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玉强 马慧慧
(吉林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吉林 长春 130000)
近年来,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率逐年下降,“毕业即失业”现象越来越严重,而劳动力市场仍存在巨大的人才缺口,针对这种现状,国家相继采取了相应措施。2014年9月10日,在达沃斯举行的第八届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李克强总理呼吁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大众创业和大众创新”活动。[1]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36〕号)等文件。[2]如今,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创新创业人才的规模与质量对经济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对培养这类人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高职院校的重要任务是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在“互联网+”的推动下,当前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已经开始转变,从粗放型转为集约型,已经形成与以往不一样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和经济增长方式。很多企业都要求大学生有双重技能,专业的岗位所需知识和较强的创新能力。高职院校是培养社会和企业所需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平台,应开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满足市场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和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要开启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创新型、创业型人才,寻求专业课程教学与岗位技能融合,适应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动态变化,提高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3-4]
高职院校学生的思维活跃,具有敢于思考、敢于行动的优良品质。培养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加强创新创业精神,让高职院校学生具备创新创业的意识和技能,对促进学生未来的良好发展也有着重大意义。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潜能,让他们对创新创业感兴趣,投身于创新创业,从而提高创新创业的能力。[5]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缓解就业压力。
高职院校在创新创业育人教育上,存在理念不全面的问题。无论是教师,还是高职院校学生,都没有把创新和创业教育作为自己的任务。[6]他们认为,高职院校的工作重心是为当地各行各业培养工作在一线的技术和技能型人才,对于创新创业育人教育的认识,不少高职院校从学校领导、教学管理者到教师都不到位,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积极性不高。更有甚者,个别学校仅仅为了应付上级,简单列入人才培养方案,根本没有落实到教育教学过程。
在“大众创业、大众创新”的背景下,如何系统地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已成为当前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紧迫任务。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大多数民办高职院校只是停留在开设基础课的层面,教学形式上存在问题。[7]一些高职院校认识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的重要性,建立了创新创业实践基地,选择具有创新创业意向的学生参与其中,并指派相应的教师进行中指导。在实践中,由于教师自身专业水平不高、学校与企业合作不力及缺乏资金支持等因素,创新与创业的教学价值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极大地阻碍了学生创新与创业能力的培养。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未来高职院校的主要培养方向就是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解决人才培养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
我国目前的就业形势相对比较严峻,越来越多高职院校学生都想通过获得更高层次的学历或者考证书等途径展现自身的价值,不愿意深入了解创业的政策和参加创业活动。[8]加之高职院校的学生从事技术类和文科类的工作较多,各高校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就更不重视。
事实证明,国内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主要受课程缺失的制约。课程设置注重理论、讲座和培训,实践环节弱化。实践是验证理论学习成果的重要指标,而部分民办高职院校在设计理论课程内容时未考虑到实际需求。
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不仅能满足社会对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要,还能促进我国经济转型发展。高职院校要从民族发展、高等教育、学生成才等方面开展。高职学生想象丰富、乐于动手、富有激情,要坚信在教师的引领下,每一个学生都有创新和创业的潜力。
一是将政策、制度落到实处。高职院校应按要求设立专门监管和落实部门,让创新创业育人模式有制度可循,有资金可依。各高职院校都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方式和专业强项,切忌照搬照抄。高职院校必须认清自身的特点。在与其他高校合作时,不仅要择其善者而从之,也要资源共享,针对课程如何开展、理论如何落地等问题进行交流和探讨。
二是争取校企联合。校企合作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能激发学生在实践中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9]校企合作对企业也大有裨益,高职院校可以与企业签订就业协议,将专业人才直接落位专业岗位,为行业企业培养合格的技术人才。通过校企合作,实现双赢。高职院校与企业成立合作委员会,共同管理创新创业育人教育实践,评估学生的表现,有针对性地指导,提升实践效果。
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科学合理地设计课程体系是关键,是顺利、有序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高职院校应考虑到文理工学科的特性设计课程内容,合理选取教学方式,重视对学生创业精神及创新意识的培育。既要做好创新创业理论课程教学,也应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创新创业育人教育的实效性。师资队伍的建设是民办职院校不可忽视的,应加大对讲座讲师及专业教师的培养力度,合理调整师资队伍占比,可定期组织相关技能培训,以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为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奠定人才基础。[10]一是针对国务院、教育部、教育厅等有关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育人教育的相关政策,及时开展学习,使创新创业育人教育的重要性深入人心。二是开展学习交流。有针对性地开办创新及创业教育研讨会、创新创业教育交流会及教学比赛。每一位教师都要树立创新意识和创业教育意识,结合自己教授的课程,按照人才培养计划的要求进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设计,保证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计划有序实施。三是建立激励机制。成立相应的指导小组,制定激励政策,激励教师主动推动高职院校育人教育的创新。
一方面,针对人才的培养,要创新型和创业型两手抓,落实好相应政策。国家和地方要鼓励并设立刺激政策,鼓励企业参与培养创新型和创业型人才培育,给予减免企业所得税的待遇,形成共赢的局面。[11]同时要出台契合实际的培养方案,高职院校和企业各司其职,分工明确。另一方面,要专设部门或拨付专项资金,及时有效地解决在创新型和创业型人才培养政策落实中遇到的资金问题,使人才培养工作更加顺利地开展。同时,可多方面吸收社会资本,如定期举办校友会、企业招聘会等获得一些赞助,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国家、地区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相关部门可选派专业人员进驻高职院校,引导、协助高校进行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制定因材施教的培养方案。在此基础上,高职院校与企业联合选拔人才,成立以学校与企业沟通为主体的创新创业管理部门,全程跟踪人才培养政策的落实。
加强学生专业兴趣的培养,激发学生的职业兴趣,培养学生的事业心,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整体职业素质;提升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加强教育规范。高职院校教学工作需要建立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加强团队合作,将人际沟通等能力的培养融入各类课程,将非专业素质教育内容(道德、公民识字、文化培训等)纳入素质学分,落实素质教育理念,加强学生的情商教育,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教师要改进专业课程的设计和讲授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培养他们的创新创业能力。
要将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要发挥重要作用,创新创业教育应面向全体,分类、分层施教。本文从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育人的实质出发,针对高职院校在实践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索高职院校最合理的教育模式,倡导专业培养计划的实施、创新教育和深度融合,建设高素质的创新创业教师队伍,构建多方位、立体化的创新创业平台。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实施创新创业教育不仅能提高就业率,还关系到人的全面发展和国家创新竞争力的提升。高职院校要加强研究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课程,努力构建符合高职特点的创新创业教育理论、教学体系、实践体系、师资培养体系、制度保障体系和评价体系,明确现代创新创业教育与传统创新创业教育的关系,明确学校与社会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创业教育关系,努力解决“怎样掌控全局”“怎样因材施教”“怎样全程跟踪培养”“怎样实现协调发展”等问题。[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