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政课中的价值与运用
——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为例

2021-11-24 15:21
现代交际 2021年22期
关键词:纲要资源历史

王 佳

(山东华宇工学院 山东 德州 253034)

地方历史文化资源,是指各地方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的,凝聚在地方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时代风貌中的地域精神,以及反映这些精神的文物、历史遗迹、博物馆、纪念馆、烈士陵园、杰出人物、传统建筑等,主要包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史、改革开放史等历史文化资源。地方历史文化资源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把这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思政元素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以下简称“纲要课”)的教学全过程,对课程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起到重要的作用。

一、将地方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与高校纲要课相融合的重要作用

(一)补充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质量

地方历史文化资源与纲要课的有机融合,极大地丰富了课程的教学资源,有利于教师拓宽教学的知识面,开拓教学空间,教师和学生可以在更为广阔的有形或无形的空间,运用宽广、宏远的历史视野,进行互动,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1],为高校切实推进“四史”教育,推动课程的守正创新,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

(二)促进理念转变,提高吸引力与说服力

通过将看得到、摸得着的,最接近现实,令学生感到亲切、乐于接受的地方历史文化资源融入纲要课教学,促使转变教学理念,在传授给学生知识的同时,积极传导主流价值观,增强学生对纲要课的认同度与亲切感,增强纲要课教学的获得感,进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2]

(三)注重能力培养,提升育人质量

地方历史文化资源融入纲要课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进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增强学生的参与感,不断提高学生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等,提升大学生综合素养,使学生可以在步入社会后,增强对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把握能力,用自己所学助推区域经济融合发展。

(四)领会宝贵价值,自觉传承保护

地方历史文化类别多,不仅精神底蕴深厚,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而且时代价值丰富。[3]挖掘地方历史文化深厚的精神内涵,不仅可以丰富纲要课的教学内容,而且可以通过在教学过程中的阐释,使学生了解其宝贵的历史价值和时代价值,身体力行,自觉承担地方历史文化的传承者和保护者,结合时代元素,弘扬地方优秀历史文化,为其传承、保护和发展增添新的动力。

二、地方历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纲要课教学的现状及遵循原则

当前,高校纲要课在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等方面都在进行探索,对特定地域、特定历史时期的历史文化资源与纲要课教学结合进行了改革和实践。但是,如何选择并将地方历史文化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因地制宜地融入教学过程,取得教学效果,实现和教材内容的有效衔接和有机统一等方面的探索有待进一步深入[4];如何推动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方法改变和考核评价方式的变革,构建的纲要课教学模式,达到知识传输和能力培养一体化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探索。

将地方历史文化资源有机融入高校“纲要”课教学,既是增强课程的思想性、理论性和针对性、亲和力的需要,又是课程建设要求。

第一,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课程标准为教学依据,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精心选取融入高校纲要课教学的历史文化资源,结合科学系统地进行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

第二,将种类丰富、富有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资源,结合教材主要内容,进行合理分类,密切结合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思路,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深化学生对教学重点的认识,使内容繁多的知识点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第三,应意识到将地方历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纲要课教学,不仅要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知,更要从历史教育的角度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培养分析问题与辨别历史是非、把握历史规律的能力,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

第四,教师应调查本地区的历史文化资源与高校“纲要”课教学结合的可行性,课内外教学的可操作性、体系性,根据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选取符合教学目标、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并且选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立志听党话、跟党走。

三、地方历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纲要课教学中的路径选择

(一)挖掘内在联系,构建高效课堂

根据课程需要和课程与地方历史文化资源的内在联系,将独具特色的地方历史文化资源作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鲜活素材融入高校纲要课教学,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建设、改革放在整个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去呈现,促使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变革,不仅能弘扬和传承优秀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学生文化底蕴,还能改进教学,建立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实现从学生从知识输入到能力输出的转变,促进教学实效性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在课堂教学中对地方历史文化资源的恰当而有效的融入,不仅可以充分利用有效的课堂教学时间,完成教学目标,还可以引导学生从独具特色的地方历史文化着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正确判断社会发展方向,推动实践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1.案例穿插教学

通过恰当运用、比较分析或榜样示范,在教学中适时穿插地方志、人物传记、重大事件等地方历史文化的相关内容,或把地方丰富的历史文化与学习的重点内容,与形象生动鲜活的人物或事件相结合,在讲道理过程中讲史实,将生动案例和丰富理论相结合,显性讲述和隐性渗透相结合,确保教学内容可认知,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2.任务驱动式教学

学生组成学习小组,根据学习的内容以及教师的提问进行讨论,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互动,将小组讨论的结果通过课件展示、微视频播放、探究历程分享等方式进行学习成果汇报,通过教师点评、小组互评等方式发现不足,加深对重难点问题的认识,真正获得知识,学习的主人的身份,不断补充完善。

3.音像视频教学

收集和整理反映地方发展变化及体现地方历史文化传承发展的音像资料,在课堂中适时运用多媒体教学,打造有效思政课堂。加大展示、感知、讨论等与学生互动内容的比重,学生可以更加直接地感受中国社会发展的变迁、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建设、改革所进行的伟大实践和取得的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增加“四个自信”,增强“四个认同”,更加自觉地将思想认识转化为实际行动。

4.专题式教学

以教育部的专题教学指南为依据,突出教学重点,将课程划分为若干专题,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并且提高教师使用教材的规范性和科学性,提高“纲要”课的针对性、理论性,实现教材的系统性与教学的专题性有机结合,进一步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5.网络教学方式

加强地方历史文化线上资源数据库建设,合理利用线上教学平台,将丰富的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广泛融入教学资源中,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创造学生的学习空间,拓宽更多学习的渠道,延伸更多的学习时间,将理论教学与鲜活历史场景、社会现实有机结合,实现课前预习、课中讨论、课后提升、效果反馈的较完整的教学闭环,教师可以更加科学、客观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以便及时调整教学活动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学生可以提高学习的参与感、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纲要课的教学真正“活”起来。

(三)创新实践教学,提高育人效果

教师通过选取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地方历史文化资源,撰写实践教学方案、第二课堂方案,科学制定计划,组织学生直接参与到传统课堂以外的教学活动中,增强学习纲要课的直观感受。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发展,创新实践教学、第二课堂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课程的获得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和育人效果。培养创新思维和能力,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一是结合学生专业和兴趣,通过分组讨论、主题研究、社会调查等方式对学校所在地的乡村振兴、红色文化传承等进行实地调研,由感性认识凝练深化为理性认识,形成集体成果,各小组进行成果汇报,形成调研报告,教师进行点评指导,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转化为价值导向,引导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精神、掌握思维方法的过程中,体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力量。[5]

二是成立兴趣小组,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教师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对地方历史人物、有地方代表性的事件、特有的文化等进行探究式地学习。学生从与学习建立不起联系的一知半解到亲眼看见、亲身感知,更容易产生心灵上的触动和思想上的认知,可以更深刻领会地方历史文化资源所蕴藏的价值与精神。

三是开展地方红色文化进校园和宣传讲座、竞赛、“历史文化节”等活动,在浓厚的氛围中受到熏陶、在友好的比拼中开阔视野,在激烈的角逐中提高辨别历史是非和社会发展方向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深化对学习纲要课重要意义的认识,增加学习的动力。

四是开展社会调查和口述历史活动。组织学生访问曾经亲历现场的见证人,通过文字笔录、录音录影等方式了解历史文化知识、补充历史史料、传承和延续优秀的地方历史文化。增强认同感和正确的民族观,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推动“四史”教育,做到不忘历史、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切实提高教学的吸引力和有效性。

(四)更新教学理念,变革考核形式

构建多元评价机制,加大过程性考核比重,推动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理念发生转变,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注重能力的培养和价值观的塑造,不断增强获得感,达到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有机统一。

一是在教学中明确地方历史文化融入高校纲要课的教学要求和学习任务,制定科学可行的评价考核标准,将学习任务开展的情况及效果纳入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之中;通过多元主体,让学生广泛参与进来,推出优秀的教学案例,形成标准的示范课并积极推广宣传。

二是重点关注和考评将地方历史文化资源融入纲要课教学是否对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力的培养、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中产生积极影响,并将这一学习模式在纲要课的教学中广泛运用,切实遵照“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标准,促进教学实效性的不断提升,并发挥指挥棒与方向标作用。

三是创新多元化的评价考核主体,坚持教师评价与学生互评、自我评价相结合,明确评价考核的目的,优化评价考核标准,加大实践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引导的比重,力求评价考核的客观、公正,发挥评价考核的正面引导作用。

四、结语

在纲要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全面梳理学校所在地地方历史文资源,深入挖掘其在思政教育方面的功能与价值,遵循理论与实践、内容与形式、教学与考核相结合的原则,将可利用的地方历史文化资源有效转化为教学资源,有机融入教学实践中,并通过这一活动不断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推动纲要课教学理念的转变和考核方式的变革,在此基础上构建新的更加合理的教学模式,增强学生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活动中的参与感和获得感,提高高校纲要课的教学质量和育人效果。

猜你喜欢
纲要资源历史
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
《少先队活动课程指导纲要(2021年版)》为什么做?怎样做?做什么?
我给资源分分类
一图读懂这本《学习纲要》
资源回收
做好绿色资源保护和开发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激活村庄内部治理资源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