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伟萍 任 燕
(四川华新现代职业学院,成都 610107)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壮举,国内外对长征的研究文献并不少,对长征中女红军的工作及其克服的困难也有一些研究,但对长征时期根据地党的妇女工作进行深入研究的文献极少。本文在研究的过程中将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以史实为基础,主要采用历史文献法及归纳分析法等研究方法进行研究。
妇女工作是指为促进国家稳定和发展,维护妇女合法权益及社会地位,充分尊重妇女独立并发挥其在社会贡献中的潜在力量而进行的各项活动。妇女工作是社会工作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不同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妇女工作都有着不同的形式和表现。长征时期我国妇女工作主要体现在妇女参与革命斗争上。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断发展,我们有必要反观来时的路,才能不忘初心,才能更清晰地认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1934年,红军开始了万里长征的征程,这一伟大壮举震惊了世界,同时也给中华儿女留下了珍贵的精神财富。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中,中国共产党坚定信仰,不畏艰险,不怕牺牲,还建立了多个革命根据地,其中妇女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党的妇女工作不仅壮大了革命队伍,还拯救了一大批受苦受难受压迫的妇女同胞。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非常重视妇女工作的形势与发展。习近平总书记也曾数次高度评价妇女在当今社会中的作用与地位。他还指出,党带领人民不懈努力奋斗的每一个光辉胜利历程,都离不开广大妇女的一同努力与付出。她们对党和国家的事业的贡献不可磨灭。另外,在全球妇女峰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也提出,没有妇女,也就没有人类和社会。这一伟大论断充分体现了妇女在人类发展、国家发展和社会发展长河中的重要作用。
“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全国范围内创建了中央革命根据地(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以及井冈山、广东东江、湘鄂赣、鄂豫皖、琼崖、闽浙赣、湘鄂西、闽东、广西左右江、川陕、湘鄂川黔、陕甘、川西北、鄂豫陕等十几块革命根据地。”此处的革命根据地是以1979年经国务院批准,国家民政部(民发〔1979〕30号)、国家财政部(〔79〕财税85号)文件规定的划分土地革命时期革命根据地的标准来确定的。文件规定第二次国内战争时期根据地的划分标准是“曾经有中共组织,有革命武装,发动了群众,进行了打土豪分田地分粮食牲畜等运动,主要是建立了工农政权并进行了武装斗争,坚持半年以上”(《关于免征革命老根据地社队企业工商所得税问题的通知》)。
“根据各根据地创建的时间对它们进行分类,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红军长征时期创建的革命根据地,包括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川西北革命根据地和鄂豫陕革命根据地,这类革命根据地在空间分布上具有鲜明的特征,即均分布在红军长征沿线地区;其余的革命根据地都属于第二类,即红军长征之前就已经创建的革命根据地。”
川西北革命根据地,是红一、红四方面军建立的革命根据地。“1935年5月至1936年7月,红军长征途中曾先后在川西北的岷江上游地区和大渡河上游的大小金川流域建立川西北革命根据地,前后历时一年多。”
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是以红二、红六军团为主创建的。“1933年12月,我党提出了‘创建湘鄂川黔边新苏区’的口号,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着手创建于该时期,并于1934年11月成立,发展到1936年春天,红军全部退出,该根据地共经历了前前后后历经两年多的艰苦斗争。”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从建立开始计算也是历时一年多。
鄂豫陕革命根据地,是以红二十五军为主建立的根据地,历时两年左右,为三个根据地当中维持时间最长的根据地。1934年12月10日,中共鄂豫皖省委第十八次常委会做出“立即建立鄂豫陕省委,为创建鄂豫陕苏区而斗争”的决议。1935年5月初,中国共产党豫陕特委及豫陕游击师的成立,标志着鄂豫陕革命根据地基本建成。同年7月,红二十五军西征北上后,组建了红七十四师留守鄂豫陕革命根据地。1937年4月,红七十四师接到中共中央命令撤离,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的革命斗争至此结束。
长征时期,这三个革命根据地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策应了红军长征顺利转移,开辟了新的根据地,同时也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其中,女红军的作用不可忽视,她们有着对共产主义坚定的信念,不畏艰难,不怕牺牲,勇往直前,走过万里长征,有的牺牲了,有的在途中受伤,也有最后胜利到达陕北的。不管结果如何,她们都是壮烈而伟大的。本文试图收集长征时期根据地妇女的具体工作,从而浅析长征时期艰苦条件下党的妇女工作对当今妇女工作的启发。根据地大多发生在长征途中,其界限不是很明显,所以我们主要依据时间范围标准,适当参照主力军的编制来论述该时期各根据地党的妇女工作。
1935年4月至5月,长征初期的红四方面军仍然存在妇女独立团一团、二团。“5月中旬,红四方面军总部进驻茂县,并整编了妇女独立,二女战士编为两个连、一个营,一部分女战士被分配到各部队的医院进行工作,还有一部分女战士在绵阳地区进行革命宣传、筹军粮,并组织群众等工作。”整编后,妇女独立二团也就正式解散。“妇女独立团团长为张琴秋,没有一团、二团之分,但妇女独立团的建制还在。6月,红一、红四方面军懋功会师,紧接着从中央机关中挑出王泉媛、吴富莲、危秀英等女红军加入该团。”“不久,张琴秋离开妇女独立团至在杂谷脑地区临时成立的波巴省委当妇女部长。”“10月,妇女独立团南下至四川芦山、天全、雅安,张琴秋回归。期间,妇女独立团二营营长徐美莲代理团长。”1936年3月,红四方面军行军至炉霍,并原地战略休整训练,妇女独立团减员严重,仅剩下1000余人,总部决定取消妇女独立团的编制,并将这些女战士分散至各军和机关。据赵兰回忆:“(妇女独立团)选出两个连,成立川陕妇女团员学校,每个连140人左右,都是挑的党团员;其余人员分配到兵站、医院和后方机关工作。我被分配到妇女团员学校第一连。尽管妇女独立团的建制被撤销,但女战士们在独立团中的军营生活使她们已具备过硬的政治、军事素质。而且,被选入妇女团员学校的280人在学校里主要上军事课,学射击,练战术,抢山头。”从这个意义上说,此时虽无妇女独立团之名,却有妇女独立团之实。
红一方面军中有30位女红军,有24位在干部休养连。她们主要有三种工作身份:休养员、工作组成员和政治战士。邓颖超、陈慧清、贺子珍、曾玉、金维映、刘群先、丘一涵、杨厚珍因为伤病、怀孕或体弱,在连队休养的同时也做一些思想政治工作和群众工作,所以称她们为休养员。李伯钊、廖似光、钱希均、钟月林、谢飞、肖月华、谢小梅则是工作组成员,主要负责宣传动员群众,调查土豪劣绅,寻找合适的民夫。其他的女红军则是政治战士,最主要的工作内容就是随担架行军,维护好运输班、担架排工作,还要稳定民夫的情绪,另外也参加打土豪、筹粮和筹款等工作,需要的时候还要抬担架,可以说是最辛苦的。其中,女红军危秀英就是一个政治战士,她是长征路上抬担架最多、救人最多的女红军“小不点儿”,为大家所称颂。
1935年11月,由贺龙、任弼时等人率领的红二方面军(红二、红六军团)1.7万余人当中,跟随队伍长征的女红军主要有李贞、戚元德、陈琮英、蹇先任、蹇先佛、周雪林、马忆湘、陈罗英、石芝、杜玉珍、杜永新、陈琼英、曾纪林、张士美、胡自强、张金莲等21位。她们并没有统一的组织,也没有单独编队,而是分散在各个不同的功能部门单位中。她们中有姐妹,也有母女;有做干部的,也有机要员,还有宣传员、护理员或者炊事员等。
其中,李贞是童养媳出身,也是新中国的第一位女将军。长征时期,她曾担任红六军团政治组织部部长,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也有她的参与,并担任湘鄂川黔军区政治组织部部长。她在《难忘的岁月》中回忆长征历程时曾说,在部队中,既要行军打仗,还要做好后勤服务、收容伤病员医疗保障等工作。每天晚上,等大家都睡着了,还要统计伤亡情况,缝补衣物。环境自是艰苦,革命战斗更是异常艰难,但是她们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给了她们超然的力量,她们那么的团结、乐观而又顽强。
1934年11月,红二十五军2000多人开始了长征,12月创建了鄂豫陕革命根据地。出发前,有这样7位女红军,她们拒绝了军政治部发给每人的八块银元,对军部领导软磨硬泡,坚决要跟部队一起长征,最后取得了领导的同意。这七位女红军是周东屏、戴觉敏、余国清、曾纪兰、张桂香、田喜兰和曹宗楷。在根据地,她们忘我投入,完全不顾自身的安危,转移保护并悉心照料这些伤员。若部队缺少药品,她们就去采药草,不管是荒山还是野地,她们都勇往直前,为战士们疗伤,所以大家都十分感激地称她们为“七仙女”。
长征时期根据地这些伟大的妇女,面对艰难险阻、恶劣的自然环境、危机四伏的战斗丝毫不惧,在革命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长途运输,辟路架桥;护理伤员,筹措粮款;激励官兵,活跃部队;组织妇女,发动群众;英勇参战,屡建奇功。是队伍中一股坚强的战斗力量。她们除了要克服自身的生理困难,还要承担超身体负荷的体力工作。长征时期根据地党的妇女工作无疑给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向美好的窗户,她们的崇高风范值得我们深深敬仰。
女红军参加革命的身影,本身已经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而且在革命运动中,在对马克思主义、政治战争形势接触及实战中,妇女的思想也得到了提高和解放。长征有了她们的参与,也有了内涵更加丰富的长征精神。
享誉中外的长征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曾论述:“伟大的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评价妇女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中的重要作用,明确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必须充分发挥妇女半边天作用。他还强调,既要充分发挥妇女在社会中各个方面的积极影响,也要重视妇女在家庭生活中的独特地位作用,从而显现妇女在树立良好家风、弘扬家庭美德方面的独特作用。妇联是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一定的社会性及群众性的妇女组织,在妇女工作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但在实践中,妇联组织所起到的效果还很有限。主要表现在宣传效果不理想,妇女合法权益维护力度弱,组织实践效果有待提高。因此,重温历史——长征这一特殊时期的女性贡献,汲取其精华并思考其给当代妇女工作带来的启示尤为重要。
如今“互联网+”迅速发展,在原有宣传途径上还要充分利用互联网载体进行组织建设和工作宣传。大数据功能强大,妇女群众需求更易获取,应结合当代妇女实际需求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活动和宣传,将妇女需求与国家政策结合,创新性开展工作,提高效率突出效果。另外,要利用宣传丰富妇女的思想和精神,给妇女带去先进的思想、知识和技术。
长期以来,妇女组织积极维护妇女的权益,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还不是很明显。实际上,妇女没有信心维权,妇女组织的维权效果也确实不够显著,这两者本身也是相辅相成的。要想切实维权,除了要加强法制宣传,还要加强与相关机构的合作,更要注重每次妇女维权的实际效果,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切实提升为妇女维权的影响力和实力。
党的力量源于群众,长征中的女红军大多是在旧社会受压迫和奴役的童养媳,由此可以看出基层是妇联的基础。妇联是联系党和政府与妇女群众的纽带,所以一定要建设好妇联基础工作,充分倾听妇女心声、响应妇女需求,切实代表妇女利益并且激发妇女潜能,形成妇联组织的亲和力,从而树立党和国家在基层妇女中的伟岸形象,才能让妇女真正爱党爱国,为妇女提供为国奉献的思想基础。只有加强宣传,丰富妇女思想和精神活动,切实维护妇女权益,才能突出妇联组织功能。半边天的妇女力量才能更好地团结在一起,全中华儿女才能更好地团结一致托举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