响金额,向企业管理层进行提示和预警,为企业及时发现经验管理中的漏洞并止亏止损提供信息导向和支持。而产品盈利能力分析就是对企业主要产品或服务的价格、成本、单位边际贡献、单位毛利进行分析和对比,找出企业的盈利点和亏损点、哪些是厚利盈利点、哪些是薄利盈利点,为企业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经营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
但仅仅进行分析还不够,还要建立有效的核算结果反馈渠道,及时将企业效益情况和对效益的分析传达给各级管理层等企业内的信息使用者。一方面,通过向各级管理者进行效益反馈和分析预警能够更及时有效地调整生产经营,提高管理速率;另一方面,通过向内部员工进行企业效益情况的通报和传达能够提高企业内部信息透明度,强化员工的效益意识和危机意识,增加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
日效益核算体系主要的特点就是信息反馈的迅速和及时,如果没有有效的信息反馈就会使其产生的管理效能大打折扣。反馈渠道可通过多种途径来建立,如每日经营会议公布,在企业显要位置进行公开公示,通过企业QQ群、微信群等网络通讯方式公布等。
(四)核算结果核对和系统校正。核算结果核对和系统校正是日效益核算体系自我优化和完善的一个过程,以提高核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分析结果的指导性,同时也可以对日效益核算工作进行规范,强化内控。其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与财务核算结果的核对和校正;企业内不同层级日效益核算结果的核对和校正。
与财务核算结果的核对和校正就是每月月度结束后将当月累计日效益核算结果与本月财务核算结果进行比较,找出差异点,并根据差异产生的原因对日效益核算系统的取数方法、计算公式和参数设置等进行调整和完善,确保日效益核算与财务核算的核算基础和核算方法保持一致,提高日效益核算的准确性,增强数据说服力和信息指导性。
而企业内不同层级日效益核算结果的核对和校正,就是企业整体与企业内设机构(分厂、车间等)的日效益核算结果——主要产品(或服务)成本数据、单位成本、单位边际贡献等进行核对,保证企业内部各级核算基础一致,产品(或服务)成本核算要素一致。一方面对各级日效益核算进行核对和纠偏,确保核算准确性,减少客观核算误差;另一方面,数据核对可以确保日效益核算工作操作人员按规定要求和原则进行核算,防止主观数据造假。
一套完整的日效益核算体系不仅有企业整体的效益核算,还应该在企业内部机构内展开,以全面促进企业内部价值管理水平的提升,推动员工主动降本创效,激发员工的积极性。结合工作经历,笔者将日效益核算体系分成四个主要层级:企业(公司)级、分厂级、车间级和班组级。而这四个层级的核算基本上是平行展开,而非垂直上报汇总,即使用同一核算原则和基础数据体系在各层级分别进行核算,一方面可以通过核对数据的方法来发现各层级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实现日效益核算体系的自我纠错和自我优化;另一方面也能通过平行核算的方式防止某一层级的核算错误向上延伸,并通过数据核对的方式发现和防范核算造假的现象。四个层级日效益核算工作的特点和重心具体如下:
(一)企业(公司)级日效益核算。企业(公司)级日效益核算是对一个拥有较为完整的经营权限的企业(如独立的法人或自然人企业,拥有完整采购和销售等经营权的分公司等分支机构等)整体效益情况的核算分析,一般来说是企业日效益核算的最高层级。其核算重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对企业每日销售利润(基于销售量核算的效益)和生产利润(基于生产量核算的效益)进行核算。其次,基于效益核算结果进行分析,通过与计划效益等标杆对比分析寻找效益变化的影响因素以及对企业效益的影响情况,并将分析结果及时向企业各级管理层反馈、提示和预警,促使其及时针对发现的问题纠偏纠错,迅速止损控亏,为企业短期经营运作提示预警并提供信息支持。最后,通过建立和报送本企业不同产品(或服务项目)边际贡献(或毛利)情况对比表,使企业管理层了解企业效益的增长点和损失点,以及其实时变化情况,更好地把控市场变化,为企业长期生产经营决策提供一定程度的财务信息支持。此外,在做好核算分析的同时,还要做好与企业实际效益对比分析和与下级日效益核算(主要是分厂级)形成的产品成本等数据的对比工作;做好日效益核算系统自身的纠偏完善和自动化工作,提高核算精度,分析结果指导性和工作效率。
(二)分厂级日效益核算。分厂级日效益核算就是对企业下属的没有完整的经营权限(如原料采购权、产品销售权等),但拥有完整的生产运行体系——即拥有完整的提供生产系统(或服务系统),能够独立完整地生产一种或几种最终产品(或提供完整服务活动),并拥有较完整的运营管理机构——的生产厂或下属单位的日效益情况进行核算和分析。
与企业级日效益核算不同,其核算分析的重点主要在于生产和成本方面,重点包括以下几点:首先,对分厂每日基于产品生产量为基础的生产利润进行核算。其次,针对生产利润的变化以及与计划效益等对比标杆的偏差进行分析,找到引起效益变化的原因,特别是生产运行和生产成本方面原因,并向管理层反馈,帮助管理层进行生产运营调整,做到及时发现问题、提示预警和帮助减少损失提高效益。需要说明一点,分厂级日效益核算结果分析虽然主要侧重于对生产和成本消耗方面的分析,但由于分厂的管理者也需要对企业产品的市场情况、盈利能力进行了解,所以也需要对产品和原料等价格变动影响进行核算和分析。最后,分厂也需要对本单位产品每日的边际贡献等产品盈利能力指标数据进行核算和报送。一方面,帮助管理层了解企业效益的增长点和损失点,优化本单位生产运营。另一方面,通过企业盈利能力指标数据的变动对管理层进行预警,促使其进行降本增效确保产品盈利。
总的来说,分厂级日效益核算就是对企业级日效益核算的简化和分解,比企业级更侧重于生产和成本的管理。而在系统校对和优化方面:一方面是通过与上级(企业级)核对产品成本和边际效益等数据(如果企业每月对分厂的生产效益情况进行核算和考核,也可以将每月累计日效益与考核数据进行对比校对);另一方面,与下级(车间级)核对月度产量、消耗量等基础数据。通过核对校正减小客观误差并防止主观造假。
(三)车间级日效益核算。车间级日效益核算是对分厂级日核算进一步的分解。主要是针对分厂内部某一车间(即产品的某一生产环节或为产品生产提供辅助产品服务的内部机构)的创效情况进行核算和分析。
由于车间层面基本上无权参与产品的销售和原料等成本要素的采购,因此车间级的日效益核算和分析完全是针对生产和消耗方面,核算重点包括以下几点:首先,根据本车间提供产品量(或服务量)、原料等成本要素的消耗量、由企业或分厂提供的产品原料等的市场价格或模拟价格体系以及各项固定成本费用数据来核定每日车间效益情况。其次,对每日效益变动或与计划利润偏差的原因进行分析。由于车间级日效益核算时基本不需要考虑市场变动影响,因此其产品原料价格一般在一个会计周期内不变,其效益变动一般都是由于生产情况波动导致消耗变动或固定成本费用的增减造成。因此,对车间级日效益的分析一般就是对生产操作情况和费用消耗进行分析,并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和对效益的影响,帮助车间管理者更好把握各项操作差异对效益的影响,促进车间对生产进行优化调整,强化车间操作管理和费用管理,来降低成本费用。最后,由于车间层面一般是企业生产运行的前沿,而且其日效益核算过程比较简单,可以将其与班组级核算结合起来,将每日效益按班次分解并按月度分班次汇总,作为对下级班组考核的一项依据,使得日效益核算既能对管理层产生督促预警的作用,也能对基层一线员工产生直接的督促激励效果,促进一线员工自发关注效益,自主挖潜创效,并强化员工的自律意识、团结精神和对企业的认同感。
(四)班组级效益核算。班组级效益核算是对车间级日效益核算进行进一步简化和分解,由于班组的一个班次一般小于一天,因此称这一层级的日效益核算为班组级效益核算。
由于受计量设备取数能力等因素的影响,班组一般只能取得产品产量和原料消耗等最基本的核算数据,因此其效益核算也最为简化,即直接获取的投入产出数据和车间下达的模拟价格以及部分能取得的费用消耗来简单对创效情况进行核对,其他成本费用一般按预估平均分摊到各班并根据统计变动进行调整。
班组级效益分析主要是对投入产出数据的变动进行分析。通过班组内不同班次对比分析和班组间对比分析找出最优班组和最优班次,发掘其操作和管理的亮点并进行推广来促进生产优化。班组级效益分析工作一般是由车间指导和自我分析相结合的形式实现,使基层员工更直观地了解生产操作的优化对效益的影响,强化成本效益意识,发挥和调度员工的积极性。
通过上文的介绍,我们不难发现日效益核算系统总的来说包括三大功能:数据整理和核算、核算结果分析说明以及核算信息反馈。而根据企业规模、信息化程度以及管理需求等具体情况的不同,可以采用三种系统来构建日效益核算体系并实现其主要功能。即手工核算系统、办公软件核算系统和独立软件系统。
(一)手工核算系统。手工核算系统是最简单的日效益核算系统。即使用手工记录和纸质文件传递的方式——通过手工编制和填写相关基础数据表格实现数据收集和整理,并使用人工计算的方式来得出日效益结果并进行分析,最终使用公布纸质文件或人工传达的方式进行核算信息的传递和反馈。该系统适合于规模较小、生产工艺简单、产品原料等价格和销售量变动小、不需要进行大量数据采集和统计核算工作的核算企业或企业内设机构。其优点是:前期构建投入很低,周期很短,基本不需要为构建系统和后续维护另行安排人力、物力和财力,只需要设定好取数和统计的流程、表格模板,同时安排好相关执行人员并划分好相应职责即可。不足是:难以应对大量的核算数据和复杂的生产核算过程。手工录入、核算和统计易使数据计算和分析结果产生错误导致管理风险,信息传递效率低下。
(二)办公软件核算系统。办公软件核算系统是指利用Excel、WPS等现有的办公系统软件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核算,使用网络共享、邮件、聊天软件等方式实现基础数据和考核信息的传递反馈,也就是使用多种现有的计算机软件工具搭配形成的日效益核算系统。该系统适合于规模较大、生产工艺较复杂,配备较完善计算机设备和网络系统,能够有效地对更多基础数据进行统计核算的企业或企业内设机构。办公软件核算系统的优点是:第一,由于利用Excel等办公软件建立核算系统,其数据链接和核算功能在使用上比较简单,较容易上手,因此该系统和手工系统一样基本上不需要为构建系统和后续维护进行投资。第二,采用办公软件的数据整理和核算公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数据的自动统计、整理和核算,提高了数据统计和效益核算的准确性,减轻了核算人员的工作负担。第三,办公软件核算系统基本上实现了整个日效益核算工作的电子化。一方面实现无纸化核算,另一方面,核算数据的电子化便于数据的保存和调阅,再加上利用网络共享、邮件或聊天工具等通讯软件,大大提高了考核结果和分析数据的传递效率和工作便捷性。但是,由于Excel、WPS等办公系统软件无法直接从外部系统自动取数,基础数据(如销售统计盘点数据,部分计量抄表数据、生产DCS系统数据)仍然要由人工录入、形成电子表格来获取,限制了数据传递和核算效率,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统计人员的工作量,同时也存在录入或传递过程中产生数据丢失或错误以及相关人员进行数据造假的风险。
(三)独立软件系统。独立软件系统就是聘请专业的软件公司,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和管理需求来为企业编写制作的独立专职软件系统。由于该类型系统是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和需求制作的,因此,针对性比较强,更符合企业的要求,能够实现基础数据的获取、效益计算的自动化,计算结果和分析数据传递的网络化和信息查询调取的即时化。独立软件系统适合于规模大、生产工艺和核算过程复杂,且资金相对充裕,数控系统和电子计量系统完备,已实现通过计算机和网络系统对生产装置进行操作和监控的企业及内设机构。这种考核系统的优点是:实现从生产、销售等数控系统(如DCS系统、计量系统等)中自动取数、自动核算以及核算分析结果的自动传递和调阅,减轻核算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数据的准确传递、减少了核算错误,并防止人为数据造假,降低管理风险。其不足在于:前期投入较大,建立周期长,需要聘请专业的软件制作团队来进行系统建立工作,后期维护和系统调整变更需要的投入也较前两种系统要高得多。另外,对使用单位的软硬件配套设施要求较高,一般只有数控和网络信息设施完善程度很高的大中型企业才有能力配备和使用。
笔者建议,对于计量系统完备、核算数据庞大、核算过程复杂以及管理需求较高的企业可以在日效益核算体系构建阶段和调整完善阶段时使用投入较少和便于系统调整的办公软件核算系统作为核算和分析的试用平台;而当整个核算分析体系已经成熟,系统不需要进行重大调整的时候,可投入资金建立独立的软件系统对已有系统进行升级,来提高整个日效益核算体系的工作效率,这样既能有效地实现管理需求,又能够防止频繁地进行软件系统调整造成的重复投入,减少投资风险。
(一)在日效益核算体系构建时注意总结管理需求,并根据自身的管理需求做好顶层设计。日效益核算系统并不是对财务核算体系的替代,而是对其在企业管理中无法完成的短板进行补充,归根结底其还是一套服务企业经营管理的财务管理工具。因此在构建时,一定要对该系统要完成哪些管理要求、达到哪些管理目的做好归纳,设定好管理目标,并由目标作为导向,以企业实际情况作为基础,做好顶层设计和前期规划,确保日效益核算体系构建工作尽快完成,实现其要达到的管理目的,并在满足管理需求的基础上尽可能减少系统调整,降低由此带来的重复投资和人力资源的浪费。
(二)在日核算体系构建和运行过程中做好企业数据计量和统计体系的完善。日效益核算是以各个基础数据计量和统计系统提供的信息为基础进行效益核算,因此各系统提供的数据越准确、越及时,日效益核算的精度也就越高,也能够越准确和迅速地对企业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的分析评价,做好信息提示和决策支持。所以,在构建日效益核算体系的同时也要注意其配套的计量统计系统的完善。一方面,使日效益核算体系本身提供的数据和信息更精准和迅速,更有助于管理提升和经营决策;另一方面,也通过日效益核算体系的构建推动企业计量和统计系统进行问题梳理和完善升级,使其能够提供更及时有效的基础数据,从而进一步为企业其他管理工作提供更好更优的基础信息,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
(三)在完善日效益核算信息内容和核算精度的同时,要注意建立横向和纵向两方面的沟通反馈渠道。日效益核算工作不仅仅在于核算和分析本身,更在于信息的传达和反馈,向各级人员提供其所需的管理数据和分析信息,推动调整经营运行,提升管理水平,做到“以算促管”。首先,要建立有效的纵向向上的信息反馈渠道。将精准有用的核算结果及时迅速地反馈给相关领导,做好信息提示和管理预警,提供决策支持。其次,要建立畅通的横向平行的信息沟通渠道。在核算和分析过程中做好与日效益核算主管部门(主要是财务部门)以外部门的横向沟通,一方面为日效益情况的分析建立有效的信息获取路径;另一方面,也是对其他部门的工作在效益影响层面进行提示和反馈,提示其各项工作对效益产生的影响,推动其提升管理,优化经营。最后,还要建立高效的纵向向下的信息传达渠道。一方面将各下级部门的工作对效益的影响进行反馈,帮助其进行调整优化;另一方面,还能促使基层员工关注企业效益,使其产生对企业的认同感和责任感,推动建立良性的经营氛围和企业文化。
综上所述,完整有效的日效益核算体系能够帮助企业强化效益管理,推动企业信息的数据化,加快企业内横向纵向的信息交流,并有助于优秀的企业文化形成,进而促使企业管理水平的全面优化提升,最终达到提高企业总体竞争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