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霄
(西安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00)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在新时代背景下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系统的思想体系,包含了生态经济观、生态发展观、生态法治观、生态文明观、生态民生观,是一个系统化的思想体系。它不仅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实现美丽中国提供了行动指南,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稳定有序进行,而且包含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提高了中国在全世界的生态话语权。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就是以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为指导,揭示出人与自然的内在共生关系,解决新时代人与自然的微妙关系。马克思恩格斯强调人的生存生活离不开自然界,自然界具有优先性,人类是自然界的产物。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道:“倘若没有自然界,没有可触摸的外部世界,工人凭空创造不了什么。是自然界使工人的劳动得以实践,使他们从自然界中提取出有用资源、生产加工出或者借其改造出自己所需的物品。”[1]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人类生存的首要条件就是:人类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为了生存和生活,首先需要衣、食、住等。”[2]这表明了人类基础的生活和生产是离不开自然界的,因此,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善待自然。
毛泽东生态思想的主要观点是坚持保护和利用,其观点包括利用和改造自然,发展生产力;缓解人口压力,减轻生态问题;节约自然资源,回收可利用资源;提倡绿色规划,加强园林建设;全面稳定发展,统筹兼顾。邓小平生态思想主要涉及:一是科学技术与保护环境相结合;二是提倡植树造林;三是建议制度和法律结合,加强生态治理;四是鼓励节约资源。江泽民同志对生态建设主要包括:一方面,生态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依法治理环境问题。胡锦涛同志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建立节能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中国经济的健康稳固发展。
理论来源于实践,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和经过反复验证后凝练总结的理论,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认识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通过个人丰富的基层工作,总结和证明自己思维的准确性和可行性。习近平作为知青下乡在陕西延安梁家河期间,重视农村农民基础生活、重视农业发展,提倡资源循环利用,组织当地住户建造沼气池,以便循环利用,灌溉农耕;随后到河北正定,他主张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发展党群基地和建设工厂等来解决当地居民贫穷和人员闲置问题,推动当地居民奔向小康;在福建任职期间,重视水利工作,解决水土流失问题;在浙江工作期间,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在生态文明建设上提出了建设生态、绿色浙江的战略决策,合理地将当地生态优势转化成农业生态化、工业生态化、旅游业生态化的生态经济,推进建设美丽浙江;在上海工作期间,习近平重视生态农业问题,提倡坚持以绿色生态为原则,加强环境污染控制工作力度,加强保护环境意识和生态环境整治,探索生态环境保护补偿机制,探索农村农业各资源利用技术和作用,改善农村面貌和农村经济绿色生态发展。习近平总书记这些工作经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解决了关乎广大群众的突出生态问题,对于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的意义。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永续发展为目标,在新时代社会建设过程中逐渐总结形成了坚持绿色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文明理论,深化了对新时代生态文明发展、建设、保护、治理等方面的认识,加强了中华民族的绿色发展理念和生态保护意识,促进了“五位一体”协同化发展。这一思想体系蕴含了中国传统生态智慧,包括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系列重要科学论断和生态文明保护、治理的实践体系,实现了对人类文明发展的新认识,丰富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1.平衡对待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
如今,仍然面临如何更好地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难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经济的同时,宁要绿水青山,也不要金山银山。因为金山银山难买绿水青山”。[3]这一论述明确地告诉我们该怎样处理经济与环境的关系,就是既要经济增长,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需求,也要良好舒适的环境,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和良好生活环境的追求。经济和生态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必须平衡对待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坚持绿色发展,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坚决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获取短暂的经济增长,不触碰生态红线,平衡对待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2.坚持绿色发展
目前,中国经济增长迅速,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在生态文明方面还存在不足,特别是资源缺乏、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问题。因此,在注重经济发展的同时,绝对不能忽视生态问题,必须坚持可持续绿色发展。绿色发展的实质是处理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关系,重视生态保护,增强绿色能力。为解决这些生态问题,习近平总书记讲道,“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及“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4]。自然界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若无视自然界,无限制地开发利用,将给人类带来危害。因此,人类要在生态可承受范围内合理利用和改造,不得碰触生态红线,以生态修复为主,改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创建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美丽中国。
大自然含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能为社会带来很大的经济效益,是人生存的物质基础。自然资源能在生态可承受范围内为人类提供丰富的生态价值,将生态要素转化成经济资本。从发展的视域考虑,要想青山绿水成为金山银山,关键在于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主张发展生产力、发展经济绝不能触碰生态红线,以生态恢复优先,在生态修复和生态承载能力范围内发展经济。尽力将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综合考虑,做到两者互兼,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优化经济结构,推进实行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将经济和生态结合共同融合发展。以经济和生态协同发展为目标,大力发展生态产业,使经济高质量高效率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双赢。
1.加强法治,绿色发展
要加强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和考核管理办法,有效整治生态环境。习近平总书记认为,“重大改革都要依法有据”。生态法治是生态文明体系的标尺,法律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保障,依法治理生态环境问题,提高生态环境整治效率。绿色发展要有法治的保障,运用法律武器,解决无视生态的难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实行最严厉的法制、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5]立足我国环境现状加强生态法治,掌握时代发展规律和趋势,促进经济生态化。
2.深化生态文明体制,完善法治保障
近几年,国家相关部门出台了生态法律制度、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及相应管理办法,并将生态资源和环境保护计入经济社会发展和行政管理能力的考核体系,体现了生态文明法治体系的不断完善,这些在生态环境整治和修复生态方面颇有成效。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同样面临新的挑战和新的机遇,因此,完善生态法律制度,落实生态保护责任,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的必须追责,为轻视生态环境的相关部门、企业和群众敲响生态“警钟”,保障生态文明建设有效高质量进行。
“生态兴则文明兴。”[6]自然界为人类提供了不可缺失的物质基础,相反人类也因利用和改造自然而繁荣。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形成推进了人类文明社会的进步,其生态文明观完美阐释了人与自然的正确关系:人和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关系的,若是破坏了生态规律,增加了生态压力,人类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总之,人间万物是一个共生连带体,人类要尊重大自然,善待大自然,应遵循自然规律,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健康永续发展。
生态文明的建设是造福于社会和人类,为人类的健康和幸福生活考虑,让人类有一个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使人类朝着幸福美好的生活迈步前进。社会各界应积极响应生态文明发展理念,在基础的生活区域和自然保护区域设立文明标识,组织弘扬生态文明的实践活动,社会大众从自身力所能及做起,保护环境、爱护大自然,助力生态文明建设。
生活环境关系着民生健康问题,绿水青山关系着国家富强美丽,蓝天白云关系着人民幸福。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是人类生存与健康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7]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变,表明人民追求的不再只是物质层面的满足,还需要良好的生存环境。在社会建设过程中,生态环境是评判小康水平的重要标准。因此,要大力宣传环保知识,鼓励群众积极参加植树造林,企业要做到节能减排,社会大众要养成勤俭节约、低碳出行、绿色消费的良好风尚。生态文明建设更是民生发展的重要和基础部分,整个社会公民应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坚持经济绿色可持续发展,加强保护生态和绿色发展意识,转变传统发展观念,掌握新理念和先进绿色技术,树立人与自然共同存活、共同繁荣的生态自然观,创造人民生活幸福的新格局。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基本理论,主张平衡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两者关系,提倡经济绿色全面发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自然观也是继承了马克思恩格斯人与自然一体化的生态思想。生态自然观的实质就是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保护生态环境,认真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同时要取之有度,实行生态保护修复机制。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强调的是人类的自律和自然的修复,主张人类与自然界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不仅要解决当下发展新阶段面临的人口、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相矛盾的突出问题,还要为中华民族儿女长远考虑,解决关乎中华民族未来发展和关人民健康幸福的潜在问题。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丰富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就是以人与自然关系为基础展开论述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在充分吸纳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和国内外经过实践检验的优秀的生态文明成果理论基础上,创新地提出了以绿色发展为理念、两山论为理论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文明理论;深化了关于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拓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中国经济绿色可持续发展和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行动指南。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建设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坚持节约和保护优先,以自然恢复为主,形成良好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美丽中国就是要山清水秀、人民富裕,经济绿色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人与自然长期和谐发展。可见,建设美丽中国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路径要通过生态文明思想来实现。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科学阐释。大自然具有优先性,人类具有主观能动性,人类可以能动地发挥其主观性改造和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但必须在自然界能够承受的范围内,应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利用生态资源,共同构建人类共有的“美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