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五邑侨乡民俗体育发展研究

2021-11-24 13:37侯海燕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1年9期
关键词:侨乡体育项目民俗

侯海燕

受西方体育文化的猛烈冲击以及城镇化进程的影响,民俗体育日渐式微。在此背景下,五邑侨乡民俗体育也面临消亡的危机。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为日渐式微的五邑侨乡民俗体育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从乡村振兴战略审视五邑侨乡民俗体育的发展,就是将五邑侨乡民俗体育置身于五邑地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在乡村振兴视域下,检视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其可持续发展的建议,从而使五邑侨乡民俗体育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得以更好的发展。

1 乡村振兴战略为五邑侨乡民俗体育带来新的发展契机

如何“把根留住”如何“留住乡愁”是民俗体育如何生存和发展问题,是民俗体育研究的热点。目前对民俗体育现代生存与发展研究主要集中于3个方面:民俗体育的产业化开发即民俗体育旅游的开发[1],民俗体育进校园即民俗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2],以及民俗体育的现代化调适,如将传统的龙舟竞渡转变成现代竞技比赛项目等。研究视角有从微观角度[3],也有从宏观角度[4],还有从城镇化、文化生态视域、新农村建设等角度[5][6][7]。尽管研究视角很多,但从乡村振兴战略进行研究的并不多见。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8]。而这不仅给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还为五邑侨乡民俗体育的发展提供新的研究视角。

2 五邑侨乡民俗体育的存在类型与特点

五邑侨乡民俗体育大致有两种存在类型:受非遗制度保护的民俗体育项目和自主发展的民俗体育项目。

受非遗制度保护的民俗体育项目有台山浮石飘色(国家级)、泮村灯会(国家级)、新会蔡李佛拳术(国家级)、荷塘纱龙(国家级)、鹤山狮艺(省级)、礼乐龙舟(省级)、古劳偏身咏春拳(省级)和陈山火龙(省级)等。在这些民俗体育项目的保护中,政府起主导作用,社会和个人积极参与,国家、社会和基层民众之间形成合力并在有法可依的基础上进行保护传承。这类民俗体育的特点是,由国家主导,保留了民俗体育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即民俗体育的“根”,维系了邑人共同价值观的传承和发展,增强了邑人的身份认同、族群认同、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凝聚了民族自信心,并在社会变迁中为构建和谐侨乡社会贡献了力量。

自主发展的民俗体育项目是没有被非遗制度所触及,但却与民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而普遍存在的、具有顽强生命的“在地化”的民俗体育项目。这些活态的民俗体育项目有着更广袤的传承和发展空间,它们在形式上不受束缚,没有约束,可随着生活生产方式的改变而随时发生变化。这类民俗体育的特点是:不特别依赖政府的引导、扶持和控制,政府可以引导但不能主导、可以参与但不能控制。

3 乡村振兴战略下五邑侨乡民俗体育存在的问题

3.1 五邑侨乡民俗体育陷入文化认同危机

五邑侨乡民俗体育的各种形式或各种表达方式都饱含了五邑侨乡民众刻骨铭心的集体记忆,凝聚了五邑侨乡民众对幸福生活的美好期望,是五邑侨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然随着现代化、城镇化和全球化的加速以及西方体育文化的强势冲击和挤压,五邑侨乡民俗体育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壤越发贫瘠,侨乡民俗体育文化受到严峻冲击,很多民俗体育项目被遗失或没落,民俗体育的文化危机感和“怀旧”乡愁在侨乡社会蔓延。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又使得商品意识和货币观念深入人心,过度的商业化使得侨乡民众对民俗体育的认同感弱化甚至消失,五邑侨乡民俗体育陷入文化认同危机。

3.2 五邑侨乡民俗体育出现传承断层

五邑侨乡民俗体育贯穿着邑人的集体意志与生活智慧、承载着侨乡长期以来形成的道德观念、价值体系以及精神需求等,是一种相对稳定的群体行为规范。在振兴乡村过程中,激活民俗体育的民间传承机制,是凝聚人心,提升发展能力的基础性工作,是和谐社会关系、提升生活质量的关键,是安顿“乡愁”,重建邑人精神家园的根本。然而,村落中的青壮年长期向城市涌动和迁居,很多村落中出现“空心村”,造成民俗体育社会传承断裂或断层。如礼乐龙舟的传承主体弱化[9],周家拳的传承人年事已高出现后继无人的困境[10]等。

3.3 五邑侨乡民俗体育缺乏整体性保护和生态性保护

为了挽救濒临消亡的五邑侨乡民俗体育文化,维系传统价值观的传承和发展,增强五邑民众的身份认同、群体认同、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凝聚民族自信心,提升民众的幸福指数,当前一些五邑民俗体育项目被置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四级保护框架之内。随着国家申遗项目的审批、非遗传承人的评选以及各项非遗政策的实施,五邑侨乡民俗体育呈现政府、学者和民众合力推动的态势。

然而受非遗保护的五邑侨乡民俗体育一般具有一定的指向性和针对性,它指向传承久远而濒临消失的民俗体育项目,指向那些在一定程度上能代表国家或者民族特色的部分,但并不能涵盖所有侨乡民俗体育项目。因此,对于那些没有被非遗所保护到的,但却普遍存在的、具有顽强生命力的、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在地”民俗体育项目,我们决不能忽视。应对现存的侨乡民俗体育项目梳理后进行整体保护,该引导的引导,该主导的主导。由调查得知,五邑侨乡民俗体育现主要以抢救性保护和生产性保护为主,而整体性和生态性的保护欠缺。例如在对周家拳的保护中,缺少对其生存空间的整体性保护;对礼乐龙舟的保护中,缺少对礼乐龙舟赖以生存的自然和生态环境的生态保护[9]。此外,目前所有的民俗项目都是独立进行保护,尚未建立起非遗生态群或非遗生态区的保护。

3.4 五邑侨乡民俗体育过度商业化

“生产性保护”就是将非遗融入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实践,达到经世致用之效能,通过此方式来保证非遗传承的长久治安。五邑侨乡民俗体育的生产性保护本无可厚非,然在实现其保护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良性互动上出现了过度商业化,从而造成经济利益主体过度关注民俗体育的“再生产”而忽视了民俗体育精神生活的“再生产”。这在五邑侨乡民俗体育的某些项目里有所体现,如一些在各级民运会的常见项目或经现代化调适的民俗体育项目,有的“仪式性”弱化或全无。侨乡民俗体育的过度商业化造成了五邑侨乡民俗体育产业价值和精神价值的背离,致使侨乡民俗体育有丢失根性的危险。五邑侨乡民俗体育不应仅仅被视为一种产业资源,在经过“政府搭台、经济唱戏”的民俗热后,五邑侨乡民俗体育应在社会发展的大格局中承担新的角色。

4 乡村振兴战略下五邑侨乡民俗体育的发展建议

五邑侨乡民俗体育的各种表达方式,都是结合邑人自身的生活方式和身体经验而形成与传承,其保护和发展也完全依赖于邑人在长期历史和社会变革中的生活实践和身体记忆。也正是因为体现着邑人的整体生活经验和感受能力,饱含了邑人刻骨铭心的集体记忆和真挚而深沉的情感,五邑侨乡民俗体育才能真正满足邑人对于自身和社会的文化认同,凝聚邑人对幸福生活的美好期盼,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应呈现常在常新的发展活力。

4.1 重新认识五邑民俗体育在乡村振兴中的价值,打好“侨”字品牌,实现“礼俗互动”

在乡村振兴战略下,我们应充分认识到五邑侨乡民俗体育在助推新农村建设乃至整体意义上的乡村文明建设的重大作用,并通过不断的实践总结,调整工作策略,通过改进完善现有的非遗保护制度,使其力赓续文化传统、落地城乡社区、优化文化生态,筑基以乡土传统为根基的侨乡社会现代化价值体系。为此,五邑侨乡民俗体育的发展,应在重新认识自身价值的基础上,深挖其文化内蕴“把根留住”,打好“侨”字牌,塑造侨乡文化品牌,并做好文化输出准备,在国家政策的保护和自我保护的合力下,将五邑侨乡民俗体育文化真正融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并在当今的全球化时代,实现文化意义上“礼俗互动”。

4.2 重视五邑民俗体育在农村社会中的组织作用,健全其传承机制、完善其保护和传承的完整体系,实现“官民互动”

乡土社会的“城镇化”虽然使得侨乡民俗体育出现传承人或传承群体的断层、民俗体育“碎片化”。然传统意义上的村落,自有其社会秩序和权力格局。五邑侨乡民俗体育的存在形态与传承发展离不开五邑民众的生活实践。在遭遇城镇化和西方体育文化的强势冲击,传承民俗体育文化的民众个人或民间组织会有条件的选择和政府合作,将之视为改善自身生存的契机来进行民俗体育的积极调适并主动参与国家文化建构,在社会发展的大格局中扮演重要的作用,礼乐龙舟就是这样的典型案例。

五邑侨乡民俗体育可在促进农村社区组织体系重构,助推农村公共服务建设,助力农村社区运行机制上有所建树。乡村振兴战略下,为使五邑侨乡民俗体育能更好衔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首先应最大限度地激活乡村文化的多元主体(宗族、德高望重的老人、新乡贤等)。其次,需深入挖掘和整理侨乡民俗体育传承的历史与现状、形态和路径、实践和机制,建构起研发、教化推广、实践养成、保护传承、传播交流等完整的保护传承体系。最后,将弘扬侨乡民俗体育文化与服务侨乡社会结合起来,实现社会意义上的“官民互动”。

4.3 注重五邑侨乡民俗体育整体性和生态性保护、坚持产业价值和精神价值的统一,使其为五邑侨乡新农村经济建设助力

乡村振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将置身于现代化、全球化语境之中的乡村,通过重构本土文化传统的特殊魅力,保持一种舒适生活节奏、“田园”的生活方式,从而使其成为人类可亲可居的生活乐园[11]。五邑侨乡民俗体育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如礼乐的河涌、桥、祠堂、榕树等均是典型的侨乡文化标志。他们不仅承载了邑人的精神世界,同时也构筑了五邑侨乡乡村特有的文化风景线。为此,五邑侨乡的民俗体育需注重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整体性和生态性保护,让邑人留住青山绿水,留住乡愁。

快速的城镇化建设使得“市场力量逐渐把握了乡村社会中的主流话语权。在发展经济的主流话语中,民俗体育文化俨然已成为具有交换价值的商品”[12],五邑侨乡民俗体育过度商业化。乡村振兴战略下,为消解五邑侨乡民俗体育的过度商业化,实现“非遗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良性互动,我们需坚持产业价值和精神价值的统一。我们需看到五邑侨乡民俗体育旅游不仅仅是产业行为,更具有社会效益。五邑侨乡民俗体育旅游虽然是一种产业行为,有其产业价值,但民俗体育旅游的社会效益即精神价值却远远高于其产业价值。

首先,五邑侨乡民俗体育旅游应转变追求短期经济效益和规模扩大的“产业本位”观念,将民俗体育旅游纳入五邑的“全域”旅游中来,树立五邑侨乡民俗体育旅游发展的“格局意识”和“品牌意识,做好“民俗体育+”和“+民俗体育”的顶层体育产业设计。如作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礼乐龙舟能否结合礼乐特有的位置地貌和资源等,将礼乐打造成“民俗体育+”的“运动休闲小镇”;对于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周家拳、太虚拳等能否将其所在村打造成“+民俗体育”的“一村一民俗”的特色村等。

其次,需对民俗体育的生存空间进行整体性的开发规划,既要保护其自然景观又要保护其文化景观,并将两者有效融合,打好“体育+乡村旅游”的品牌。

再次,应坚持和强化以人为本,坚持活态五邑侨乡民俗体育优先发展原则,塑造五邑侨乡民俗体育旅游核心产品并从战略规划上关注民俗体育本身,特别关注它在当代中国语境中的积极性、创造性,凸显社会效益。

最后,五邑侨乡民俗体育与五邑民众的传统价值观念紧密相连、其独特性神圣性和系统性需得到尊重,在具体的开发建设中,应注意保护五邑侨乡民俗体育文化生态的整体性,充分尊重侨乡人民的主体意愿。

总之,通过深入挖掘五邑侨乡民俗体育资源来增强五邑侨乡农村文化软实力,使五邑侨乡的民俗体育在五邑侨乡农村社会经济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5 小结

乡村振兴战略为五邑侨乡民俗体育的发展提供新的机遇。乡村振兴战略下五邑侨乡民俗体育出现文化认同危机、传承人或传承群体断层、整体性保护和生态性保护缺乏、产业价值和精神价值背离等问题。为使五邑侨乡民俗体育更好的发展,建议从文化层面,需重新认识五邑民俗体育在乡村振兴中的价值,打好“侨”字文化品牌,为文化意义上的“礼俗互动”助力;从社会层面,重视五邑民俗体育在农村社会中的组织作用,健全其传承机制、完善其保护和传承的完整体系,为社会意义上的“官民互动”聚力;从经济层面,注重五邑侨乡民俗体育整体性和生态性保护、坚持产业价值和精神价值的统一,为五邑侨乡农村经济的发展凝力。

猜你喜欢
侨乡体育项目民俗
侨乡古村 夜赛龙舟
清远非遗民俗日历
民俗中的“牛”
“海丝”重点侨乡旅游经济联系网络结构演化
发挥新侨乡独特优势 助力南通高质量发展
成语魔方
漫画民俗
华侨作用下的侨乡建设研究
农村中小学如何开展传统体育项目
农村小学如何开展传统体育项目